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24届高三最新名校联考作文汇编
十一月月考作文汇编(五)
写作主题:
01尊重疼痛,赞美存在02想得美,更要做得到
03改变惯性,破茧成蝶04青春的价值
05人生三境06陌生与熟悉
07去"浮躁虚无"声,慕"恬淡平和”音
作文汇编:
01尊重疼痛,赞美存在
(浙江2024届金华十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面对“存在”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在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才能自我拯
救。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于“如何面对存在”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个观点很有深度,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尊重存在是一个很有道理的观点。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何种困难,我们都需要尊重自
己的存在,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认真对待生活中
的每一个瞬间,才能对他人充满善意和关爱。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尊重自
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尝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去克服困难。
然而,对于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这个观点,有些人可能会不同意。这是因为疼痛是一
种负面情绪,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去逃避、
忽视或者对抗疼痛,而不是去赞美它。另外,赞美疼痛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疼痛往
往会让我们感到无助和沮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疼痛持有负面的态度。我们应该正视疼痛,理解它给我们
带来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治疗、休息、放松等方式来缓
解疼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例如更加珍惜健康的状态、
更加感激生活中的美好时刻等等。
总之,面对“存在”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和珍视生命,同时也要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
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
个瞬间。
参考立意
(1)悦纳"存在",在"存在"中顺势而为。
(2)突破"存在"束缚,开创崭新天地。
(3)理性审视"存在",继往开来。
参考例文
尊重疼痛,赞美存在
——自我拯救的力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诚如古人所言,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纠葛与张力,揭示了生命
的意义与价值。然而,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如何面对存在的痛苦与挑战?有人认为,应当尊
重疼痛,赞美存在,因为这是自我拯救的力量。
尊重疼痛,并非指对痛苦的妥协或接受,而是对痛苦的认知与尊重。人生在世,难免会遭
遇各种挫折与困难。这些痛苦的经历,或源自内心,或源自外界,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尊重
疼痛,就是承认它的客观存在,不回避、不否认。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痛苦是人生的必然。"
只有尊重疼痛,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生活。
赞美存在,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生命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宝贵的事物。每一个生命都
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赞美存在,就是对生命的肯定与尊重。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
去珍惜、去感悟。正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赞美存在,让我们学会珍视每一个瞬
间,让生命在时间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在疼痛的世界中赞美存在,是自我拯救的力量。面对生命的痛苦与挑战,我们不能选择逃
避或否认,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只有通过正视疼痛,赞美存在,我们才能找到自我拯救的力量。
这种力量源自内心的坚韧与勇气,也源自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正如尼采所言:"那些使我痛
苦的东西,我一定会从中找到力量。"当我们学会在疼痛的世界中赞美存在时,我们便找到了
自我拯救的力量。
有人或许会质疑:面对存在的痛苦与挑战,为何要尊重与赞美?这是因为,尊重与赞美是
一种积极的态度。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命的挑战与痛苦时,我们才能从中汲取力量,找
到自我拯救的方法。消极的逃避与否认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困境。相反地,积极的尊重与赞
美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激发内心的力量。
尊重疼痛、赞美存在并非意味着忽视快乐的重要性。快乐是生命中的美好体验,我们当然
应当去追求和享受。然而,在生命的旅程中,疼痛与快乐并存。只有当我们学会尊重疼痛、赞
美存在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丰富。正如帕斯卡尔所言:"人的生命就像一
朵花,它会在痛苦中开放。"
综上所述,尊重疼痛、赞美存在——自我拯救的力量。面对存在的痛苦与挑战时,我们要
学会尊重和赞美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只有通过这样的态度,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
找到自我拯救的力量。让我们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勇敢地面对生命的挑战与痛苦。这样
的人生旅程才值得我们追求和珍视。
02想得美,更要做得到
(2023年11月金太阳联考)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漫画题为“捞月”,画面中一只猴子攀着从月亮上垂下的绳子,
拿只勺子去捞水中的月亮倒影。画中文字为“有幻想的猴子一定是快乐的;整天活在幻想
里的猴子一定是食不果腹的。”
漫画的含意集中体现在这句话中。“有幻想的猴子一定是快乐的”,意味着幻想对
人有积极意义,它可以让人生活快乐。究其原因,幻想可以给人创造力和自由感,让人体验
到创造的乐趣和自由。幻想可以满足人内心的渴望,例如成就感、浪漫情结、冒险和英雄
主义等。幻想还能激发想象力和愉悦感,让人探索无限的可能性和奇妙的景象。
“整天活在幻想里的猴子一定是食不果腹的”,是因为幻想是脱离现实甚至是逃避
现实问题的,过度沉迷其中可能导致与现实脱节,丧失生活责任和挑战,影响实际行动和
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幻想往往建立在不切实际或不可实现的设想上,过度依赖幻想可
能导致对现实失望和加重挫折感。
总之,要辩证看待幻想,它带来的快乐感是短期的、心理层面的体验,过度沉迷于幻想
而忽视现实可能会导致长期的问题。因此,平衡幻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思路点拨
本道作文题仍然属于思辨性写作,找到二元对立概念是关键。漫画文字中,“有幻
想”和“整天活在幻想里〃即是一组二元对立概念,其对立性体现在“适度”与“过度”。
再结合“快乐”和“食不果腹”,即可提炼出“适度幻想有益,过度幻想有害”的论点,
将“有益”和“有害”具体展开,即可组织对比式结构的议论文。也可从“幻想”的反
面寻找二元对立,如“幻想―-现实”“幻想一行动”,或者将幻想与其近义词“空想”
“梦想”“理想”等加以比较,进行多角度分析,增加文章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拟题示范
幻想虽美,不可沉迷分清幻想与现实的界限
清醒的努力,胜过幻想的快乐若无汗水灌溉,幻想之花不会结果
想得美,更要做得到寻找幻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做行动派,不要做空想家让幻想扎根现实
拒绝空想,勇于行动幻想的浮力与现实的重力
心动不如行动浸透汗水,幻想才有重量
素材积累(名言类)
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俄罗斯•克雷洛夫
2.一个幸福的人是不会幻想的,只有得不到满足的人才会幻想。幻想的动机,来自得不
到满足的意愿。每个幻想都是一个意愿的满足,一次对令人失望的现实的纠正。
——奥地利弗洛伊德
2.素材积累(事例、现象类)
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守株待兔..
课本素材:
蜀二僧、阿Q、精神胜利法.....
典型事例:王莽改制.....
社会现象:
拖延症、网瘾少年....
素材运用示例
很多毒品都能带给人幻觉上的快感,若是迷恋这种快感就会成瘾。“精神胜利法”
固然可以靠幻想带给人一些心理安慰,但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效果有限的麻醉剂,时效有
限。它虽能使人暂时忘却苦痛,但治标而不能治本,且副作用十分明显一一旦幻想成瘾,
就会丧失面对现实的勇气,陷入自欺欺人的泥潭不可自拔。
说到底,“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一种“幻想致胜法”,由此获得的胜利,当然不
会是真正的胜利。“儿子打老子”丝毫不能改变打架失败的结果,“自轻自贱”的“第
一”终究不如与状元的“第一”来得光彩,“打自己嘴巴”更不会痛到别人,换言之,
这些都只是阿Q的“鸵鸟”战术,精神上的胜利,丝毫不能掩盖事实上的失败。
例文展示
想得美,更要做得到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书中有言:“不幸之人才会幻想。”
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总在幻想的人会陷入不幸。
诚然,人生不能没有幻想。幻想虽不能直接改变现实,但也能给心灵注入一股无形的
能量。阴雨连绵时,正是对晴朗的幻想,使我们愿意更长地忍耐潮湿;冰天雪地中,正
是对温暖的幻想,使我们愿意更久地禁受寒冷。但无论如何,幻想永远都只能是调味剂,
而不可当成主食一一望梅不能真的止渴,画饼也不能真的充饥。
整天沉迷于幻想,终不免会遭遇身心的双重饥荒。换言之,人不能单靠幻想而活。
就像花朵再好看,倘不能结出果实,便不可用来填饱肚子。圆满的假设,必须要用行动
给出证明,方能让幻想的光芒照进现实。否则,想得再美,做不到也无济于事。
成长的过程中,谁不曾满怀热切的愿望?谁不曾憧憬绚烂的未来?启程之际,每个
人都会说:我要活成想像中的自己。但现实的世界,不会永远停留在浪漫的童话和抒情
的诗篇,生活的真实剧本,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惊喜,大多数时候,都是是枯燥平淡
的,偶尔甚至是黑色幽默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当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庸常和琐碎时,我们
也常常会告诉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但当一场说走就走的
旅行,遇到无穷的山海阻隔,又有多少人愿意在荆棘和泥泞中长途跋涉?
一旦选择停步和退缩,那份初心就蒙上尘埃,直到有一天,悔恨取代了幻想,出走
的少年开始慢慢变老:丢失了纯真,变得世故;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我们说服自己
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仿佛被关进笼子中的鸟,不再幻想远走高飞一一我们终于活成了
自己讨厌的模样。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努力没能匹配上我们的理想。幻想若缺乏行动的依托,便
始终是漂浮不定的空想之萍;唯有深植入现实的土壤,才可能长成根深蒂固的理想之树。
需要走一段坎坷的人生路,才能够区分什么是“空想”,什么是“理想”。
空想是欲望的肥皂泡,理想是信念的指南针。“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依然在床上”,
空想会在每一个黄昏随寂寞降临,却又很容易被清晨的一缕风吹得无影无踪。而理想却
在你跌倒之后,依然在面方照耀,鼓舞你咬牙含泪却依然翻身爬起,继续追逐。
空想很廉价,是写满信笔涂鸦的草稿纸,随手扔掉不觉可惜;理想很昂贵,是指引
我们发现生命金矿的藏宝图,需要我们用虔诚去守护。
空想者往往是弱者,理想者常常是强者。弱者逃避现实,在幻想中寻找安慰,是把
头埋进沙子的鸵鸟;强者正视现实,在挑战中体验欢乐,是风雨中翱翔的海燕。
从空想到理想,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空想者总在此岸徘徊,而理想者则会尝试搭
建勇气之桥,或者驾驶信念之舟,如有必要,他们也不惮于跳入急流之中,游向彼岸。
倘不能付诸行动,一切幻想都只是痴心妄想。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首先要自己学
会蹦跳。毕竟,天上掉下馅饼的幸事,可遇而不可求,纵使有,又哪比得上自己动手做
的馅饼美味?
让我们做坚定不移的行动派,不要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家。想得美,更要做得到;
做得到,才算真的“想得美”。
03改变惯性,破茧成蝶
(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的“睡眠惯性”的现象,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有
时候,惯性似乎不能被随意改变。但有些惯性如果一成不变,也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
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语用题主要内容:权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时长以15-30分钟最为恰当,最长不
要超过1小时。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是周期性循环交替。在入睡超过30
分钟后,我们的身体会进入深度睡眠。我们若在此时醒来,反而容易因“睡眠惯性”而导致醒
来后感到疲惫、迷糊。
审题提示
惯性本是物理概念,它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而本题的作文材料,由“睡眠惯性”引出
惯性的特点,“似乎不能被随意改变”指出惯性的合理之处,“也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
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则表明惯性存在的多面性。人们习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或者早
九晚五的工作节奏,这种生活的“惯性”有些单调乏味,而又富有烟火味与生活气息,要
适应这种惯性,保持平和冲淡的心态,同时也要适时打破它,避免人生陷入机械的重复
或无端的内耗。当今社会,信息冗杂,人们容易固守一己之见,或者盲从所谓“主流”
观点,陷入惯性的误区而不自知。而惯性思维当道,还可能意味着墨守成规、画地为牢、
懒政惰政,可能孳生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智者需要审时度势,提升理性辨
析的能力,需要打破“路径依赖”、“思想依赖”,激发创新活力,增强担当意识。对
于国家民族来说,“惯性”可以指历史的包袱、旧有的观念。因循守旧,可能导致落后。
鲁迅以笔为刀,解剖改造国民性,李大钊摒弃优越生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鼓与呼,他
们都力求改变旧有的“惯性”观念,促进民族的觉醒与崛起。
要注意的是,“惯性”本身是中性的,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在没厘清“惯性”
的定义与内涵之前,不宜直接批判。好的“惯性”要养成、保持、巩固,坏的“惯性”要改进、
打破、颠覆。
典型立意
1.打破惯性舒适圈,书写青春新华章。2.跳出惯性牢笼,奔赴广阔天地。
3.莫让不良惯性束缚你的思维。4.惯性可以促成好习惯,也可能带来惰性与依赖性。
5.改变行为惯性不易,改变思维惯性更难。6.善于利用惯性,敢于打破惯性。
拟题示例
也谈惯性小心,你的惯性!
认清惯性的双刃翻越惯性之轨
破除惯性的藩篱莫让惯性牵着鼻子走
莫做惯性的奴隶勿陷“思维惯性”泥潭
推倒惯性思维之墙走出你的思维惯性
改变惯性,破茧成蝶勒住惯性之马,扬起理性之帆
优秀作文
岔路口的风景
湖南师大附中2103班曹靖萱
帕斯卡尔曾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的思想就像延伸的跑道,往往也会形成一
种“惯性”。懒于停下,不愿拐弯。
可是,恰恰是看似要偏离“正轨”的岔路口,可能潜藏着不一般的风景。这个时候,你是
昏昏欲睡地一路滑行,还是一跃而起,跳出惯性之轨,迈上一条人迹稀少的岔路?这就是人与
人前路迥异、差距拉大的原因了吧。
“惯性”本是物理名词,指物体保有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现在也指一种人的常态化行
为或思维习惯。有一些惯性,能删繁就简,提升行事效率。比如熟能生巧,比如养成好习惯,
都是好事。但过度依靠惯性,又可能衍生出“惰性”,让人不知不觉中行动迟缓,思维僵化。
跳出惯性,可能是跳出认知的“茧房”。我们经常觉得,我向来都这样做,干吗要去折腾
那么多?大家都在这样做,我就跟着主流走吧。那些“多数人”的聚居地,可能就在为你筑起
思维的囹圄。打开微博、抖音,大量内容都是复制粘贴而毫无营养可言,网民们被所谓的“大
V”“顶流”等牵着鼻子走,被各类“刷屏”的大数据筛选推送裹挟,而失去了思维的“主动
权”。长在自己脖子上的脑袋,怎能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那就需要警惕你思维的惯性作祟,
防止陷入认知的误区。
跳出惯性,也意味着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迎接那既定轨道之外的未知挑战。日本经营
之圣稻盛和夫年逾七旬,本已功成名就,安享退休生活,以零薪水出任濒临破产的日航CEO,
并在三年内将其打造为日本第一,为别人也为自己开启了新篇章。如没有打破惯性的勇气与魄
力,又哪来日航起死回生的奇迹?莫言早年创作“红高粱”系列,坐稳了知名作家的交椅,但
他没有沿着传统写作的惯性之路前进,而是走上了新型写作风格的岔道。他融入民间传说,
也糅合魔幻现实,在他的“高密乡”里,发现了那只充满魔性的“蛙”,借此获得了诺贝尔文
学奖。诗人汪国真有句诗:“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与其蜗居在“熟悉的地方”,看重复的景致,不如果断一点,不妨任性一些,尝试着偏
越惯性之轨,迈向岔路的另一方。岔路口的非常之观,影影绰绰,需要你定睛分辨,你,看到
了吗?
精彩语段(来自高分作文)
1.当你驱动车轮,行进在人生路上,要借助惯性的牵引,又要挣脱惯性的束缚。如此,
你才能张弛有道,进退裕如。
2.你用你的眼,明辨四方讯息,用你不怠惰的思维,不断评估前行的方向。你不能任由
惯性牵引,始终躺在“舒适区”,乃至陷入丧失技术含量的“疲劳驾驶”,你要保持你的激情,
体验全新的跌宕起伏、急转直下的旅程。
3.人生路上,不应该是一眼望到尽头,一条道走到黑,不应该是每天阅历同样的风景,
周而复始昏昏欲睡,要小心“惯性”作祟,消磨了你的心志,禁锢了你的身心。
4.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驾驭惯性,决定惯性的留和舍。该刹车就刹车,该加油
就加油,该拐弯就拐弯,这样,你的人生旅程无疑会异彩纷呈。
5.如果说惯性就是那一片片海浪,而人生就是那一叶小舟,你要让“小舟”和“海
浪”最好地依存,不必要逆“浪”而行,也不要随“浪”逐流,这样你就是那个自由穿
行的“浪里白条”了。
6.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时代的海洋里,惯性也如浪潮奔涌。你我也做
驭惯性之潮而行的弄潮儿,而不要成了被裹挟被放逐的一艘沉船。
7.拿切近的场景来说,我们每天都在翻越书山,遨游题海。学习固然要一步一个脚
印,有条不紊,但不能总是一个步调,一个节奏,而要灵活机动,优化调整。也需要适
时打破“惯性”,改变已有的节奏,或者加油提速,或者让自己能抽身出来,得到片刻
的休憩。
素材运用
1.温水煮青蛙若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扔进沸水中,它会一跃而起,跳离险境,但若将
它放进温水中,再慢慢地加热,青蛙惬意地在水中漫游,而察觉不到危险迫近,等游得乏力时,
水温也在升高,最终青蛙被煮死。虽然后来有科学实验证明这是假的,但它成为寓言,流传很
广,警示人们:成为习惯的生活方式,可能对人有极大的威胁,不能耽于太舒适的环境,要更
新观念,自我警醒;要见微知著,敏锐察觉趋势。然后“停下来”,从不同角度思考,打破旧
有模式,随时做出改变。
2.坐井观天青蛙每天都坐在一方小小的水井里,仰望天空。它习惯了这样的视野,适应了眼
界小、见识少的环境,以为头顶的天空就是全部的天空,而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望不到尽头的辽
阔天宇。青蛙很难走出过那口井,但人实在不该只看到熟悉的四周环境,陷在局囿的“惯性思
维”。人的认知受限是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只有冲破思维的枷锁,变未知为已知,勇敢地走
向外面,去接触自己未曾见过的新天地,才能丰富自己的生命。
3.老鹰的翅膀老鹰有着“空中之王”的美誉。但你可知道,母鹰为了让雏鹰高飞,先要打
破雏鹰养成的飞翔“惯性”,“残忍”地折断它们稚嫩的翅膀,再将其推下悬崖。只有不顾剧
痛,奋力拍打翅膀,雏鹰才有可能存活下来。鹰翅的骨骼再生能力很强,翅膀受伤后能很快痊
愈,且更加强健刚劲,助它直上云霄,翱翔在苍穹之上。
4.鲁迅打破国人的思维惯性他敢于解剖中国人的精神,文章像匕首、投枪。他一针见血
地指出:“一个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药》里的夏
瑜: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可悲的是,红眼阿义充当打手,茶客花白胡子们甘愿
做奴隶,延续清朝的残喘。
5.《肖申克的救赎》电影里有几句经典台词: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制度下画地为牢;
面具戴了太久,就会长在脸上;起初,你恨之入骨,然后,你对它习以为常,时间久了,你变
得无比依赖这里。可谓一针见血,我们其实也处在或大或小、有形无形的“监狱”里,慢慢被
环境同化,而不自知。
6.放牛娃的人生惯性
曾经有一段经典的采访。
记者问放羊娃:你放羊为了什么?
放羊娃回答:“为了攒钱将来娶媳妇。”
记者又问:“娶了媳妇再干啥?”
“生娃。”
“那打算让娃将来干啥?”
“放羊。”
放羊、攒钱、娶媳妇、生娃,世世代代循环往复,看似笑谈一桩,实则令人警醒。扪心自
问,我们不也在陷入这样的人生惯性里:入学、读书、考名校、谋职挣钱、买房子、结婚、生
子,然后抚养子女,子女又上学……只不过我们身处都市,过得比“放牛娃”体面而已。人懵
懵懂懂地出生,忙忙碌碌地学习,匆匆忙忙地工作,浑浑噩噩地生活,是不是也陷入“惯性”
的怪圈而无法走出来了?
7.《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这部作品之所以让无数读者喜爱,就在于那个叫圣地亚哥的少年,心怀梦想和一腔热爱,
敢于打破思维惯性。他不认为,自己要一辈子固守在狭小的天地。他喜欢旅行,就去做了牧羊
人;他不甘做放羊信终老一生,两次梦见金字塔附近有宝藏,于是踏上了寻宝的征途。哪怕并
未找到宝藏,但他起码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在多数时候,我们可能不如那个普通的牧羊少年,
我们在“惯性”的圈子里,拼命读书一一努力工作一一成家立业一一内卷鸡娃,并且认为这就
是人生的唯一正确路径。慢慢地,我们冷却了“起义”的热情,彻底沦为了生活惯性的奴隶。
8.智子疑邻
200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的作文材料是: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
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我们在认
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影响着我们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
9.中国诗词大会冠军
在人们的想象中,中国诗词大会这种高端文化节目的冠军,要么是“满足人们对古
代才女所有想象”的武亦姝(考取清华大学),要么是科班出身的北大硕士、《诗刊》
副主编彭敏,要么是读了北大博士的才女陈更,他们无一例外地广闻博识,博览群书。
但雷海为的出现,打破了我们的思维惯性,一个出身卑微,业余时间做外卖的雷海为,
居然也能站上冠军领奖台。
10.作家们的“惯性”
弘扬主旋律固然没错,多宣传正能量也是对的,但不要因此养成了“惯性”,躲在
里面打死也不出来,纷纷拿“主流文化”当护身符、挡箭牌,而固守在创造思维的惯性
里,丢失了基本的责任与使命,抹去了个性张扬的棱角。一看到敏感话题,就噤若寒蝉
集体失声;一说到负面事件,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如穆旦所言,“都有一个良心却各自
藏起”。岂不悲哉?
11.文坛的惯性思维
我们说到诗人,总会觉得,他们要么诗意烂漫,要么温文尔雅,写诗,当然也是文化
人的特权。但当余秀华和她“摇摇晃晃的人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才赫然发现:
原来一个卑微的农村脑瘫女子,也能写出那样好的诗歌;当初中辍学、在街巷送外卖的
“吟游诗人”王计兵出版个人诗集《赶时间的人》,收获如潮好评,我们才恍然大悟:
身处井隅者,也可以活得如此诗意。
04青春的价值
(2024届“百年示范”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巨大的冲击。清纯如玉
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
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她们感到紧张、兴奋、向往,同样感到无
奈、彷徨、恐慌。但不论如何,台儿沟只有勇敢面对,大胆追求,才能更加文明,更加
进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材料出自课文《哦,香雪》,小说以改革开放为背景,讲述了以香雪为代表的年轻人,
虽然身处相对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但他们风华正茂,怀揣梦想,眼里有光,心中有梦。在改
革开放的浪潮中,他们坚定地追求知识、追求梦想,勇于改变与创新,成就了中国现在的模样。
材料的关键句“台儿沟只有勇敢面对,大胆追求,才能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是立意关键,
这启示我们,当代青年也应该心怀梦想,勇于改变与创新,追求进步和文明。
作文的引导段,提出了两个任务: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求写作时要有身份意识,这
就是要求作者在写作中要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这种身份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该怎样说
话。2”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就要求写作时不能只围绕材料写,如果构
思模型以材料为终点,对材料进行简单复述以及解释说明,没有挖掘、提炼出材料的内在意蕴,
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原地踏步,那么思维就没有展开。从思维品质来说是单
点思维。写作时应该以材料为原点,打开材料,准确地分析、揭示出材料的意蕴,展开联想、
类比或者推理,从多个角度理解材料。不能只就事论“事”,还要就事论“理”,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以小见大,探寻材料所关涉的共同价值观念,用“此事”说“彼理”。当代青年正
处于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更应该像香雪一样,与祖国同频共振,去
追求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考场佳作
青春敢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
莽莽山林中的汽笛声声,如同燧人氏手中的火把,明亮,却灼烫。可是,我们必不能因对
新事物的畏怯而蜷进旧事物的龟壳,要做敢于举起火把的人,敢于叩问前路西东,岁月自会绽
放属于你的芳华。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当时代的先驱振臂高呼。吾辈青年应当跻身而
至,做震续千秋的传承者,逐梦扬帆的开拓者。
当康德启智明志的思想传遍欧洲各国,曹雪芹仍怀着“耕读传家”的封建纲常,去为广厦
将倾的大清作最后的挽歌;当简•爱振臂高呼灵魂的幸福和爱情的自由,中国的女性却在推不
倒的贞节牌坊下,躲不过的父母之命里,度过自己高墙深院中的一生。所以,我们需要思想的
解放和文明的救赎,不能在麻木不仁的无知中裹足不前,固守一生。因此,作为中华的未来,
中国的青年,我们当应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力和气魄,革除时代的沉痛与愚昧,传承历史,
开拓山河。”
若锐意进取,直看山河万里;若桀鳌不羁,徒留偏狭自欺。风起云涌的时代,华夏儿女当
携手前行,做箪路蓝缕的建设者,勇开新局的奋斗者。
曾几何时,我们的清王朝倨傲自负,鼠目寸光,莽莽神州,在风雨中牺惶了百年,才迎来
战火中的华诞。革新必然是痛苦的、艰难的,商鞅车裂弃市,王安石郁悒终年,张居正满门株
连。被改革分走蛋糕的特权阶层,将怒火全盘倾于开创未来的改革者。可是,如果一切新事物
都是时代的渣滓,那么积贫积弱的新中国,又为什么要在积贫积弱的台儿沟挖出一条铁路?划
时代的改革、创未来的科技,都是社会自然演替的周而复始的规律。我们国家,当应有刮骨疗
毒的决心,才可于时代间,当砥柱中流。
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是时代赋予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必然要求。这一个人的“朝圣”必将长
途漫漫,可只要我们有一腔孤勇,敢于追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如同生命伊始,呱呱坠地,嘤樱学语,小孩子舍不得断奶,学不会用筷,不肯站起来走路,
对母亲的怀抱总是无比地依恋。可是,我们人生路上一次又一次的新知,正如台儿沟姑娘第一
次见到火车的兴奋和无措。我们不会因害怕黑夜就永远缩在母亲怀里睡觉,不会因为害怕坎坷
就永远不去学习站立。沐风栉雨,脱手胭足,这样成长起来的生命才是最有力量的,文明时代
的大势所趋,没有人会落后,如同那永无止境的长梦,要以“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精神,大胆
追求。
前路浩渺,我们当心怀“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勇气,去叩问和接受新知,让人生岁月,民
族未来,芳华自绽。
点评:文章开篇明确中心论点,接着论证分析“心怀梦想,大胆开拓创新”的积极意义。
在论证过程中,旁征博引,用例灵活,并能运用较严谨的思维,表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
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向上。表达方面,语势充沛,简洁流畅,不故弄玄虚,显
得成熟大气。
05人生三境
(2024届金太阳湖南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画家兼评论家林啸青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时,曾经将中国的画作和诗歌放在一起
评论,这段评论被学生放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跟帖和热烈的评论。林晓青先生认为,倪云
林的《容膝斋图》只是“叹老嗟卑,意境仅限于个人”,为画作意境最低下者,就如诗中的
《登幽州台歌》;蒋兆和的《流民图》“感时忧世,意境则胜了一筹”,就如诗中的《登岳
阳楼》;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则“与天地同脉”,如诗中的“采菊东篱”,与天地和谐,
境中无我,为意境的最高境界。
不仅作画、写诗有境界之分,个人的发展等亦是如此。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体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一)材料解读
材料林先生的评论中的关键词是“意境”,对于三幅画,他分别指出了画作的三种“意
境”:一是“叹老嗟卑,意境仅限于个人”;二是“感时忧世,意境则胜了一筹”;三是“与天地
同脉”,境中无我。此处“意境”可引申理解为“做人的境界"''社会发展的定位”〃国家强盛
的标准”等。由此,第一种“意境”就是“小我之境”,无论从个人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发
展的角度,这一“意境”有一些欠缺,可从反面的角度或与其他“意境”综合比较来进行写作。
第二种“意境”可以引申理解为“大我之境”,是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共同进步,可从“个
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国家的进步与世界的繁荣”等角度立意写作。第三种
“意境”可以引申理解为“无我之境”,是最高的“意境”。“无我”体现的是视使命重如山
的事业追求,为了国家和社会,不惜牺牲奉献自己的一切,只有达到了无我境界,奉献才能坚定
无悔。
(二)立意指导
引导段提示,可由作画、写诗的境界联系做人的境界,对标三种境界,我们可以提炼出,
作为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追求的人生境界是:要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同时要以国家的发
展为奋斗目标,个人与国家发展同频才是最好发展模式,最高的人生境界。个人成长发展是自
我之境,个人理想目标是社会之境,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是共同之境。“小我”
是自己的成长与奋斗,“大我”是我们奋斗落脚点和方向,“无我”是我与社会相融。三种
境界逐层递进,前两层境界是第三层境界的基础。只有做好“小我”,心怀“大我”,才能做
到“无我”。
如果文章只是阐释三种境界,或者在三种境界中选择一种境界进行论证,那文章还不够深
刻,最佳的论证应该阐明三种境界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考场佳作
诗画有境界,立身显真章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王国维先生谓古之诗文有三重境界,林晓青先生谓古之画作亦有三
重境界。愚诫以为,诗画有境界,为唯有立身方显真章。(由王国维诗文三境界引出林晓青画
作三境界,自然流畅。但论点的提出稍显突兀,且论点不够明确。)
无须前花弄草,无须煮酒烹茶,无须修篱筑笆,而境界自然。“叹老嗟卑”“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纾个人之悲;“感时伤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抒万世之怀;“天地无
脉”“悠然见南山”明物我合一。而立身未尝不是如此?诗画明意表情,是一种情感的内容,
表达的外放,个人的发展亦有三重境界。(回扣材料,语言典雅,句式灵活,由此提出中心论
点:个人发展亦有三重境界,衔接自然流畅。)
追盛世之石,求利禄于官,是“为己”,此为境界最低下者。
千里泅渡,万里奔赴,只为那身前身后之名,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欲求。你看古往今来
多少干谒诗,为得人青眼相诗以悲恸之,以才动之。然而,这不仅仅是为己啊!诚如斯言,他
们求官。但他们是求官为民、求官为国。反是而观之,贪言污吏内心被腐浊,将追求限于证利,
劳民伤财,此不为境界最低下者,何为?(为民与为己对比,证明“为己”者境界低下。这里
回扣材料一的第一种境界,只是此处的观点与材料的观点不够契合。)
感世间盛衰,抒为人之志,是“为人”,此为境界上于“为己”,中者也。
杜甫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为民之愁,而“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为民
之愤,更有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为民之悲。一位诗者,集为民之愁苦于一身,纵
有拳拳报国之志,却还是被打压、抛弃,这样之境界,更胜追利逐名者几筹!(虽然杜甫的事
例不够新颖,但作者引用诗词,增加文采,事例之后又论证分析,增加文章的思想性,也论证
清楚“为民”境界之高。)
物我两合,天地同心,是“为心”,此为境界最上者也。(此段原文论证稍显单薄,我修
改之后如下。)
遥想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主命,为注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说,不仅仅将目
光限于个人,限于百姓,限于国家,而是世将目光转向了今来。深觉将自我之胸怀拓展至时代
之至高点,尤为重要。如果说“为己”只是“井底之蛙”的偏狭,那么“为民”则是一种担当、
一种承诺、一种情怀。我们只有坚持做到将“为己”融入“为民”,不居功、不自恃,只问耕
耘,不问收获,才能达到“为心”的无私奉献与英勇担当。
习近平主席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试看如今之
世界,正需立身立命之人,青年一代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严峻而又复杂的局势催促我
们快些成长,有境界才能有视野,有格局才能有担当。(点明写作身份,具有交际意识,回
扣中心论点。)诗画有其境界,晓古往之文韵,立身显真章,开今来之盛况,让我们携手起
来,共创大美世界!(结尾多用短句,节奏昂扬明快,彰显青春朝气。)
06陌生与熟悉
(福建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作。
有人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
以上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人生要敢于尝试,对事物要深入探索。
2.打破陌生与熟悉的隔阂。
3.人生需要敢于尝试和突破固有观念的陷阱。
例文:
陌生与熟悉
生活中的事物大致可以分为熟悉的和陌生的。奥地利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在《风景中
的少年》中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人对于
事物的认识理解过程,常因对其熟悉与陌生的简单分类而受到解构。
对于未知的本能恐惧使人们不愿深入接触陌生的事物。确实,陌生的事物中蕴含大
量未知,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以及不知从何处入手的迷茫。客观上不明白如何认识,主
观上不敢尝试各种认识途径,二者合力,使陌生阻止我们认识陌生的事物。如当改革开
放大潮涌来,对陌生变革的心理排斥也使许多人重弹“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
的老调,把熟悉的标签贴上陌生的事物,拒绝理性地认识这场社会变革。如果我们畏于
陌生,自然也将自己隔绝于深入认识陌生事物的途径之外。
同时,对于自己充分掌握了熟悉事物的盲目自信,也会消解我们深入探索熟悉事物
的好奇心。米兰•昆德拉说:“现代人的傻不在于无知,而在于对既有思想的不思考。”
卢梭也提出:“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在于他自以为知。"当我们
以“熟悉”一词归类某一事物时,实则建构了一层“已经理解该事物”的逻辑语境。在
这一语境中我们用自己理解的事物模样代替事物本身,即使尝试新的探索也只是在自己
已有认识中搭建新的逻辑闭环。对于熟悉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理解也在这样的坐井观
天中失去可能。
其实,导致陌生与熟悉妨碍我们认识理解事物的根本在于人们对已有认知体系的守
成。我们不仅拒绝接触陌生事物,甚至拒绝接触熟悉事物中的陌生部分。我们安于思想
的舒适圈,担忧、懈怠、恐惧共同交织,左右着我们停下对事物更进一步的新的理解。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个人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常落后于社会的演进,最终当我们不得
不被动接受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时早已落于人后。
因此我们应当避免以“熟悉”与“陌生”这样简单化的标签草率地对事物加以分类,
更不可囿于已有的认知框架。对陌生的事物也可由熟悉的认识方案将之逐步拆解,对熟
悉的事物也可从陌生的角度重新探索。况且时代总在发展,事物总在变化,今日所有对
熟悉与陌生的划分最后都会归为旧知,因而真正重要的是不断尝试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上的一切事物。
余秋雨说:“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愿人
们放下对事物“陌生”与“熟悉”的成见,在对新事物的探索中拓宽对世界的认识与理
解。
07去"浮躁虚无"声,慕"恬淡平和"音
(九师联盟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须掌握的技能。古琴因其清、和、
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
首位。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
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一生的追求。在人心趋于浮躁
的今天,亟需聆听古琴这种恬淡、平和的音乐,使我们的内心得以回归宁静。而修身养性
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以上材料对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定制与实施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公司环保设施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水泥预制品行业绿色发展合作协议2篇
- 2024石材装饰工程材料供应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税收筹划与税务审计服务协议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住房买卖契税缴纳及减免条件合同3篇
- 2025年湘教版高一数学上册月考试卷
- 2025版仓储租赁合同范本(含仓储信息化及环保)3篇
- 2025年度数字广告牌项目投资建设合同3篇
- 利用数据驱动教学优化以实时学生反馈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报告
- PDCA提高便秘患者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合格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1000道带答案
- SLT 478-2021 水利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编制总则
- 【新教材】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6 A Day in the Lif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课时)
- 云仓存储合同范本
- NBT 47013.10-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 曝气机安装方案
- 机电传动单向数控平台(矿大)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评分表
- 2024年西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 北外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