肌力评定课件_第1页
肌力评定课件_第2页
肌力评定课件_第3页
肌力评定课件_第4页
肌力评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人:WPS肌力评定课件肌力n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情况下,肌肉为维

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

力的能力n肌力评估是在肌力明显减弱或功能活动

受到影响时检查相关肌肉或肌群的最大

收缩力量肌力n肌无力指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产生张力

的能力下降或丧失n肌力减弱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原

发性肌病、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肌肉废

用或长期制动的情况也会引起肌力下降

(烧伤、关节炎、截肢等)影响肌力的因素n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切断所有肌纤维的

横断面,比肌力3.6kg/cm2

,肌肉绝对

肌力=肌肉生理横断面×比肌力n肌肉的初长度(最适初长度,静息长度

的1.2倍,投掷铅球必须充分屈曲肘关节,

以尽可能牵张肱三头肌,利用肱三头肌

收缩力量抛铅球)影响肌力的因素n

肌肉的募集(运动单位)n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肌纤维与

肌腱成角连结,羽状连接的肌纤维越多,成角也越大,肌肉越粗,能产生较多的力,

如腓肠肌;而比目鱼肌等慢肌,肌纤维与

肌腱的连结很少成角,故具有较高的持续

等长收缩力影响肌力的因素n年龄与性别:20岁达到峰值,35岁以后每10年递减10%~20%n

Thedecline

in

maximal

musclestrengthfromage

60was34to45%

in

men

and

11to

32%

in

womenin

the

arms

and40to47%

in

men

and

37

to

45%in

women

in

the

legs.n

Isometric,concentricandeccentriccontractions

showedasimilardeclinein

ageing

in

both

sexes.评估目的n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n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n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n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n评价肌力训练的效果肌力评估适应证n

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

伤等n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n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

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n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

性指标肌力评估禁忌证n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

性扭伤n局部剧烈疼痛n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肌力评估常用方法n徒手肌力检查(

manualmuscletest,

MMT)n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

握力计、捏力计手法肌力检查法n手法肌力检查(

manualmuscle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

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

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

广泛的应用。n

由Robert

Lovett1916年创立MMT一般原则n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n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n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

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检查方法n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

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

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

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n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

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肌力评级依据n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

位、大小、时机)n重力作用n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名称评级标准零未触及肌肉收缩微弱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差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可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

能抗阻力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R分级012345obertLovett分级评估标准5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5-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4+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4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4-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3+与4-只是阻力大小的区别3能抗重力全范围活动3-能抗重力,活动范围<100%>50%2+能抗重力,活动范围<50%2去除重力全范围活动2-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1+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1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0不能触及肌肉收缩检查步骤n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n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n

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n

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n

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n

记录检查结果MMT的注意事项n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

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n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

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n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

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

重力体位。n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

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

健侧)n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

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n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

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

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n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

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n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

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

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n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n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

后间隔2分钟为宜n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持续

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的憋气使

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故对患有明

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忌用该检查。等长肌力测试方法n背拉力测定n

四肢肌力等长测定n腹背肌等长耐力测定n测量方法:双膝伸直,背力计把手调节至膝关节平齐处,双手抓握背力计把手,

然后尽力伸腰上拉把手,重复测试3次。n注意事项:腰痛患者和老年人不宜进行。n参考范围:~男性为体重的1.5~2倍(指数150%

200%),

性为体重的11.5倍(拉力指数100%150%)。握力n握力指数=健手握力kg/体重kg×100n正常应大于50,利手握力比非利手大

5%-10%;女性握力为男性1/3-1/2;男

性50岁、女性40岁以后握力减少10%-

20%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臂自然下垂,测试两

次,取最大值。以两手中力的最大值为准。握力计、捏力计<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42.6-45.246.2-48.544.5-49.247.3-4943.5-45.922.8-23.822.7-24.628.0-30.821.5-23.418.2-22.3力与年龄关系男kg

女kg握年龄优良中中下差18~3056以上53~5644~5239~4339以下31~4056以上53~5644~5239~4339以下41~5054以上51~5442~5037~4137以下51~6050以上47~5038~4633~3733以下男子握力评价标准(单位:千克)女子握力评价标准(单位:千克)18~3031~40

41~50

51~6020~2420~24

19~23

19~2325~3125~31

24~30

24~3032~3632~36

31~35

31~3520以下20以下

19以下

19以下36以上36以上

35以上

35以上年龄中下优差中良n慢速测试n快速测试n等速向心测试n等速离心测试n

多角度等长测试等速肌力测定身体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方法01颈屈肌n主动肌:胸锁乳突肌n副动肌: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n活动范围:0~35

°(45

°

)n检查体位:仰卧位n检查方法:一手固定胸廓下部,另一

手两手指在前额施加阻力颈伸肌n主动肌:斜方肌、头最长肌、颈棘肌n副动肌:多裂肌、大直肌、小直肌n活动范围:0~30

°n检查体位:俯卧位n检查方法:一手置于被检查者头后部

向下方施加阻力,另一手置于下颌给

予保护躯干屈肌n主动肌:腹直肌n副动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n活动范围:0~80

°n检查体位:仰卧位n检查方法:固定被检查者双下肢躯干旋转肌n主动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n副动肌:背阔肌n活动范围:0~45

°n检查体位:仰卧位,双手在头后部交叉n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右肘向左膝运动躯干伸肌n主动肌:骶棘肌n副动肌:半棘肌、多裂肌n活动范围:0~25

°n检查体位:俯卧位,双手在头后交叉n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将胸廓尽量抬起骨盆上提肌n主动肌:腰方肌、腰髂肋肌n副动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n活动范围:立位一侧骨盆上提时该侧足

可完全离开地面n检查体位:仰卧位n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双手扶治疗床,检

查者双手握被检查者双踝,将下肢向下

方拉肩胛前伸肌n主动肌:前锯肌n副动肌:胸大肌n活动范围:0~38

°n检查体位:仰卧位,肩前屈90

°

,

肘关

节伸直n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前伸肩胛,检查

者一手置于肘关节向相反方向施加阻力肩胛上提肌n主动肌: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n副动肌:大小菱形肌n活动范围:10~20cmn检查体位:坐位(5-3级);俯卧位(2-

0级)n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尽力上提肩胛骨

并保持,检查者双手置于肩上向下施加

阻力肩胛内收肌n主动肌:斜方肌中部、大菱形肌n副动肌:小菱形肌、背阔肌n活动范围:15cmn检查体位:俯卧位,坐位n检查方法:俯卧,上肢外展90

°并外旋,

肘屈曲90

°

,

检查者固定其胸廓并令其

完成肩胛骨内收,同时对肩胛内侧施加

阻力肩胛下降肌n主动肌:斜方肌下部n副动肌:背阔肌、胸大肌、胸小肌n活动范围:10~12cmn检查体位:俯卧位,被检上肢于头上约

145

°外展n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上肢抬起离开床

面,检查者手置于肩胛上角向外上方施

加阻力肩关节屈肌n主动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n副动肌:胸大肌、肱二头肌n活动范围:0~180

°n检查体位:坐位(5-2级),仰卧位(1-

0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前

臂旋前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在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肩关节伸肌n主动肌:背阔肌、三角肌后部n副动肌:肱三头肌、小圆肌n活动范围:0~60

°n检查体位:坐位(5-2级),俯卧位(1-

0级),上肢内收内旋完成肩关节后伸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肩关节外展肌n主动肌:三角肌中部、冈上肌n副动肌:前锯肌n活动范围:0~180

°n检查体位:坐位(5-3级),仰卧位(2-

0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肩关节水平外展肌n主动肌:三角肌n副动肌:冈下肌、小圆肌n活动范围:90~130

°n检查体位:俯卧位(5-3级),坐位(2-

0级),肩外展,上臂置于床面,前臂垂

于床沿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肩胛骨,另

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肩关节水平内收肌n主动肌:胸大肌n副动肌:三角肌n活动范围:90~130

°n检查体位:仰卧位(5-3级),坐位(2-

0级),肩外展,肘屈曲90

°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躯干,另

一手在肘关节内侧施加阻力肩关节内旋肌n主动肌:肩胛下肌、背阔肌、大圆肌、

胸大肌n副动肌:三角肌前部n活动范围:0~70

°n检查体位:俯卧位,上臂90

°外展置于

床面,前臂自然下垂于床沿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握其腕关节近端并施加阻力肩关节外旋肌n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n副动肌:三角肌后部n活动范围:0~90

°n检查体位:俯卧位,肩外展90

°

,

上臂

置于床面,前臂自然下垂于床沿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握其腕关节近端施加阻力肘关节屈肌n主动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n副动肌n活动范围:0~150

°n检查体位:坐位(5-3级),仰卧位(2-

0级),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上臂,另

一手于腕关节近端施加阻力肘关节伸肌n主动肌:肱三头肌n副动肌:肘肌n活动范围:0~150

°n检查体位:俯卧位(5-3级),坐位(2-

0级),肩屈曲90

°

,

肘关节屈曲n检查方法:检查者固定其上臂,于其腕

关节近端施加阻力前臂旋后肌n主动肌:肱二头肌、旋后肌n副动肌:肱桡肌n活动范围:0~80

°n检查体位:坐位,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

肘屈曲90

°

,

前臂旋前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托住其肘关节,

另一手于前臂远端桡骨背侧、尺骨掌侧

施加阻力前臂旋前肌n主动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n副动肌:桡侧腕屈肌n活动范围:0~80

°n检查体位: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

侧,肘屈曲90

°

,

前臂旋后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上臂,另

一手于前臂远端桡骨掌侧、尺骨背侧施

加阻力腕关节屈肌n主动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n副动肌:掌长肌n活动范围:0~80

°n检查体位:坐位或卧位,前臂旋后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支托其前臂远端,

另一手于第2或5掌骨底部,向背侧施加

阻力腕关节伸肌n主动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尺侧腕伸肌n副动肌:n活动范围:0~70

°n检查体位:坐位或卧位,前臂旋前n检查方法:检查者支托其前臂,另一手

在手背侧向掌侧施加阻力髋关节屈肌n主动肌:腰大肌、髂肌n副动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n活动范围:0~120

°n检查体位:坐位(5-3级),侧卧位(2

级),仰卧位(1-0级)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骨盆,另

一手在膝关节近端施加阻力髋关节伸肌n主动肌: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

二头肌长头n副动肌:n活动范围:0~20

°n检查体位:俯卧位(5-3级、1-0级),

侧卧位(2级)n检查方法:检查者在其膝关节近端施加

阻力髋关节外展肌n主动肌:臀中肌n副动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n活动范围:0~45

°n检查体位:侧卧位(5-3级),仰卧位

(2-0级)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

手在膝关节近端向下施加阻力髋关节屈曲位外展肌n主动肌:阔筋膜张肌n副动肌:臀中肌、臀小肌n活动范围:n检查体位:侧卧位(5-3级),坐位(2-

0级)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

手在其膝关节近端施加阻力髋关节内收肌n

主动肌:大收肌、短收肌、长收肌、耻骨肌、

股薄肌n

副动肌:n

活动范围:0~30

°n

检查体位:侧卧位(5-3级),仰卧位(2-0级)n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托起其上方腿,另一手

在被检侧膝关节内侧近端施加阻力髋关节外旋肌n主动肌:闭孔内外肌、梨状肌、臀大肌n副动肌:缝匠肌、股二头肌长头n活动范围:0~45

°n检查体位:坐位(5-3级),仰卧位(2-

0级),双小腿下垂,双手握住床面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按压大腿远端外

侧向内侧对抗,另一手在踝关节上方向

外侧施加阻力髋关节内旋肌n主动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n副动肌:臀中肌、半腱肌、半膜肌n活动范围:0~45

°n检查体位:坐位(5-3级),仰卧位(2-

0级)n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大腿远端内

侧面并向外侧面施加阻力,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