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考试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江苏某地发现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石器、陶器和玉器。陶器制造较精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以黑、光、薄为特点的精制产品,而且部分陶器上刻有精细、复杂的图案。这折射出当时该地()A.手工业技艺世界领先 B.贫富分化日益突出C.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 D.社会生活进步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出土了不少石器、陶器和玉器”“以黑、光、薄为特点的精制产品”“部分陶器上刻有精细、复杂的图案”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出现了一些相对先进的产品,社会生活进步明显,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该地手工业技艺世界领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当时该地贫富分化日益突出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当时该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排除C项。故选D项。2.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即位后,将军陈武等人提议攻打南越、朝鲜。文帝却说:“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这说明汉初统治者()A.贯彻重文轻武国策 B.改革军事动员体制C.奉行休养生息政策 D.秉持儒学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初期。根据材料“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及所学可知,汉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不轻易用兵,尽力维持相安友好关系,以礼相待,这对于加强中原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增进友谊,起了很好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汉朝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统治者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C项正确;宋代贯彻重文轻武国策,汉朝并没有相关国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军事动员体制改革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汉初治国理念是黄老之学而非儒学,排除D项。故选C项。3.如图为唐代农民家庭经济运行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B.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保障C.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唐代农民家庭经济运行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家庭经济在层层的经济交往中互通有无,构成了农业经济规避风险的层层保障,B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农民家庭经济自身运转和与外界的经济互动,无法体现土地兼并和人身依附的情况,排除A项、C项;唐代依然是自然经济,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宋代,枢密院不仅是朝廷主管军事的机构,还是负资公文邮驿的中央机关,其相关职资是管理驿马发放、颁发驿递符牌、制定乘驿条例、委派巡辖使臣、监督检察重要军期文报的传递情况等。这()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C.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 D.方便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其相关职资是管理驿马发放、颁发驿递符牌、制定乘驿条例、委派巡辖使臣、监督检察重要军期文报的传递情况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枢密院是负责公文邮驿的中央机关,强化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因此其相关职责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队作战能力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公文邮驿,并不是交通事业,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制度,非民众日常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清两朝在学习《家礼》与体察民情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家庙礼制改革,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宗庙祠堂体系。相比明朝时期的祠堂,清朝祠堂历经严格的等级化和制度化,增添了政治色彩。和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嬗变 B.程朱理学的世俗化C.三教并行政策的实施 D.法律儒家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宗庙祠堂体系、清朝祠堂历经严格的等级化和制度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程朱理学的世俗化高度相关,B项正确;明清时期,社会主流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三教并行政策主要在唐代实施,且三教并行政策与材料现象并无直接逻辑关系,排除C项。法律儒家化在唐朝时期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6.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西方商务等事宜,清政府都一并交于地方督抚处理。地方、涉外事务的繁杂,使地方督抚“不得不依靠其幕府,延揽谙习外国新式作战武器和外交准则的人才”,“幕府制度也十分灵便,足以成为培育这类人才的场所”。这些做法()A.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加速了晚清朝廷的式微 D.促进了晚清对外关系的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地方督抚延揽谙习外国新式作战武器和外交准则的人才进入幕府,依靠幕府处理地方、涉外等事务,这促进了晚清对外关系的转型,D项正确;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成立,洋务运动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加速晚清朝廷式微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19世纪末,梁启超在《西政丛书》中指出:欧洲各国百年以来,变革旧的政治,整顿荒废的事业,终于能够得以发展。百姓平民都有议政的权力。他们立国的根本,在于合乎公理……这些足以开辟美洲、振兴印度、富强日本等。梁启超此说旨在()A.探索救亡道路 B.顺应共和潮流 C.推翻君主制度 D.抨击守旧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显示,梁启超在《西政丛书》中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学习,再结合19世纪末的历史背景,可知梁启超此说旨在探索救亡道路,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共和”,且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C两项;材料未体现对守旧势力的抨击,排除D项。故选A项。8.据《河北省统计年鉴》载,1921年,清苑县有玩具制造厂12家,球拍制造厂5家,铁球制造厂52家,毛笔制造厂20家。经营体育运动器具和音乐器具生产的企业,开始由手工作坊向工厂规模发展,如布云、荣祥等,每年销往外地的球拍、乐器达5000件,足球500个。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A.西方列强商品输出遭遇阻滞 B.爱国运动促进民族工业进步C.社会需求助推民族经济发展 D.革命转型引发娱乐方式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清苑县经营体育运动器具和音乐器具生产的企业规模扩大,这表明社会需求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西方列强商品输出遭遇阻滞”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当时的社会需求对于民族经济的推动,无法体现爱国运动促进民族工业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当时民族经济的发展,无法佐证革命转型引发娱乐方式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9.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晋察冀边区剧作家们立足于民众生活喜怒哀乐和现实困境,“以我手写我心”,突出农村风味和地方色彩,创作和演出活报剧《中国是怎样站起来的》《反扫荡秧歌舞》和歌剧《亡国恨》《赵大虎放哨》《农村曲》等剧目,把艺术的理论与革命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做法意在()A.完成土地革命的任务 B.积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D.调动民众的抗日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晋察冀边区剧作家们的创作意在调动民众的抗日积极性,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B项;1938年10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为1953—1957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在东北的建设情况。据表可知,当时()省份项目数比重/%计划投资额/万元比重/%实际投资额/万元比重/%黑龙江2214.671891619.3521648311.04吉林106671365586.751455107.42辽宁2416.0045953722.7250752125.88A.国家工业化战略有重点推进 B.社会主义改造卓有成效C.东北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 D.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1957年的中国。根据表格信息1953—1957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在东北的建设情况,地区较为集中,由此可说明国家工业化战略有重点推进,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东北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未涉及东北经济利润的比例,排除C项;材料没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1.古代两河流域人工水道的开掘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当时其主要作用是泄洪和灌溉田地。当地人不断改进人工灌溉技术,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用火烧砖垒砌水渠并使用沥青充当粘合剂。材料所述做法()A.首创了水渠的粘合技术 B.巩固了权贵的社会地位C.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D.捍卫了平民的根本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人工水道的开掘及人们改进技术的做法,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单从材料无法得出“首创了水渠的粘合技术”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权贵社会地位的巩固,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世纪西欧的庄园簿记虽然采用文字叙述的记账方式,但出现了双重的会计度量单位——实物和货币。此外,为体现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记录中详细记载了簿记对象的来源或去向,并且在每周末汇总统计本周总的消费量,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月度汇总、年度汇总。这表明当时西欧()A.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B.基层经济运行规范有序C.农奴经济地位提升 D.封君封臣关系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欧实物和货币都可以作为计量单位,庄园簿记详细记载了簿记对象的来源或去向,有周汇总、月度汇总、年度汇总等,这说明当时的基层经济运行规范有序,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迅猛,排除A项;材料没有农奴经济地位提升、封君封臣关系发生改变的相关信息,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3.在中世纪的英格兰,“民族”原本有精英的含义。16世纪以后,“民族”却用来指英格兰的全体居民,并与“人民”一词同义,民众被提升到了精英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英格兰是欧洲唯一一个拥有民族认同的国家。这一变化反映出英格兰()A.国家意识增强 B.宗教改革出现转型 C.封建势力瓦解 D.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英格兰。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民族’却用来指英格兰的全体居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英格兰是欧洲唯一一个拥有民族认同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格兰的国家意识较强,形成了统一的民族,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教改革,未涉及宗教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建势力是否瓦解,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资产阶级是否壮大,排除D项。故选A项。14.1893年到1894年初,印度国大党激进派代表奥若宾多·高士发表文章指出,“说到国大党,我要指出,它的目的(局限于要求改良)是错误的”。他认为国大党既然不重视发动群众,就“不代表人民群众,而只代表一个人数有限的阶级。它不能公正地称为国民的组织”。这意在要求印度国大党()A.谋求实现印度的高度自治 B.发动民众参加民族革命C.发挥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 D.退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根据材料“国大党既然不重视发动群众,就‘不代表人民群众,而只代表一个人数有限的阶级’”等信息可知,奥若宾多·高士主张发动民众参加印度民族解放运动,B项正确;国大党激进派要求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而非谋求印度的高度自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大党斗争策略的缺陷,而非发挥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是甘地在20世纪初才提出的,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图为1928—1936年部分年份苏联农场和非农场人均消费情况比较示意图。这说明当时苏联()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实现 B.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C.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隐患 D.新经济政策依然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从1928-1936年部分年份苏联农场、非农场及全部人均消费情况来看,农场与非农场的人均消费差距较大,这也从侧面说明农场与非农场收入不均衡,当时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隐患,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排除A项;本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场与非农场收入不均衡,当时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隐患,无法体现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隐患的情况,未体现新经济政策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6.二战后,美国在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庞大的双边和多边同盟体系,竭力拉拢中间地带国家,并竭力阻止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盟国走向中立。该做法反映了()A.美国霸权受到冲击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已显现 D.大国对峙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中国)。根据材料“二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庞大的双边和多边同盟体系,竭力拉拢中间地带国家,并竭力阻止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盟国走向中立”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做法体现了美苏之间大国对峙的加强,在这背景下,逐渐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美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庞大的双边和多边同盟体系的现象,没有美国霸权受到冲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相关的论述,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指的是世界格局从两极化向多个力量中心发展的趋势,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壬戌,禁武臣不得预民事。先是,命军卫武臣管领所属军马,除军民词讼事重者许约问外,其余不许干预。至是,广西都指挥耿良造谯楼,令有司起发民丁,科敛财物,青州等卫造军器亦擅科民财,违越禁例。于是诏申明其禁:凡在外都司、卫所,遇有造作,千户所移文达卫,卫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达五军都督府,奏准方许兴造。其合用物料,并自官给,毋擅取于民,违者治罪。上以四川民贫路险,命毕节卫开屯耕种以自给,时川民馈运艰苦,故有是命。——摘自《明太祖实录》(1)根据材料,概括明初军事改革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的军事改革。(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太祖实录》的史学价值。【答案】(1)军政与民政分离,武将不能干预民事;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层级分明,职责明确;后勤物资上“军屯”与“官给”相结合。(任答2点)(2)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治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3)《明太祖实录》是明朝官修史书,属于文献史料,对于研究明太祖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但官修史书具有一定主观性,需要不同史料或文物史料相互印证。(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特点:依据材料“禁武臣不得预民事”可知,军政与民政分离,武将不能干预民事;依据材料“于是诏申明其禁:凡在外都司、卫所,遇有造作,千户所移文达卫,卫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达五军都督府,奏准方许兴造”可知,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层级分明,职责明确;依据材料“上以四川民贫路险,命毕节卫开屯耕种以自给”可知,后勤物资上“军屯”与“官给”相结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评价:依据材料“其合用物料,并自官给,毋擅取于民,违者治罪”可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依据材料“凡在外都司、卫所,遇有造作,千户所移文达卫,卫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达五军都督府,奏准方许兴造”可知,地方军事机构归中央调管理,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治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对军事进行改革,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小问3详解】本题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价值: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实录》属于官修史书,记载较为真实,在研究明初明太祖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但官修史书具有一定主观性,对部分史料内容会进行删改或美化,需要不同不同史料或文物史料相互印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纱线织布是人类的一项古老技艺,英国飞梭的发明突破了传统所织布幅的宽度和织布速度,纱线的供不应求刺激熟练工人去寻找更快的纺纱技术。据统计,19世纪初期棉纺织领域的新专利有39个,20年代为51个,30年代为86个,40年代则达到156个。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内驱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生产的劳动效率,扩大了工业规模,强大的经济力量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至1860年,英国以超常的扩张力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棉花市场,保证了棉纺织工厂的成功运转,并以武力征服和殖民统治的方式创造了棉织品出口持续增长的景象。由此,英国棉纺织工业的进出口贸易第一次整合起世界多国经济,关联起诸多分散、闭塞的市场,并在客观上推进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密切联系。——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纺织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地主、商人和传统纺织工场主的兴趣,他们纷纷购买西方的纺织机器,学习西方的纺织技术,对国外的技术进行引进和改造,促进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如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对机械进行仿制,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发展。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兴起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的形成,如棉纱、棉织品牌及毛纱、毛织品牌和蚕丝、丝织品牌等。随着中国近代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纺织品牌的竞争越发激烈。——摘编自郭星梅《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相较于英国近代棉纺织工业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答案】(1)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助推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之处: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民族纺织工业;投资主体为地主、商人和传统纺织工场主;资金少、规模小;形成多种纺织业品牌,内部竞争较为激烈。(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中国近代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据材料“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内驱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棉纺织生产的劳动效率,扩大了工业规模,强大的经济力量使英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可得出,助推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据材料“英国棉纺织工业的进出口贸易第一次整合起世界多国经济,关联起诸多分散、闭塞的市场,并在客观上推进了世界各个地区的密切联系。”可得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与英国。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概括即可。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纺织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地主、商人和传统纺织工场主的兴趣,他们纷纷购买西方的纺织机器,学习西方的纺织技术,对国外的技术进行引进和改造,促进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可得出,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民族纺织工业;投资主体为地主、商人和传统纺织工场主。据材料“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兴起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纺织品牌的形成,如棉纱、棉织品牌及毛纱、毛织品牌和蚕丝、丝织品牌等。随着中国近代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纺织品牌的竞争越发激烈。”可得出,资金少、规模小;形成多种纺织业品牌,内部竞争较为激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金少、规模小。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中国近代纺织品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等角度分析即可。具体来说,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中国近代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实践(部分)经历了三个阶段,如表所示。阶段时段代表性理论理论概述及其实践(部分)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早期社会秩序理论主要目标是追求社会和谐,保证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强调社会分工和经济合作也是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的手段;在社会分工中,要注意个人的特殊性,与此同时,国家必须发挥其职能,起到调节作用;多方的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福利国家理论主要特征是(政府负担)高福利;强调国家必须要努力发展经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社会福利事业顺畅的发展;国家要大力发展福利事业来解决生活贫困等问题;在高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社会问题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条道路理论西方国家对之前的社会治理开始进行反思、强调国家将权力从政府手中分拨给市场和公民社会,进行伙伴式合作治理;政府的包容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大小是制约政府职能发挥的关键;主张对话式民主——摘编自高兴《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理念及启示》从上面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社会治理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和民众的作用。阐述: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的福利国家政策虽然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也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西方国家对此作出反思,故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倡导“第三条道路”,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使社会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此外,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西方国家纷纷在社会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还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分拨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了社会的有效分工。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社会治理引入市场、社会等因素,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和民众的作用。【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现代的西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对之前的社会治理开始进行反思、强调国家将权力从政府手中分拨给市场和公民社会,进行伙伴式合作治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注重发挥市场和民众的作用,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社会治理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和民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