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数学模拟题29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数学模拟题29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数学模拟题29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数学模拟题29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数学模拟题2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数学模拟题29一、单项选择题1.

设矩阵,矩阵B满足ABA*=2BA*+E,其中A*为A的伴随矩阵,E是单位矩阵,则|B|=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3,则A*A=AA*=3E。在等式ABA*=2BA*+E两边同时右乘A,化简得3(A-2E)B=A,所以。故本题选B。

2.

函数的间断点及其类型是______。A.x=0,可去间断点B.x=0,跳跃间断点C.x=0,第二类间断点D.x=1,跳跃间断点正确答案:C[解析]因为函数是初等函数,且仅在x=0处无意义,所以f(x)仅有一个间断点x=0,又,所以x=0是第二类间断点。故本题选C。

3.

设函数f(x)满足f"(x)-5f'(x)+6f(x)=0,若f(x0)>0,f'(x0)=0,则______。A.f(x)在点x0处取得极大值B.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单调增加C.f(x)在点x0处取得极小值D.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单调减少正确答案:A[解析]因为f'(x0)=0,f(x0)>0,所以f"(x0)=-6f(x0)<0,则f(x)在x=x0处取得极大值。故本题选A。

4.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______。A.发展性B.创造性C.前瞻性D.应用性正确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关于数学课程的性质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

5.

对某目标进行100次独立射击,假设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2,记X为100次独立射击击中目标的总次数,则E(X2)等于______。A.20B.200C.400D.416正确答案:D[解析]X服从二项分布,X~B(100,0.2),所以E(X)=100×0.2=20,D(X)=100×0.2×0.8=16。所以E(X2)=D(X)+[E(X)]2=16+202=416。

6.

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解,则λ=______。A.4B.3C.2D.1正确答案:C[解析]题中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对应的增广矩阵为,对作初等行变换化成阶梯形矩阵得,。显然,若方程组有无穷多解,则有2λ-4=2-λ=0,λ=2。故本题选C。

7.

如果级数收敛,则级数______。A.都收敛B.都发散C.敛散性不同D.同时收敛或同时发散正确答案:D[解析]由于,且收敛,所以当收敛时,收敛;当发散时,发散。故本题选D。

8.

曲线有______条渐近线。A.1B.2C.3D.4正确答案:D[解析]因为,所以x轴是曲线的一条水平渐近线;因为,所以x=0和x=1是曲线的两条垂直渐近线;因为,所以y=x是曲线的一条斜渐近线。综上,曲线有4条渐近线。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

以“余弦定理”的教学为例,简述数学定理教学的基本环节。正确答案:(1)结合旧知,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引入定理。

例如,在引入余弦定理之前,先将向量作为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余弦定理,具体_推导如下。

如图,设,则c=a-b,|c|2=c·c=(a-b)(a-b)=a·a+b·b-2a·b=a2+b2-2abosC。(其余同理)

(2)明确定理的内容,理解定理的定义。如教师在定理推导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渗透已知条件和所得结论,从而进一步明确定理的内涵和应用环境等。

例如,明确余弦定理的定义,余弦定理是三角形的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二倍,即c2=a2+b2-2abcosC,b2=a2+c2-2acosB,a2=b2+c2-2bccosA。

(3)熟悉定理的应用。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定理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教学,即向学生展示例题,教学定理的应用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定理并得以应用。

例如,例题教学后,向学生明确运用余弦定理的题型,即已知三边求夹角的大小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可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相关题型可以为①在△ABC中,已知a=4,b=4,c=3,求∠A,∠B,∠C;②在△ABC中,已知a=3,b=4,∠C=60°,求其他的边和角。

(4)引申和拓展定理的运用,引导学生对某些定理做适当的不同方向的推广,也是使学生认识定理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例如,在教学余弦定理时,建立与正弦定理之间的联系。

2.

设随机变量X1,X2,X3,X4相互独立,且有E(Xi)=i,D(Xi)=5-i,i=1,2,3,4。设,求E(Y),D(Y)。正确答案:

因为X1,X2,X3,X4相互独立,所以有

设α1=(1,2,-1,-2)T,α2=(1,1,-1,-1)T,α3=(-1,0,1,-1)T,β1=(2,5,-1,-5)T,β2=(2,5,1,-5)T,W1=L(α1,α2,α3),W2=L(β1,β2)(W1,W2分别表示由α1,α2,α3和β1,β2生成的线性空间)。3.

求W1∩W2的维数;正确答案:由交空间的维数公式知,dim(W1∩W2)=dimW1+dimW2-dim(W1+W2),其中

,所以dim(W1∩W2)=3+2-4=1。

4.

求W1∩W2的一个基。正确答案:由第一小题知dim(W1∩W2)=1,所以交空间的一个基只有一个非零向量,不妨设为α0(α0≠0),则存在一组实数a1,a2,a3,b1,b2,有a1α1+a2α2+a3α3=b1β1+b2β2=α0(a1,a2,a3,b1,b2不全为0),(a1,a2,a3,-b1,-b2)T即为线性方程组(α1,α2,α3,β1,β2)X=0的一组非零解。计算得线性方程组的一组非零解为(6,-2,0,-3,1)T,则α0=6α1-2α2+0α3=3β1-β2=(4,10,-4,-10)T,即为W1∩W2的一个基。

5.

已知,P(AB)=0,,则A,B,C中至少发生一个的概率是多少?A,B,C都不发生的概率是多少?正确答案:A,B,C至少发生一个的概率是P(A∪B∪C),根据加法公式可得,。由于P(ABC)≤P(AB),而P(AB)=0,所以P(ABC)=0,于是。A,B,C都不发生的概率是。

6.

简述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答案: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直线方程的系数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1.

直线与x轴相交;正确答案:解:直线与x轴相交等价于存在x轴上唯一一点(x0,0,0)满足直线方程,等价于方程组有唯一解,等价于A1,A2不全为0,且。

2.

直线与x轴重合;正确答案:解:直线与x轴重合等价于x轴上任意一点(x,0,0)都满足直线方程,等价于方程组有无穷多解,等价于A1=A2=D1=D2=0。

3.

直线与x轴平行。正确答案:解:直线与x轴平行等价于存在不全为0的ΔD1,ΔD2使得直线与x轴重合(这里直线方程中的两个平面分别与原直线方程中的两个平面重合或平行),由第二小题知这等价于A1=A2=D1+ΔD1=D2+ΔD2=0,再结合ΔD1,ΔD2不全为0得,A1=A2=0,且D1,D2不全为0。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1.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正确答案: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想,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师生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

在“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准备了皮尺,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别在体育老师和校长那里获取篮板和教学楼的高度,提出问题:在篮板的右上角有一只小鸟要飞到教学楼的左上角,请你利用皮尺和所学知识求出小鸟飞行的最短路径(篮板和教学楼的顶端不能到达)。学生开始活动,有的测量篮板顶端与教学楼顶端的水平距离,有的在绘制几何图形,每一个同学都很认真,大家也很开心,乐在其中,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愉悦、轻松的气氛。这堂课既训练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又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应当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中发展,只有架起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和谐的桥梁,才能让智慧之火“激情”燃烧在课堂教学之中。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

下面是学生小刘在解答一道题目时的解法。

问题:1.

请指出学生小刘的错误,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正确答案:小刘没有考虑函数的值域,即y≥2或y≤-2,而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出的两个值中应舍去1,答案应选D。错误原因:忽略了隐含条件,没有考虑函数本身的限制。

2.

写出正确的解析;正确答案:正确参考解析:因为,令,得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t2+t-2=0,解得t=-2或t=1,又由知,t≥2或t≤-2。所以,即应选D项。

3.

分析本题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正确答案:本题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有整体思想,把作为整体来计算;化归思想,把原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方程思想。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0分)针对“正弦定理”的教学,教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②会用正弦定理解决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

依据这一教学目标,请完成下列任务:1.

设计一个探索正弦定理的教学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正确答案:教学片段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能否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

探究一: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

教师给出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以及角和边长的表示,即在Rt△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

问题: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写出sinA与sinB的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初中所学知识找出,因为两个式子都含有c,对两个式子变形得到,又因为sinC=1,上式可以写成。

问题:我们发现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在任意的三角形中成立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然后按照化未知为已知的思路,构造直角三角形。

探究二:锐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教师给出任意锐角三角形图形,出示已知条件及问题。

问题: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你能得到结论吗?

教师引导学生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D,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CDB,Rt△CDA中,可以写出CD=asinB,CD=bsinA,由此可以得到;同理,过A点作BC边上的高,也可以得到,由此得到结论。

从而证得此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也成立。

问题:当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结论成立吗?

延用上述方法,学生自己进行证明操作,全班交流证明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的探索我们发现任意三角形中都存在结论。

教师给出正弦定理的定义,并强调对任意三角形都存在此定理。

2.

设计一个习题(不必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该定理,并说明设计意图;正确答案:习题: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45°,解三角形。

【设计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