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周测试化学试题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周测试化学试题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周测试化学试题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周测试化学试题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周测试化学试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海南省临高县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第二学期2月周测试化学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形中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 B.C. D.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胶塞 B.贮存氧气 C.过滤 D.吹灭酒精灯5.最近科学家发现,无定形碳在利用单脉冲激光冲激下生成Q─碳,硬度比钻石还高。下列关于这种“Q─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 B.Q─碳中原子间没有间隔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运动6.下列资源的利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C.海水晒盐 D.铁矿石冶炼生铁7.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B.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炉子上放一壶水C.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 D.医院里用紫外线灯灭菌8.分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烧碱、纯碱、小苏打都属于碱B.胆矾、玻璃、沥青属于非晶体C.石墨、氯化钠溶液、铁丝都是导体D.干冰、生石灰、熟石灰都属于氧化物9.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10.区别下列物质方法可行的是A.用消石灰区别NH4NO3和CO(NH2)2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盐酸C.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一氧化碳与甲烷 D.用导电性实验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补齐连线。________A组物质——用途B组物质——俗称(2)金属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①《国家宝藏》节目介绍了云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四牛金骑士铜贮贝器。青铜是重要的铜合金,其硬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铜常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_______和延展性。②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人类每年要从矿石中提取大量的金属,提取量最大的是铁,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将3.0g丙醇(C3H8O)和6.4g氧气反应,生成3.6g水、4.4g二氧化碳和xgM,则x的值为_____;氧气和M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若该反应无M生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从A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C点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向C点溶液中滴加硫酸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4.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答:_____(2)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答: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张南同学所在的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想探究老师带来两包未知粉末A、B,A、B分别是NH4HCO1和NH4Cl中的一种,进行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相关空白:如何区分这两种粉末?张南同学猜想是:A是NH4HCO1粉末,B是NH4Cl粉末小岗同学猜想是:A是NH4C1粉末,B是NH4HCO1粉末为了验证猜想,三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张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试管中,观察颜色,发现粉末颜色一样,则两种粉末的颜色均为___。张南认为用观察颜色的办法无法区分A、B两种粉末。小岗同学的实验:取A粉末,加入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到有氨味(或刺激性气味),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对小岗同学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___。小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加入A粉末的试管有___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证明此物质是NH4HCO1.得出结论: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根据张南、小岗和小南三名同学所做区分两种物质的实验,我们总结出,在区分两种物质时,关键是利用两种物质___的不同点,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在鉴别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是,先利用___方法鉴别,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得出结论,可以再利用___方法鉴别。16.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Ⅰ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写化学式)。Ⅱ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_____。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____(填化学式)。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小雨的猜想成立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_____。最终同学们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试题分析: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有一定的质量分数,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则溶液将逐渐变成饱和溶液,饱和以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再增加。选B。考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点评: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溶液将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C【解析】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正确;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来检验氧气,正确。故选C。3、D【解析】

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该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5、B【解析】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正确;B、

Q−碳中原子间有间隔,错误;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正确;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正确。故选B。6、D【解析】

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铁矿石冶炼生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方面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7、D【解析】

A.稀释浓硫酸的时候需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起到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目的,错误;

C.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台灯可能会触电,错误;

D.医院里可以用紫外线灯灭菌,正确。

故选D。8、C【解析】

A、烧碱为氢氧化钠、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纯碱、小苏打均为盐,故错误;

B、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玻璃、沥青均属于非晶体,胆矾属于晶体,故错误;

C、石墨、氯化钠溶液、铁丝均能导电,都是导体,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故选:C。9、B【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镁、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氢>铜。所以向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铁粉,能发生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不能与MgSO4反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滤液M中一定存在硫酸亚铁和MgSO4,故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和Mg2+,故A正确;B、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铁置换出铜,会使固体的质量增加,铁和稀硫酸反应会使固体减少,因此滤渣N的质量和加入铁粉的质量可能大、也可能小,也可能相等,故B错误;C、由于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将镁置换出来,故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故说法C正确;D、滤液M中至少含有Fe2+和Mg2+两种金属阳离子,故D正确。故选B。10、A【解析】

A、NH4NO3与消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O(NH2)2不能,可以鉴别,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与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与甲烷燃烧均产生蓝色火焰,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均能导电,用导电性实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组物质—用途B组物质—俗称大于导电性Al或铝Fe3O4或四氧化三铁【解析】

(1)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于补钙剂;钛合金可以用来制造人骨;碳酸氢钠的俗名是小苏打;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烧碱、火碱、苛性钠;(2)①青铜是重要的铜合金,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则青铜的硬度大于纯铜。铜常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4g4:12C3H8O+9O26CO2+8H2O【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M的质量,然后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求出化学计量数进行分析。【详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值为:3g+6.4g﹣3.6g﹣4.4g=1.4g;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M是一氧化碳,所以若该反应无M生成,则该反应是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3H8O+9O26CO2+8H2O。故填:1.4g;4:1;2C3H8O+9O26CO2+8H2O本题较好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知识,难度不大,要结合题意细心分析解答。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放热增大NaCl、NaOH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解析】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向盐酸中加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继续滴加氢氧化钠过量,从A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2)C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溶质是NaCl、NaOH。向C点溶液中滴加硫酸铁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14、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沿烧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蜡烛首先接触到CO2,由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由下向上逐渐熄灭乙图的倾倒方式,没用玻璃片掩盖,直接倒在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燃烧放热,使得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故CO2不能与蜡烛火焰接触而跑到空气去了【解析】

(1)按甲图的方式倾倒时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沿烧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蜡烛首先接触到CO2,由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由下向上逐渐熄灭;(2)乙图的倾倒方式,没用玻璃片掩盖,直接倒在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燃烧放热,使得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故CO2不能与蜡烛火焰接触而跑到空气去了。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白色不正确,NH4HCO1粉末和NH4Cl粉末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氨味,无法证明A是NH4HCO1粉末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NH4HCO1+HCl═NH4Cl+H2O+CO2↑性质物理化学【解析】

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张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试管中,观察颜色,发现粉末颜色一样,则两种粉末的颜色均为白色。故用观察颜色的办法无法区分A、B两种粉末。(2)小岗同学的实验:取A粉末,加入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到有氨味(或刺激性气味),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故小岗同学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不正确,NH4HCO1粉末和NH4Cl粉末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氨味,无法证明A是NH4HCO1粉末。(1)小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加入A粉末的试管有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