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1.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B.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C.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 D.君主专制渐渐被减弱【答案】B【解析】【详解】黄宗義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同等,顺应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形势,B正确;儒学地位的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解除A;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斗争后,黄宗義的思想还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解除C;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解除D。2.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别的。这反映了朱熹A.主见人放弃一切欲望B.汲取了佛教有益成分C.提倡和谐的社会秩序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答案】D【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朱熹认为“人欲”和“天理”是一体的,反对佛教把“人欲”和“天理”分别开来,据此可知朱熹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故选D。A项说法犯了确定化的错误,可以解除;BC两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解除。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改变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儒帽裹僧头”“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反传统的礼教,明显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见男女同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4.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一前3世纪),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建的精神文化确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详解】“诸子并立,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学问分子中不同学派之间学术纷争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材料中“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信息吻合,故A选项正确;“以法为教,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的焚书坑儒事务,意在维护集权政治,进一步解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与材料中“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信息不符合,故B选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与材料中“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信息不符合,C错误;崇儒尚佛、兼收并蓄是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不符合轴心时代时间,D错误。5.下表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②③⑤对应的著作是①中国人的圣书—《论语》②哲学的天籁—③救世的苦行者—④人性的批判—《荀子》⑤国家的秩序—A.《老子》《孟子》《韩非子》 B.《庄子》《墨子》《韩非子》C.《孟子》《韩非子》《墨子》 D.《墨子》《论语》《韩非子》【答案】B【解析】【详解】《庄子》提出“齐物”,“逍遥”的处世看法;充溢哲学的思辨,顺应自然的看法,故②对应《庄子》;墨家提倡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与救世的苦行者相符,《墨子》属于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故⑤对应的是《墨子》;法家强调法治、国家的统一与国家的秩序相对应,《韩非子》属于法家学派代表作,故⑦对应的是《韩非子》,B正确,解除A、C、D。6.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这说明A.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B.火药最先是在南宋独创的C.南宋火药起先应用于军事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平安【答案】A【解析】材料“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说明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故A正确;火药在南宋以前已经独创,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南宋火药起先应用于军事,故C错误;火药武器并未确保南宋的平安,南宋最终被元所灭,故D错误。故选A。7.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确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确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出现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仁”、“忠”、“义”等社会价值观念,故C正确;材料不涉及反封建礼教的信息,解除A;明清小说里的“仁”、“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理学思想不同,解除B;“仁”、“忠”等和民主思想无关联,解除D。8.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后,明神宗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数字,就把它束之高阁。这反映了A.传统科技轻视科技理论探讨B.明代科技重视实际阅历总结C.重政轻技观念束缚科技传播D.科技传播没有形成市场机制【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天工开物》被统治阶级束之高阁,这反映了科技巨著在封建社会遭到冷落,这与此时人们的理念有关,并影响了科技的传播,C项正确。A和B两项都是古代科技的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均解除。D项与题干无关,解除。9.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听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学问阶层具有参加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阔民众起先拥有确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学问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相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化的传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加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解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听从民意。”等体现出学问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相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学问分子的相识10.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责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等主见,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兴盛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快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见“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C项正确;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兴盛不是材料的主旨,解除A;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解除B、D。11.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冲突,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见迥然不同D.革命派的主见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分和联系。立宪派主见进行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见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是向西方学习,立宪派反对的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不是完全反对清政府,故A项错误;二者虽然详细主见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B项正确;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无论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符合世界潮流,没有优劣之分。故D项错误。12.1902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化时说:“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A.会通中西 B.中体西用 C.全盘西化 D.革故鼎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说明严复的文化理念是会通中西,取长补短。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明确中西各自的地位,解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项对材料信息表述不全面,解除。13.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稀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A.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B.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D.标记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宏大运动。当时陈独秀等人认为,不但君主这些偶像应当破除,而且禁锢人们思想的东西,如封建主义思想文化都应在解除之列,他们把这些旧东西称为“偶像”,把破坏“偶像”,作为寻求真理的前提,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故答案为A。1918年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所以说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是错误的,解除B。五四运动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C错误。宣扬马克思主义标记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D错误。14.”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的目标。”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A.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B.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答案】B【解析】【详解】紧扣题干材料“我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的目标”等信息,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B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将人民放在第一位,而非对党的执政实力的提升,解除A;题干描述内容不属于理论领域,解除C;D不属于本质,解除。15.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夫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假如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非常,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夫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A.认为农夫是无产阶级最广阔和最忠实的同盟军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答案】A【解析】【详解】由“农夫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毛泽东认为农夫是无产阶级最广阔和最忠实的同盟军,A正确;因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依据地建设组成,材料未体现,解除B;由“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这是比较中肯的,因而没有“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解除C;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解除D。16.某爱好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探讨,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袁隆平培育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称得上是“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D项正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都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不符合题意,ABC三项错误。17.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创设“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动身点可能是A.绽开“教化革命” B.全面清算传统文化C.“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D.扫盲,普及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中国创设简体字的缘由,同时留意简体字的优点是简洁易学,因此其动身点是扫盲和普及文化,D正确;“教化革命”发生在文革时期,解除A;简化汉字对传统文化不存在全面清算的问题,解除B;“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解除C。18.“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只有当最终一个国王被人用最终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一诉求的背景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智者运动 D.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国王被人用最终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可知这种诉求既反对国王又反对神父,即既反对世俗专制政权又反对宗教专制权力,符合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见,D正确;文艺复兴仅反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不反对世俗政权,解除A;宗教改革并不干脆反对世俗专制政权,解除B;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与材料无关,解除C。19.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答案】B【解析】【详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即人文主义,B正确;A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观点,解除;C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观点,解除;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观点,解除。20.19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确定了环境对物种改变的影响。提出器官常常运用就发达,不用就退化;后天获得的新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A.施旺 B.巴斯德 C.拉马克 D.达尔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生物进化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原则,再结合时间“19世纪初”可知,这是拉马克的主见,C正确;施旺是细胞学的建立者,解除A;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与题干内容无关,解除B;达尔文不是19世纪初的学者,解除D。21.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的名句:“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人名)诞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这位科学家应当是()A.伽利略 B.牛顿C爱因斯坦 D.普朗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得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学问迁移和敏捷运用的实力。依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等,本题事实上考查世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记。据此,分析、推断选项,可知: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正确。考点:世界近代科学技术·近代自然科学·牛顿及其力学体系22.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绚烂刺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供应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答案】B【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斗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无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A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解除A;B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解除B;C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解除。24.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将来,常常把希望寄予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将来志向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和这一流派相符的作品A.《自由引导人民》 B.《石工》 C.《星月夜》 D.《格尔尼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寄予在空想的世界”“把将来志向化”的信息说明该流派是留意情感的浪漫主义美术流派,A正确;现实主义留意批判现实,解除B;印象主义主要留意光和色的描述,解除C;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解除D。第II卷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化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冲突,时有贬义。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运用“富强”的例子。19世纪40—60年头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起先获得正面意义。19世纪60—80年头很多人主见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19世纪90年头运用次数出现高峰,起先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化等方面的改革。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运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1919年后“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指责性。如“原来士绅阶级不但不愿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摘自金观涛《观念史探讨: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富强”一词内涵拓展的表现。(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富强”一词内涵为什么不断拓展?【答案】(1)“富强”由时有贬义到获得正面意义到多具指责性;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长到军事、政治领域(2)①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出现进步思想,主见经世致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了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潮广泛传播,“富强”由时有贬义到获得正面意义到多具指责性;②鸦片斗争后,中国战败,林则徐、魏源等起先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③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掀起了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富强”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④甲午中日斗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清政府试图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以维持统治,给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解析】【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冲突,时有贬义”和“19世纪40—60年头,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起先获得正面意义”以及“‘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指责性”可知,“富强”由时有贬义到获得正面意义到多具指责性,而且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依据材料“19世纪60—80年头,很多人主见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可知,其涵义从经济领域延长到军事、政治领域。(2)缘由:从思想发展层面看,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明代以前,尤其是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到明清出现进步思想,主见经世致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了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潮广泛传播,因此“富强”的内涵由时有贬义到获得正面意义到多具指责性。依据题干时间“19世纪40—60年头”可知,鸦片斗争后,中国战败,林则徐、魏源等起先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随着民族紧急的家中,中国人认为西方强大,因此“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依据题干“19世纪60—80年头,很多人主见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掀起了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这一背景下,“富强”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依据材料“19世纪90年头,运用次数出现高峰,起先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化等方面的改革”“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运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午中日斗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清政府试图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以维持统治,给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探讨。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莫非舜不阻挡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挡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欢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支配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假如拒听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如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随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学问,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孟子:治国须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遵守法律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遵守法律。(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旺盛;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挡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须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欢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孟子的主见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忠孝很重要,因此在不能违反法律的同时要留意孝行,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为。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遵守法律是正义行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是城邦政治的产物。主见大义为先,因此不会违反应有的“大义”,法律至上。(2)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学问的驾驭。回答社会背景时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回答背景。针对他们的不同要分别分析背景对他们的作用。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要充分确定他们思想的重要意义,给出最中肯的评价。【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化·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见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班开展探讨性学习,全班分成三组了解两百余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项典型成就,在他们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组信息。第一组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殊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宏大杠杆。”其次组在以前时代的大独创中,我们望见实际生活的须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了偶然发觉所带来的独创之外,须要常在独创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望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学问而进行的科学探讨,起先走到实际的应用与独创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独创。——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第三组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究这个世界。”(1)第一组同学探讨的历史事务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何特点?(2)举例说明其次组同学中“为了追求纯粹的学问而进行的科学探讨,起先走到实际的应用与独创的前面”。(3)第三组中比尔盖茨的设想是通过哪项科技成果实现的?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主要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特点:很多技术独创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阅历,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主要在轻工业部门。(2)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在其影响下,电动机、发电机相继出现,电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也是依据这一原理独创的。(3)成果:互联网技术。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三产业快速的发展起来;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起先进入到学问经济时代;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世界联系日益亲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答出4点4分)【解析】【详解】(1)主要成就:依据题干中“分工、水力特殊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可知,第一组探讨的历史事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特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很多技术独创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阅历,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从发生地点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从分布行业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轻工业部门。(2)举例:依据材料可知,所举例子应当是科学探讨和实际应用结合,结合所学学问,可以列举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在其影响下,电动机、发电机相继出现,电力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也是依据这一原理独创的。(3)成果: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比尔盖茨的设想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影响:依据所学学问,互联网产生促进了生产力进步,如生产效率的提升;从对世界经济结构的改变角度分析,如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三产业快速的发展起来;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从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角度看,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起先进入到学问经济时代;另外也可以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全球化等角度分析成果。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车交易协议个人
- 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大全七篇
- 颈动脉斑块病因介绍
- 公司借款的协议书范本10篇
- 单位股东合作的协议书
-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病因介绍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汉开书院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A4
-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模拟习题与参考答案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上课用的小动物过冬》课件
- 2024版建筑工程设计居间协议3篇
- 动画制作员职业技能大赛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房屋租赁合同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问题解决策略:归纳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初中道法】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年终总结安全类
- 销售团队员工转正考核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