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总结上节课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学习西汉“与民休息”的政策,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掌握西汉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东汉的兴衰认识到朝代更迭的历史规律,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辩证的看待两汉取得的成就与灭亡的原因。2.时空观念正确认识两汉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看待两汉时期采取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3.史料证实在本课的教学中,大量充分地运用了史料,让学生在史料中找到有效的信息,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4.历史解释从图片和文字资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在了解基本历史史实的前提之下学会归纳升华。学会对历史进行解释,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深层次的内涵。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该课,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自豪感和判断力,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理解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规律。【学习重难点】重点: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中的表现。难点: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预习新知】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立汉朝,定都长安。(2)制度:①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②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下了隐患。(3)七国之乱:汉景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七国叛乱。2.“文景之治”(1)措施①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②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结果: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西汉的强盛政治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削弱了丞相权力确立察举制为新官吏选拔制度选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对巩固统治、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稳固边疆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加强管理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逐渐形成“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联系与交往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更加有效东汉的兴衰1.王葬政权—西汉灭亡(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役沉重,社会动荡。(2)建立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3)灭亡:①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②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葬政权被推翻。2.光武中兴(1)背景①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②刘秀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措施①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处贪污腐败。②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牌。③思想上:重视儒学。(3)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3.东汉衰亡(1)背景①政治上: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党锢之祸: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正直宫员和士人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评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②经济上: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过程①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起义起义军称“黄巾军”。②黄中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③地方长官越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1)西汉司马迁《史记》①内容:叙述了上起皇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②地位: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东汉班固《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成就(1)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3.科技成就类别代表作用/地位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医药学专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华佗“麻沸散”——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髀算经》最早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科技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张衡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农业《汜胜之书》一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农书【巩固训练】1.下图分别为汉初文景之治与汉武帝晚年的郡国形势图。据此可知()A.西汉末年王国有死灰复燃之势 B.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有效调整C.王国存在有利于朝廷解决边患 D.王国控制的区域面积日益扩大2.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出处记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 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3.东汉时期,有这样一群人拥有特权,朝廷用人主要从他们当中选取,累世尊贵显达。另外他们还广占土地,隐庇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有时超过官府。材料可用来印证东汉时期()A.外戚宦官相互勾结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D.边疆地区动荡不安4.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中西交往频繁 C.中华帝国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5.明代起,儒学教育在贵州勃然兴起,在朝廷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之下,一大批官学、书院、社学陆续出现。在县学方面,最早建立县学的是荔波县学,后又有婺川、永从、印江、新贵、天柱等县建立县学。贵州儒学教育的兴起()A.体现了朝廷施政的重心转变 B.有利于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C.得益于心学的主流地位确立 D.根源于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6.在安徽地区,许多汉代城市遗址与城外墓葬中都发现了大量金属铸币,出土的秦半两、汉五铢钱等数量远超过了春秋战国货币的出土数量,还发现了一些汉代铸造钱币的钱范、制作钱范的范母与冶铸作坊遗址。这些发现说明汉代该地区()A.青铜冶炼技术进步明显 B.冶炼业以铸造金属货币为主C.商业贸易获得一定发展 D.官府对铸币的管控日益松弛7.汉初经济凋敝,汉高祖刘邦“令民铸钱”。汉文帝时,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因“吴邓氏钱布行天下”而“富埒天子”“财过王者”。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据此可知,汉朝货币政策()A.意在改变经济凋敝的局面 B.迎合了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C.随国家经济需要适时调整 D.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8.以下为汉代部分政论家的言论摘选:“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东汉]王符《潜夫论》“情无所止,礼为之俭;欲无所齐,法为之防。”[东汉]仲长统《昌言》据此可知,汉代思想界()A.摈弃了秦朝治国方针 B.儒法思想走向融合C.呈现出多元争鸣局面 D.天人感应学说盛行9.自汉武帝开始,社会上更是把攻读儒学作为谋取官职的一种“终南捷径”。这一现象()A.表明其他学术流派逐渐消失 B.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促进了国家教育体系的形成 D.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10.汉代以前,民众对人神的信仰主要是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神,而汉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有政绩的官员死后被百姓立祠祭祀的现象,如汉和帝时的王涣为民平理冤狱,死后“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成为民众新的人神信仰对象。汉代民众对人神信仰的变化()A.反映了皇权专制下的愚民政策 B.说明民众对政府信任的增强C.折射出民众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D.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汉初文景之治与汉武帝晚年的郡国形势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王国的面积缩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加强,反映了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有效调整,B项正确;汉武帝晚期是西汉中期,排除A项;王国的存在与朝廷解决边患无关,排除C项,王国控制的区域是在缩小,排除D项。故选:B。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材料“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体现的是汉朝时期私人的土地买卖关系,说明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排除B项;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得到发展,持续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态度,合法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这群人在地方郡县拥有各种特权,身份显贵,广占土地,拥有私人武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故C项正确。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把持朝政,主要是在中央政府,不是在地方郡县,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边疆地区动荡不安,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据材料“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可知新疆是各文化交汇地,打通新疆地区以沟通中外,自丝绸之路开辟起,故选A项;中西交流频繁是文化交流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项;中华帝国的强大是中外交流的基础而非新疆多元文化共存的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靠远洋航运沟通全球而非经由新疆,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据题干可知,明朝政府加大对贵州儒学教育的扶持,是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的政治考虑,有利于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正确;朝廷重视不等同于朝廷施政重心的改变,排除A项;心学和理学相比,从未获得主流地位,排除C项;贵州经济长期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儒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汉代冶炼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发现了大量金属铸币,出土的秦半两、汉五铢钱等数量远超过了春秋战国货币的出土数量”“铸造钱币的钱范、制作钱范的范母与冶铸作坊遗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该地区冶炼钱币数量较多,反映出该地商业贸易得到一定发展,故选C项。A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故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和其他地区的比较,故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汉初经济凋敝,刘邦允许民间铸钱,以致汉文帝时地方诸侯富比天子,汉武帝时禁止地方铸钱以加强中央集权,由此可见,汉朝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故选C项;A项只符合刘邦时期的局势,故排除A项;B项只符合汉武帝时期的局势,故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的货币政策只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之一,D项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故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等可知,董仲舒等三人都主张治国当以“刑德”“义法”“礼法”并用,反映了当时儒法思想的融合,B项正确;秦以法家思想治国,而材料中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