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A.“破阵子”是词牌名,“角”和“五十弦”都指军乐器,“炙”代指牛,“沙场”即“战场”,“的卢”,良马名,是一种烈性快马,“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是“可惜”之意。B.这是一首寄赠之作,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深夜酒醉之时,一次又一次地挑亮灯芯,久久地端详着那柄寒光四射、曾伴随自己征战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C.词的下片写将士们骑上骏马,神速出击,弦鸣箭发,虽然没作更多的战争描写,但是却令人仿佛看到敌人被打得纷纷落马,狼狈逃窜的情景和战斗结束后军歌嘹亮,旌旗招展的胜利画面,表达出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D.词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可以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读出,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称谓有谦称和尊称,“舍弟”“大兄”是谦称,“先帝”“尊君”是尊称。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讲究时效,真实客观。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出自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的《朝花夕拾》。D.莫泊桑在《变色龙》中用夸张、讽刺手法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善变的小人物形象。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删除“在”和“身上”)B.为迎接和承办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我市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将“营造”改为“打造”)C.古朴的骑楼建筑修缮完成,见证了汕头百年商埠的盛衰,也是汕头华侨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缩影。(在“见证了”前面加“不仅是”)D.号称全球可折叠最快的华为5G手机——华为MateX震撼发布,设计形态史无前例。(把“最快的”放到“可折叠”前面)4.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类事件的处理方案有例可援,无需重新审议或另寻其它解决方式。B.樱花盛开时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一时间鼋头渚里熙来攘往。C.近日共享单车风靡锡城,出行时尚便捷,备受锡城人民青睐。D.在招商会上,我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两人面面相觑,分外惊喜。5.以下各项说话得体的一句是()A.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B.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C.凡作文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哈利·波特》一套。D.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6.语言综合运用。2019年3月6日,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十类不文明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通告》,全市迅速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杜绝不文明行为,某小区物业也贴出了如下告示:关于杜绝本小区不文明行为的通告尊敬的业主:您好!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杜绝不文明行为,维护本小区的环境,特提醒广大业主注意:在本小区内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塑料袋、饮料瓶(盒)等废弃物,乱吐口香糖,乱倒污水的,随意折摘花木果实、践踏草坪的,任何居民都有责任进行劝阻;不听劝阻的,即日起将根据具体情节处以5-50元的罚款。请广大业主高度重视,养成自觉杜绝、抵制各类不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社区主人翁意识,为大美新临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3月8日①告示正文第二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告示正文第三段中有一处语病,请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一条有温度、有文采的保护草坪的告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文明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春风,让精神倍感清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填空。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⑵_______________,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两章》)⑶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8.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1)《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乌龟和兔子”“蚊子和狮子”“农夫和蛇”“精卫填海”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有趣故事都出自这本集子。(______)(2)简•爱离开洛伍德时,蓓茜来见她,简•爱从蓓茜那儿得知盖兹黑德庄园中的两个表姐妹总是吵架,约翰长成了俊小伙,并且有所成就。(______)(3)那些偷食的小鸟被鲁滨逊用英国人惩罚盗贼的方法惩罚,鲁滨逊的财产因此得以保护。(____)二、阅读9.四、阅读下面的《关雎》,回答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10.阅读与赏析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武备宽弛,东南尤甚或指为生事人服其先见此国家安危之本也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宋何罪之有 D.公将鼓之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三处)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禾引上衣,请毕其说。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紫禁城里说“透风”:没有不透风的墙①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②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糟朽。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③春节前夕,故宫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引了不少人眼球。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④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透风是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的一种方式。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⑤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若仅设置一个透风,相当于空气单向流动,除湿效果必然不佳。同时设置两个透风,方便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置的透风排出,可使墙体内的柱子在上下方向都能空气流通。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空气就被排出去了,柱子也就能始终保持干燥状态。⑥同时,紫禁城古建筑外墙上的透风位置实际是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如果墙体的某个位置安装了透风,那么墙体立面肯定就有木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对透风。⑦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体内木柱通风需求,而是将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雕成狮子形象的透风。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威严,象征地位、尊严和吉祥。透风的使用,对古建筑整体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工匠为了解决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容易产生糟朽的问题巧妙地制作了透风。B.因为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位置非常隐蔽所以200多年前的两份春节曲目戏折才能保存完好。C.透风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它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D.当你沿着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行走的时候如果想知道墙体哪里有木柱,只需找到“透风”即可。2.请简要概括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作者为什么说透风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父亲的考题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真到了别无所求的程度。一天,父亲给一向标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来103人。”儿子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下来。“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来132人。”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再在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5人;再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关切地问:“完了吗?”“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列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这是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又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个小站,下去6个人,上来5个人。”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再下一站又下去101个人,上来18个人;再下一站是终点……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您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着一股得意。“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儿子一下子懵了。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积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带不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的少,哪个站台得到的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回。”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谢!”1.从文中找出儿子心理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略图。_________→自信→心疼→_________→_________2.两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4.文章中的父亲告诉了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对于初三即将毕业的我们有什么启示?1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8-11小题.生活儿子一直靠父亲的收入生活。那天,父亲唤他进卧室。父亲已经因病卧床半年了。床头还放着一个煤饼炉,炉火燃着。父亲睁开眼,说:“儿呀,你恐怕不能再这样无所事事了,我这家底供不了你了,你的日子还长着呢,今天,你出去挣10块钱回来,我等着。”天气依然晴朗。这是初春。阳光暖洋洋地洒落在城市。早晨还吹着清凉的微风。母亲,一个一刻都不肯停歇手脚的老太婆,正在守着煤气灶熬父亲的中药。屋子里弥漫着中药的苦涩气味。她看着束手无策的儿子叹了一口气,撩起围裙揩干了粗糙的手,掏出手帕,那里边包着一叠纸币。她抽出一张崭新的,塞进儿子手里。儿子笑笑,说:“妈,还是你好。”儿子就到院子里去侍弄笼子里的鸟儿了。整个上午,他没吱声,好像鸟儿也没往日那么欢跃、活泼了,只是在笼子里跳上蹿下,很焦急,仿佛要发生什么事。他就躺在院中央的梨树阴里望天,一堆一堆的白云滑过,像春天河流里的破碎的冰块。不知不觉,他睡着了。他醒来已经晒着大阳,树阴移了位置。于是,他走进屋子,他感到有点阴凉。他望着父亲躺着的那间屋子的门,迟疑着,就像去老师的办公室背诵课文。终于,他挠挠头,推了门。他说:“爸。”父亲似乎早已期待并已知道他进来了,闭着眼,说:“回来了?”他将那张纸币在手里抖抖,抖出了纸质的响,他说:“爸,喏,我挣的钱。”父亲费劲地张开眼,抬抬头。儿子赶紧上前扶父亲坐起来,往他背部垫了两个枕头。父亲接过钱,没瞧一眼,就丢进床头的炉火里,片刻,那钱便化为灰烬,又轻轻地飘浮起来。他叫了声“爸”。像了却了一桩事,他说:“爸,我去端汤药。”父亲说:“你妈会端来,你站着,这不是你挣来的钱,是吧?”他吞吞吐吐地说:“爸,我……是妈给我,我就接下了。”父亲像走了很远的路,歇了一会儿,说:“我看出你不在乎,你习惯了,不知生活不容易。”他说:“爸,我这就上街。”父亲累了,又合上眼。母亲端着药汁,说:“他爸,你该喝药了。”父亲说:“搁着,我现在不想喝。”母亲瞥了儿子一眼。儿子摊摊手,说:“妈,那我上街了。”晚上,街道华灯初上,屋子里还没拉亮灯。夜色勾勒出母亲苍老的轮廓,父亲躺着,竟没动,睡了。都等待着。寒冬里他时不时地咳嗽,她说:天气暖了,就好了。他现在确实不再咳嗽了。那时他一咳,仿佛五脏六腑都要咳出来,很让听着的人揪心。院门一响。母亲欢喜地说:“回来了。”就拉亮灯。儿子奔进来,说:“爸!”母亲说:“轻点声儿。”父亲说:“我没睡着。”儿子急切地走到父亲床前,说:“爸,你瞧,10块。”父亲一下睁开眼。接过还温热的纸币,那是儿子的体温,纸币似乎没了骨干,很柔软。父亲顺手又往炉子里丢。儿子急了,挡在炉子前边,说:“爸!”父亲缩回了枯手,看着儿子脸颊上已干了的泥汗痕迹,凹陷的眼睛放射出微光,他艰难地说:“儿……我放心了。”当晚,父亲咽了气。1.父亲为什么要让儿子外出挣10块钱?又为什么两次把儿子给他的10元钱往炉子里丢?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崭新的”这个词在文中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仔细品味,发现这个词在内容和情节上都很有深意,你能品出来吗?3.请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语句的理解。①他就躺在院中央的梨树阴里望天,一堆一堆的白云滑过,像春天河流里的破碎的冰块。不知不觉,他睡着了。他醒来已经晒着太阳,树阴移了位置。②父亲缩回了枯手,看着儿子脸颊上已干了的泥汗痕迹,凹陷的眼睛放射出微光,他艰难地说:“儿……我放心了。”4.根据你对上文的理解,结合你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用下列句式写两句话。句式:“只要……就一定能……”句子⑴:句子⑵:三、语言表述14.根据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语句。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能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未经历艰难困苦的阻挡,哪能会体会到功成名就的喜悦?四、写作15.请以“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赏析。A:词中的“八百里”代指牛,“炙”指烤熟的牛肉。故选A。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2、B【解析】

A.大兄,为长兄或对朋辈的敬称。B.正确。C.《社戏》出自《呐喊》。D.《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3、C【解析】

C搭配不当。应把“古朴的骑楼建筑修缮完成”改成“修缮完成的古朴骑楼建筑”。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4、D【解析】

D.“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不合语境。故选D。5、D【解析】这是一道口语交际题。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说话要有礼貌。A项有误,“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老师这样说不合适;B项有误,“令尊”是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不能用来形容自己的父亲;C项有误,“惠赠”是接受别人赠送东西的礼貌用语,不是直接对别人说,应改为“赠送”。故选D。点睛: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6、(1)①“便溺”后面顿号改为逗号②“杜绝”和“抵制”调换顺序(2)①示例一:小草依依,足下留情。示例二: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3)示例:文明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让心情倍感温馨;文明是一泓澄澈明净的清泉,让心灵倍感滋润。【解析】

(1)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是两类,故“便溺”后面“顿号”改为“逗号”;语序不当,“杜绝”和“抵制”调换顺序。(2)标语要求符合场所的特点和主题,语言要精炼生动,铿锵有力,有鼓动性。此题主题为“保护草坪”,中心明确,易于拟写。如:踏破青毡多可惜,多行几步又何妨。(3)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修辞格式,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结合句中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文明是……,让……”的句式进行仿写。7、⑴风雨不动安如山;⑵然后知生于忧患;⑶只有香如故。【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根据识记诗文作答即可。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8、╳╳√【解析】

(1)“精卫填海”的故事选自《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2)“约翰长成了俊小伙,并且有所成就”错。表弟并不是绅士,而是一个凶恶残忍的家伙。(3)正确。二、阅读9、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解析】这是一道诗词赏析题。(1)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刻画了诗人忧思、悲苦难眠的形象。“辗转反侧”包含了诗人那种苦闷而焦躁之情。(2)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真切地表现出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肯定。10、1.(1)松弛;(2)有的人;(3)佩服;(4)根本。2.B3.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4.(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弛”,本义即为“松弛”;“或”,古今异义,今义为“或许”,古义为“有的人”;“服”,一词多义,有衣服、佩服、服从等意,这里意为“佩服”;“本”,本义即为“根本”。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之”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例句和B项中的中“之”,意思都是“助词,的”;A项中的“之”,意为代词;C项中的“之”,意为“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D项中的“之”,意为“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是一个主谓句,要注意谓语动词“格”和虚词“其”都应用于句首,另外“人服其先见”是一个主谓句,所以应在“格”“其”和“人”前断开。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引,拉;上,皇上;毕,完。(2)岂,难道;首,头颅;报,报答。参考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11、1.B2.说明了什么是透风及其工作原理。3.古代工匠为了解决木结构建筑中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容易产生糟朽的问题,巧妙地利用古建砖料制作了透风;并且将透风的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对古建筑整体而言,既实用又美观,所以说透风的使用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项,不是因为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位置非常隐蔽,而是因为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使其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所以200多年前的两份春节曲目戏折才能保存完好。据此,答案为B。2.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方法来概括。文章第4段先介绍了什么是透风,然后再说明其工作的原理。据此可概括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依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相关语句并概括作答。解决木结构建筑中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容易产生糟朽的问题,本来是一件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古代工匠们巧妙地利用古建砖料制作了透风,并且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样就使得这个透风,既有通风干燥的实用功能,还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所以说透风的使用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据此理解作答。12、1.紧张得意懵了2.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真正要考的问题,和前文中儿子的猜测考题相照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将一位睿智的父亲形象刻画了出来。3.写出了父亲出考题的真正目的,点明主旨,深化中心,与开头相照应。4.例如:不能一心向前,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比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曾为目标奋斗过。【解析】1.提取心理变化的词语。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即可。如第2段“儿子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下来”中的“紧张”。第10段“儿子的口气中透着一股得意”中的“得意”。12段“儿子一下子懵了”中的“懵了”。2.本题是对描写手法类型及其作用的考查。“不!”“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为语言描写;“父亲微笑着”为神态描写。内容上,写出了父亲真正要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显示了父亲的睿智。在结构上,和前文中儿子的猜测考题相照应,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3.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的作用。要把文章所点明的主旨答出来,即:比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曾为目标奋斗过。4.一问,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首先,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品味一些重要的、有意义的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文字的表现来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解答。一问,可回答为:不过分计较得失,实实在在地生活。二问,写启示,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就有了答题思路。如可从奋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角度作答。10段“儿子的口气中透着一股得意”中的“得意”。13、1.为了让儿子学会生存的本领,体会生活的艰辛。父亲两次把儿子给他的10元钱往炉子里丢,是想观察儿子的反应,判断儿子给他的钱是不是自己挣来的。(意思对即可)2.在内容上,表明母亲用心良苦,她自己扭不过儿子,但又不愿儿子继续过无所事情事的生活,于是抽出一张崭新的纸币,是为了让丈夫能明白这钱不是儿子挣的,配合丈夫教育儿子。在情节上,与下文儿子将钱抖出了纸质的响和父亲没瞧一眼就知道这钱不是儿子挣的,把它丢进煤炉形成照应。3.(1)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儿子懒散、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特点。(2)儿子脸上的“泥汗痕迹”,“凹陷的眼窝放射出微光”,知道儿子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有了适应艰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不再担心儿子能否生存下去。(意思对即可)4.示例⑴: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将迎来一片翠绿。示例⑵:只要心中有对生活的信念,努力打拼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硕果;示例⑶:只要我们有越挫越勇的韧劲,踏实行动就一定能让我们走过泥泞,成就人生的梦想。(要扣住“做”、“打拼”、“行动”这样的核心意义来写话。)【解析】1.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意思表述正确即可。2.观察词语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与下文照应,在内容上是表明母亲用心良苦,她自己扭不过儿子,但又不愿儿子继续过无所事情事的生活,于是抽出一张崭新的纸币,是为了让丈夫能明白这钱不是儿子挣的,配合丈夫教育儿子。3.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4.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三、语言表述14、示例: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