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全国设盐官30处、铁官48处,盐铁的生产和销售,由官府垄断。对盐铁官营理解正确的是()A.盐铁官营导致私营工商业者破产B.盐铁官营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C.盐铁官营解决了西汉政府的财政危机D.盐铁官营导致商品经济衰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盐铁官营制度的理解。选项A,盐铁官营确实限制了私营工商业在盐铁领域的经营,但并不能直接导致所有私营工商业者破产,私营工商业者还可以在其他领域经营,故A项错误。选项B,盐铁作为古代重要的战略物资和民生用品,政府实行官营,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控制经济命脉,这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选项C,盐铁官营确实为西汉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并不能说它完全解决了西汉政府的财政危机,因为财政危机的解决涉及多个方面,如减少开支、增加税收等,故C项错误。选项D,盐铁官营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直接导致商品经济衰退,商品经济的衰退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故D项错误。2、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什伍连坐制的实行B.奖励耕织政策的推行C.奖励军功政策的推行D.井田制的废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选项A,什伍连坐制是指把百姓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方式组织起来,互相监督、互相检举,一家有罪要牵连十家,如果一家藏匿罪人,十家连坐。这主要是为了强化基层管理和统治秩序,与题干中“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现象无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选项B,奖励耕织政策的推行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与题干中“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现象无关,故B项错误。选项C,奖励军功政策的推行,使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以争取军功,从而获得爵位和土地。这种政策直接导致了“民勇于公战”的现象,而“怯于私斗”则是因为军功的获得必须通过公战,私斗不仅无法获得军功,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故C项正确。选项D,井田制的废除是商鞅变法中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与题干中“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现象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俄国占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③中日签订《马关条约》④林则徐虎门销烟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先后的判断能力。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发生在186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②俄国占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这一过程主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实现的,但并非一蹴而就,但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领土割让可以视为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相近。③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签订于18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④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发生在1839年,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俄国占领中国领土(主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④②①③)。4、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多姿多彩,成果辉煌。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觉阶段”的作品是()A.《宣示表》B.《兰亭集序》C.《洛神赋图》D.《女史箴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觉阶段”的代表作品。选项A,《宣示表》是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钟繇的作品,属于楷书的雏形,但它并未明确体现出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觉阶段”的特征,即书法家们开始将书法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注重技巧和表现力的提升,故A项错误。选项B,《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更体现了当时书法家们对书法艺术的自觉追求和审美情趣的提升,是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的重要标志,故B项正确。选项C,《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它是一幅人物画长卷,而非书法作品,因此与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觉阶段”无关,故C项错误。选项D,《女史箴图》也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同样是一幅人物画长卷,不属于书法作品范畴,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B.民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C.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D.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但不进入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选项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因此,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故选项A正确。选项B,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故选项B正确。选项C,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故选项C“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表述错误。选项D,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但只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进入市场,故选项D正确。6、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下列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中,在唐代可能远销海外的是A.精美的丝织品B.精美的青花瓷C.精美的粉彩瓷D.精美的珐琅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选项A,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精美的丝织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远销海外,故选项A正确。选项B,青花瓷是在元代开始大量生产的,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因此唐代不可能有精美的青花瓷远销海外,故选项B错误。选项C,粉彩瓷是清朝时期出现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其特点是在瓷器上绘制精细的图案,并施以粉彩,使瓷器更加绚丽多彩。由于粉彩瓷出现在清朝,所以唐代不可能有精美的粉彩瓷远销海外,故选项C错误。选项D,珐琅彩是清朝时期宫廷御用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其工艺复杂,色彩鲜艳,是清朝瓷器艺术的珍品。由于珐琅彩是清朝特有的瓷器装饰技法,所以唐代不可能有精美的珐琅彩远销海外,故选项D错误。7、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省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直接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判断出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提出这些主张的主要原因。选项A,先秦诸子学说中,儒家提倡“仁”“礼”,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其中并没有反对君主专制的学说,因此,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并非基于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选项A错误。选项B,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对宋明理学有所批判,但主要是批判其维护君主专制的内容,并非继承其思想,选项B错误。选项C,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作为进步的思想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从而提出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选项C正确。选项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并未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直接影响,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产物,选项D错误。8、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该言论旨在A.批判君主专制B.倡导经世致用C.强调格物致知D.抨击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题干材料的大意是:不学习六艺的文章,不考察百代帝王的典章制度,不综合当代的实际情况,把孔子讲求学问和从政的主要观点一概不问,却说什么一切都是相通的,说什么不用言语表达,用阐明心性和天理的空话代替修养自身、治理民众的实学。四肢懒惰则万事荒废,辅佐之臣没有则四方叛乱,国家动荡颠覆,宗庙社稷化为废墟。选项A,批判君主专制是顾炎武思想的一部分,但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修己治人之实学”,并未直接体现批判君主专制的内容,故排除。选项B,题干材料中顾炎武批评了那些只谈“明心见性”的空谈家,认为他们不关注实际事务,不学习六艺、不考察历史、不关注当代现实,这会导致社会混乱和国家动荡。他主张应该注重“修己治人之实学”,即注重实践、关注社会现实,这就是他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故B项正确。选项C,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通过考察事物来获取知识,但题干材料并未直接体现这一观点,故排除。选项D,抨击八股取士是顾炎武等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批评,但题干材料并未直接提及科举制度或八股取士,故排除。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倡导经世致用。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巢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识记。选项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由黄巢领导,这次起义虽然规模宏大,但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李自成起义是明末的一次农民起义,由李自成领导,这次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同样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由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秦日纲、李秀成、陈玉成、田文烈、陈承瑢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也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10、在“开元盛世”局面下,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皇帝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朝历史时期的识记。选项A,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的国力强盛,但并未达到全盛时期,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虽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但她并未开创出唐朝的全盛时期,故选项B错误。选项C,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项C正确。选项D,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建立了唐朝,但并未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故选项D错误。11、有学者认为,秦始皇设置郡县实际上是有土之诸侯''变为无土之诸侯’‘,是对西周以来``封邦建国’’制度的历史性反动。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这是一种()A.地方管理制度的变革B.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C.土地所有制的变革D.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A解析:A.从材料“秦始皇设置郡县实际上是‘有土之诸侯’变为‘无土之诸侯’,是对西周以来‘封邦建国’制度的历史性反动”可以看出,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这是地方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故A项正确;B.秦朝的郡县制是对西周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故C项错误;D.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削弱,故D项错误。12、从汉武帝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不断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对官员的控制C.扩大统治基础D.缓和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A.提高行政效率是加强对官员监察和管理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B.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和管理,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是其主要目的,故B项正确;C.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和管理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C项错误;D.缓和社会矛盾与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和管理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3、在《史记》中,司马迁对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评价是“务为治者,以礼义为本,则礼义不可以虚名;言语文章,虽为儒家之末,然于世之治乱兴衰,亦未尝无补焉。”这说明司马迁A.推崇儒家的治国理念B.主张礼义与法家并用C.倡导儒法道三家融合D.肯定诸子学说的价值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引用了司马迁对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评价,他强调了礼义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并指出虽然儒家的言语文章只是儒家思想的末节,但对于社会的治乱兴衰也有一定的作用。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出司马迁对诸子百家的看法。选项A,材料中提到司马迁认为“礼义不可以虚名”,即礼义不能只是空谈,必须实际应用于治国之中,但这并不能直接推断出司马迁完全推崇儒家的治国理念,儒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材料中没有提到法家思想,更没有提到司马迁主张礼义与法家并用,因此选项B错误。选项C,材料只提到了儒家和礼义的重要性,并没有提到道家或其他学派,也没有提到儒法道三家的融合,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司马迁在评价中既肯定了礼义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又指出儒家的言语文章对社会治乱兴衰有一定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同时司马迁并没有否定其他学派的价值,因此可以推断出他肯定诸子学说的价值,选项D正确。因此,材料说明司马迁:D.肯定诸子学说的价值。14、汉初,刘邦认为秦朝因孤立而亡,因此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约。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B.巩固了中央集权C.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D.造成了国家分裂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选项A,君主专制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独断专行,材料中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的权力,因为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权力,所以这一做法并没有强化君主专制,故排除选项A。选项B,中央集权是指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需要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指挥。然而,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实际上是在地方上设立了强大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权力,甚至可以对抗中央,因此这一做法并没有巩固中央集权,反而可能削弱了中央集权,故排除选项B。选项C,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约,这一做法虽然初衷是为了防止秦朝因孤立而亡的悲剧重演,但实际上却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因为随着诸侯王势力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不满于现状,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地盘,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故选项C正确。选项D,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虽然造成了地方上诸侯国的存在,但这些诸侯国仍然是西汉王朝的一部分,并没有造成国家的分裂。而且,在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武帝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故排除选项D。因此,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约,这一做法:C.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15、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颁布《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办理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该条例的颁布主要目的是A.镇压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力量B.加强对农村的统治,以配合“围剿”红军C.实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巩固国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成果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1935年,而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的“围剿”,为了加强对农村的统治,以配合“围剿”红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办理保甲户口条例》,故B项正确;镇压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力量只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改革的信息,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在1927年已经失败,故D项错误。16、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三项均表述不全面,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材料二: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里,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发生了哪一革命性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1)革命性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意义: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使我国农业进入了铁器时代,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这一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因为铁制农具比之前的木制或石制农具更加坚固耐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牛耕技术的推广也减轻了人力负担,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其次,这一变化使我国农业进入了铁器时代,为后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最后,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垦田面积逐渐扩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其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这些工具的发明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因此,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垦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历代王朝基本沿用并不断加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秦汉至明清,宰相制度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明朝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拟写谕旨。(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种关系的变化趋势。(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二是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地方权力受到中央的严格控制和监督。(2)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在秦朝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丞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直至明朝废除丞相,皇权达到顶峰。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拟写谕旨,进一步加强了皇权。(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首先,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通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其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中央集权制度也容易导致政治腐败和暴政的出现,因为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容易滥用职权,欺压百姓。同时,它也束缚了思想文化的进步,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创新精神。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发展很快,国内商业空前繁荣。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这些商帮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远达海外。材料二:16世纪开始,欧洲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业中心和贸易路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价格革命”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明朝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促进了商业交易的便利性和广泛性;二是国内商业空前繁荣,商业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三是商业活动范围广泛,商帮的活动不仅遍及全国,还远达海外,体现了明朝商业的开放性和国际化。(2)欧洲“价格革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美洲等地的贵金属大量涌入欧洲,增加了欧洲的贵金属总量;其次,这些贵金属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进一步推动了贵金属的流通;最后,封建地主用贵金属购买奢侈品,也加速了贵金属的消耗和价格的上涨。这一“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它也造成了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