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代诗人的生活和情感相对统一,极少出现分裂型人格和自毁型悲剧,虽然陶潜、苏轼等人也有忧患和矛盾,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相对统一的整体。而在现代新诗史上,自杀、沉沦、精神分裂等现象却频频出现。也许我们该重新审视一下诗性阅读了。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借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轰轰烈烈的英雄史诗时代已经落幕,一个更加日常化的“散文时代”开启。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生命的诗意和人性的丰富性,大概是现阶段诗歌最重要的意义。诗歌是非常独特的文体,它最富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诗歌的艺术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物理世界有着巨大的异质性,或者说它是一个超现实的艺术空间。因此,我们倡导最有效的阅读方式——诗性阅读。所谓“诗性阅读”,就是尊重诗歌特质的阅读,尊重诗歌的情感性、情绪性、想象性、象征性、超现实性。这些特质都具有弥散性、非直接言说性。“诗性阅读”重在体会,是读者在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忘我的浸入,是不带“思想预设”和“解释企图”的浸没。“解释”显然不是这种阅读方式的手段,更不是目的。体会往往具有瞬间性的特征,它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第一时间,读者暂时忘记了对历史——现实的价值提问,全身心的参与使读者的本能感受在瞬间复苏。“体会”的结果是读者接触文本时产生的“快感”。引起这些快感的,可能是诗歌意象蕴含的“思想”“本质”,也可能是意象本身的鲜明质感,还可能是语言本身的质地。必须指出的是,诗歌的风格是丰富多样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应来“抚慰”心灵。面对优美的诗,我们的心情获得愉悦;面对悲伤的诗,我们的心灵经受洗涤;面对荒诞的诗,我们会在非理性的勘探中获得理性精神的韧性……这就有必要破除关于“诗意”的“唯美化”定义——“语句优美,诗情画意,意象鲜明,主题明确”,而应该专注于各种风格所营造的深邃而绵邈的艺术境界,去激活自己的生命感受。有些并没有直接呈现“思想性”的作品,依然可以唤起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泰德·休斯的《马群》。我们不必匆忙地去寻求《马群》里“马群”象征的是什么“思想”。事实上,意象自身的意味足以令人无法忘怀。面对“马群”意象,我们犹如面对一组冷酷、犷悍的青灰色铜雕。我们在设身处地的阅读与体味中,灵魂获得一种有效击打!这是对生命力的一种有效治愈与激活。现代汉诗的境界越来越追求更大的审美张力,越来越趋向于更多复杂性与含混性的表达。因此,我们不必刻意去提纯“诗意”,以削弱诗歌的表现力和诗思的丰富性。现在的诗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往往将“诗意”理解为“唯美”,将诗意提纯为积极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摒弃了“复杂性”。文学所表现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唯美”,越是复杂世界的表达,越是能够加深读者的认知,使其能够形成更加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广义的“诗意”是文学作品中呈现的独特而丰富的感性生命形态,而不是唯美的、抽象化的认知。它是整体性的生命观照,既呈现美好的一面,也呈现并不美好的一面。譬如,海子自杀不值得提倡,但他无论面对多么荒谬的现实,总是在自足的艺术王国里葆守着一份本真与纯粹,宁肯自毁也不愿被玷污。这种纯洁的乌托邦精神,唤起的是积极的价值观念。正如殷国明所说,对于诗人来说,“死亡不仅具有个体生命的意义,而且拥有群体生命的意义;个体生命能够从死亡中得到解脱,但是群体生命却能够从死亡中获得警示: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命,尽量避免再次堕入深渊”。所以,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悲剧,在悲剧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而不是回避悲剧。随着新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人的具身化逐渐使人的情感创造功能转移到技术媒介,从而让行动媒介理论主宰了“人”的精神活动,人类社会似乎进入了“后人类时代”。当前的“后人类主义”思潮对诗歌艺术的情感价值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但是,情感的立场、人性的立场,才是诗歌艺术最终极的立场。尽管出版了诗集的机器人小冰和小封都声称是IQ和EQ的综合体,但是,究其实质,其创造机制都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技术。算法是以一种“可计算”的信息产制模式将“数据转换成可读的故事”,是一种高智能化的文字组合游戏;而诗歌艺术的情感世界远远超越了AI算法所遵循的“可计算”逻辑及其“数据关系”。无论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如何使人具身化,人自身的主体性是无法让渡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现实生活的波澜壮阔与丰富多彩,只有经由诗人主体的情感的浸润和灵魂的重构,才能转化为优美的诗篇,触动万千读者的心灵。在高度物质化、技术化的时代,更有必要重提诗歌的人文精神和诗教价值。(摘编自赵思运《新媒介时代的“心学”》)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日常化的散文时代替代英雄史诗时代,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后人类时代。B.“提纯诗意”即展现情感的积极方面,因容易削弱诗歌的表现力和诗思的丰富性,完全不值得提倡。C.“后人类主义”思潮对诗歌艺术的最大挑战在于情感价值,唯有坚持情感和人性的立场,我们才能守住诗歌的阵地。D.机器人小冰、小封出版的诗集即便再受欢迎,也依然不过是高智能化的文字组合游戏,是受制于算法法则的。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在发掘生命的诗意和人性的丰富性上意义重大,在当下我们有必要重视诗性阅读。B.不同风格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抚慰”效果,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应的诗歌来阅读就可以了。C.泰德·休斯的诗歌《马群》里的“马群”意象的意味足以令人无法忘怀,这提醒着我们要专注于诗歌本身营造的艺术境界。D.悲剧也是有力量的,它能警示我们珍视生命,珍惜美好,因此回避悲剧的做法并不可取。3.下列对文中诗意的“唯美”和“唯美化”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美”并不同于“唯美化”。B.“唯美”强调的是只有美的才是值得提炼的,譬如积极的情感;其对立面是丑陋。C.“唯美化”强调的是程序性、固定化,即诗歌的“唯美”在语句、意象、主题等层面的笼统评价。D.追求唯美并不算错,但相对单一,不符合生活和生命的复杂性、含混性的特征。4.文中说“诗歌是非常独特的文体,它最富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下列课本中所学的诗句,不含“象征性”的一项是()A.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普希金《致大海》)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C.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闻一多《红烛》)D.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节选)》)5.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请结合文本谈谈“《诗》教”对人们温柔敦厚人格形成的具体影响。〖答案〗1.D2.B3.B4.B5.①诗歌是一个超现实的艺术空间,具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人们浸润其中,暂时忘却对历史——现实的价值提问,获得一种直接的快感,心灵得以抚慰,情绪趋于平和。②诗歌境界追求更大的审美张力和更多的复杂性与含混性的表达,人们面对这独特而丰富的感性生命形态,有利于形成更加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后人类时代”张冠李戴,行文中的“后人类时代”是与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后“人”的精神活动的主宰地位丧失相连的。B.“完全不值得提倡”过于绝对,将诗意提纯为积极情感的直接表达是我们当下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做法。C.“最大挑战”夸大其词,原文是“一定程度挑战”。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应的诗歌来阅读就可以了”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抚慰效果,强调要读不同风格的诗来激活自己的生命感受,而不是要我们只读什么诗。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B.“其对立面是丑陋”错误。文中诗意的“唯美”的对立面是复杂性,“唯美”只是代表一种单一性。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大海”象征自由精神;B.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这四句不含有“象征性”,是田园生活的描绘;C.“红烛”象征为祖国牺牲奉献的精神;D.用美丽的服饰来象征美好的品格。故选B。【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的意思是:孔子说: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教化情况就能看得出来。民众温顺质朴,这是受到了《诗》的教化;通达而知晓古今,这是受到了《书》的教化;心胸宽广、平易和善,这是受到了《乐》的教化。由原文“诗歌是非常独特的文体,它最富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读者暂时忘记了对历史——现实的价值提问,全身心的参与使读者的本能感受在瞬间复苏”“不同风格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应来‘抚慰’心灵”可知,诗歌是一个超现实的艺术空间,具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人们浸润其中,暂时忘却对历史——现实的价值提问,获得一种直接的快感,心灵得以抚慰,情绪趋于平和。由原文“现代汉诗的境界越来越追求更大的审美张力,越来越趋向于更多复杂性与含混性的表达”“文学所表现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唯美’,越是复杂世界的表达,越是能够加深读者的认知,使其能够形成更加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可知,诗歌境界追求更大的审美张力和更多的复杂性与含混性的表达,人们面对这独特而丰富的感性生命形态,有利于形成更加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L教授的火车安石榴L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家中老大,父母可能因为贫困也可能因为天天吵架,早亡。L教授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不,还要加上两个弟妹、三个妹夫--—其中一个妹妹结了两次婚,和八个侄辈,共十七人,全由L教授一人照顾。虽然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年龄相差只有一岁和两岁,可他们还是由他一手带大。L教授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棵大树,而他们是树上的红果子。有时候又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与中学历史书中的一幅插图-─张衡地动仪重合了。自己是中间那部分,而他们是那一圈张着嘴的蟾蜍,等着每一次地动,等着珠子掉进比脸大的口中。不过说实话,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因为他喜欢绿树红果。关键是,他确定他爱他们。L教授没结过婚,也就没有老婆,没有孩子。他的两个妹妹总是哭着说他们连累了他。他解释过很多次,他说没那回事,与你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就是那么怪僻。他们都不信,就是不信,就像不信他没有安排好自己的遗嘱一样。他们总会抽冷子问上一句:将来这栋大别墅给谁呀?其中两个侄子、一个外甥受他资助留学过欧洲和北美,谈论这个的时候还爱加上一句洋腔儿:我无意冒犯。L教授没有和女生传过绯闻,一次也没有。他也没有“奴役”过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L教授退休后没有停下来。开讲座,参与学术研究,给企业当顾问,为客户上庭辩护,这些和他在教职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L教授捐助的事情也依然在继续。他每个季度匿名登录一次互联网筹款平台,他并不查验求助者的申请资料,排名前十的账号,他依次每个捐助200元人民币。有时候也会因为暴雨如注,雨滴在他的窗玻璃上不停地倾诉;或者落叶飘飞,他在树篱下见到一只僵直的红尾巴蜻蜓;或者大雪迷离,他隔窗追随着一个微茫的身影踽踽独行。这时候,这样的情形下,L教授就继续滑动手机屏幕,捐助的名额可能有二十名。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照例所有亲眷都聚集在L教授家里,整个家族欢聚三天。L教授预备好丰盛的食物塞满厨房和两个超大立式冰箱,并总在新年钟声响过之后,拎起他的拉杆箱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亲眷们把他送到车上,他叮嘱他们在他的家里玩好吃好后,便驾驶他的车,离开郊区别墅小镇,直奔市中心。市中心一处超高建筑中有他的一个公寓。这是L教授在人间唯一的秘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房间里家具和摆设一律是当代北欧风格,隔音做成家装中的顶配。房间正中间被一座超大火车沙盘占据。这个巨大沙盘里的所有模型都精工细作,和实物一模一样,只不过微缩了不等的倍数。L教授输入指纹解锁房门,把拉杆箱推到角落里的柜子中,拉上窗帘,摁下几乎所有开关,房间里立马雪亮,一列火车奔驰而来!它从一座山中的隧道呼啸而出,奔向一片松林,闪过与铁轨平行的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车辆,进入高楼耸立的城市,但它没有停,继续奔驰。它爬上一架铁路桥,桥下江面开阔碧蓝,却只有一叶扁舟漂浮在水中,大江两岸绿色田野的尽头错落着几点黑瓦粉墙的农舍,平畴当中偶尔有一两棵孤独的树挺立着。火车车轮与铁轨摩擦出令L教授沉醉的声音。前方已见一个沿铁路铺展的小镇,在镇外一条乡间小路与铁道交界处,黑黄条纹隔离杆外站着一个西装男,他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目光越过铁轨,注视着远方。火车前途中依然千山万水,高峻的岩石山,茂密的竹林交错横陈。岩羊在山坡回望,溪流掩映在竹林中,更远处还有水库、风力发电大翅膀、湖泊、半圆形欧洲风格的机车库……这时候,另一列火车相向而来,火车带起细腻风声,瞬间交缠出一股复杂的流变。它们在小镇水塔旁边相遇,又各奔前程。相向而来的火车驰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的目光未变。火车循环往复、嘶嘶作响、风起风息,一次一次经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拖着他的黑色拉杆箱,一直注视着远方。L教授坐在房间西南角上的皮质单人沙发中。他已经换了一身居家服,左手端着一杯红酒,两腿分开,赤足,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单人沙发中。他这个位置正好与十字路口拖着拉杆箱的西装男遥遥相望——他是巨型沙盘中唯一的人类。火车还在奔驰,铁道口的信号灯亮起红色,L教授隔着山山水水、铁轨、红色信号灯,铁轨与车轮间辗转的嘶嘶声,空气中微微震颤的风声,向那个人举起了杯。文本二:微型小说作家在创造人物时因篇幅的限制,常常会借助人物的一些反常叙事,创设一种神秘感和魅惑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有意省略、留白,故意不去点破人物的独特命运和反常言行的因果情节和生活逻辑,而是激活读者的阅读参与意识和想象力,让读者带着自己的经历、知识和审美趣味去还原和推测出那个反常言行背后的历史和人性的逻辑性与合理性,让微型小说人物的神秘性和魅惑力持续存在。这就是微型小说人物塑造“复魅”的内涵。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不厌其烦地列举L教授家中成员,表明他供养的不易以及为此做出的奉献,却又用“不”“虽然”“可”几次转折隐射出他内心的无奈与不满。B.一大家子需要他供养,说“连累了他”本不过分,但他却说与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其实是不想让家人背负心理负担。C.特别交代L教授没传过绯闻,没奴役过学生,表明L教授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也暗含对当下学术腐败现象的讽刺。D.过年夜里的“照例”与“总在”表面是延续一种惯例,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对比;前者指向现实生活的暂告一个段落,后者指向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与追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两个有贬抑色彩比喻——“红果子”“蟾蜍”,来揭示L教授与家人们的关系。B.小说看似闲笔处却耐人寻味,如“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C.他参与互联网筹款平台捐助时,写了几种凄苦情景,表明了外在环境对他恻隐之心的影响。D.沙盘中安排的景象,有动有静,有点有面,有声有色,将读者带人一个诗情画意的空间。8.“复魅”,是微型小说在创造人物时呈现的叙事特征,也是读者阅读小说的抓手。请结合全篇,在文中举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9.L教授最后向沙盘中的西装男“举起了杯”。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举动呢?请结合全篇分析。〖答案〗6.A7.A8.①关于L教授父母早亡死因,贫困也好,天天吵架也好,其实都不确定,留下疑惑让读者去猜;但后文L教授关于自己与弟弟妹妹们关系的联想以及参与互联网筹款平台的随意性都可以从这一幼年经历中找到原因。②L教授寓所的布置令人惊异且费解,但联系L教授的一生,他照顾着一家人,退休后也不停歇,似乎也能找到〖答案〗现实是根,远方可以畅想,但无以抵达。③L教授“确定爱他们”这句话也让读者狐疑,但联系整篇小说可知,这句话表面是对“爱”的确定,实际是对“爱”的动摇。因为爱他们无须确定,更不会想象他们是贪得无厌的“张着嘴的蟾蜍”。9.①西装男只是站在十字路口,望向远方,一如现实中的L教授,以供养一大家人为责任,又向往远方的新奇诗意,渴望逃脱。②一方面,L教授是致敬自己如西装男一般不逃避现实,勇毅地挑起了家庭责任,站成他喜欢的那棵能供出红果子的大树的样子。③另一方面,L教授似乎在反思。祭奠自己的人生:一直为别人而活的人生究竟意义何在?人生将逝,自己的梦想呢?〖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隐射出他内心的无奈与不满”错,从文中“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表明他真的是甘愿这样付出的,“无奈与不满”证据不足。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两个有贬抑色彩的比喻”分析错误,第一个“红果子”比喻是中性的,没有贬抑色彩。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①“L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家中老大,父母可能因为贫困也可能因为天天吵架,早亡”,关于L教授父母早亡的死因,无论是贫困还是家庭不和,都未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这种不确定性如同一片迷雾,笼罩在读者心头留下疑惑,让人不禁猜测其中的真相。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发现L教授与弟弟妹妹们关系的微妙以及他在互联网筹款平台上的随意态度,或许都源于他幼年时期的那段经历。这种经历让他对家庭关系产生了独特的理解,也影响了他的行为方式。②“房间正中间被一座超大火车沙盘占据。这个巨大沙盘里的所有模型都精工细作,和实物一模一样,只不过微缩了不等的倍数”,L教授寓所的布置令人惊异且费解,这个巨大的模型是做什么的?但当我们回顾L教授的一生,他始终在照顾着一家人,甚至在退休后也未曾停歇。这种执着和坚韧似乎为他的寓所布置找到了〖答案〗尽管在现实中他始终照顾这个大家庭,尽着自己的责任,然而他心中也有诗意和远方,只是这远方无法抵达,只能在模型上、在心中实现。现实与远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远方可以畅想,但无以抵达。③“不过说实话,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因为他喜欢绿树红果。关键是,他确定他爱他们”,在小说中,L教授的“确定爱他们”这句话让读者产生了疑虑。表面看来,这句话是对爱的坚定表达,但深入剖析后,我们却发现其中蕴含着对爱的动摇。因为真正的爱是无需确认的,它如同阳光般自然洒落,无需怀疑。而L教授所描述的“张着嘴的蟾蜍”般的贪婪,更是对爱的扭曲和亵渎。这种描述让我们不禁思考,爱究竟是什么?是付出还是索取?是坚守还是放弃?这些问题在L教授的故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在镇外一条乡间小路与铁道交界处,黑黄条纹隔离杆外站着一个西装男,他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目光越过铁轨,注视着远方”,西装男只是静静地站在十字路口,眼神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望。他的身姿犹如现实中的L教授,背负着供养一大家人的责任,但他的内心却如同飞鸟,时刻向往着那远方的新奇与诗意。他的心中似乎有个声音在呼唤他,渴望他能挣脱现实的束缚,追寻自己的梦想。②“L教授隔着山山水水、铁轨、红色信号灯,铁轨与车轮间辗转的嘶嘶声,空气中微微震颤的风声,向那个人举起了杯”,L教授,他如同西装男一般,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致敬西装男是在致敬自己,致敬那份不逃避现实的勇气,那份愿意勇毅地为家人付出的决心,挑起了家庭责任。他站成了自己喜欢的那棵大树,那棵能供出红果子的大树,为家人提供庇护和滋养。③“空气中微微震颤的风声,向那个人举起了杯”,L教授致敬西装男实际上是祭奠自己的人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那一直为别人而活的日子究竟有何意义。人生将逝,他的梦想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成王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备注〗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删改)〖备注〗得臣:子玉之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子犯曰A师B直为C壮D曲为E老F岂在G久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指借助、利用,与“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假”词义相同。B.定,指“使……安定”,与“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中的“舞”用法相同。C.三舍,指九十里,因为古代行军每三十里停下稍做休整,三十里称一舍,故三舍为九十里。D.敢烦,谦辞,冒昧地麻烦您。向他人有所请求时,在某些行为动词前加“敢”字,表示自己冒昧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成王认为晋侯长期流亡在外却最终做了晋国国君,了解百姓对自己的真情,并且上天树立他,帮他除去仇敌,所以不宜与之为敌。B.子玉不听从楚成王的话,就派伯棼去向楚成王请战,惹得楚成王非常生气。于是楚成王只给他西广、东宫部队和若敖氏的六百人前去战斗。C.面对子玉提出的解除宋国包围的方案,晋国巧妙应对,使得曹、卫两国和楚国断绝关系。子玉恼怒之下,追击晋军,晋军随之撤退。D.子犯深谋远虑,改变了军官们认为撤退可耻的想法,并将晋侯做的噩梦解释为吉兆。随后晋侯派人告诉楚国自己已做好交战准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2)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14.先轸认为晋侯应该答应子玉要求的理由是什么?他给了晋侯怎样的建议?〖答案〗10.ADF11.A12.A13.(1)不答应楚国的请求,就是抛弃宋国。既然来救它,结果又抛弃了它,怎么向诸侯们交代?(2)我们的国君听到贵国的命令了。楚君的恩惠,我们是不敢忘记的,因此才撤退到这里。14.(1)从礼的角度看,楚国有礼,晋国无礼,这样晋国就失去了作战的优势。(2)①私下答应楚国的条件,以离间曹、卫与楚国的关系。②拘捕宛春来激怒楚国。〖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犯说:“出兵打仗理直者就气壮,理屈者就气衰,哪在乎时间的长短呢?”一般都在“曰”后面停顿,故在A处断开;“壮”形容词作谓语其后不带宾语,故在D处断开;“老”形容词作谓语其后不带宾语,故在F处断开;故选A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A.错误。假:给、给予/借助、利用;句意:上天给他这样长的寿命。/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B.正确。定:使动用法,使……安定/使动用法,使……起舞;句意:能使别人的国家安定就是有礼。/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C.正确。D.正确。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了解百姓对自己的真情”错,根据原文“民之情伪,尽知之矣”,这里应该是指晋侯能够了解民情的真假。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许”,答应;“弃”,抛弃;“谓诸侯何”,怎么向诸侯们交代。(2)“闻”,听到;“未之敢忘”,宾语前置句,常规语序“未敢忘之”,我们是不敢忘记的;“是以”,因此。【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1)理由:根据“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可知,从礼的角度看,楚国有礼,晋国无礼,这样晋国就失去了作战的优势。(2)建议:根据“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可知,建议晋侯私下答应楚国的条件,以离间曹、卫与楚国的关系。并且拘捕宛春来激怒楚国。参考译文:楚成王在申地驻兵,命令申叔撤离谷地,命令子玉撤离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侯流亡在外十九年,却最终得到了晋国(做了国君)。险阻艰难,他全都经历过了;民情的真假,他全都明白。上天给他这样长的寿命,除去那些为害于他的人。这是上天要树立的人,难道能够废除得了吗?《军志》中说:‘恰如其分就应该停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行的人不可与之为敌。”这三条记载,都适用于晋国。”子玉派伯棼去向楚成王请战,说:“不敢说一定能建立功劳,只是想用这堵住搬弄是非说闲话的人的嘴。”楚成王发怒,就给他少量的军队,只有西广、东宫部队和若敖氏的六百人跟随他。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通知说:“请你们送卫侯回去,把土地还给曹国,我也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子犯说:“子玉太无礼了!我们国君只能得到宋国解围一项好处,他作为臣子的,倒得到恢复曹、卫两项好处,(晋国)不要失掉这样的作战机会。”先轸说:“国君应该答应他。能使别人的国家安定就是有礼,楚国一句话使三个国家得以安定,我们一句(否定的)话就使三个国家灭亡。我们这是无礼,(这样)凭什么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就是抛弃宋国。既然来救它,结果又抛弃了它,怎么向诸侯们交代?楚国这样做给三个国家带来恩惠,而我们却结下三处怨仇,怨仇已经这么多了,将凭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卫两国,来离间他们与楚国的关系,再拘捕宛春来激怒楚国,(其他的)等战斗打完再谋划吧。”晋文公赞同这话,于是把宛春拘禁在卫国,并且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卫两国。曹、卫两国宣布与楚国断绝关系。子玉恼怒,追逐晋军。晋军撤退。军官们说:“我们国君躲避他们臣子,是耻辱啊!况且楚军士气已经衰疲不振,我们为什么要撤退?”子犯说:“出兵打仗理直者就气壮,理屈者就气衰,哪在乎时间的长短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就没有今天,后退九十里避让他们,就是为了报答楚王的恩惠。如果忘恩失信,又去保护他们的仇敌,那么,我们理亏,楚国理直。他们的士气一向很旺盛,不能算是衰疲。我们退兵之后,楚国如果也撤回去,那我们还苛求什么?如果他们不撤兵,那么为君的已经退了,为臣的还要进犯,理亏就在他们了。”晋军退了九十里。楚国将士要求就此罢休,子玉不同意。晋文公做梦和楚成王搏斗,楚成王伏在他身上吮吸他的脑髓,晋文公因此有些害怕。子犯说:“这是吉兆。我们脸朝天得到天的帮助,楚王脸朝地,是他服罪,我们会将他们驯服的。”子玉派斗勃来要求交战,说:“我军请求与君王的将士们游戏一番,请您靠着车前横木观看。得臣我也将陪同观看。”晋文公派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听到贵国的命令了。楚君的思惠,我们是不敢忘记的,因此才撤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既然不能得到你们停战的命令,冒昧地麻烦大夫转告你们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晨见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却望无锡芙蓉湖(节选)李绅①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②秋。翠崖幽谷分明处,倦鸟归云在眼前。惆怅白头为四老③,远随尘土去伊川④。〖备注〗①李绅:多次被调换官职,到过许多地方。本诗为他晚年出任河南尹时离开家乡无锡所作。②镜湖:会稽、山阴间的大湖,湖周三百一十里,水平如镜,故而得名。③四老:汉初商山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四位老隐者出山辅佐太子(汉惠帝),避免了太子被汉高祖废黜一举,美谈千古。④伊川:相传为辅导商朝君王的伊尹的家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宽山远”先展水面平阔、无边无际的湖面风光,远处淡淡的烟霭更见意境开阔。B.水边长满高柳,湖岸曲折萦回,远望似漂浮碧波之上,尽现芙蓉湖景色的缥缈旖旎。C.出没飞动的野鸭孤雁虽“少”,却以动衬静,更显宽阔的湖面风息浪止的一派静态。D.第四句由实入虚,诗人梦见自己由芙蓉湖飞渡到了美丽的镜湖之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16.这首诗被诗人收录在自己的诗集《追昔游诗》中。胡震亨在《唐音癸签》说:“李公垂《追昔游诗》……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请结合诗歌后四句谈谈你对胡震亨评论的理解。〖答案〗15.D16.①这一评论交代了李绅写作《追昔游诗》的目的,记写过去游历之事,委婉地抒发自己为官一生的窘境与坦途。②“翠崖”两句写倦鸟归巢、云傍翠崖,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在尘世中为官奔驰到老,心力交瘁却无法归隐之情。③末两句化用“四老”“伊尹”典故,进一步说明自己不得归隐的原因,委婉地抒发了自己为尽忠朝廷而不得不惜别家乡的无奈之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由实入虚”错,本句仍是实写,诗人站在芙蓉湖边,看到芙蓉湖水势阔大,无风无浪,水如平镜,致使诗人心神恍惚,怀疑自己是不是梦中来到了镜湖之滨,因此仍是写实,旨在突出湖面之平。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这一评论精妙地揭示了李绅创作《追昔游诗》的初衷,“却疑初梦镜湖秋”即通过对过去游历的追忆,巧妙地展现了自己为官生涯中的坎坷与顺畅。②诗中“翠崖”两句,通过描绘倦鸟归巢、云傍翠崖的景致,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在尘世中为官奔驰至老,心力交瘁却难以回归自然怀抱的无奈与哀伤。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赋予了诗句深邃的内涵,更使读者在品味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感慨。③诗的最后两句,则巧妙地化用了“四老”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阐释了诗人无法归隐的原因。这种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更使诗人在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与对家乡的眷恋时,显得尤为委婉而深沉。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人的魅力,使读者在欣赏时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自己想归隐却不能归隐,眷恋家乡却因要尽忠朝廷而不得不惜别家乡的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先贤,施展抱负。〖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土飞扬的田野,面孔黝黑的汉子……说起唢呐,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印象。然而,乡野田间是唢呐匠人传艺的重要土壤,却不是唯一的舞台。唢呐历史悠久,气质与音色独特,充满穿透力,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乐器。近年来,唢呐热度不断攀高,甚至登上国际舞台,以鲜明的民族风貌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采。重新进入人们视野的,不只是唢呐。古筝、胡琴、琵琶、马头琴等许多传统乐器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从古老到潮流,从小众变火热,从本土向国际,以新的姿态开辟更广的舞台。这样的热潮因何而来?唢呐等传统乐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其本身就拥有广大的、潜在的受众基础。传统乐器具有余音不绝的美感,讲究气韵生动的意境,能以简洁的方式描绘出意蕴丰富、变幻无穷的美妙画面。刻在血脉基因里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让很多人沉浸在乐声中久久回味;这种中式表达、东方韵味所造就的独特感染力,征服了丕少海外观众,让他们叹为观止。①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意趣不断更新,②曾经的“传统”不能仅满足于“进非遗”“开展览”,③还要参加生活、融入时代。④我们要下功夫承继,挖掘、梳理一件件传统乐器背后的历史文脉和技法曲谱,⑤既赓续传统,⑥也继往开来,⑦把传统的根扎深,⑧把创新的路走宽。18.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对联,作为我国的古典文化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下面和二胡、唢呐有关的对联有空缺,请用适当的文字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上联:二泉映月,一把二胡拉断腰,_________。下联:百鸟朝凤,________,勿忘绳锯亦能木断。〖答案〗18.③将“参加”改为“参与”;④将“承继,挖掘、梳理”改为“挖掘、梳理、承继”。19.①切记滴水可以穿石②数支唢呐尽一生〖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③,“还要参加生活、融入时代”搭配不当,将“参加”改为“参与”。正确的表述为:还要参与生活、融入时代;句④,“承继,挖掘、梳理”语序不当,将“承继,挖掘、梳理”改为“挖掘、梳理、承继”。正确的表述为:我们要下功夫挖掘、梳理、承继一件件传统乐器背后的历史文脉和技法曲谱。【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平仄相合。上联写的是二胡,其中“一把二胡拉断腰”写出二胡被拉断的情况。补写句子应与下联中“勿忘绳锯亦能木断”字数要相等,都是八个字,且含有成语“绳锯木断”;词性要相对,采用动词(两字)+主谓短语(六字)的形式;内容上要与曲目“二泉映月”相关;还要考虑到平仄相合。故可补写“切记滴水可以穿石”,其中含有成语“滴水穿石”。下联写的是唢呐,下联“百鸟朝凤”这一曲目与“二泉映月”对仗。“一把二胡拉断腰”共七个字,采用“偏正短语(数量词+乐器名)+动宾短语,故下联相应位置可写“数支唢呐尽一生”,即偏正短语“数支唢呐”对应“一把二胡”,动宾短语“尽一生”对应“拉断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土壤是地球的皮肤,是孕育万物的载体。白花花的盐碱地就如同地球皮肤的病症,制约着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盐碱地并非生命的荒漠,盐地碱蓬、柽柳、胡杨和羊草等植物构成了盐碱地上的风景。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无疑是耐盐碱的强者。聚盐、泌盐和不透盐是它们征服盐碱地的看家本领。根据这三种本领,我们可以将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分为聚盐植物、泌盐植物和拒盐植物三类。借助种植合适的植物治理盐碱地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良方法。我国盐碱地分布面积广,不同地区盐碱土的盐分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①应做到:一是选择适合的植物,二是在种植之前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三是采取合理的施肥和浇水等管理措施。仓廪实,天下安。守护粮仓,才能更好守护美丽中国。②,需要耐心和科学的方法,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针对性措施;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盐碱地治理的成果能够持续稳定。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