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兼爱》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兼爱》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兼爱》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兼爱》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墨子导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铸就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秦汉以后,儒家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道家主导了普罗大众的思想,法家则主宰了专制王朝的庙堂。唯独墨家昙花一现,在历史中轰轰烈烈地存在过,却又在乱世中迅速由显而微,乃至分崩离析。如此重要的一个思想流派为何会突然不见踪影、无人传承?是历史的选择还是另有隐情?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纷纷开始攻城略地,疯狂扩张。据史书记载,仅春秋二百多年间,就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480多起。而战国,情况更甚!“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章句》儒家:“仁爱”方墨家:“兼爱”方墨家与儒家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天才匠人,孤独侠客”活动一—生平经历—早年经历贵族后裔平民出身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布衣之士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师从儒者创立墨学周游列国墨家三分短衣麻鞋,步行天下,各地游学,从师儒者,学习儒学舍弃儒学,另立新说,聚众讲学,抨击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非儒即墨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弟子满天下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交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并称为“显学”大师,是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奔忙。走近墨子

①创立墨家学说。 ②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1.哲学成就墨子思想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墨子思想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尤其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极为俭朴的生活。

兵器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墨子号”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8月10日

西藏阿里地*示意图机械营造技术大佬若跟阁下讲不通道理,在下也略懂一些拳脚。理工强匠

2、科学成就:被誉为“科圣”

①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

②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

③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曾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鸢,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走近墨子——科学家、发明家了解《墨子》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活动二文题解读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①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②以……为:把……作为

③焉:于是、就(表承接)④则:就

⑤攻:治疗

⑥弗:否定判断词,不⑦何独:何尝⑧然:这样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治理天下;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这就好比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判断句所+V,构成名词性短语,即兴起的原因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墨子论说特点:善用譬喻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cháng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察:考察

当:同“尝”,尝试自爱、自利:宾语前置,“爱自”、“利自”

亏:使……受损(使动)利:使……受益(使动)

译文: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臣和子不孝敬君与父,这就是所说的祸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此使君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判断句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即使慈:adj→v,慈爱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盗:v→n,偷窃者

然:这样室:家身:指代自己贼:n→v,伤害

译: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主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祸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子女,因此使孩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子,因此使臣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以偷窃别人的家而使自己的家得利;劫夺财物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判断句盗和贼窃货曰盗。害良曰贼。——《荀子·修身》“盗”①偷窃②偷东西的人③谗佞小人。“贼”①祸害,害人的人②杀人作乱的人③强盗。“盗”侧重于偷窃骗取;“贼”侧重于祸害作乱。译文:即使是大夫之间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夺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卿大夫的封地纷乱之事完备、齐全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有哪些病象?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有哪些病象?1.犯上作乱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有哪些病象?1.犯上作乱2.以下亏上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有哪些病象?1.犯上作乱2.以下亏上3.盗贼、大夫、诸侯乱成一片病象君臣家族:犯上作乱,

以上亏下天下盗贼: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他人以利其身大夫诸侯:乱异家以利其家,

攻异国以利其国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病因:起不相爱药方:兼相爱第三段译文: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主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还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像看待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看待别人就像看待自己一样,谁会劫夺财物?所以盗贼又没有了。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假使像还,仍然怎么实行同“无”同“又”译文:还会有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侵扰封地同“又”安定、太平具体措施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假设论证铺排反问4个“犹…乎?”3个“谁”10个“若”正面论证第二段反面论证对比论证第四段译文: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憎恨而鼓励相爱呢?所以天下之人全都互相亲爱就会安定太平,互相憎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怎么鼓励互相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判断句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怎么鼓励互相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判断句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提出问题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分析问题2.天下乱——不相爱君臣父子不爱不慈贼窃异室大夫乱家诸侯攻国解决问题3.天下治——兼相爱盗贼无有家不相乱国不相攻君臣父子孝慈得出结论4.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证结构—正面论证反面论证正反对比铺排(排例)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加强了其观点的阐述,使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来阐明“乱皆起不相爱”。③论证思路清晰。文本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④论证手法多样。如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说理特点结构图解活动三

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结合学习提示相关内容进行探究。感受墨子的语言风格

墨家代表的是数量庞大的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语言风格墨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平民立场呢?繁复论证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走近墨子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接近于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他“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儒家:“仁爱”方墨家:“兼爱”方儒墨之爱区别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若及孟子: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点1.内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众”。(推己及人——差序格局)墨家的“兼爱”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建立在人人平等的伦理的基础之上的,不分尊卑、亲疏、贵贱的没有差别的爱。仁,亲也兼,并也分等级有秩序无等差无限制

2、爱的倾向性不同兼爱一定是双向交互的,功利的。墨子的兼爱思想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对等互报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这个“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和“公利”的思想。(维护弱者的利益)仁爱则强调的是不求回报的仁义。儒家的“仁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职尽责,不言回报。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点

1、基本内涵一致。

二者都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

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

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比较分析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相同点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异同点无差等之爱不受等级、血缘影响,人人平等有差等之爱宗法等级制度、血缘亲疏关系最爱:双亲>民众>万物功利性对等互报道德化不言回报相同:爱具有普遍性、广泛性;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墨子“兼爱”儒家“仁爱”内涵爱的倾向性在当时乱世,他们开出的药方不同,原因在于找的病根不同:儒礼崩乐坏——恢复礼乐,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做法:“君子”——对自我的要求。君臣百姓恪守其道,尊卑分明,上下有礼,建立稳定的国家体系。墨“不相爱”——乱(私心,自私)——不自私,去等级,普遍的爱。做法:相爱——相利(实用角度)维护平民利益,百姓吃饱穿暖,从而改变国家现状。《墨子》:《非乐》《非儒》《非攻》思考:同样从“爱”出发,儒墨观点为什么出现分歧呢?儒墨分歧立场不同立场不同儒家:统治阶级墨家:劳动人民哪家的药方更有疗效呢?法家主宰(墨子是)向帝国挑战的剑侠,勇敢的向周王朝发出了挑战。——鲍鹏山《寂寞圣哲》在当时成为显学的“墨家”为何”中绝“?《兼爱·上》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孟子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胡适之在《中国哲学史》中论到墨学的消亡原因有三:其一,儒家的反对;——反对礼法(等级、世袭),挑战了贵族的权威其二,墨家遭遇政客猜忌;——代表平民阶级,有一支300人左右的独立武装力量其三,墨家后学诡辩太诡。梁启超在胡适的基础上又增一条,认为墨家之道违背人性,墨子虽能独任,天下人难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人性本有亲疏之别在当时成为显学的“墨家”为何”中绝“?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兼爱”虽然不是评判一个人道德高下的标准,却也涉及到人的道德层面,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战争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高,因此“兼爱”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推行。中国人注重儒家、热衷于义,淡漠墨家、耻于言利。在乱世中,墨家却致力“非攻”,这自然将自己置于与多国对立的境地。在当时成为显学的“墨家”为何”中绝“?《墨子》近代的复兴:清末民初,中国学界知识分子致力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能够与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符合的资源。由于儒家文化的衰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支流和小群的墨家就被知识分子重新发掘出来,用以比附和对接西方先进文化,蒙尘千年的墨家思想一度得到重视。历史没有选择墨家,那我们现在重提墨子、墨子思想是否还有意义和价值?胡适、梁启超弘扬墨学的动机,是期望引入墨家“兼爱非攻,苦行济世”的群体模范和墨翟“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伟大人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