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8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8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8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8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8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8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为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D.文中引用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事例,目的是为了说明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一种抽象的、不具体的普遍原则。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B.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C.材料一主认为礼俗社会是“有机的团结”,法理社会是“机械的团结”。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属“有机的团结”。D.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与材料一的一些说法相近。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B.“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根据材料二,乡土社会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一)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他便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他坐下来。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在家时你干什么?”“帮人拖毛竹。”“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呢?”“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二)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不肯借的道理了。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①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三)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③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路上休息时,我问及小战士的过去、年龄、家庭状况等情况,主要是为了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B.从我和小战士借被子的不同结果以及对百姓的不同看法中,可以看出我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方面更为成熟老练。C.小战士拒绝让新媳妇给他缝补衣服,一方面有赌气的成分,但重要的是体现了革命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D.面对小战士的牺牲,新媳妇发出了两次短促的“啊”,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是一致的,流露出新媳妇的悲痛之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的比喻生动形象,一方面说明我给小战士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突出我给小战士护送工作带来的危险性。B.新媳妇“咬着嘴唇笑”的细节,既体现了新媳妇努力克制自己行为的可爱,也侧面反映了小战士借被子时的慌乱局促的可笑。C.文章第三部分开头的环境描写,是“诗化小说”的具体表现,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表达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希冀。D.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小战士的形象丰富化、立体化,实现了人物形象由扁平向圆形的转变。8.文中三处划线句都提及小战士肩上撕下来的“布片”,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小战士”鲜明地展现了特定年代特定年龄的“青春模样”,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语言文字运用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òng)

槁暴(gǎo)

磨砺(lì)

锲而不舍(qì)B.须臾(yú)

跂望(qí)

靛青(diàn)

参省乎己(shěng)C.跬步(guǐ)

句读(dòu)

郯子(tán)

生非异也(xìng)D.老聃(dān)

阿谀(yú)

李蟠(pán)

六艺经传(zhuàn)三、文言小题1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金就砺则利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以为轮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假设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14.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两狼之并驱如故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拘于时,学于余D.其皆出于此乎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四、语言文字运用16.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吾从而师之

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1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五、文言小题18.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C.“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后者。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六、文言文阅读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文本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文本三: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一样。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字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为三等,称作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遭受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颢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程颐休息。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3.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①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的娄山上,位于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占领遵义,并举行了遵义会议。2月,经过激战,夺取娄山关,这首词作于此时。②漫道,不要说。2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C.整首词以写景作结,描写娄山壮阔的夕照景象,含有不尽之意,引人浮想联翩。D.这是一首悲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25.词的上阕“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中有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八、名篇名句默写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6)《师说》一文,论证思路严密,语言简洁生动,“

”两句简练地概括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荒谬心态。(7)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九、作文2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从踏入小学校园,到当下的高一,你曾一次次地体验过为考试的学习、为升学的学习。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1)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做到议论有针对性;(2)文章结构符合基本议论文要求,能使用一些常用的和学过的论证方法;(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字迹工整,卷面清楚,不过度涂改。参考答案:1.A2.B

3.C

4.①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②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④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5.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个体之间”表述错误,原文是“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并非“个体之间”;且“所以”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说二者之间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C.“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D.“目的是为了说明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一种抽象的、不具体的普遍原则”错误。文中引用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事例,目的是为了说明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具体的。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中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一倒数第三段只是说“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并没有将其余法理社会的一纸契约进行比较。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展现人的乡土情结,符合材料一第三段“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的观点。B.展现乡土社会的地方性,符合材料一第二段“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的观点。D.展现乡土社会“礼治”的特点,符合第四段“前者是礼俗社会”和第五段“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的观点。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所以无法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6.B7.A

8.第一次是撕破场景,表现了小战士接被子时的慌乱,也为后文认出牺牲者是小战士做伏笔;第二次是塑造形象,表现了小战士结束任务后的轻松喜悦,体现了小战士的可爱,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第三次是确认身份,以此证明死者正是小战士,并与前文形成呼应。9.面对异性时的紧张局促;谈及婚姻爱情时的害羞忸怩;处理矛盾时的急躁冲动,情绪易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拯救群众安危时的奋不顾身。【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主要是为了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错误。两者不存在矛盾。C.“但重要的是体现了革命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错误,应该是因为害羞。D.“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是一致的”错误,由“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可知,第一次是表现新媳妇的惊讶,由“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可知,第二次是表现新媳妇的悲痛。两次“啊”的内涵情感不一致。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危险性”错。应该是表现他的局促不安。10.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B.“跂望”的“跂”应读qǐ。“参省乎己”的“省”应读xǐng。C.“跬步”的“跬”应读kuǐ。故选D。11.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A项没有通假字;B项,“有”通“又”;C项,“��”通“煣”;D项,“生”通“性”。故选A。1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B.句意: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跬步”:古今意思相同,半步、一步,形容极近的距离。C.句意: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寄托”:古义,藏身、存身;今义,托付、委托。D.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故选B。1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假:借助。句意: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B.正确。句意: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C.正确。句意: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D.正确。句意: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故选A。14.C【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故选C。15.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第一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不译;句意: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第二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不译;句意:两只狼还想原来一样并肩跑着。B.第一个“则”,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第二个“则”,连词,表承接,那么;句意: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C.第一个是介词,向;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第二个是介词,被;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D.第一个“其”,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句意:大概都出于这吧?第二个“其”,代词,他;句意: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故选A。16.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虚词用法的能力。①③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②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用翻译,或者“地”。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进而。⑦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然后、接着。⑧连词,表示假设,如果。故选B。1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属于古汉语中的否定句宾语前置,按现代汉语即“不知句读,不解疑惑”,翻译为: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A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判断句式,所以,表原因,“受”通“授”,传授。传道受业:传授知道和学问,惑,疑难,全句可译为:老师的是用来传授知识、解答疑难的人。B项,大王来何操?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带了什么”的意思?C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D项,不拘于时,学于余,是被动句,“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不被当时社会风气拘泥。故选B。【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18.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后者”表述错误,“六艺”这里指前者,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故选C。19.A20.B

21.B

22.(1)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2)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3)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23.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狂”是“走”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D;“无雪”是“至”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对前辈的尊称”说法错误,先达,应该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错误,原文“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意思是“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这里的“病”是“诟骂责备”的意思,应该是“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顾忌”。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是”,因此;“暇”,空闲;“东”,向东奔去;“数”,几、几次。(2)“上、下”,向上、向下;“埃土”,黄土;“一”,专一。(3)“庸”,表反问语气,怎么,哪里;“于”,在。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理解两个故事的含义,然后把握作者讲述故事的创作目的。“蜀犬吠日”是说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越犬吠雪”是说越地很少下雪,所以一下雪,越地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当时的现状是“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即当时很少有人从师尊师,也很少有人“好为人师”,有的话就觉得奇怪甚至是嘲笑侮辱和咒骂攻击,这跟“蜀犬吠日”和“越犬吠雪”的情况是一样的,柳宗元援引“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例子,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流弊,揭示出当时贵族阶层压抑、打击勇为人师者的嚣张气焰。他用类比手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族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并对韦中立不受流弊束缚,拜师求学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参考译文:文本一: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被人们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了《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群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