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六 第十六章 第74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15/wKhkGWbX8uuAFPehAAC6F81IvOM128.jpg)
![大单元六 第十六章 第74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15/wKhkGWbX8uuAFPehAAC6F81IvOM1282.jpg)
![大单元六 第十六章 第74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15/wKhkGWbX8uuAFPehAAC6F81IvOM1283.jpg)
![大单元六 第十六章 第74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15/wKhkGWbX8uuAFPehAAC6F81IvOM1284.jpg)
![大单元六 第十六章 第74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15/wKhkGWbX8uuAFPehAAC6F81IvOM12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姓名汇报日期1.能根据不同情景、不同类型实验特点评价或设计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2.建立解答探究类综合实验的思维模型。复习目标类型二
反应产物、反应机理的探究课时精练1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索引2类型一物质性质的探究单击此处添加文本<类型一第一章物质性质的探究>1.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的类型(1)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方案(2)根据物质的结构(或官能团)设计实验方案2.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的常见操作及原因操作目的或原因沉淀水洗除去××(可溶于水)杂质沉淀用乙醇洗涤a.减小固体的溶解度;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快速干燥冷凝回流防止××蒸气逸出脱离反应体系;提高××物质的转化率控制溶液pH防止××离子水解;防止××离子沉淀;确保××离子沉淀完全;防止××溶解等操作目的或原因“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向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结晶”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杂质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加过量A试剂使B物质反应完全(或提高B物质的转化率等)温度不高于××℃温度过高××物质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或××物质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或××物质氧化(如Na2SO3等)或促进××物质水解(如AlCl3等)操作目的或原因减压蒸馏(减压蒸发)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物质受热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加热MgCl2·6H2O制MgCl2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等)配制某溶液前先煮沸水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防止××物质被氧化反应容器中用玻璃管和大气相通指示容器中压强大小,避免反应容器中压强过大1.(2021·福建,12)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可发生反应:NaNO2+NH4Cl
N2↑+NaCl+2H2O。为探究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关系,利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往A中加入一定体积(V)的2.0mol·L-1NaNO2溶液、2.0mol·L-1NH4Cl溶液和水,充分搅拌。控制体系温度,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入1.0mol·L-1醋酸,当导管口气泡均匀稳定冒出时,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用秒表测量收集1.0molN2所需的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t)。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2)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需控制体系的温度为36℃,采取的合理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锥形瓶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水难以滴入,则气密性良好水浴加热(4)每组实验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变化很小,忽略其对反应速率测定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编号V/mLt/sNaNO2溶液NH4Cl溶液醋酸水14.0V14.08.03342V24.04.0V315038.04.04.04.083412.04.04.00.038①V1=_____,V3=_____。4.06.0为探究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关系,NH4Cl浓度不变,根据数据3和4可知溶液总体积为20.0mL,故V1为4.0;根据变量单一可知V2为6.0,V3为6.0。实验编号V/mLt/sNaNO2溶液NH4Cl溶液醋酸水14.0V14.08.03342V24.04.0V315038.04.04.04.083412.04.04.00.038实验编号V/mLt/sNaNO2溶液NH4Cl溶液醋酸水14.0V14.08.03342V24.04.0V315038.04.04.04.083412.04.04.00.038②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m(NaNO2)·c(NH4Cl)·c(H+),k为反应速率常数。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m=_____(填整数)。2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1和实验3数据分析,实验3的c(NaNO2)是实验1的2倍,实验1和实验3所用的时间比
≈4,根据分析可知速率和NaNO2浓度的平方成正比,故m=2。实验编号V/mLt/sNaNO2溶液NH4Cl溶液醋酸水14.0V14.08.03342V24.04.0V315038.04.04.04.083412.04.04.00.038③醋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5)如果用同浓度的盐酸代替醋酸进行实验1,NaNO2与盐酸反应生成HNO2,HNO2分解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反应结束后,A中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装置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N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筒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导管里上升一段水柱2HNO2===NO↑+NO2↑+H2OHNO2分解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2===NO↑+NO2↑+H2O,反应结束后量筒收集到NO,因为NO2溶于水生成NO,A中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锥形瓶内压强降低,导管里上升一段水柱。2.(2023·江西上饶统考一模)碘化亚铜(CuI)是重要的有机催化剂。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CuI,并设计实验探究其性质。已知:碘化亚铜(CuI)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与KI形成K[CuI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恒压滴液漏斗(2)实验完毕后,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CuI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过滤速率快图2装置有抽气泵,可以降低布氏漏斗下部的气体压强,布氏漏斗上部气体压强为大气压强,由于上部压强大于下部压强,混合物质中的液体在重力及上下气体压强作用下可以迅速过滤,分离得到CuI固体,即该装置的优点是过滤速率快。(3)某同学向装置C的烧杯中倾倒NaOH溶液时,不慎将少量溶液溅到皮肤上,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4)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2++在装置B中SO2、CuSO4、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取CuI,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结合物质的拆分原则,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2I-+2H2O===2CuI↓+
+4H+。①在实验Ⅰ中“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组同学设计下表方案对CuI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Ⅰ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KI溶液,白色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Ⅱ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产生砖红色沉淀。过滤,向所得上层清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将砖红色沉淀溶于稀硫酸,产生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I-+CuI[CuI2]-,加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成更多的CuI,因其难溶于水而析出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Ⅰ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KI溶液,白色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加水,又生成白色沉淀Ⅱ取少量CuI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产生砖红色沉淀。过滤,向所得上层清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将砖红色沉淀溶于稀硫酸,产生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②根据实验Ⅱ,CuI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I+2NaOH===Cu2O+2NaI+H2O(6)测定CuI样品纯度。取agCuI样品与适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酸化的双氧水,滴几滴淀粉溶液,用b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mL[已知:滴定反应为I2+
(无色)+2I-]。该样品纯度为________(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如果其他操作均正确,仅滴定前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偏高返回<类型二第二章反应产物、反应机理的探究>1.解答产物确定题的思路分析由性质确定反应产物是解此类题目的根本思路,而题目中所涉及的物质,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常见的熟悉物质要注意物质的特殊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或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生成特殊的沉淀、气体等化学性质第二类能类比迁移的陌生物质虽然平时接触不多,但其某种组成成分、结构成分(如离子、原子团、官能团等)必然学过,则可以考虑与其结构相似的物质的性质,进而推断其具体组成2.文字表述题的各种答题规范(1)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取样要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试剂选择合理的试剂现象须有明显的现象描述结论根据现象得出结论(2)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答题要素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得分点及关键词操作: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作用:须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3)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答题要素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试管中……B处有……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理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得分点及关键词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颜色由……变成……等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4)试剂的作用的答题模板答题要素试剂的作用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得分点及关键词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回答要准确作用—目的类:“作用”是“……”,“目的”是“……”,回答要准确全面1.(2023·北京,19)资料显示,I2可以将Cu氧化为Cu2+。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I-
氧化性几乎相同。(1)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mmol铜粉和nmolI2(n>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实验记录如下:
c(KI)实验现象实验Ⅰ0.01mol·L-1极少量I2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实验Ⅱ0.1mol·L-1部分I2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实验Ⅲ4mol·L-1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①初始阶段,Cu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_____(填“>”“<”或“=”)实验Ⅱ。<②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蓝色)或[CuI2]-(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ⅰ.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查阅资料,2Cu2++4I-===2CuI↓+I2,[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I2]-+2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加入浓氨水后[CuI2]-转化为[Cu(NH3)2]+,无色的[Cu(NH3)2]+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3)4]2+。③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KI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I2===2CuI(或2Cu+KI3===2CuI+KI)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无色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Cu+I2===2CuI或2Cu+KI3===2CuI+KI;加入浓KI溶液,发生反应CuI+I-===[CuI2]-,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无色。(2)题述实验结果,I2仅将Cu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I2能将Cu氧化为Cu2+。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含nmolI2的4mol·L-1的KI溶液要验证I2能将Cu氧化为Cu2+,需设计原电池负极材料a为Cu,b为含nmolI2的4mol·L-1的KI溶液。(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题述实验中Cu被I2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2[CuI2]-+I22.某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实验一:用如图装置制备SO2,并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省略夹持、加热仪器)。(1)制备的SO2中会混有少量的SO3,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SO3的干扰,试剂a可以为_____(填字母)。a.浓硫酸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溶液d.饱和NaHSO3溶液浓硫酸或硫酸铜受热分解产生SO3ad制备的SO2中会混有少量的SO3,烧瓶内没有SO2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则不是SO2氧化生成,原因可能为浓硫酸或硫酸铜受热分解产生SO3。为了排除SO3的干扰,试剂a可以为浓硫酸或饱和NaHSO3溶液,故选ad。实验二:验证白色沉淀B的成分。分析: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两者混合物。滴加氨水可释出其阴离子,便于后续检验。流程如下:(2)欲检验溶液C中加入的Ba(NO3)2是否已经过量,请简述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表明Ba(NO3)2已过量,否则未过量欲检验溶液C中加入的Ba(NO3)2是否已经过量,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3)沉淀D中主要含BaS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滤液E中加入H2O2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Ag2SO3。BaSO3易溶于盐酸,而BaSO4不溶于盐酸,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只有少量沉淀剩余,则表明大部分沉淀为BaSO3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E中含有亚硫酸,加入H2O2溶液后,被氧化为硫酸,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4)取少量溶液A,滴加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猜想1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g2SO4溶解度大于BaSO4,没有BaSO4时,必定没有Ag2SO4取少量溶液A,滴加过量盐酸,产生AgCl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BaSO4白色沉淀,则表明溶液中不含有
,可判断猜想1不合理。(5)不同反应的速率也有所不同。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也会有
生成,同时生成单质Ag。请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2SO3和H+,同时生成少量Ag2SO4,既能发生沉淀反应,又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沉淀反应的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快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也会有
生成,同时生成单质Ag,则起初未生成Ag2SO4,从而表明生成Ag2SO4的反应速率慢。第一章碱性反应机理类探究性实验解题流程返回第二章课时精练1.(2020·全国卷Ⅰ,27)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1234回答下列问题:(1)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mol·L-1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烧杯、量筒、托盘天平(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__作为电解质。1234阳离子u∞×108/(m2·s-1·V-1)阴离子u∞×108/(m2·s-1·V-1)Li+4.074.61Na+5.197.40Ca2+6.59Cl-7.91K+7.628.27KCl1342(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电极溶液中。(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mol·L-1。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______。1234石墨0.09mol·L-11342(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______,还原性小于_____。1234Fe3++e-===Fe2+Fe-2e-===Fe2+Fe3+Fe(6)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活化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活化反应完成1342铁电极表面发生活化反应:Fe+Fe2(SO4)3===3FeSO4,活化反应完成后,溶液中不含Fe3+。2.(2023·广州模拟)某小组从电极反应的角度研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1)实验室以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氧化反应为2Cl--2e-===Cl2↑,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Cl2MnO2+2e-+4H+===2H2O+Mn2+(2)当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MnO2和盐酸。小组同学分析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MnO2的氧化性和Cl-的还原性均减弱,为此进行探究。实验任务探究离子浓度对MnO2氧化性的影响提出猜想猜想a:随c(H+)减小,MnO2的氧化性减弱。猜想b:随c(Mn2+)增大,MnO2的氧化性减弱。查阅资料电极电势(φ)是表征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物理量。电极电势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电极电势越小,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1234验证猜想用0.10mol·L-1H2SO4溶液、0.10mol·L-1MnSO4溶液和蒸馏水配制混合液(溶液总体积相同),将MnO2电极置于混合液中测定其电极电势φ,进行表中实验1~3,数据记录如表。1234实验序号V(H2SO4)/mLV(MnSO4)/mLV(H2O)/mL电极电势/V120200φ12mn10φ23201010φ3①根据实验1和2的结果,猜想a成立。补充数据:m=_____,n=____。10201234实验序号V(H2SO4)/mLV(MnSO4)/mLV(H2O)/mL电极电势/V120200φ12mn10φ23201010φ3分析表格数据,实验1为对比实验,而实验3改变了MnSO4溶液的体积,实验1和实验3组合研究Mn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那么实验2和实验1组合可以研究H+浓度的影响,所以改变H2SO4溶液的体积而不改变MnSO4溶液的体积,同时保证总体积为40mL,则m=10、n=20。1234实验序号V(H2SO4)/mLV(MnSO4)/mLV(H2O)/mL电极电势/V120200φ12mn10φ23201010φ3②根据实验1和3的结果,猜想b成立。判断依据是________(用电极电势关系表示)。φ1<φ3随着Mn2+浓度增大MnO2氧化性减弱,电极电势降低,即φ1<φ3。探究结果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MnO2和盐酸的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c(H+)减小、c(Mn2+)增大,MnO2氧化性减弱。③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小组同学作出如下推断:随c(Cl-)增大,Cl-还原性增强。实验验证在固液混合物A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加热。证明推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1342NaCl又产生黄绿色气体已知溶液中c(H+)减小、c(Mn2+)增大,MnO2氧化性减弱,保证单一变量,只改变Cl-的量,可加入NaCl固体,若加热又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Cl-的浓度增大其还原性增强。1343.(2023·天津河东区一模)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夹持装置略),同时探究制备的适宜条件,已知:常温下,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2(1)装置A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KMnO4134(2)进一步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在不同试剂a对K2FeO4产率的影响。已知实验中,溶液总体积、FeCl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Cl2的通入量均相同。2实验编号试剂a实验现象ⅰFeCl3溶液和少量KOH无明显现象ⅱFeCl3溶液和过量KOH得到紫色溶液,无紫色固体ⅲFe(NO3)3溶液和过量KOH得到深紫色溶液,有紫色固体134①对比实验ⅰ与ⅱ现象,提出假设;“实验ⅱ溶液碱性较强,增强+3价铁的还原性”,验证此假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当通入Cl2,电压表示数为V1;再向右侧烧杯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电压表示数为V2;且观察V1____(填“>”“<”或“=”)V2,证明上述假设成立。KOH<本实验探究碱性较强会增强Fe3+的还原性,只需改变Fe3+溶液的碱性即可,即向右池中加入KOH,观察到电压增大。134②配平实验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316OH-268H2O1342③实验ⅱ中K2FeO4的产率比实验ⅲ的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存在平衡16OH-+2Fe3++3Cl2
+6Cl-+8H2O,当为FeCl3时增加了Cl-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产率降低1342(3)随着反应的发生,装置B中不断有白色片状固体产生。①结合化学用语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入的HCl增加了Cl-浓度,使NaCl(s)
Na+(aq)+Cl-(aq)平衡逆向移动,产生NaCl晶体②若拆除装置B,而使K2FeO4的产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与KOH反应,溶液碱性减弱,+3价铁的还原性减弱,产率降低1342(4)向实验ⅱ所得紫色溶液中继续通入Cl2,溶液紫色变浅,K2FeO4的产率降低。可能原因是通入的Cl2消耗了KOH,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OH-+Cl2===Cl-+ClO-+H2O(5)综上可知制备K2FeO4,所需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NO3)3溶液和过量KOH、适量Cl2134过量的Cl2和Cl-均会降低产率,而KOH会增加产率,所以所需的适宜条件是Fe(NO3)3溶液和过量KOH、适量Cl2。21344.某小组为探究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机理,常温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中所取镁粉质量均为0.5g,分别加入选取的实验试剂中,资料:①CH3COONH4溶液呈中性。②Cl-对该反应几乎无影响。2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15mL蒸馏水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H2)25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电商新媒体推广的新趋势
- 灯光照明设计合同范本
- 乡镇卫生院临时工聘用合同范本
- 电商平台定价策略与营销组合的协同效应
- 网络升级服务协议书(2篇)
- 社交媒体产品中用户体验与功能整合
- 合租房房屋长期租赁合同范本
- 文旅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范本
- 简版劳动合同合同文本
- 员工食堂食材采购合同范本
- 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的模板
-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
- 岗位绩效奖励制度
- 医院培训课件:《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 JGT161-2016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 Visual Studio 2019(C#)Windows数据库项目开发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DB32-T 4319-2022 中药药渣处理规程
- 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人工智能行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畜牧养殖设备(共73张PPT)
- GB/T 9439-2023灰铸铁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