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_第1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_第2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_第3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_第4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

的农作物。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起先栽培的农作物是()

A.稻B.粟C.甘薯D.玉米

2.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的时期。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这一思想主见的学派是()

A.墨家B.法家C.兵家D.儒家

3.中医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对联赞誉的人物是()

以六经辩证,论伤家奈痔,金at育食,书香万代;

为百姓堂堂,畿济世加心,杏林*于,医£一人.

二H

A.张仲景B.华佗

C.祖冲之D.李时珍

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消退汉族、鲜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交融,酝酿、培育隋唐时

期旺盛的经济与绚丽的文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叙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B.目的

C.内容D.影响

5.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这种历法支配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下列属于二

十四节气的是()

A.元旦B.清明

C.端午D.国庆

6.阅读书籍须要关注书目,以此来更好地把握主题。如下图,该书的主题是()

A.唐诗

II.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7.他在明朝时期领导了一场反侵略斗争,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宏大的民族英雄。他是()

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林则徐

8.下图反映的历史发展线索是()

<西汉隋唐北宋元明清

・*文♦制检恳令三***制*«#中书痛jtWM***

健,•公九岬鼎,"Ata<rA

A.科举制度的兴衰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特务统治的加强D.君主专制的强化

9.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A.重文轻武B.重武轻文

C.藩镇割据D.武将专权

10.下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是()

A.秦朝B.东晋C.北宋D.南宋

11.12世纪时统一蒙古草原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赵匡胤C.铁木真D.朱棣

12.以下史实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和非洲友好交往的是()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13.明朝有不少“书呆子”只会背诵“四书”“五经”,却能中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

()

A.废除行中书省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锦衣卫D.设立军机处

14.下列关于清王朝加强与西藏联系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时期,西藏正式归属中心管辖

B.顺治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颁布章程明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5.下列搭配不属于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的是()

A.张仲景一一《伤寒杂病论》B.华佗一一麻沸散

C.宋应星一一《天工开物》D.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

16.下列不属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记的是()

A.农作物种植的出现B.家畜饲养的出现

C.铁制农具的出现D.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17.我国已发觉的古代文字中年头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8.“(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中心集权制度

19.“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允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商鞅变法内容与此相

符的是()

A.嘉奖军功B.建立县制

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D.严明法度

20.《史记》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主动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增加了百姓的负担D.加强了思想限制

21.小石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资料进行主

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旺盛与开放的社会

22.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中得到的启示不包括()

A.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C.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对内实行严刑峻法是维持长治久安的基础

2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输河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D.农夫起义

24.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是我们发觉历史、说明历史的依

据。对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和都江堰是实物史料

B.《史记》和《西游记》的电视剧本是文献史料

C.张学良的回忆录音是口述史料

D.《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文献史料

25.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浩大,这样的特点为富于特性化的书法艺术创建

了条件。依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推断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缘由有()

5赞

①汉字的演化与成熟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③造纸术的独创

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4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

2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摘自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2)小历同学认为,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百家争鸣”的建议。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学问简要说明理由。(6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欲自照,必需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唐太宗

材料二唐代中国,经济旺盛,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

世界各国的人民所憧憬。……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

了中外文化大沟通。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沟通史》

材料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的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

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

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些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最能体现“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历史事务。把大唐文化

传播到日本的闻名代表人物是谁?(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学问,列举两个唐朝

与各族政权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6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的缘由。

(4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种制度供应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

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

“第五大独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⑴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其正式诞生的标记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元朝■域图(1330年)

(2)依据材料二的图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元朝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4

分)

材料三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喝尔蒙古势力。康熙皇帝曾三次率军亲征,

在多次战役中战胜嘎尔丹,平定了叛乱。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主动

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的措施。(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上述朝代加强统治的做法。(2分)

29.(12分)论述题。

――玄H西行■线

——■森东

(1)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2分)

(为阅读以上材料,依据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加以论述。(10

分)

答案

第I卷

1.A2.D3.A4.D5.B6.A7.C8.D9.A

10.Dll.C12.D13.B14.C15.C16.C17.A

18.C19.D20.B21.C22.D23.B24.B25.B

第II卷

26.⑴“仁”。(2分)

(2)不同意。(1分)理由:材料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反映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而不是“百家争鸣”。汉武帝接受董

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