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一、选择题1.大力发展新能源,助力实现碳达峰。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风能 C.潮汐能 D.太阳能2.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铅可用于制作铅笔笔芯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用活性炭为冰箱除异味 D.氮气可用于制氮肥4.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C.便于运水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5.如今,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用运载火箭向太空发射卫星。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R的化学式为C2H8N2 B.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1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总和相等 D.反应过程中原子的质量发生改变6.中国向世界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为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A.开发新能源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7.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C.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8.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如图为ZnO-ZrO2(Zr为锆元素)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6:9 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9.2023年11月3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化学家最新科研成果,世界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10和C14均属于单质B.C10和C14由同种分子构成C.C10和C14物理性质不同D.C10和C14充分燃烧生成物相同10.“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B.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C.深秋时节焚烧落叶D.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11.明陶宗仪撰写的《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燃烧的“发烛”熄灭的方法之一是隔绝空气B.“发烛”发火和燃烧均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烛”的发火和燃烧D.“发烛”发火和燃烧最终只生成了二氧化碳12.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制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T-碳”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B.“T-碳”中碳原子静止不动C.在一定条件下,“T-碳”可以还原氧化铜D.在常温下,“T-碳”的化学性质活泼13.我国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其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将CO2近100%高效稳定地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水。反应器的壳层能将反应后生成的水集中到内部,并将乙醇溢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会改变C.反应器的壳层对分子的通过具有高选择性D.该技术的研发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14.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二、非选择题15.我国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其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2)蜂窝煤燃烧的上层火焰呈蓝色,是_______(填化学式)在燃烧的缘故。(3)液化石油气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16.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运载火箭使用液氢、煤油等物质作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液氢和煤油作燃料利用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与煤油相比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2)煤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知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17.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某炼铁厂利用当地的煤炭和赤铁矿石作为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其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据此回答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炼铁的原理________,实际上高炉炼得的铁是生铁,生铁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生铁等金属制品易锈蚀,请你列举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只能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若用装置E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中常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3)若用装置C收集满一瓶氢气后,再向瓶中注水排出瓶中的气体,水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若用装置C干燥氢气,则装置C中应放入的液体试剂为_______。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问答问题。(1)图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2)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从燃烧的条件考虑,棉花团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B、C、D装置均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D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_______,若选择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用或装置来收集氢气,据此写出氢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5)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制造“化学喷泉”。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减小,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_仍可产生“喷泉”现象(填字母)。A. B. C. D.2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①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②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③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______原理灭火。(3)当今社会,随着汽车用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氢燃料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2.从古至今,CO2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一、CO2的发现(1)西晋张华著作《博物志》记载:“烧白石作白灰……”,同时分解生成了CO2.白石主要成分同石灰石,白灰主要成分Ca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仅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二、CO2的吸收、应用(3)CO2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吸收CO2。②风化岩石中的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CO2的捕捉:利用氨水(NH3·H2O)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下吸收塔中NH3•H2O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___________。(5)回收的CO2与H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3.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主题开展了以下相关活动。活动一:认识燃烧(1)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分别做过木炭、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上述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点是______(填字母)。A.剧烈反应 B.产生气体 C.发光放热 D.氧化反应活动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①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②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的热水中⑤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⑥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实验分析】(2)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在步骤③中,证明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4)能看到白磷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5)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活动三:再探镁的燃烧相关资料表明: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6)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_______。(7)根据上面的资料,你对燃烧的新的认识是_______。(8)若将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1)。24.2020年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并提出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I.CO2的产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并研究其性质,有关仪器如下图所示:(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用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填标号)。(3)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Ⅱ.CO2的吸收、捕捉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吸收CO2后的溶液的pH(装置如图2,部分装置已略去),测得溶液的pH与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6和8.3。(4)AB段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CO和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5)BC段之间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D点溶液略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7)若用40g10%的NaOH溶液吸收CO2,在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g。Ⅲ.“碳”的转化与利用: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C2H6O)的途径如下:(8)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单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9)转化②是甲醇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的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10)常温下,新型纳米材料MFe2Ox(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3<x<4)能使工业废气中的CO2转化为C,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反应中元素M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在反应过程中MFe2Ox转化为MFe2Oy,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5.在实验室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若反应后生成铜。请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6.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1)煤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吸收12.8t二氧化硫理论上需要氧化钙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27.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通入氢气,一段时间后加热使氧化铜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4g。(1)加热时,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28.铁铜金属粉末常用于生产机械零件。为测定某铁铜金属粉末中铁粉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该金属粉末中铁粉的质量分数。(2)生成氢气的质量。(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到50g样品中,生成的CO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要求有计算过程)(2)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速率受盐酸浓度的影响,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减少,则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图中的t2_______(填“>”“<”或“=”)2t1。30.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她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1)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计算生成气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红按规范操作重新进行实验,得到相同的结果。请你帮她分析原因:_______。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大力发展新能源,助力实现碳达峰。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风能 C.潮汐能 D.太阳能【答案】A2.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答案】C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铅可用于制作铅笔笔芯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用活性炭为冰箱除异味 D.氮气可用于制氮肥【答案】A4.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C.便于运水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答案】B5.如今,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用运载火箭向太空发射卫星。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R的化学式为C2H8N2 B.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1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总和相等 D.反应过程中原子的质量发生改变【答案】A6.中国向世界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为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A.开发新能源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答案】B7.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C.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答案】B8.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如图为ZnO-ZrO2(Zr为锆元素)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生成物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6:9 D.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答案】D9.2023年11月3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化学家最新科研成果,世界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10和C14均属于单质B.C10和C14由同种分子构成C.C10和C14物理性质不同D.C10和C14充分燃烧生成物相同【答案】B10.“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B.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C.深秋时节焚烧落叶D.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答案】C11.明陶宗仪撰写的《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燃烧的“发烛”熄灭的方法之一是隔绝空气B.“发烛”发火和燃烧均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烛”的发火和燃烧D.“发烛”发火和燃烧最终只生成了二氧化碳【答案】D12.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制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T-碳”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B.“T-碳”中碳原子静止不动C.在一定条件下,“T-碳”可以还原氧化铜D.在常温下,“T-碳”的化学性质活泼【答案】C13.我国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其内部封装了特定催化剂,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将CO2近100%高效稳定地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水。反应器的壳层能将反应后生成的水集中到内部,并将乙醇溢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会改变C.反应器的壳层对分子的通过具有高选择性D.该技术的研发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答案】B14.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答案】D二、非选择题15.我国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其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2)蜂窝煤燃烧的上层火焰呈蓝色,是_______(填化学式)在燃烧的缘故。(3)液化石油气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1)6:10:5(2)CO(3)混合物(4)16.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运载火箭使用液氢、煤油等物质作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液氢和煤油作燃料利用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与煤油相比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2)煤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知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答案】(1)①.可燃性②.产物是水,清洁或热值高等(2)C、H或H、C17.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某炼铁厂利用当地的煤炭和赤铁矿石作为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其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据此回答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炼铁的原理________,实际上高炉炼得的铁是生铁,生铁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生铁等金属制品易锈蚀,请你列举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答案】(1)CO2(2)①.②.混合物(3)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喷漆、搪瓷等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只能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若用装置E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答案】(1)铁架台(2)①.B②.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3)n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中常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3)若用装置C收集满一瓶氢气后,再向瓶中注水排出瓶中的气体,水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若用装置C干燥氢气,则装置C中应放入的液体试剂为_______。【答案】(1)长颈漏斗(2)①.Zn+H2SO4═ZnSO4+H2↑②.B(3)①.a②.浓硫酸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问答问题。(1)图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2)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从燃烧的条件考虑,棉花团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B、C、D装置均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D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_______,若选择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用或装置来收集氢气,据此写出氢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5)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制造“化学喷泉”。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减小,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_仍可产生“喷泉”现象(填字母)。A. B. C. D.【答案】(1)长颈漏斗(2)①.略②.温度没有达到棉花的着火点(3)①.略②.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③.将燃着的木条放到导管口c端,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满(4)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5)AD2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①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②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③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______原理灭火。(3)当今社会,随着汽车用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氢燃料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①.化合物②.C2H5OH③.
(2)①.不可再生②.清除可燃物(3)22.从古至今,CO2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一、CO2的发现(1)西晋张华著作《博物志》记载:“烧白石作白灰……”,同时分解生成了CO2.白石主要成分同石灰石,白灰主要成分Ca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仅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二、CO2的吸收、应用(3)CO2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吸收CO2。②风化岩石中的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CO2的捕捉:利用氨水(NH3·H2O)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下吸收塔中NH3•H2O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___________。(5)回收的CO2与H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3)①.光合作用②.CaCO3+CO2+H2O=Ca(HCO3)2(4)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5)23.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主题开展了以下相关活动。活动一:认识燃烧(1)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分别做过木炭、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上述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点是______(填字母)。A.剧烈反应 B.产生气体 C.发光放热 D.氧化反应活动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①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②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的热水中⑤打开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⑥关闭弹簧夹,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实验分析】(2)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在步骤③中,证明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4)能看到白磷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5)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活动三:再探镁的燃烧相关资料表明: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6)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_______。(7)根据上面的资料,你对燃烧的新的认识是_______。(8)若将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1)ACD(2)略(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打开K1,关闭K2(5)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白磷不燃烧,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6)氧气化学性质比二氧化碳、氮气更活泼,镁主要和氧气反应(7)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8)3.3<a<4.624.2020年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并提出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I.CO2的产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并研究其性质,有关仪器如下图所示:(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用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填标号)。(3)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Ⅱ.CO2的吸收、捕捉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吸收CO2后的溶液的pH(装置如图2,部分装置已略去),测得溶液的pH与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6和8.3。(4)AB段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CO和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5)BC段之间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D点溶液略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7)若用40g10%的NaOH溶液吸收CO2,在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g。Ⅲ.“碳”的转化与利用: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C2H6O)的途径如下:(8)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单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9)转化②是甲醇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的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10)常温下,新型纳米材料MFe2Ox(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3<x<4)能使工业废气中的CO2转化为C,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反应中元素M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在反应过程中MFe2Ox转化为MFe2Oy,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答案】(1)酒精灯(2)①.略②.ABCEH(3)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4)(5)(6)在C点之后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过量的二氧化碳会与溶液中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微型养老机构行业发展创新模式及投资战略建议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尼龙管材产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家装行业趋势预测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抽屉滑轮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PPR白色母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薄膜电缆连接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工具包装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复方甘草合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指定弃土处理场租赁协议样本
- 博物馆安防技术实施方案
- [笔记]HACCP计划书(火腿肠)
- XPS原理及分析(课堂PPT)
- 基于组态王655换热器实验控制系统
- 广传公派下《十二房》巨汉公传下谱序
- 中国船用柴油机技术发展历程
- (施工方案)墩顶吊篮圆弧段安装施工方案全解
- 青岛市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标准
- 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目录
- 《农学蔬菜种植》ppt课件
- 小学二年级阅读练习(课堂PPT)
- GB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