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重点难点总结_第1页
2024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重点难点总结_第2页
2024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重点难点总结_第3页
2024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重点难点总结_第4页
2024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重点难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下半年国家老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总'结

(吃透重点难点一次通过)

试卷考试题型包括5类: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

20题,每题1分(书上的重要实记学问点,例:某一详细的教学原则来源于古代哪一个文献,4选一;例如,

教学相长来自于()文献。选项:A《论语》、B《高校》、C《中庸》、D《学记》)

题型二、推断题

10题,每题1分(只需答对或错,不必改错。

留意审题,例如,“就是”、“仅仅是”等极端的语句。例如,学历,是在教化机构中的学习经验。错,

是在法定教化机构中的。)

题型三、简答题

3题,每题8分(简要回答,答出要点,须要说明性的拓展语句。例如,备课的基本要求:三点,备教材、

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加以说明。)

题型四、论述题

2题,每题13分(概念+内容+联系实际的适度发挥)

题型五、案例题

分析题(1题,20分)(就是所谓的送分题,先就题目给出一个推断性观点,再围绕主题发挥)

重点、难点总结

必需驾驭的学问点:

(1)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乜是从事高等教化的场所。中国古代迪_年前已有高等性质的教

化活动。西周学校教化内容是“六艺”班:礼、乐、射、御、书、数。中国私学中最闻名的是齐国的稷下

学富,其中太学的建立标记中国封建社会官立高校制度的建立。

(2)中世纪高校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实行的是专W教化.分为四高校科:文至法曳医

字,谬。19世纪,德国的洪堡开创了高等教化史上的“洪堡时代”,其思想是(1)。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

原则.(2)o学术自由的原则。

(3)美国1861年林肯总统签署干1862年生效的“莫利尔法案”建立“赌地学院”.其中最同名的有康乃尔

高校和威斯康辛高校。“威斯康辛思想”是:a.培育学问.b.科学探讨.c.为衽会服务。(①把学生培育成有

学问能工作的公民;②进行科学探讨,发展科学与文化;③把学问传播给广闰民众,干脆为全州社会与经

济服务。与“洪堡时代”相比,多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是高等学校第三大职能确立的标记。

(4)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化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1862的北京的京师司文馆,也是中国最早实行班

级授课制的学校。

(5)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教化性和学术性。

(6)高等教化管理模式: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另外,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7)学历是指受教化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化机构中的学习经险。学位制度:学士,硕士和博士。

(8)当前国际高等教化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9)〔补充: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原则及“不愤不启”启发式教学:《学记》提出教学相长观点及提出“道而

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思索和学习的方法,它是第一部教化文献;朱熹的按

部就班原则,师生互动合作;“文以载道”指不要脱离教材内容空洞说教,是预思想性于教学之中)。

(10)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推断活动.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教学评估的对象牛要是对老师教的评估和对学生学的评估两个方商C

(11)智力(心理实力)包括视察力,留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

力的核心。动是心理特征。智力和实力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

(1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建性、时间性。

(13)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由捷克教化家夸美纽斯创立。

(1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取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bo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Co教学活动场所多

样化。

(15)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16)老师的教化情意有:教化志向.教化情操,教化性向.老师自我。

(17)老师的权利:教化教学权、科学探讨权、管理学生权、获得酬劳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18)科学探讨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记。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从19世纪初济堡(®

国闻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第一次明确卷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他开创了高等教化史上的」法

堡时代洪堡提出了高等教化的两条最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则。从今出现

了两个新词“教自由”和“学自由力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高校。

(19)科学探讨的起点是发觉并提用有价值的问题.

(20)高等教化发展的社会基础:是制约高等教化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

科技和文化等名种因素C

(21)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舒尔茨和贝克尔提用.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

中,有33%归因于教化。

(22)高等教化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高等教化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23)高等教化的任务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高级特地人才。

(24)学问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学问面和职业适应单一的是专才>

(25)案例教学法(哈佛工商管理学院1918起先。)。发觉教学法(20世纪50年头布鲁纳)。

(26)1903年,“癸卯学制”在高等教化阶段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其次级是高校堂;第三级是通

懦院。通儒院开了中国探讨生教化的先河。

(27)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学位条例》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老师法》

1995年3月18号,八届人大会议三次会议,《教化法》,本法为“田法”“基本法”。

1996年5月1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职业教化法》

1998年8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高等教化法》

(28)高校最常见的科研管理方法有:激励法、计量法、权利限制法、专家评议法。

(29)高校教化实践探讨的内容:探讨教化对象、探讨教学内容、探讨教学组织形式、探讨教学方法、探

讨教堂管理制度。

(30)老师的角色特征:传授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代理人的角色。

(31)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开了人类师

范教化的先河。

(32)高等教化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薪方面。

(33)高等学校老师的劳动特点:困难性、创建性、示范性、群体性。

(34)高等教化目标的特征是具有主观性和困难性。

(35)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6)分段标准(P248)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化量化标准

精英教化阶段:15%以下

大众化高等教化阶段:15%~50%,我国2024年进入此阶段,在18%左右

普及高等教化阶段:超过50%

标准:国家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化人数的比例,又称高等教化毛入学率。

(37)老师是履行教化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38)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老师劳动的创建性。

向师性体现了老师劳动的示范性。

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老师劳动的示范性。

我是林中木体现了老师劳动的群体性。

(39)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评议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其次类是以讲授法、问答法、S

过法为主;一个是以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第三类是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

2.推断:

(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乙(正确)。

(2)“启发式是一种详细教化方法”(错误)。

(3)“教学相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觉活动”(正确)。

(6)“教化目标是教化评价的依据。”(正确)。

(7)“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反映的是教学原则的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正

确)。

(8)“学问与实力成正比乙(错误)。

(9)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错误,解析:是传统观点,是不对的。)

(10)智力的核心是视察力。(错误,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11)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推断活动。(正确)

(12)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正确)

(15)程序教学发端于20世纪50年头。〔正确)

(16)课程就是教学科目。(错误)

3.主观题

第三章高等教化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一题:政治对高等教化发展的作用内容(P44-48)(仅就前两条出小题)

第一,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化发展方向。

其次,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化发展的利益追求。

第三,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化的发展重点。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化发展的主要环节。

第五,教化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化机会的扩展。

第六,建立国家高等教化体制。

其次题:经济制约着高等教化发展的几个方面:(P53-54)

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化发展规模。

其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化发展决策。

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化结构的完善程度。

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化终身体系的形成。

第三题:基础教化(中小学教化)与高等教化的关系。(P65-66)

①基础教化质量制约高等教化质量。

②基础教化规模影响高等教化规模。

第四章:高等教化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题:高等教化的经济价值(P71-72)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美国19297957年间

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因于教化。他因此,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有助于个人收入安排趋于同等,促进社会公允。

其次题:高等教化的个人价值(P77・79)(对学问变更命运的理解)

1)提高个人的学问与实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第三地:高等学校的职能及关系(P79-81)

1)培育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

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育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

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

3)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长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效应对当地社会应尽

的义务,也是高效本身发展的内在须要。

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育高级特地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

助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四题:有人认为高等教化价值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也有人认为是干脆满意社会现实须要,你如何理

解?(79)

答:(1)这是两种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

(2)个人本位价值观指从个人须要,个体发展角度动身设计教化目的,强调教化要为人的本身的须要

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从社会发展须要动身设计教化目的,个人只是教化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

需听从社会须要。

(3)两种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片面性、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

出了敬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了个体创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把社会视为个体的简洁结合,

使得社会对困难的个人须要无所适从,导致教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个体责任感降低;社会本位价值观确

定教化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教化亲密与社会联系起主动作用,但也导致教化的某种被动性,

易助长高等教化短视行为,影响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特性的抹杀。

(4)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协调整合,历史上出现在种价值观之间的单项选择

己被证明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化的实际,在特定地区、条件下做已动态调整。

第五章高等教化目标

第一题:高校生身心特别性:

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他们具有较扎实的学问基础和较丰富的学问面

他们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

他们具有较为远大的志向

他们面对的压力也较大

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

其次题:教化目标

教化方针:国家在确定历史时期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须要和基本国情,通过确定的立法程序为教化

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化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学校培育目标:是高等教化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详细化。(即细化了的教化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详细要求,依据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的详细要求。

高等教化目标是高等教化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化工作的动身点和归宿。(P87)

①定义:教化目标是指培育人的质量和规格。广义是指教化目的,狭义上是指培育目标。

②特征:1)高等教化目标具有主观性质。(P87)

2)高等教化目标还有相当的困难性。(P88)

第三题:高等教化目标的意义(作用)。(P89)

1)高等教化目标是高等教化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化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一一导向作用

2)高等教化目标是高等教化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化工作的动身点。一一调控作用

3)高等教化目标还是高等教化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化效果的标准作用。(教化目标不仅是教化

活动的指南,而且是教化评价的依据。)评价和激励作用

教化目标是教化评价的依据。(P89)

第四题:通才和专才(P98)

通才:学问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

专才:学问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第五题:高等教化的任务(P102)

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高级特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章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第一题:高等学校课程结构

(1)一般课程与专业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4)显现课程与隐现课程。

其次题: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P114)(大题,简答题)

答题要点: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

其次,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

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一题: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一般规律)(大题,P125-128)

(答题要点:三性)

教学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阅历的相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特性时间

活动的统一过程。

(1)特别性

首先,教学过程的相识对象与一般相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觉的事物或真理为对象,而

是以他人或者前人己经发觉的系统的学科学问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阅历,也可以说是书本

学问。

其次,教学相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相识活动也有所不同(即,条件K同)。教学相识活动不是学

生独立的发觉活动,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驾驭学问的过程,亦即再发觉的过程。

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相识活动是无P艮的,而教学相识过程是有时限的(时间有限性)。

(2)双边性

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再者,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相识方面的沟通和共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沟通和影响。

(3)发展性

第一,学生在驾驭和运用学问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索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

深化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实力打算了条件。

其次,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

作用,实质上影响和确定着一个人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影响。

其次题: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依据明确的目的,以驾驭教学内容为主的一种活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

教学有静态(其要素为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有动态(起先、发展、结束),连绵不断

的过程为教学过程。

第三题: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四点,P129-130)(小题)

专业性、独立性、创建性、实践性。

第四题:教学原则的特点、基本要求、依据的准则(补充)

合理性、实践性

第五题:你能否结合你所任教的专业课,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一番评述。(P131-138)

要点三个方面:①教学原则的概念

②教学原则的体系

③能否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

①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阅历基础上制定已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

是胜利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需依据的准则。

②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传授学问与发展实力相统一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③选取其中两条进行阐述(您还可以选择别的原则进行阐述,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所讲的

课)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化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

客观反映。

高等教化是培育高级特地人才的专业教化,专业性是高等教化的本质特征之一。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安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干脆或间接地围围着专业培育目标

来组织。

2)在专业教化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学问面。

3)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老师同样提出很高的要求。老师须既有专业所长,又要有广博的学问面。

“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建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别的教

学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探讨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

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用过程教化代替结论教化。

2)为学生参与科研供应环境。

3)把探讨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形式

第一题: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考点:年年都考,出大题)(P141)

班级授课制是揩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老师面对班级旦的全体学生,依据教学安排

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化对象。

2.有利于老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化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

缺点:由于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因而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人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

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兼顾个别差异。)

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关系,同时留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

式的协作。

其次题: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P143)(小题)

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第三题:备课的基本要求(P144)

答题要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首先,老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悟教学目的和详细章节的详细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

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

其次,老师备课还要备学生,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学问基础、学

问结构、理解实力和接受实力、爱好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特性特点。

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后,寻求最相宜的教学方法,写出详细的教案。

第四题:高校上课不用讲究?或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即,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补充)

上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上课结构有组织教学,检查学习,讲授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小结与布置

课堂作业。i.目标明确,ii.内容正确(懂,透,化),血.方法得当,iv.表述清晰,v.气氛活跃。几者相

辅相陈。

第五题:讲授法(要求新老师莺驭的内容)(P150)

讲授法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逻辑性,语言的感染性。是运用最为广泛,酸基本的方

法。其优点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能给学生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指出解决的途径,有助于发展学

生的抽象思维实力。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利用讲授法来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是困难的。

第六题:教学方法选择依据(补充)

①要依据教学的详细目的和任务

②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④要依据老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⑤要依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的详细要求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科学探讨

第一题:高等学校的教化探讨(即教化科学的探讨)的内容(简答)(P176.177)

①教化教学探讨是高等学校科学探讨体系中的特色内容。

②含义:高校老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探讨,通过对自己的教化对象的探讨,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

确的教化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内容:

1)探讨教化对象。

2)探讨教学内容。

3)探讨教学方法。

其次题:科学探讨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①科研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定要求

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③科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科研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⑤科研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⑥科研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第十章高等学校老师

第一题:高等学校老师的价值(即老师的三大基本任务或三项重要职能)(P192-193)

要点: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1)培育高级特地人才的重要担当者: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建性地传播文化科学学问;

开启学生才智,培育学生实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思想品德教化)。

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3)通过学问传播及运用干脆为社会服务

第四题:高等学校老师的劳动特点(大题,记住,P194-195)

1)老师劳动的困难性一一确定了老师对服业具有长久、稳定的爱好。

2)老师劳动的创建性一一确定了老师具有剧烈的成就感

3)老师劳动的示范性一一确定了老师应有剧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4)老师劳动的群体性一一确定了其高度的协作意识

第五题:高等学校老师的素养(补充)

高等学校老师的素养,是高校老师在教化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对高校老师素养的要求,是由老师的地位、性质、劳动特点及高校老师的特别性确定的。

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素养(坚决的共产主义信念,剧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②职也道德素养(酷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敬重集体)

③文化学问素养(基础学问,专业学问,教化理论学问,相关学科学问)

④实力素养(驾驭教学内容的实力,多渠道获得信息的实力,组织和管理的实力,教学试验和探讨实力)

⑤身心素养(一是身体素养:体制健康,耐受力强,反映灵敏,精力充足;二是心理素养:开心的心情,

开朗的心胸,坚韧的毅力)

第六题:老师的教化情意(P198)

教化情意:指老师从事教化专业的看法、价值观、信念、爱好、自我意识等。

①教化志向

②教化情操

③教化性向

④老师自我

第七题:老师的权利(6点,P201-202)

①教化教学权

②科学探讨权

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得酬劳权

⑤民主管理权

⑥进修培训权

第十三章当代国际高等教化发展趋势

第一题:高校生素养教化(增加补充的内容)

①概念:所谓素养教化,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学问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

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发展的应试教化相对应。

②素养教化兴起的背景(四大发展趋势、潮流)

1972年法国的报告、学会生存一一教化世界的今日和明天

1979年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终生教化)代替维持性学习

1989年北京面对二十一世纪教化国际探讨会学会关切:关切自己、关切他人、关切社会、关切环境二十

一世纪最胜利的人:全面发展

1996年国际二十一世纪教化委员会:教化一一财宝隐藏其中学问经济将来教化四大支柱:学会相识、学

会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发展

我国素养教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1949-1978(30年)“双基”教化阶段:基础学问、基本技能

1979-1982(4年)发展智力

1983-1989(7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1990—至今素养教化,其核心是创新教化

③国际上教化的行情

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的变动、岗位的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突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养内涵提出新的要求一一对责任感、道德伦理提出新的要求。人的发展要求:

身心、学问、实力素养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④高校素养教化的定位:

高校素养教化是一种指导思想。

高校素养教化必需贯穿于高等学校教化活动的全过程。

⑤高校素养教化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和人文(高校素养教化的两翼)

难点:发展情感

高等教化心理学

考试题型:

一、单班选择(10题,每题I分)

二、填空(10题,每题I分)

三、推断(10题,每题1分)

四、简答(7题,每题6分)

五、论述(2题,每题14分)

第一章结论

1.心理学探讨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特性心理特弱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牛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老师教化,学生自

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化目标就是实现学

牛从“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的发展水平叱的过程。

5.1903年,美国的桑代克的《教化心理学》标记着教化心理学诞生。

教化心理学探讨的对象:学校教化情境中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化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教化,学习和发展三者的关系?

(1)联系:a.教化必需以学生现有的发展不平为基础;b教化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

c.教化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2)区分:a.三者分别由教化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探讨;b.三者主体不同。

7.老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对教化效果的影响(可能论述):

(1)威信效应:教化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化效果的影响;

(2)名片效应:教化者与被教化者双方一样的观点;

(3)“自己人”效应:教化者与被教化者之间的若干相像之处;

(4)好感效应:受教化者对教化者有好感。

8.老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水平:

(1)芸试式教学:知道应当“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

(2)无循式教学:知道应当“如何教”,不懂如何有效教;

(3)策略式教学:不仅懂得如何教,更懂得如何有效教。

真创建:产生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

类创建: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其次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高校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

实践学问丰富.动手实力较强;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件°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

巨学方式日益点有重要地位;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4.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创始人:桑代克

打算律:

学习者做好了学习打算,他就情愿学,学习效果较好。(学习的动机)

练习律:

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一一反应之向的连接便越坚固。

效果律一一重点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6.布鲁纳认知发觉说

①强调教学应让学生驾驭学科的基本结构。(内容)

②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过程)

③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④学习方法:提倡发觉学习

⑤激励学生进行知觉思维(核心、最珍贵)

8.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①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需有适当的学问(固定点)以便同化新学问;

③学习者必需主动主动使新旧学问发生相互作用。

9.先行组织者的内涵

先行组织者:老师在讲授新学问之前,先给学生供应一些包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学问时供应一人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

与原有学问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供应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先

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须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学问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10.建构主义

①学问观:强调学问的相对性,而不是确定性。

②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学问阅历,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

③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柢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

依据自己的阅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一一强调学习的

主动是构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化激励

1.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1)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事物,驾驭学问,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须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须要;

(3)对属内变力:个体为了获利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须要。

2.耶尔克斯一一道德森定律(推断)(学习效率与动机关系)(要理解)

(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亲密相关:任务较简洁,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

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奴价一一自己估计目标的价值。

动机期望理论:激励力气二效价x期望值(M=V・E)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分为:力求胜利的动机倾向,避开失败的动机倾向。

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胜利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胜利

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开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特别简洁或特别困难的任务。

5.学习动机的教化激励措施(老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绽开)

答:A.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饰立合适的学习目标;B.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C.激发学

生学习的胜利感;D.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当组织学习竞赛;E.充分利用反馈,言息,合理进行奖惩;F.正确指

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接着努力。

6.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系统探讨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限制归因和不行限制归因

人们活动成败的缘由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实力凹凸、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乐境

7.自我实现理论(须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须要有五种:

由高到低(考试时留意审题)依次为:生理的须要、平安的须要、归属和爱的须要、敬重的须要、自

我实现的须要。先满意最低的须要,才会有更高级的须要。

第四章学问、技能的学习

1.学,可的学习过程包括:

学问学习的打夏、学问的感知、学问的理解、学问的巩固、学问的应用。

2.促进高校生学问有交感知的条件

(1)敏捷运用多种直观形式: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空取基本内涵,填空、单选、简答、推断归属)

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需达到确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

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需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

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简洁被我们所感知。

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像、颜色上始终得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

整体,都简洁被感知为一组对象。

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

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3.变式

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更,例如,鸡、鸭、鸽子、鹦鹉、鸵鸟都是“鸟”的变式。

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

质特征O

4.记匕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t乙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依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匕三种不同系统。

瞬时记忆一一0.25—2秒

短时记忆一一小于1分钟

长时记忆一一大于1分钟

短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1分钟,储存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是5-9组块。

可以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5.对遗忘发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一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速度很快,遗忘内容也许多

(2)接着,下降趋势变得缓慢,遗忘速度有所减慢

(3)最终,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更

“先快后慢巴要刚好复习才能加以巩固。

6.学问应用的基本过程:至题、课题归纳、重现学问、解题

7.困难运用技能的形成经验四个阶段:

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阶段阶段

8.娴熟动作具有以下特征:

动作的有意识限制减弱

利用线索的削减

动觉限制的加强(推断题),而视觉、听觉下隆。

运动图式的形成

遇见和应变实力的增加

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

1.元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包括:元认知学问、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2.学习策略:学习者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相识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3.记忆的编码策略:

组块、替换、联想、理解、记忆术

组块:作为名词指记忆容量单位,作为动词指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合成一个记忆“块”

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

替换:招不易记忆或难以记忆的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

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加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4.记区编码策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按迁移性质:正迁移、负迁移

•按迁移层次:纵向迁移、横向迁移

•按迁移依次:顺向迁移、横向迁移

•按迁移内容:特别迁移、普遍迁移

5.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阅历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依据正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主动地)和负迁移(消极的)

依据正移的依次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6.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知道、理解)

①形式训练说(心理活动的形式)

迁移的实质是“心灵”的官能或心理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结果。

②相同要素说

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提高才会促进另一八机能的提高。

③阅历概括说

从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或对阅历作出了概括,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

之中。

④关系转换说

己驾驭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产生。

⑤认知结构说(要记忆)

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干脆影响。(程度越高,新学问驾驭越简洁。)

1)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是否驹哟可以用来同化新学问的

适当的观念。

2)认知结构的可辩识性,指在学习新出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由学问与要学习的新学问之间的

异同是否能清晰辨别。

3)认知结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学问的巩固程度。

7.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

关系)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③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人们相识事物的自然依次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

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穿”的原则。

④训练学生争驭学习策略

老师必需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驾驭学些策略

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券取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建性的培育

1.创建性: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实力或特性.

创建:最终产生创建成品的活动或现象。

创建

2.创建的心理过程:打算、酝酿、豁然开朗、验证阶段

3.创建性特征:流畅性、敏捷性、独创性

4.创建性与智力发展关系:

•低智商不行能有高创建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建性,也有可能有低创建性

•低创建性水平随意

•高创建性必需有高于一般的环境智商

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简洁说明)

(1),可题表征

(2)心情状态

(3)动机强度

(4)定势作用

(5)功能固着

(6)京型启发

第七章品德心理与教化

L(填空)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勰相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荽素组成

2.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瑞士采纳“视察法”“对偶故事法〃(推断、填空)

柯尔伯格的探讨“两难故事法”

社会学习论(又称,视察学习、仿原学习论)

该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视察学习获得的,

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

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

④在探讨方法上,社会学习论这种试验室试验

3.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化策略(简答题)

①看法定势的形成

②道德观念的确立

③道德情感的培育

1)通过详细的道德情境培育直觉的道德情感。

2)通过文艺作品获先进人物培育想象的道德情感。

3)通过说理培育伦理的道德情感。

④道德信念的形成

⑤道德意志的熬炼

⑥道德行为的养成

第八章高校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化

1.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以及自己和四周关系的一种相识,也是人相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意识结构

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骄傲感、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

能感等层次。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2.高校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自我意识的分化;

(2).自我意识的冲突冲突与自我探究;

(3).自我意识的统一;

(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3.高校生的自我教化:

(1)全面相识自我

通过相识他人和他人的比较来相识自我

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相识和评价和评价自我

通过自我比较来相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相识自我

通过自我反省来相识自我

(2)主动悦纳自我

主动地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3)努力完善自我

确立正确的志向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结构形式上:自我相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内容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自我观念上:现实自我、志向自我、投射自我

第九章高校生群体心理与人际调适

1.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懈怠作用:假如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泡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

2.去特性化: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也现的

行为。

从众: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看法而实行与多数人相符的行为的现象。(兼有主

动与消极的意义)

4.人际吸引因素

(1)相像吸引(2)仪表吸引(3)互补吸引(4)人格吸引

5.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戋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开争辩;不要干脆指责、指费和埋怨他人;勇二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指费。

第十章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化

1.心理健康教化的取向

①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化

②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化

2.21世纪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3.高校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点概括:①知、情、行

②自我独立

③人际适应

④人格

详细:

①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学习爱好

②具有独立生活的实力

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⑤具有协调和限制心情的实力,心境良好

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实力

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实力,人际关系和谐

⑧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4.高校生心理发展常见的冲突冲突

要点概括:

①成长志向

②独立争强

③闭锁性

详细:

①独立性和依靠性的冲突

②志向性和现实性的冲突

③剧烈的成才意识与学问阅历不足的冲突

④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

⑤群集友情与争强好胜的冲突

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冲突。

5.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的内容

A.环境适应教化;

B.智力发展教化;

C.人际关系和谐教化;

D健康恋爱观教化;

E.生涯发展规划与教化。

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化

1.人格: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确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实力、气质、性

格。

2.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变更的趋势(推断,理解不需记忆)

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而变更,随机体苍老而减退,一般来讲,十几岁的人的流体智力便达到高峰,然

后逐步衰退;

晶体智力则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增长,甚至到了70岁左右也没有明显的衰退。

4.智力多元结构理论(重中之重,一共八种)

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困难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索的实力。)

②言语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擅长精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

③身体一动觉智力:(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精彩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一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

④空间智力:(指从三维空间视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实方,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

建筑师的工作亲密相关。)

⑤音乐智力:(指感知、观赏、表达、创建音调旋律的实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需的实力。)

⑥人际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

对他们最适合。)

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指擅长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实力。)

⑧视察自然的智力

启发(对教化的意义):①我们应当全面地相识学生、发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②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同学特性化的发展。

③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使他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扬长避短。

5.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量

测验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作表。

6.知道智商的分段

智商智力水平占全部人口的(%)

130以上(优)超常2.275

110~129(良)偏高22.868

90~109(中)中常49.714

70〜89(差)偏低22.868

69以下(低)低常2.275

7.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天生的,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

8.气质的类型特征

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快速、心情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快速、敏感、心情发生快而多变,留意爱好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镇静、宁静、反应缓慢、心情发生慢而弱,留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同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心情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里脆弱,具有内倾性。

9.性格的四个特征(重中之重,简答,填空)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看法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要点概括:看法,驾、情、意

①)性格的看法特征:性格的看法特征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看法特

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⑤性格的心情特征:性格的心情特征是指人在心情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

出来的性格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整自己行为方式和太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高等学校老师职业道德概论

考试题型:

一、单明选择(单项说明)(10题,每题2分)

二、简答(5题,每题4分):只回答要点

三、论述(2题,每题15分):要点+阐述

四、案例(2题,每题15分):1.符合…京则

2.教材上的原理(阐述原理),应怎么做

3.案中这样做…是对的,…值得我们学习

只用一个原理分析

第一题:道德含义

1)道德是由确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确定的特别意识形态。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整作用。

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其次题:道德的本质

1.道德的一般本质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

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干脆确定名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

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干脆确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更发展必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更发展。

当然,我们对道德一般本质的理解又必需是辩证的,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

展规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的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主动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

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别本质

首先,道德是特别的规范调整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别的

调整规范体系,具有特别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的规范;

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别的调整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驾驭世界的特别方式,是人类完

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万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

是实践的。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意的价值关系,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

目的的行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一精神”上驾驭现实世界的一种特别方式,其目的是依据“善”的规则

去创建性的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第三,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即道德是一种必要的限制。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别的调整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冤驭世界的特别方式,是人类完善

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

2.道德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意的价值关系,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

的行动。

3.道德是人们从“实践一精神”上驾驭现实世界的一种特别方式,其目的是依据“善”的规则去创建性的

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第四题:为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考过)(书上第15页)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换言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看法,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第六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我国目前已形成什么样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书

上第15/6页)

L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要遵纪遵守法律,诚恳守信。

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5.要勤奋学习,娴熟业务。

第七题:如何理解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劳动对象的向师性确定老师要为人师表。

老师是学生获求学问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别地位。老师的道德品德和学问不仅是学

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干脆榜样。无论老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老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

看法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仿照。教化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老师必需从育人高度留意自身劳

动的示范性。

可见,老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化力气。

第八题:教化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教化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建性劳动,这一对象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广阔青

少年衽是作为老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化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学生在教化过程

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受自己意识的支配。老师对学生施加教化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

化、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K接受老师的影响,学生操有

某种“主动权”。老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

和困难的程度。在教化过程中,老师作为主体以其学问、思想品质作用于学三,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

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看法等,影响乃至变更着老师和老师的劳动。可见,老师劳动的效果、成效,

不只是取决于老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努力和实力。

教化劳动方式的创建性要求

1.老师必需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创建实力的人才;

2.老师的教化教学的内容必需有创建性;

3.老师的教化教学的方法必需不断创新。

高校精神建设要求

高校老师要确立起:

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贲任观;

2.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3.服务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4.树立崇高的学术追求并养成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十题:教书育人原则(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简答题,老师如何贯彻这条详细的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2.按教化规律教书育人

3.努刀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增加教书育人的本事

“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这一点,案例分析“例如,某高校教授讲:导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学术探讨

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在思想品德上教化学生。”这句话,即是讲老师不能只留意学生的学问和实力的教化

还要留意学生思想的教化,要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第十一题:为人师表原则(2005年考过案例题:教化劳动对象的向师性与老师为人师表的关系)。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化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老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老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样,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此处案例题,如:老师不信任文产主义,却要学生直立起共产主义志向。

第十二题:贯彻教化公正原则的要求(特别重要,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教化公正原则)

(-)教化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化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2.教化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3.教化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化公正原则的要求

1.坚持真理

2.办事公道

3.一视同仁

(此三点可答书上,这里是老师上课时修订的)

①老师对待每个学生的同样心,即同样的关爱和负责(教化的动身点和起点一样)。

②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差异性,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待遇(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性,要用不

同的方法教化,即因材施教)。(此两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