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物学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1页
青海省生物学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2页
青海省生物学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3页
青海省生物学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4页
青海省生物学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青海省生物学高三上学期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B、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蛋白质的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它可以产生新的基因C.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能获得可遗传的变异,且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A正确;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它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但易位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能获得可遗传的变异,但原理不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C.平板划线法每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D.接种后的培养皿应立即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答案:D解析:A.在进行微生物接种之前,为了防止培养基中的杂菌干扰实验结果,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培养基中的各种微生物,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B.接种时,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接种环或接种针,进而污染培养基,我们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接种操作。酒精灯火焰可以产生高温,杀死或阻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近接种工具。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C.在进行平板划线法接种时,每次划线前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这是为了防止接种环上残留的微生物污染新的划线区域,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灼烧灭菌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灭菌方法,可以迅速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D.接种后的培养皿不能立即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这是因为刚接种的培养基上微生物数量很少,如果立即进行培养,可能会因为微生物繁殖速度过慢而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或无法得出。正确的做法是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如24小时),让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繁殖和扩散,然后再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等特征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种群年龄组成C.群落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总是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答案:C解析:A.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这些特征共同描述了种群的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B.种群的年龄组成反映了种群内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量分布,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例如,增长型年龄组成的种群未来数量将增加,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未来数量将减少。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C.群落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多种多样,除了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外,还可能存在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等多种关系。此外,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还可能受到环境因子、种间竞争强度、物种适应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群落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总是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D.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然处于动态变化中。这是因为环境因子、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物种的适应性等多种因素都在不断地影响着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B.基因突变可产生等位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D.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答案:B解析: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它能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是,并非所有的基因突变都对生物体不利,有些基因突变可能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有利性状,如抗病性、抗逆性等。因此,A选项错误。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即等位基因,它们之间在遗传上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此,B选项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它可以发生在生物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以及DNA分子复制的任何部位。因此,基因突变不仅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也发生在体细胞中。只不过,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能够遗传给后代,而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C选项错误。D.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这是因为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或者编码区的内含子中,那么它可能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不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另外,即使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区并且影响了蛋白质的结构,但如果这种改变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没有显著影响,那么它也不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因此,D选项错误。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答案:A解析:A.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特别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此外,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因此,A选项正确。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它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基因重组则是在已有的基因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因此,B选项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这是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C选项错误。D.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直接产生新的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重组只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型,要产生新的性状还需要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D选项错误。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B.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分解葡萄糖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内含有少量的DNAA:溶酶体确实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但这些酶并不是在溶酶体内合成的。酸性水解酶主要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然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最后才到达溶酶体。因此,A选项错误。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主要是核糖体,而不是内质网。内质网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到的是加工和转运的作用,而不是合成的主要场所。因此,B选项错误。C:线粒体确实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它并不直接分解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的氧化分解。因此,C选项错误。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内部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和色素。此外,叶绿体还含有少量的DNA,这些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8、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模板链分别是DNB.不同组织细胞中mRC.一个mRD.基因表达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本题主要考察基因表达的过程和调控。A:在转录过程中,DNA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模板链)会作为模板,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B:不同组织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导致mRNAC:在翻译过程中,一个mRD:基因表达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这些蛋白质或多肽在细胞内执行着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包括催化反应、传递信息、参与细胞结构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基因的表达产物都是蛋白质或多肽,有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RNA(如rRNA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B.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C.内分泌腺本身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本题要求选出叙述错误的选项。A: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进行,具有“快、准、稳”的特点,即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局限(因为反射弧是点对点的连接)、作用时间短暂。因此,A选项正确。B: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在体液中传递信息,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随着血液或淋巴液流动到全身各处,因此作用范围广泛,且由于激素的半衰期相对较长,所以作用时间也比较长。因此,B选项正确。C:内分泌腺的活动通常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例如下丘脑可以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这些激素可以刺激或抑制垂体等内分泌腺的活动。因此,C选项正确。D:在生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但神经调节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占据主导地位。神经调节具有反应迅速、作用精确、持续时间短等特点,能够迅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体液调节则主要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在体液中传递信息,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但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因此,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答案是D选项。10、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时,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某细胞,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动目镜,异物也不动。这说明异物可能在()A.目镜上B.装片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和故障排除。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异物,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异物的位置。这通常通过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来观察异物的变化来实现。A.如果异物在目镜上,那么当我们转动目镜时,异物应该会随着目镜的转动而移动。但题目中明确提到,转动目镜后异物不动,因此可以排除A选项。B.如果异物在装片上,那么移动装片时,异物应该会随着装片的移动而移动。但题目中也提到,移动装片后异物不动,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C.如果异物在物镜上,由于物镜是固定在高倍显微镜的镜筒上的,因此无论是移动装片还是转动目镜,异物都不会移动。这与题目中描述的现象相符,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D.反光镜主要用于调节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它并不参与成像过程,因此反光镜上的异物不会出现在视野中。所以D选项可以排除。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11、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C.兴奋传导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通透性不变D.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答案:B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都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都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所以A错误,B正确;兴奋传导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兴奋时钠离子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钾离子通透性相对变小,钾离子外流,所以C错误;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但并不是恢复为零电位,而是变为外正内负,所以D错误。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又叫DNB.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DNC.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答案:D解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所以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B.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作为对照C.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D.格里菲斯的实验思路是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答案:C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B、实验过程中设置了多组对照,但没有设置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作为对照,B错误;C、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D、格里菲斯的实验思路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并没有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D错误。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②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A+TG+C的比值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组成、分布以及相关的实验知识。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细胞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A+TG+C的比值为m,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且A与T的数目相等,G与C的数目也相等,所以双链DNA③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④细菌的拟核区域含有DNA分子,并且这些DNA分子通常与少量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样结构。此外,拟核区域还含有少量的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C。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膜结构答案:A;D解析: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这是多糖的共同特点,A正确;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以碳链为基本骨架,但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并不构成生物大分子,它们不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B错误;C.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并不都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也是信息分子,但它并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C错误;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同时细胞膜也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膜结构,D正确。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B.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C.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需要mRNA、tD.一个mR答案:C解析:A.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来催化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但并不需要DNB.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但翻译则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B错误;C.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tD.一个mR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编号为A、B、C、D。2.用蒸馏水配制浓度分别为10^-4mol/L、10^-5mol/L、10^-6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以及作为对照组的蒸馏水。3.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四种溶液处理四组小麦胚芽鞘的切段,处理时间相同。4.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小麦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因变量是____。(2)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无关变量?请列举至少两个。(3)若实验结果显示,A组(最高浓度组)小麦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小于D组(对照组),则说明什么?(4)请设计一个更严谨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即生长素类似物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答案:(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小麦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2)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包括小麦胚芽鞘的生长状况(需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胚芽鞘)、处理时间(需保证各组处理时间相同)、处理溶液的量(需使用等量且适量的溶液处理)以及实验环境的温度、光照等条件(需保持一致)。(3)若实验结果显示,A组(最高浓度组)小麦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小于D组(对照组),则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解析:(1)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本实验中通过改变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来观察其对小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因此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自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本实验中因变量是小麦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它反映了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程度。(2)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无关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在本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小麦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处理时间、处理溶液的量以及实验环境的温度、光照等条件都是无关变量。(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如A组),其对小麦胚芽鞘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导致小麦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小于对照组(D组)。这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4)为了更严谨地验证生长素类似物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结论,可以设计如下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随机均分为若干组(至少包括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和对照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分别处理各组小麦胚芽鞘的切段,并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保证处理时间、处理溶液的量以及实验环境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一致。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小麦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组与对照组的平均长度差异可以进一步验证生长素类似物的双重作用。第二题题目: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实验目的:探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长势相似的同种植物若干、不同强度的光源、恒温箱、CO₂浓度测定仪、烧杯、蒸馏水等。实验步骤:1.选取长势相似的同种植物10株,均分为5组,编号A、B、C、D、E。2.将各组植物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设为a、b、c、d、e,且a<b<c<d<e)下,并维持各组温度相同且适宜。3.使用CO₂浓度测定仪定期测定并记录各组植物周围的CO₂浓度变化。4.重复步骤2和3,但改变温度为另一适宜温度,再次测定并记录各组植物周围的CO₂浓度变化。(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2)请设计表格以记录实验数据,并说明如何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3)请预测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答案:(1)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因变量是植物周围的CO₂浓度变化(或光合作用速率)。(2)表格设计示例:组别光照强度温度初始CO₂浓度测定时间1CO₂浓度测定时间2CO₂浓度…AaT1X1Y1Z1…BbT1X2Y2Z2…CcT1X3Y3Z3…DdT1X4Y4Z4…EeT1X5Y5Z5…A’aT2X1’Y1’Z1’…B’bT2X2’Y2’Z2’…C’cT2X3’Y3’Z3’…D’dT2X4’Y4’Z4’…E’eT2X5’Y5’Z5’…数据分析:对比同一温度(T1或T2)下,不同光照强度(a至e)对应的CO₂浓度变化,可以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强,CO₂浓度下降越快,表明光合作用速率越高。对比同一光照强度(如a)下,不同温度(T1和T2)对应的CO₂浓度变化,可以分析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范围内,温度越高,CO₂浓度下降也可能越快,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光合作用。(3)预测实验结果: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各组植物周围的CO₂浓度逐渐降低,且降低速度加快,说明光照强度的增加促进了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d或e),CO₂浓度的降低速度可能不再显著增加,说明此时光照强度已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可能存在其他限制因素(如温度、CO₂浓度、酶活性等)。在不同温度下,相同光照强度下植物周围的CO₂浓度降低速度可能不同。在适宜范围内,较高温度下的降低速度可能更快;但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降低速度可能减慢甚至停止,说明温度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通过控制变量法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分析数据时需注意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第三题背景信息: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中A控制红花性状,a控制白花性状。在该植物种群中,纯合子AA表现为红花,纯合子aa表现为白花,而杂合子Aa也表现为红花(显性完全)。1.如果两个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植株,请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假设两个红花植株杂交产生了200个后代,其中有45个白花植株。请问亲本植株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什么?请计算并解释。答案与解析:1.解释:当两个红花植株杂交后出现白花植株时,说明至少有一个亲本是杂合子Aa。因为如果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AA,则它们的所有后代都将表现出红花性状;而只有当亲本中含有a基因时,后代才可能出现白花植株aa。2.基因型与计算:给定后代中有45个白花植株(aa),以及总数为200个后代。这意味着白花植株占后代的比例是45/200=9/40。由于白花植株只能从两个Aa杂合子亲本产生(即AaxAa→1/4aa),我们可以推断出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在这种情况下,杂交的结果应该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即后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让我们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一点。计算结果:预期的白花后代数量为200×实际观察到的白花后代比例为45200=0.225解析:这一比例接近但不完全等于预期的25%,轻微的偏差可以归因于随机性和样本大小。然而,由于后代中确实出现了白花植株,这表明两个亲本红花植株都是杂合子Aa。因此,亲本最有可能的基因型均为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第三题的设计及其解答。如果有其他题目或者更详细的要求,欢迎继续提出!第四题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开始的,这些能量被生产者固定后,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请简述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研究发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请分析其主要原因。假设某一生态系统中存在“草→兔→鹰”的食物链,若该生态系统中兔的种群数量增加,则鹰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答案与解析: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向流动,即能量只能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二是逐级递减,即每一营养级生物只能利用上一营养级生物体内部分能量,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因此每一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的总和都小于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的总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各营养级生物在呼吸过程中都会消耗部分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无法再被利用;其次,各营养级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如遗体和粪便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也会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因此,随着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