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B.严格宗法制度C.打击旧贵族势力 D.激发认同,维护社会秩序2.以欧阳修、苏洵等为代表的学者,开始怀疑经典现有版本的准确性甚至真实性;并开始对古物,尤其是青铜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些学者意在A.还原先秦历史 B.推动佛道传播 C.否定汉唐儒学 D.批判君主专制3.19世纪50年代,咸丰帝不得已采取依靠地方的做法:下令各省兴办团练,允许地方征收厘金、办理捐输以补军费不足。上述做法直接导致了A.军阀割据局面形成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4.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在外贸中由入超转为出超B.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C.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D.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5.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推行了A.重商主义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强化王权政策 D.强化等级政策6.我国历史上“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象始于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7.“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⑥清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8.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A.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B.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C.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9.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10.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种权,而佃农有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复杂 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11.“欧洲中世纪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功绩包括奠定卡洛林王朝的基础,确立了采邑制,巩固与发扬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上述材料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克洛维B.亨利四世C.查理.马特D.格列高利七世12.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它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流传范围广B.反映社会生活C.更富观赏性D.体现文化融合13.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A.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C.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14.《申报》1912年4月15日曾报:“试一游都市,触于吾人之眼帘者,簇簇然几乎无--不头戴洋帽。”5月13日又报,汉口工商业宣传大会上,随县程君玉登台演说外洋衣帽畅销全国之害,说毕,即抽刀断指血书“请用国货”四字。材料现象反映出民国初年A.中国传统服饰逐步消失 B.民族服饰工业发展迅速C.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 D.中外服饰文化难以兼容15.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国家﹣民间精英﹣民众”三层社会结构变为“国家一民众”二层结构。二层结构A.是消灭剥削阶级必然要求 B.保障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C.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D.便利了民众参与经济建设16.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C.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17.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必须由中央统-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1955年对生猪实行派购,1959年以后又扩大到棉、油、烤烟、茶叶、蚕茧、羊毛、牛皮等物品。统购统销A.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B.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资本积累C.进-步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D.一直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18.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洛美协定》,消除以往双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欧共体与经互会相互承认并建立了正式关系;2003年77个非加太集团成员国与欧盟15国签订《科托努协定》取代《洛美协定》。这系列活动表明西欧A.在国际合作中彰显自主意识 B.拉拢发展中国家以扩大影响C.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 D.放弃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19.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④20.据1903-1905年江浙地区多个城镇的调查统计,当地共订购报刊62种,20227份,11000余份多为私人订阅。其中日报销量最大,不仅开明士绅、官吏、商人和学生订阅,一般市民也加入订阅行列。这反映了当时A.革命潮流使民众萌发趋新意识B.政府加强了对公众舆论的控制C.社会变革提升传媒文化的功能D.崇尚西方文明的社会风气盛行21.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朱熹的理学22.1904年,留美学生张继业在参观了圣路易斯博览会之后写道:“他国入赛之品,皆实业学问……房屋之设,皆是全球著名之大制造场、商业场、大学校、议院、政务院等类。以视上列我国赛品质丑,奚啻天壤”这反映出近代的世界博览会A.带动了崇洋媚外风气 B.是列强扩大侵略的工具C.具有经济外交的功能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3.对下图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莫定了经济基础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24.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25.“从19世纪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A、《唐璜》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26.谭嗣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这一说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有相似之处A.霍布斯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27.关于首开甲午海战第一炮的记载,中日不尽相同。中方:倭三舰放真弹,轰击我船。日方:济远(北洋水师军舰)首先向我开炮。对这一不同解读最合理的解释是A.日方极力推卸责任 B.中方记录客观属实C.历史文献皆不可信 D.双方受制各自立场28.1912—1919年的八年间,民族工业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面粉、火柴、榨油造纸等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面粉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这说明当时中国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B.民族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C.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D.重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29.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斗小 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30.“现在的进化论已经有了左右思想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宗教之精神、政治之设施,没有一种不受它的影响。”——1922年,陈兼善《进化论发达略史》。至作者评论时,进化论已在中国传播约A.15年 B.25年 C.35年 D.45年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救灾制度的建设,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唐以前并没有固定的蠲免标准,唐以后规定趋于详细唐时救济区域多在京师,而对于偏远的岭南一带所占比例甚少,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道光年间,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救灾制度。比如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往往鼓励民间富户捐献,很大程度上补充甚至部分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与地位。——摘编自李军《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材料二在英国减灾救灾机制中,首相是减灾救灾管理体制的最高行政官,而协调和决策的最高机构为内阁紧急应变小组。在政府减灾救灾中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技励多部门参与和协作。英国的新闻媒体非常发达,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在灾害信息传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事务上的合作,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公共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它们可以广泛动员政府财政体系之外的社会公益资源来向危机受害者提供援助,有效弥补政府的资源短缺。——摘编自孔新峰《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措施。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救灾制度建设上与中国古代的共同特点。概述二者在国家治理中所体现的历史价值。32.拿破仑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兴起的拿破仑企图并在短期内统一了西欧和中欧大陆,统治的疆域直达沙皇俄国的边界。这个事实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来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坏性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材料三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政治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为实现欧洲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33.材料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派湘军名将刘坤一抗敌。因清军的作战思想、战斗士气以及武器装备已远远落后于日军,几次主动进攻溃败下来,清政府再无心抵抗。刘坤一痛定思痛,苦苦寻找御敌良策。一日,湘军一个伏击战俘获了十几名日本兵。接下来,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探子刺探日军,每天晚上综合各方面信息反复研究。两个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产生了巨大轰动。原来,他发现那次被伏击日军全是从后方招来的老弱病残,他判断日军的兵力开始吃紧。经过情报侦察和数据分析,他想到了持久作战,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说的:中国地大物博,日军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只要抱定决心,终将拖垮他们,况且,还可以不断在战斗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日军必败。刘坤一还在奏折中痛陈,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赔款,不如把赔款充当军费……然而,脆弱的清廷最终仍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过,刘坤一的持久战思想在近代历史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战略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摘编自《百家讲坛蓝版》2016年第1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坤一“持久抗日”与中国共产党人《论持久战》提出的相同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历史地评价“刘坤一”。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中文字说明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这样更有利于西周政权的统治,D正确;ABC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2、C【解析】

青铜器时期代表了先秦的文化成就,否定经典的现有版本而对先秦时期的文化产生强烈兴趣,说明这些学者意在通过复古否定现有的汉唐儒学,故选C;这些学者不是为了还原先秦历史,排除A;欧阳修、苏洵等都是儒家学者,他们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推动佛道传播,排除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C。3、D【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政局变动和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素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堪一击,咸丰帝被迫倚重汉族官僚,导致地方拥有军事和财政大权,使得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A项错误;地方势力发展,并不意味着其能与朝廷分庭抗礼,B项错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十几个省脱离清朝统治而独立,C项错误。4、B【解析】

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867-1884年中国的出口总值、蔗糖出口比重增加,茶叶的出口比重减少,结合所学,西方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提高,故选择B选项;材料只提供了中国的出口信息,没有进口的资料,无法进行比较,故排除A选项;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主要是对于西方国家的进口,故排除C选项;材料只是体现茶叶在出口比重的减少,不能看出中国茶叶生产的衰退,故排除D选项。5、A【解析】

君主专制初期,也就是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推行的是重商主义,故A正确。6、C【解析】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国家的象征;政府首脑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首脑,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结合所学,中国专制天下的国家元首向来都是皇帝本人,政府首脑则往往由丞相来担任,即由丞相具体负责行政事务。由材料“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说明皇帝剥夺了丞相的行政权加诸自身。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7、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①东周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的都城都在洛阳,故B正确。②西汉⑤北宋⑥清朝的都城分别在长安、开封、北京,故排除ACD。8、A【解析】

从材料中的“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来看,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一状况推动了国民政府在1935年开展的以法币为流通货币、禁止白银流通的金融改革。故答案为A项。白银大量外流不会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目的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与白银外流关系不大,排除C项;白银大量外流无法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D项。【点睛】1935年的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9、D【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总体来看,说明不结盟国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BC项。10、A【解析】

据材料“……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可知,体现了明清时期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即永佃制反映的是土地的经营权,而土地所有者收大租,佃权所有者收小租,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及“赋税征收种类”,而是强调“永佃制”的实行办法,B、C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问题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D说法绝对化。11、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马特改革确立了采邑制,C选项符合题意。克洛维统一法兰克王国,A选项排除。亨利四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B选项排除。格里高利七世为了实现天主教会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进行了毕生的斗争,D选项排除。12、C【解析】从材料“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增加了元杂剧的观赏性,故C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流传范围广和反映社会生活,故AB项排除。13、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要联合苏联,争取英、美、法等国家的支持,孤立敌人,阐明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3日毛泽东作此文并非是预见战争;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内容;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而非外来援助。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C【解析】

材料“1912年”“簇簇然几乎无一不头戴洋帽”“外洋衣帽畅销全国”说明辛亥革命引发的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故选C;近代中国新旧并存,传统服饰并未消失,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服饰工业的信息,排除B;西式服饰在中国的流行说明中外服饰文化可以兼容,D错误。15、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包括民间精英在内的中间层的人群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这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消灭剥削阶级是主要通过土地改革,A项错误;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是通过人大制度,而不是材料所述二层结构,B项错误;二层结构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与民众参与经济建设无关,D项错误。1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任何僵化的东西都不可能长久的影响,不断的丰富和加入新的内涵才是儒家学说长盛不衰的原因。儒家讲究兼容并蓄,中庸之道,是核心理念。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17、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物资进行统购统销,结合当时发展工业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正确;材料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已经完成,A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C排除;当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制转型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18、A【解析】

据题意可知,欧共体与世界多个国家和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协议,消除了双方间的不平等思想和建立正式关系,由此体现了欧共体的自主意识,故选A;欧共体是与其他国家和组织建立平等关系,不是为了扩大影响,排除B;CD与题意主旨不符,且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19、B【解析】发明了铁铲和铁锄是春秋时期出现,排除②;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排除④,选择B正确。20、C【解析】因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急遽,传媒行业的发展适应了群众了解社会变革的热切渴求。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答案选C。A选项错在“萌发”,实际上,鸦片战争后,民众即有趋新意识的出现,经洋务运动和戊戌变化,到辛亥革命时期,民众的趋新意识应该是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萌发”阶段。题干中,开明士绅、官吏都订阅报纸,说明政府中的部分官吏极为重视公众舆论的影响,也产生了变革图强的意识,并付诸实践。政府从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角度出发,也开放部分“言禁”和“报禁”,以缓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排除B。当时中国人阅读到的报纸里,不仅有西方文明的传播,也有大量中国社会变革的报道,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国人崇尚西方文明的现象,排除D。21、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22、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上我国赛品与其他国家展品的对比,体现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C符合题意;A、B、D与材料无关,排除。23、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反映的信息是,辛亥革命起义的主要地点大部分是洋务创办企业的地点,说明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D选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选项排除。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属于表面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选项说法错误。24、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五四运动,重点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傅斯年认为在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A和B在五四运动前已在中国出现,而C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将来是社会的觉悟”只有D符合,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人民群众开始觉悟,到社会的觉悟正是广大平民经过思想改造的过程。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25、C【解析】略26、A【解析】

从材料中的“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来看,谭嗣同的思想与霍布斯有相似之处,霍布斯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为保护自己免于暴力死亡需要权力的存在,故答案为A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排除B、C、D项。27、D【解析】

中日两国关于甲午战争中谁首先开炮记载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双方都想在舆论上争取主动,不想承担挑起战争的责任,这是立场所限,选项D正确;两方都有推卸责任的嫌疑,选项A排除;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中方记录的客观性,排除B;选项C表述绝对,排除。28、C【解析】

1912—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C;AB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中国轻工业取得较快发展,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2—1919年”,联系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29、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军队的三级军队编制实质上反映了北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思想,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最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排除A项;整顿全国军队编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排除B项;宋代三级军队编制削弱地方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30、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进化论是通过维新派的严复传入中国的,大约是19世纪末,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22年”可推算出大约是25年,故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措施:蠲免税赋;设置义仓,社仓制度;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鼓励民间富民捐献。原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的传入。(2)特点: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方式多样化;注重部门协作。价值:立足国情,注重发挥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作用;重视政府与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的协作;为后世救灾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解析】

(1)措施:依据材料一“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鼓励民间富户捐献”等信息可以得出蠲免税赋;设置义仓,社仓制度;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鼓励民间富民捐献。原因:依据材料一“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可以得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的传入。(2)特点:依据材料一“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往往鼓励民间富户捐献”、“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