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_第1页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_第2页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_第3页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_第4页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货币政策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目录

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四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五节货币政策效应第六节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第十四章何谓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通常说的货币政策在西方国家比较概括的提法为: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时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政策目标;②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③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我国对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20世纪80年代前,国人对货币政策认识还很少。改革开放之后,货币政策开始受到重视。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最大限度的就业和价格稳定欧洲中央银行价格稳定、高就业率、无通货膨胀英格兰银行保持价格稳定日本银行通过追求价格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就各国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的目标选择来说,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有的则是明确追求几个目标:对于前者,称为单目标;对于后者,称为多目标。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国一直存在争论。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双支柱”调控框架“双支柱”调控框架旨在通过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支持配合,兼顾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重目标。2019年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宏观审慎管理局,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初步构建由中央银行主导的、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利于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向公众阐释实现其最关切的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也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是一种高度前瞻的货币政策框架,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货币政策目标。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态势影响货币政策的途径:资产价格财富效应支出效应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压力、失业压力货币政策作出反应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相机抉择与规则“逆风向”调节:经济趋热,相应紧缩;经济趋冷,相应扩张。对于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称为“反周期货币政策”。“相机抉择”主要是指这样的调控模式。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泰勒规则泰勒规则论证,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的确定取决于:①当前的通货膨胀率;②均衡实际利率;③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之差;④现实的GDP产出与潜在GDP产出之差。泰勒规则的一般表达式是:r=p+

r*

+α(ρ-ρ*)+βy式中,p为通货膨胀率;r*为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ρ-ρ*)为通货膨胀缺口;y为产出缺口;α和β分别为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权重(一般均规定为1/2)。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再透视关于法定准备金率1关于再贴现工具2关于公开市场业务3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1)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2)信用配额或信贷分配(3)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4)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控制(1)道义劝告(2)窗口指导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量化宽松指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长期证券,以降低长期利率,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M→r→I→E→Y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学派论证的传导机制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货币学派论证的传导机制可表示为:M→E→I→Y第四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中介指标的选取标准:1.可控性。2.可测性。3.相关性。4.抗干扰性。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第四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利率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汇率第四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西方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图示第四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走廊利率走廊是中央银行为了控制短期利率波动而设置的操作框架。其利率格局通常体现为:围绕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在贷款便利工具利率与存款便利工具利率之间形成一条“走廊”。其基本机制是:中央银行针对商业银行创设相应的贷款便利工具和存款便利工具,以便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目标利率附近。第五节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内部时滞外部时滞第五节货币政策效应微观主体预期的对冲作用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很快地做出对策,而且极少有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的对冲其作用的对策,可能归于无效。第五节货币政策效应透明度和取信于公众问题不透明或没有必要的透明度,公众的预期和“对策”将对消货币政策的效应,乃至“政策无效”;有了必要的透明度,取得了公众的信任,由此诱导公众的预期,使得公众的推测常常符合货币当局决策的意向,则是贯彻货币政策的助力。第五节货币政策效应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是理想的。货币学派:保持货币供给按规则增长。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供给学派:主张通过降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产出。第六节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计划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以保证国民经济计划实现为目标;以指令性信贷计划为政策工具;以现金发行为观测指标。第六节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货币政策的目标,不论是单一的还是双重的,要付诸实现,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核心环节。关于货币供给量,它对我国经济生活的作用十分直接,它的变动会立即在经济生活中得到反映。关于利率,在我国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大部分利率及其形成机制主要通过行政程序加以确定,对微观主体行为的调节作用当然有限。第六节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至于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1998年以前主要依靠直接手段,即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规模控制。控制货币供给量,可称为数量型调控;调动利率,可称为价格型调控。自2006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完成了从“稳健”到“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调整周期。面对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减速的局面,2016年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将货币政策表述为“稳健偏宽松”,表明我国开始明确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第六节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存款准备金率、信用贷款(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第六节中国的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