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3.1.2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3.1.2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3.1.2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3.1.2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

第一节

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F天气图利用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现象内容拓展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一、

天气图天气图(Weathermap)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天气图是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天气图可简单分为「地面」和「高空」两大类。「地面」其实泛指地球表面,在不同地点,例如海洋或山脊上,可表示极不相同的高度。因此,在阅读地面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图时,要注意所代表的高度。另一方面,为方便比较不同的气压系统,气压图则统一以平均海平面作为参考高度。至于「高空」方面,由于常规的高空观测与大气分析都是在标准等气压面上进行,所以高空天气图亦习惯在等压面上绘制。受地球引力所牵制,大气密度与压力会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所以,在标准大气中,气压单位可用来表达高度。在此图某气象站的相应位置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该站某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所填的气象要素有:气温,露点,风向和风速,海平面气压和3小时气压倾向,能见度,总云量和低云量,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低云高,现时天气和过去6小时内的天气,过去6小时降水量,特殊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冰雹)等。根据各站的气压值绘等压线,分析出高、低气压系统的分布;根据温度、露点、天气分布,分析并确定各类锋的位置。这种天气图综合表示了某一时刻地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和雷暴、降水、雾、大风和冰雹等天气所在的位置及其影响的范围。高空天气图也称高空等压面图或高空图。用于分析高空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某一等压面的高空图填有各探空站或测风站在该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等观测记录。根据有关要素的数值分析等高线、等温线并标注各类天气系统。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表示某一时刻该等压面在空间的分布,反映高空低压槽、高压脊、切断低压和阻塞高压等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影响的范围。低压槽简称槽,它是在同高度上,气压低于毗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的区域,在等压面(或等高面)图上等高线(或等压线)呈近似平行的V形,Λ形的低压槽又称倒槽。在低压槽中,等压线或等高线的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各点联线即为该槽的槽线。槽线将低压槽分为两部分,低压槽前进方向的一侧为“槽前”,另一侧为“槽后”。一般,槽前有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槽后有下沉气流,多晴好天气。高压脊简称脊,它是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气压高于毗邻三面而低于另一面的区域,在等压面(或等高面)图上等高线(或等压线)呈近似平行的∩形。在高压脊中,等压线或等高线的反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各点联线即为脊线。等温线表示该等压面上的冷暖空气分布,它们同等高线配合,表征天气系统的动力和热力性质。有时在图上还绘有等风速线或等比湿线、等温度露点差线等,反映急流和湿度的空间分布。1820年,德国H.W.布兰德斯将过去各地的气压和风的同时间观测记录填入地图,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

1851年,英国J.格莱舍在英国皇家博览会上展出第一张利用电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而绘制的地面天气图,是近代地面天气图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建立高空观测网之后,才有高空天气图。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三世接收到讯息后立即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这场风暴的起因,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接此重任。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征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报告收集上来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张图上,经仔细分析后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当其到达黑海的前1至2天,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受其影响。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沿大西洋一带设有气象站的话,就可以将风暴情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英法舰队能免遭这次风暴袭击。勒弗里埃的建议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正规的天气服务系统。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也都相继组织建设观测网,开始拍发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开展观测气象、预报天气的服务。天气图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开端,它使天气预报由点扩展到面,并逐步地发展成熟。二、

利用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现象从天气图中,我们能够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判断出不同的天气系统,以及天气系统中的气流状况,并由此判断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发现北太平洋上形成了高气压中心,并且向西延伸,控制了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云层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因此,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高气压的控制下,形成了高温天气。通常,高气压控制区域多为晴朗干燥的天气。由于高压控制区域,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干燥、晴朗天气。一般而言,低压控制的区域多为阴雨天气。此外,等压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大,风速较大;等压线分布稀疏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2018年8月3日上午10时30分,台风“云雀”在上海登陆。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以发现我国东海附近地区为低气压中心,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因此,在我国的华东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由于该地的低压系统在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密集,水平气压差异较大,因而风力也较大。杭州湾、长江口等部分地区的风力为8~9级,阵风可达10~12级。三、

内容扩展1.锋面气旋2.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补充延伸1.锋面气旋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分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

因而也称为温带气旋。(1)锋面气旋结构图(北半球)(2)锋面气旋的形成过程探究步骤:①观察右图,认识锋面气旋②观察锋面在气旋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且左侧(西)是______锋,

右侧(东)是______锋。③回顾锋的形成

冷锋——________主动向_______方向移动

暖锋——________主动向_______方向移动④思考低压槽附近为什么形成锋面,且左边是冷锋、右边是暖锋低压槽附近冷暖冷气团暖气团冷气团暖气团分析步骤(以北半球为例)思考:画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3)锋面气旋结构图要点总结①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和N线)(3)锋面气旋结构图要点总结②锋面的类型与移动锋面类型△锋面气旋中

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M)

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N)△原因:左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由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移动右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移动,由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移动(3)锋面气旋结构图要点总结②锋面的类型与移动锋面类型△锋面气旋中

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M)

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N)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3)锋面气旋结构图要点总结③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④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a.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b.右侧暖锋控制,锋前出现宽阔暖锋云系,伴随连续性降水天气c.左侧冷锋控制,锋后出现狭窄冷锋云系,以及降水天气补充延伸2.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⑤锋面随副高季节移动,形成锋面雨带的推移。①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陆地慢慢增温,陆地与海洋气温对比明显。②保留在海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慢慢增强,并且会向陆地延伸出高压脊。③随着季节(时间)推移,副高高压脊会北进南退。④从副高北侧会辐散出暖湿气流(夏季风),与原盘踞在陆地的冷气流(冬季风)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在高压脊北侧5°-8°)(1)成因(2)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雨带位于华南地区(1停)①5月—南部沿海(2)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①5月—南部沿海②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风增强北进,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停)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副高实力增强,夏季风增强北进,雨带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2)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①5月—南部沿海②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③7-8月—华北、东北地区夏季风向北推进,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3停)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出现伏旱天气。(2)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①5月—南部沿海②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③7-8月—华北、东北地区④9月南退⑤10月退出中国大陆【注意】1.锋面雨带的移动,反映出中国降水的分布特征:①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____________季节,越往北部集中性越强②年际变化大: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

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区变化更大。夏秋夏季风强弱进退早晚【注意】2.关于锋面雨带移动的几个强调:①正常年份:北方雨季→开始______,结束_______,雨季________南方雨季→开始______,结束_______,雨季________②夏季风进退反常:夏季风强→锋面运行快→在北方停留时间长→出现______________

夏季风弱→锋面运行慢→在北方停留时间短→出现______________③夏季风进退过程中:锋面北进过程主要是_______锋,南退过程主要是________锋

6-7月江淮流域是__________锋迟早短早迟长南旱北涝南涝北旱暖冷准静止案例探究

梅雨梅雨,是指每年公历6月上旬至七月中旬,在湖北宜昌以东28°N-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常会出现的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又因此时空气湿度大,温度高,百物极易受潮霉烂,因而又有“霉雨”之称。

梅雨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南部地区,到韩国、日本列岛南部一带。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韩国称之为“Changma”,形象地表征为“长毛”;日本称之为“ばいう(Baiu)”,与“梅雨”一脉相承。1.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2.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形成条件中国梅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1951年至2021年,中国梅雨季降水量具有明显年际波动和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以偏多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前十年,降水量偏少。1951年以来,历史上入梅最早为5月25日(1995年、2016年),最晚为6月26日(2005年),出梅最早为6月23日(1988年),最晚为8月4日(1993年)。梅雨季时间最短为13天(1988年),最长为59天(1954年)。梅雨季降水量最少的是1958年(135毫米),最多的是1954年(789毫米)。“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左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右图为我国夏季锋面雨带形成原理示意图。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