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_第1页
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_第2页
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_第3页
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_第4页
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生态工业智城、再生循环明珠”第一篇:前沿背景——总体概况一、范围区位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城县,规划园区地处关镇与石花镇之间,东启汉十高速路口、西至大峪桥、南起襄渝铁路,北止汉十高速公路,内含原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北河、以及城关镇、石花镇的17个村、居委会,总规划用地约50平方公里。规划园区湖北省汉江经济流域和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轴线上,距离县城中心区5分钟车程,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现有汉十高速、316国道、303省道、襄渝铁路、汉江航道穿过,与老河口、襄阳、武当山三大机场较近。北去郑州,西到重庆、东抵武汉、南至长沙十分便捷;1个小时车程可到达襄阳、老河口、丹江口市区,2小时可达十堰、武当山、南阳、荆州、随州。规划未来将老宜高速、西武高铁(站)等将从旁经过。二、发展历程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谷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区域经济环境,在资源需求的带动下,谷城就开始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园区那时还处于懵懂年代。2006年,谷城被批准为湖北省循环经济试点,2007年编制了《湖北谷城循环经济工业园发展规划》和《湖北省谷城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从此拉开园区建设序幕。2011年谷城再生资源园区被国家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为湖北省类似行业的唯一标志。县委政府先后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谷城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谷城再生资源园区总体规划》以及《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园区将在更高更强的舞台建设发展。三、现状概况产业经济概况:园区目前入驻的废旧金属加工利用企业107家,其中再生铅产业链上的企业2家,再生铝产业链上的企业2家,再生钢铁产业链企业93家。逐步形成废铅、废铝、废钢铁综合利用的主导特色,实现资源回收体系、产业链条体系、较大规模的废旧金属加工利用能力、最前沿的技术水平。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9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在全省100多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名列第10位。培养拓展出:金洋、三环、骆驼、美亚达、金耐特等知名品牌。洋冶金——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国家第七类进口废物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国家骨干型,废铅酸蓄电池处置基地和铅生产企业,主持制定《再生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蓄电池板栅用铅钙合金锭》等8项国标。骆驼蓄电池——全国最大的蓄电池生产企业,参与《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三环车桥——亚洲第一大的汽车前轴专业化生产企业和开发基地,三环锻造,全国第二大汽车转向节生产企业;湖北美亚达——鄂西北最大的铝型材加工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骨干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金耐特机械——谷城地区利用废钢铁铸造加工企业,现已有四项国家专利,是徐州重工、三一重工、中联重工等著名企业的优秀供应商。环境空间情况:整个园区地形地貌相对平坦,自然植被、环境水体相对良好。现状开发建设主要集中在:北河以南、汉十高速路、以及中部水库再生资源产业区附近这三个板块附近。其余部分道路工程、土地场地已经初步建设完成,城北河沿线提防工程、襄渝复线、及部分园区确定了的道路正在着手建设。四、规划权责本次规划在尊重上层次相关规划基础上,结合部分已经实施或即将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围绕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的发展需求,以国家生态工业园编制技术规范和城乡规划编制办法等为依据,明确园区发展定位、产业导向、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组、环境保护、市政设施、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总体规划概念层面的发展指引。五、组织思路(做个泡泡图)本次规划由于任务重,时间紧,规划将按照如下思路进行技术组织。第二篇:定位研究——发展谋划一、产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驱动力分析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使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每年消耗50亿吨的矿产资源,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耗超级大国”。专家估计,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3个地球的资源,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为了缓解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中央制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产业活动在经济和生态上达到一定的平衡。自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出现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纷纷采用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办法来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生态工业园项目在建设中当前我国出台了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固废法》《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关于加强报废汽车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大量法规,国家已经批22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分析1、强化“两型”重工业发展,将是国家产业振兴的重点。建国初,为建构自己的工业基础,主要强化固定资产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突出国防军工、钢铁水泥、汽车化工为代表的重工业地位,俗称傻大黑产业。改革开放后,为满足提高人们生活之需,主要强化以贸易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突出以粗放的资源开发、规模性的人大迁移,支持围绕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沿海、沿边、沿线发展,强化地产建材、金融教育、高新技术、等轻工业地位,俗称轻薄型制造业业。现阶段,国家为实现全面振兴,主要强化以消费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能源消耗惊人,为此国家设置了大量的试验区、开放田,以缓解发展中突出矛盾。这一阶段以汽车船舶、航天航空、资源能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资源型重工业创新,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面杀出一条血路来。2、国家战略下的中西部崛起,将是改革发展的必然。在历经从过去以外贸推动为主,投资拉动为辅,到现以消费拉动为主、外贸经济为辅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之后,改革从沿海沿边沿线开始,逐渐转向纵深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样重要。如果说改革开放前,靠海上丝绸之路的复活,带动“北、上、广”沿海城市的发展。那么接下来,必将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的复活,推动内地中西部地区和城市的发展高潮。在当下“全程高铁时代,全民休闲时代,全国试验时代”的推动下,在省际开放热、产业转移热、文化消费热、旅游休闲热、食品医药热、教育保健热、循环低碳热、“西三角”、“中三角”迅速崛起。作为千湖之省的大湖北,作为九省通衢的大武汉,作为三线建设重点、如今又是区域经济二传手的大襄阳,势必强势崛起。三、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分析2008年湖北省,提出“两圈一带”城市发展战略,即: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为重点、以”襄十随“为重点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荆荆“为重点的长江经济带,推进湖北一轮开放开发,未来将支持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区域幅射力和竞争力。襄阳作为湖北省综合经济排名第二的中心城市,当下正向“四个襄阳”全面迈进。依据06版总体规划,襄阳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物流交通枢纽、湖北省旅游基地及鄂西北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规划2020年底城市中心人口将发展为170万人。城镇体系提出“一主两副”的建设格局,“一主”指以襄阳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两副”分别指枣阳城区和老河口谷城组成的河谷组团,两个50万人口规模的市域副中心城市。依据省城镇发展战略,老丹谷将组合发展大城市,加以重点扶持,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谷老丹”城镇密集地区城镇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对接与协调,整合区域资源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把“谷老丹”地区建设成襄阳与十堰区域联系枢纽,依托全国最大的汽车工业走廊“汉十走廊”形成城镇与产业发展高地。四、谷城县自身发展驱动力分析谷城,相传因人类祖先神农氏在植五谷得名,具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既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又有南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山之祖,水之源,平原之尽头”。拥有汉江、大薤山、承恩寺、南河小三峡、温坪温泉、沈垭天主教堂、明清老街等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地理区位良好,水上、陆运、航空便捷。襄渝铁路、汉十高速、国道316、省道303、汉江航道和建设中的老宜高速、西武高速铁路均从中心区经过,周边100公里范围有襄阳、河口、武当山3个机场。拥有国家级城市矿山示范基地、汉水国家湿地公园、大薤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金字招聘。目前已形成新型建材、汽车零配件、纺织产品、循环经济、物流集散、食品加工、以及农产品种植等产业格局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7.9亿元,同比增长57.2%,;整体形成缔造了“谷城现象、五山模式”的良好势头,培植了金洋、三环、骆驼、美亚达、金耐特等知名品牌。依据08版总体规划,谷城县将作为“汉—十”汽车产业带上重要的汽车零配件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省“两山(武当山、神农架)一圈(襄樊)”旅游区中重要的旅游城市;襄樊都市圈西部独具山水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2020中心城区年将发展为20万人口。五、循环产业园区,即面临发展困境1、城市经济总量有限、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弱。整个湖北省经济总量在中部地区来看不错,但在全国范围来看相对较弱。谷城县经济在襄阳市来看不错,但在整个湖北省来看,无论是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人均消费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量都偏低。由于城市科研教育、财政金融、商贸物流、区域交通组织、市政设置水电气的配套、环境保护力度、劳动力素质、人才吸引力、人居环境等都整体偏低,必然影响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整体加上发展水平。2、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园区现状产业基础差。首先就整个循环产业园主要发展产业来看:整车装配或零部件、再生资源城市矿山产业等主要产业。从地理空间上看,谷城处于整个汉十汽车产业带上,依托襄阳、十堰的汽车产业发展大环境是对的,但是从整个产业带上去看,白帆点点星星齐明,面临激烈的产业发展竞争。再则从再生资源城市矿山产业来看,500公里的服务示范确实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国家级的发展高度,但是每个循环示范园的科研组织、生产条件、交通组织都不一样,各地建设水平和推进的服务方式也不一样,能不能做到“有场有市”还需要看是否是强有力,高水平的规划建设组织发展。其次就现状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基础来看,园区有产业企业中除3、4家龙头企业外,其余整体水平偏低、产能规模、销售研发、行业地位还有待提高。在者园区现状物流商贸、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还不完善。园区要大发展只有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规模企业才可能推动大发展,而面向综合市场的发展事态,还面临招商促进、拆迁安置等许多艰巨的任务。3、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园区与城区还待优化。首先谷城本身“头顶一碗水,身缠绕三条龙”生态基础良好。但由于南水北调之后,汉江水系谷城县段将变得相对脆弱;北河由于历史原因,也基本由生态之河变为产业之河,沿河生活性岸线不多,正在实施提防改造更多也是出于防洪安全考虑,对原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产业园区北部浅丘水系由于建设发展之需,部分也面临被改造。而且未来园区的建设发展,本身对环境生态方面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之城区内现在绿地水系自然生态系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因此,整体生态环境形势相对严峻。其次,由于前期谷城县城关镇与石花镇,谷城县与老河口的工业产业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协调,现有的河谷一体化研究也还处于概念阶段,缺乏专门统一的工业产业布局研究。六、循环产业园区,已明确的发展优势1、资源区位优势谷城位居中西结合部,处在汉十汽车产业带上,水路空交通便捷,是目前国家重点扶植的汽车制造基地。据调查,2010年仅湖北汽车报废量超过10万辆,目前湖北废旧钢铁年回收利用量已经达到1000万吨,废旧铝年回收利用量达20万吨,废铅年回收利用量达到40万吨,这些资源为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带来无限生机。2、政策环境优势在中部崛起、两型试验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将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建设国家示范基地,列为省委“一主两副”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明确全省废钢、废铅、废铝资源向再生资源园区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山水交融,有利于生态园区的打造。3、产业基础优势园区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多家,产值占谷城县工业产值的50%以上。现有国家级、省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11家,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173项,科研成果16项,新产品10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个,省级重点新产品4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26%,两项技术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项技术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特别金奖。已建成主干道6条,总里程58公里,核心区的水、电、气、网络、通讯等基本配套完善。七、成功案例实际建设发展研究八、循环产业园区功能发展定位未来谷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应利用好当下“大政策、大交通、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融入“河谷一体化”建设和响应“省域副中心”发展为契机,以建设国家级“城市矿山示范园区”的为使命,以“汉十”国家级汽车经济走廊为基础,以提升物流集散承载区域协作为突破,以优化生态环保科技研发为支撑,以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需求为指引,壮大本地优势资源品牌,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强化园区的基本示范,通过园区与城区的融合共生建设,重构谷城地区和城市发展综合形象。通过“掘废—造血—输精”的发展方式,以国际化视野,示范型标准,高举高打“再生资源城市矿山、循环经济汽车零部件、循环经济新型材料和纺织品”三大品牌、全力建构园区“商贸物流、环保科技、人居典范”三大旗舰,通过完善的市政设施配套,努力创建以“城市矿山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内涵,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主体、以新型材料和纺织品为补充”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缔造“城市矿山”综合利用示范高地,建构生态产城融合共生的典范,努力促进谷城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代言中国经济新模式、创新湖北资源新发展、引领谷城生态休闲风的发展追求。创建国内一流、国外知名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代言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缔造“城市矿山”资源利用的示范高地——创新湖北传统经济新发展。建构生态产城融合共生的新典范——引领生态谷城建设自然风。第三篇:产业研究——项目策划一、主导产业规划分析1、再生资源城市矿山——主导产业(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铁、再生橡塑)1.0、产业内涵:人类资源可分两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再生资源就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它包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都称为再生资源。1.1主力优势:谷城再生资源立足良好的区域交通优势、资源聚集优势、产业集群优势、政策支撑优势、产业渊源发展基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历史上的襄阳谷城是历代政治和军事的必争之地。城市矿山依托城市高铁、普铁、城铁、以及未来的轻轨、汉十高速、316国道、303省道、汉江航道打通城市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命脉,为资源集聚缔造绝交的发展优势。从国家500公里范围内只允许建构一个示范基地来看,区域支撑十分强大,单就湖北省而言,2011旧钢铁年回收利用量已经达到1000万吨,废旧铝年回收利用量达20万吨,废铅年回收利用量达到40万吨,预计到2015年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加之地处“汉十”汽车走廊,产业的上链和下链等集群优势十分突出。而且城市本身早期已经形成类似产业的良好品牌和发展基础,加之整体经济形势发展之需,国家级示范政策的帮助未来发展不可限量。阻力瓶颈:谷城“城市矿山”虽然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优势,但能否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资源回收体系和强硬的技术环保支撑,将是园区发展中的关键。目前园区资源回收体系主要以生产企业自行回收为主,专业企业回收为辅,限制和削弱资源集聚的发展。其次再生资源企业在技术研发、环境保护、人才素质建设方面面临压力。现在有资源再生与循环产业还只是停留在主动型循环层面,缺乏对被动循环型产业的培育和支撑。发展规划:未来再生资源城市矿山,将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立足湖北,面向区域,突出“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铁、再生橡塑”等四大主力产业特色,严格科学再生发展流程,突出科教物流研发的推动效益,强化产业协助发展的整体优势。2、循环经济汽车零配件——主导产业(主体配件、一般配件、部分高科技配件、整车装配)2.0产业内涵:整个汽车工业主要包括生产发动机、底盘和车体等主要部件,并组装成车的主机厂和专门从事各种零、部件的配件厂。一般整车零配件包括:车身、底盘、内饰、发动机、电子制控系统、多媒体、座椅等八个部分,一千多种零部件。大体分为:主体零配件、高科技配件、一般零配件三个部分。2.1主体优势: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有通过车市、楼市、股市来评价一国经济之说,同时它与许多工业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又属高度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它的发展能推动众多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谷城地处国家级“汉十”汽车工业走廊地理中心,园区距我国历史上的两大知名车之一十堰市十堰很近,加之未来襄阳汽车产业强大的发展势头,在强劲的交通和产业集聚优势推动下,在的世界是汽车时代的消费需求下,结合已有的城市矿山发展基础,园区在汽车零配件这块等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阻力瓶颈:“汉十”汽车走廊,具有十分广阔的地理区域,其内部竞争必将是非激烈。现有发展除三环之外,整体基础薄弱,如何在区域中找到自己恰当的地位,和准确的市场消费面向,将是决定园区汽车零配件发展的关键。2.3发展规划:综合园区发展来看,未来园区汽车零配件发展,必须“城市矿山”独特的资源品牌,细化综合环境与发展需求,立足主体配件,着力一般配件、适当发展高科技配件。重点围绕资源再生性、强化一般配件的再生特色、突出主体配件不断强化的特色。3、循环经济新材料与纺织业——主导产业(橡塑品、铝制品、纺织品)3.0、产业内涵:包含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依据园区发展需求,主要是指强化高导电纤维、复合型导电塑料、节能环保材料、导电塑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矿棉吸声板、装饰石膏板、建筑涂料、塑料异型材和门窗、塑料地板、塑料管道、壁纸、玻璃、墙布、化纤地毯等内容。3.1主体优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材料的质量、功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循环经济园区在铝制品和纺织工业已经一定的发展基础,橡塑品也在逐步培养成长之中。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周边区域和大襄阳城的崛起,整体汽车配件发展需求和建筑材料需求十分旺盛。3.2阻力瓶颈目前园区产业基础薄弱,整体发展规模偏小,科研力量不足,产品方向不够坚定,市场需求判断不够,产品竞争能力弱,整体质量数量有待提高3.3发展规划未来新型材料和纺织工业,将以城市矿山作为支撑,围绕汽车工业和建筑需求,以现有工业企业为基础,以服务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市场,做大做强以橡塑品、铝制品、纺织品、车饰品等产业行业。二、辅导产业规划分析1、商贸物流服务产业:1.0产业内涵:现代商贸物流业是指原料、产品从起点到终点以及相关信息效用流动的全过程。它融仓储、运输、加工、装饰、配送、销售、信息集成、贸易管理等于一体,将运输业、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业主提供多功能,跨区域、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力,是提高地区和城市经济运行速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处于整个第三产业的核心位置。1.1主体优势:产业园区具有良好绝佳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未来随着河谷一体化的发展强化,地区经济社社会往来将迅速扩大,城市本身的“城市矿山产业、汽车产业零配件产业、蔬菜农产品、木材家具、粮食矿产,以及日用生活品”等,都具有强烈的区域发展需求,未来商贸物流总体发展形势将十分明显。1.2阻力瓶颈:目前城市物流产业用地相对分散,经营的内容和形势也较为粗放,缺乏大型、专业物流企业支撑,整体物流成本较高,整体产业基础薄弱,需要强有力的整合培育。1.3发展规划:未来地区商贸物流,将以公铁联运形势为主,以服务城市循环园区产业服务为主导,以兼顾周边工业园区为补充,着力强化资源回收,产品外销两大路径,集约发展。创建类似铁路物流、商贸交易、金融担保、资源评估、车辆维修等服务平台。2、环保科研教育产业:2.0产业内涵:环保产业在狭义的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科研教育产业是指将“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成果孵化、品牌营运”市场化,品牌化,企业运后的总体产业集群构简称。在此将二者起来谈,即是希冀整合围绕生态环保和科教研发展,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综合人发展支撑,推进园区综合发展。2.1主体优势:环保科研教育产业的发展,本身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将会有一定先导政策作为支撑,园区现状的几大知名企业,本身在环保科研教育产业发展上取得很好的基础。因为未来在随着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带动和发展驱动是下,环保科研产业将会以更加矫健的姿态迅速崛起。阻力瓶颈:环保科研教育产业本身是个智力产业,属于高技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城市具有较强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发展支撑。发展规划:未来园区环保科研教育产业的发展,将以政府主导研发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为补充,采用“院校-园区”、“企业-企业”、“企业-园区”、“园区-园区”协助共进,促成“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发展。3、人居环境旅游产业3.0产业内涵:主要是指以住宅地产、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市政建设及其旅游景观开发等综合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与旅游产业的工业化模式的加强,采用专业化的开发,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主体优势:高品质的人居环境旅游产业的开发,是提升园区整体环境优势,节约资源资金,吸引人才的重要保证。园区大面积的规划建设发展需求,对整合提升这本行业的综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3.2阻力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妥善完成大量的拆迁安置问题,其次是如何优化园区河流绿地与环境景观建设,并以此推动工业旅游建设发展。再则就是园区前期基础建设启动,需要大量的资金链接。3.3发展规划:未来园区人居环境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在规划选址或开发建设方式上,尽量选择规模性企业,采用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组合形式推进。三、综合发展目标1综合发展目标:未来谷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创建“城市矿山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内涵,以汽车产业为主体、以新型材料为补充”的综合性生态产城,主要围绕“双重资源、四大集群、四大基地”进行综合产业发展,全力做好物流回收网络、减少综合能耗和环境污染。——“双重资源”分别指“城市矿山再生资源”和“工业发展引进资源”两大资源。前者主要为园区提供铅、铝、钢铁、塑料、以及部分贵重金属材料;后者主要为园区整体工业发展之需,而提供相应缺乏的一些材料。——“四大集群”分别再生资源回收提炼加产业集群、汽车/汽车零配件制造汽车主导产业集群、新材料橡塑与纺织延展产业集群、低碳环保废物处置产业集群。——“四大基地”分别是指城市矿山示范基地、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新型材料纺织品基地、循环经济科研培训服务基地。2、园区性质规模整体发展规模如下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用地规模(Km²)人口规模(万人)园区发展性质开发面积工业面积规划人口系数就业岗位岗位密度个/Ha眷带人口发展-成熟-演变近期规划:2012-201515.05.51002.8城市矿山示范基地远期规划2015-203035.620.016.00.516.08016.0生态城区综合发展城市矿山示范基地远景展望2030以后35.614.022.40.712.69019.4国家生态综合城区规划人口=(就业岗位+眷带人口)*系数:计算说明:1、借鉴类似园区发展成长经验:就业岗位密度按:近期100人/ha、远期80人/ha,远景90人/ha计算;职工眷带人口:近期按0.5、远期1、远景1.2计算。2、规划人口:是按照园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和职工眷带系数的总和,再按照不同时期生活在园区内的人口作为园区规划发展总人口。3、系数:就是指生活在园区内人口/(生活在园区外+生活在园区内)的比例。规划按近期0.5,远期1,远景1.5的标准进行计算。4、就业岗位数:远景发展整个园区会出现大量的用地置换,工业用地整体规模会减少,单位工业用地随着技术的成长,提供的工业就业岗位也会逐步减少,但置换后的其他开发会带来一些新的就业岗位。3、园区循环体系1)总体循环产业结构规划主要结合纵向延展和横向耦合两个方向,围绕四大产业集群进行整体设计。纵向延展:主要是针对主导产业物料输入点的上游原料回收,和针对产品出发点的下游加工制造,拉长主导产业链,就本园区来看,就是做大做强,各再生产品下游的深加工,扩大上游的回收体系等。横向耦合:主要是指以主导产业链上的某个要素为节点,以强大的能力和活力作为吸引其它产业链条,强化物质之间的循环,使之形成更加稳固的链条关系,就本园区来看主要是指汽车工业产业链。2)资源回收网络体系3)废弃物循环处理链4、环境能耗目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围绕再生资源产业和循环利用发展,提出如下指标体系1)再生资源指标体系2)循环利用指标体系第四篇:空间规划——总体布局一、现状用地特征1、地理概况整个园区现在地形地貌相对平坦,南边起伏,植被良好,多为自然村落,现状再生资源城市矿山开发集中于此,紧靠汉十高速、正在建的老宜高速、和规划的西武高铁;北边平坦,靠近襄渝铁路、客运火车站和老城区,沿“站前路”一带基本开发完成,主要是三环、金羊的开发建设区。东边,紧靠高速公路连接线,主要是纺织工业园、近期改建的园区管委会,外围是意向性的高铁站和汉江及汉江码头。西边是毗邻襄渝铁路、老宜高速、原铁路废弃的货运场站以及石花星火工业园(主要是发展电子,机械等),中部是宽约河床水面在100-300米不等的北河(与汉江相连)和断面在30米左右的316国道,内有三个自然的湖泊水体。北河风光旖旎,植被茂盛,水质清澈平缓、河床不高,但多为冲击沙土,现状正在强化完善提防建设。2、现状建设园区总规划面积45.6平方公里,涉及13个自然村,3万多人口,现状有村落建设分散,房屋质量大多是3/4层的砖混结构,整体质量不高,正在抓紧落实拆迁安置。已经有的工业开发约有3平方公里左右,主要集中在北河以南、汉十高速路、以及北部水库附近。目前已经入住三环、骆驼、美亚达、金洋、金耐特等107家企业,近期拟建意新建,扩建项目约10多个,其余用地大量的是丘陵林地、荒地和部分低效的农业耕地。现在道路建设方面,依据原有规划316国道已保留但即将改线,现有粉阳路、站前路等在建和已建道路约10条左右,其余基本是乡村路。主要的综合设施有变电站2个、加油站3个,临近老城区有谷城火车站,主要是用于客运和承担以矿石集散为主的物流功能。片区现状电力高压有一组,呈南北走向。二、总体规划思路1、规划设计理念规划在尊重现状建设的基础上,立足河谷一体化整体发展的追求,坚持生态优先、区域联动、节约用地、效益资源等原则下,结合工业城区的发展演变,采用“融合共生”的手法,突出园区的产业特色、环境特色、文化特色、运营特色四位一体高效发展,希冀通过大政策,大交通,大发展,大机遇的推动,通过园区全面综合的建设,重构城市和区域的综合发展形象。为此,采用如下设计理念,强化园区三大综合发展形象。“生态网络的城市、循环融合的园区、旅游休闲的港湾”“生态网络的城市”:规划首先以“以山为参考,以田为机理,以自然水体为脉络”建构骨架清晰的道路网络系统和优美儒雅的河流绿生态网络系统;其次在资源再生和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上,营造“掘废-造血-输精-塑文”高效紧密的循环经济结构网络。通过三大网络系统交织,创新园区生态网络的城市空间发展形象。“循环融合的园区”:规划首先以尊重园区的“增长-演变-发展”特性,强化园区与城市区的协助,优化园区与区域的联动;其次在强化城市矿山示范性同时,突出双重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完善产业纵向发展——做大做强上下链条的同时,优化产业横向耦合——突出汽车工业的主导地位,缔造园区循环融合的经济产业发展形象。“旅游休闲的港湾”:规划首先特别强化重视生态工业文明的示范性,通过生态工业文明休闲文化的发展,带动工业旅游观光休闲。其次通过以北河为主体生态系统,打造工业文化项链。通过二者的交融,强化工业旅游、自然生态、河流水系的交相辉映,使得园区的工业文化主题旅游与河流绿地自然休闲结合起来,营造园区旅游休闲港湾的文化发展形象。2、空间旅游形象“生态工业智城、再生循环明珠”三、方案推演确立由于城市和区域的快速发展,河谷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必然,先阶段谷城县新版总体规划还未完善,原有上位规划已不能很好指导现阶段发展。为此,本着园区与城市、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为此规划首先围绕“西武高铁站点设置、区域级物流园区设定、316国道改线、园区公共服务中心设立”等,提出如下方案,进行比较推演。四、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总用地4568.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325公顷。规划产业园区用地以工业为主,工业用地遍布整个规划区域,用地面积约2030公顷,占园区建设面积的46%。其中再生铅为三类工业,其余均为二类工业。本次方案强调园区的生态性及高压廊道的布置,规划时在北河两岸、道路沿线及工业用地内部留有大量绿地,绿地面积约有858公顷,占园区建设面积的19.8%。在园区西南角结合现有铁路布置物流园区,作为整个工业园区的支撑,用地面积261公顷里,占园区建设面积的6%。规划时考虑产业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园区内布置有生活中心区以及散布在工业区内的居住点。居住用地面积约有259公顷,占园区建设面积的6.0%。五、功能结构规划5.1、整体功能结构整体工业区可划分为:“一链两区、三心六点、十二大产业园”的整体功能结构。“一链”:是指由以北河为主的蓝色水面和以植物植被构成的绿色界面交织而成的工业项链“三心”:是指商贸物流、公共服务、客运商贸三个中心。“六点”:是指六个居住节点。“十二产业园”:一是指由“再生铅及深加工产业园、再生铝产业园、再生橡塑产业园、再生钢铁产业园”构成的城市矿山资源产业,二是指由“南部车桥工业园、中部汽配工业园、西部汽配工业园、整车装配工业园”构成的汽车工业循环产业,三是指由“橡塑工业园、纺织工业园、铝材工业园、新材工业园”构成的延展工业循环产业三大部分构成。5.2、板块功能解读5.2.0“工业项链”:是由以北河为主的蓝色水面和以植物植被构成的绿色界面,以北河为主轴,向南北两侧渗透交织衍生而成的生态项链。规划将在这个工业项链上,通过强化汽车工业和环保科技主题文化、锤炼自然生态游憩和历史民俗渊源主题文化、突出滨水活动与水上运动主题文化,让褐色工业与绿色文明结合起来,突出园区整体的文化环境特色。5.2.1商贸物流中心a功能板块规划占地约300公顷,规划发展为公联运的综合商贸物流园,主要服务本次规划园区,辅助协调周边工业园的物流需求。整体功能分为铁路集装箱物流区、公路集装箱物流区、入仓物流集散区、出仓物流配送区、增值加工展销区等5大区域(物流园区部分公共服务功能集中到邻近的公共服务中心里)。铁路集装箱物流区:主要设置装卸、临时堆放、分检包装等。公路集装箱物流区:主要设置装卸、临时堆放、分检包装、车辆检修、加油等。入仓物流集散区:主要设置“城市矿山资源、工业发展引进资源”等两类资源的回收分检、拆卸评估、交易销售。辅助协调周边工业园区的综合需求。出仓物流配送区:主要设置产品原料在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集中分检、评估交易、跟踪维护等。增值加工展销区:主要设置包装展示、批发零售等功能。b空间环境:整个物流园区围绕铁路货运场站,物流中心大道,呈对称布局。通过商贸物流园内不循环路线和方格网的道路体系,强化高效便捷的交通联系。客运商贸中心a功能板块:占地约1平方公里,规划在现有火车站基础上进行扩建,主要分:综合枢纽区和高尚住宅区两个板块。综合枢纽区:是在现有火车场站基础上进行扩建,主要设置火车站、站前广场、商业商贸、长途汽车站、公交/旅游巴士站、私家车的士停靠站、水上旅游码头驳接等功能。高尚住宅区:主要西边的站前交通优势、东边的城市公园优势,利用邻接工业区与城市中心的良好地理环境优势,面向园区和城区的中层消费群体建设,规划采用小高层点式住宅,适当提高绿化率和沿街商铺的价值。b空间环境:该中心以火车站和站前广场综合体为核心,呈轴线对称式布局,面向北河和工业园区开放,引水入站,强化生态谷城地标性、示范性的综合形象。站前交通采用“口字型”循环建构进行组织,疏解传统火车站“T字型”交通的直接压力。公共服务中心a功能板块:;规划占地4.5平方公里(其中北流绿化带约1平方公里),主要分三区一带。三区主要是指商务办公居住综合区、会展管理科研居住综合区、滨江高档文化休闲住宅区。一带主要是指北河自然风光休闲带。商务金融办公居住综合区:主要设置交易市场、超级市场、医院学校、金融保险、邮政电信、文化娱乐、酒店居住等功能。会展科研管理居住综合区:主要设置科研服务、信息会展、旅游贸易、检练检疫、行政办公、交易评估、职教培训、酒店居住等功能。滨江高档文化休闲住宅区:该区域面向滨江水口,位于公共服务中心,地处于“石花-园区-城关”中心地带,具有绝佳的环境、良好公共服务、便捷的交通联系等综合优势,规划面向高端消费群体,主要以“低密度、高强度”的模式进行品质建设。北河自然风光休闲带:规划主要设置游船码头、工业文化广场、生态文化公园、公交/旅游巴士站、消防站等功能。b空间环境:整个公共服务中心,呈现圈层状风车型轴线布局,通过内部循环水系将良好的空间层次和文化环境氛围结合起来犹如一支美丽的花朵斜插在北河之滨,风光怡人。规划将公交旅游巴士置于滨江道路上,通过外围的环形交通和轴线交通,使得整体交通层次和结构简洁清晰。5.2.4“六点”分别是指六个居住组团。规划首先结合现状建设,整体布局采用“金包银模式”——产业区围绕居住社区中心展开,使居住区与工业区友好互动,大大降低上下班远距离交通出行需求,减少过量的拆迁安置。其次结合园区人口特征,分别爱用两种模式进行建设安排。一是设置三个地域性社区,采用古城“五山模式”,把新农村建设与工业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满足拆迁安置和本地就业人口发展需求。二是设置三个异域型工业社区,采用温州“地域村”建设模式,通过建构强烈地域认同感和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外来人口发展建设需要。 “十二产业园”由城市矿山资源产业、汽车工业循环产业、延展工业循环产业三部分构成。城市矿山产业资源:规划总的产业用地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2平方公里的再生铅及深加工产业园、1.3平方公里的再生铝产业园、0.7平方公里的再生橡塑产业园、2.5平方公里的再生钢铁产业园。汽车工业循环产业:规划总的产业用地9.5平方公里。其中,南部车桥工业园,占地1.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汽车主体配件。中部汽配工业园,占地2.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汽车钢铁一般零配件。西部汽配工业园,占地3.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汽车钢铁零配件、汽车一般零配件、部分高科技零配件。整车装配工业园,占地2.8平方公里的,主要发展轻、中、重型卡车,中巴、大客生产。延展工业循环产业:规划总的产业用地5.5平方公里。其中,铝材工业园,占地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铝材与铝材产品,以及汽车铝型材料配件生产。橡塑工业园,规划占地0.9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橡塑材料和产品,以及汽车橡塑材料配件。新材工业园,规划占地2.1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型材料、建筑材料,以及汽车新型材料零配件。纺织工业园,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纺织产品、皮革产品,以及汽车纺织材料零配件。六、专项用地解读6.1居住用地规划6.1.0居住用地规模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261.4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92%。规划居住人口16万人,人均居住用地17.43平方米,人口毛密度573.66人/公顷。6.1.1布局原则1、居住区围绕着中心区,分期开发过程中每一分期的居住用地与相对应量的工业用地相匹配;2、保持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问的便捷联系,为居民提供通勤的便利性;3、工业园区内部居住点用大量绿地进行隔离;4、依据土地利用价值和景观这两大因素,把居住用地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三种居住用地;6.1.2居住用地布局a、居住用地布局按规划结构分成两个片区,10个邻里,规划用地在区域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周围,公共配套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必须相应配套建设。b、规划居住用地以小高层住宅区为主,适当发展多层区和低层区,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小高层高密度住宅位于公共服务中心区域,用地面积163.08公顷,占住宅用地的62.37%,人口密度570人/公顷;多层住宅分散布置在园区各功能区,用地面积73.4公顷,占住宅用地的28.07%,人口密度476人/公顷。低密度住宅主要位于公共中心北河南岸,用地面积25公顷,占住宅用地的9.56%,人口密度350人/公顷。c、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加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级各类配套项目的建设。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应做到住宅建设与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绿化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同步进行。小区的绿地率应大于35%。6.1.3居住用地分类和规模小高层住宅,主要为商住楼,白领及技术人员等中高收入阶层设计,具有优美的环境和高准的公共设施条件。主要位于沿北河设置的公共服务中心功能片区;多层住宅(包括商住综合楼)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职工宿舍、拆迁安置和商住楼;低层住宅已高档住宅为主,也有部分为安置房。商品房是指由市场来调控发展的房地产业开发的住宅,总占地面积172.08公顷,可容纳人口10.5万人。职人宿舍居住区是为在园区工作的单身工人(包括未婚和从其他县单身来园区做工的工人)而设计的居住用地。这部分人口占常驻工人总数的20%(常驻劳动力是指工作和生活在园区内的劳动力),初计有1万人,职工宿舍主要和便利中心集中设置,用地27.8公顷。村民安置房居住用地是为园区土地开发过程中那些失去原有住房的居民考虑而设计的居住区域,总占地61.6公顷,可容纳动迁人口2.8万人。6.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2.0整体规划思路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从“产城一体”的概念入手,将园区的公共服务设置打造成一个独立于老城区及子胥、石花但与他们互补共生,协调的发展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布置时从工业城市的特性出发,公共服务设施着重考虑以工人为主体的人群需求,以集中和分散布置相结合的手法保证发展中开发的弹性和居民的需求,并最终为居民提供便捷和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考虑与TOD模式相结合,以有利于园区开发,并为园内人员就近服务提供方便。园区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分为服务于整个园区的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和服务各个片区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小区级服务设施在小区设计时进行相应配套,在此不予考虑)。6.2.0分级介绍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分布在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包含园区管理中心、会议展览中心、文化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娱乐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其中园区管理中心包括园区管委会和城市矿山管理中心,分别服务于整个园区和城市矿山循环园区。会议展览中心包括国际会议、博物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功能,主要满足园区会议展示文化中心包含图书馆、少年宫、文化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功能。商务办公中心主要满足园区内外企业商务办公需要。娱乐中心者不要包含电影院、剧院、酒吧、KTV、工人俱乐部、娱乐设施等。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结合散布在工业园区内部的居住点布置,位置同时考虑到接近主干道和作为人流起止点的公交车站;其主要功能有社区商业中心、街道办事处、运动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小型诊所、托幼及停车场等。七、道路交通规划7.1结构理念整体交通规划首先是考虑园区与区域、园区与城区的联系便捷流畅、其次是保证内部交通通畅舒适,然后就是考虑主要节点枢纽和集散,再则就是完善道路景观和功能断面规划、最后是基于公交停车加油等设施等规划。为此,本着“外畅内通、客货分流、无缝连接、方便舒适”的设计理念,建构“两个骨架交通网络、四大综合交通枢纽、若干停车油站”的综合道路交通体系。两个网络,一是指“水陆空三位一体”区域交通网络、二是指“三横六纵、方格网、钥匙形带圈”的内部交通网络。“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是指铁路货运、铁路客运、公共服务、三岔口四个交通枢纽。7.2对外交通规划7.2.0对外交通网络:水运主要由北河汉江构成,北河内以旅游休闲为主,主要承担休闲旅游客流,汉江但由于南水北调之后,整体航运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规划可依托汉江码,承担适量的客货运输。空运主要由襄阳机场、老河口机场、武当山机场。由于空运成本较高,主要承担园区对外客运功能,和部分精密元件仪器等轻巧的型货物运输。铁路运输主要由:襄普铁、西武高铁、汉十城铁、规划轻轨等五个部分构成,整体形成围合之势。其中“襄渝普铁主要承担货运功能;汉十城铁、西武高铁、规划轻轨主要承担客运功能。公路运输主要由“老宜高速、汉十高速、316国道”构成。改线后的316国道主要承担货运功能,老宜高速、汉十高速将作为综合功能考虑。7.2.1对外廊道规划由于对外交通往往是城市重要的观瞻面,规划将“西武高铁、汉十高速、改线后的316国道”和“汉十城铁、襄渝铁路”分两组进行平行集中,通过充足的隔离防护绿化通廊设置,既确保相互联系,有相对独立的7.3内部交通规划7.3.0内部交通网络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在结合现状已经道路建设的基础上,规划采用“三横六纵、方格网道路,钥匙形带圈”的内部交通网络。通过确立“三横、六纵”的内部交通主格局的确立,打通“石花镇—园区—城关镇”、“园区—子胥新城—老河口”、“北河-汉江”、“园区—城关镇—老河口”等区域间的联系。7.3.1道路断面功能园区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系统进行工程规划。快速路规划断面为60、54米两种,主干道为42、36米。快速路、主干路共同形成园区主要交通骨架、主要的景观骨架,因此两侧留有30—60米不等的道路沿线绿化。次干道采用36、30米的两种断面,以强化主干道之间的联系,有利疏导交通。支路:支路为红线宽度20米的道路系统,作为园区辅助性道路。同时,按照生活性与生产性功能不同,进行相对分流,以减少噪音粉尘的干扰,满足快捷舒适的生产生活要求。7.3.2公交旅游线路公交线路主要采用TOD模式,结合生活性交通道路和人流集散焦点进行布.整体形成一条内部循环线、几条公交主干线的规划结构。旅游交通规划路线,主要以沿滨江路为依托,以绿地水系工业项链为补充,辅助水上游览线、游船码头等进行设置。7.3.3停车加油场地整个园区依据公共服务网络,和人流集中密集程度,设置了物流园的货运停车场、公共服务中心小车停车场、铁路客运站综合停车场等三个大型停车场和四个小型公共停车场。加油站设置,主要结合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交叉口进行。7.3.4四大交通枢纽铁路货运交通枢纽:位于物流园区内,规划依托原有的废弃铁路货运站,发展公铁联运。主要承担园区内和部分园区外的原料、产品的进出、完善区域配送、城市配送等货物转运驳接主要由于货运火车站、公路货运站、停车加油检修等构成。铁路客运交通枢纽:位于北河南侧,靠城关镇一带,规划在依托现有火车站的基础上扩建。主要设置长途汽车旅游客运站、城市公交首末站、私家车和出租车停靠站、站前集散广场、地下商城等。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主要位于公共服务中心,主要结合陆上公共交通、水上旅游交通、沿河徒步交通、片区上下班交通的发展需求进行设置。主要设置有公共停靠站、游船码头、出租车停靠站、城市公共停车场等。三岔口交通枢纽:位于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与城市主干道与老316国道交汇点,整体车流量较大。规划将316国道改为与汉十高速平行下穿,避开现有高速路连接线立交桥,进行整体设计,减少节点交通流量。八、绿地水系规划8.1、规划理念“强化蓝绿交叉的生态网络,打造绿色生态工业浮城”规划在现有河流绿化植被基础上,首先强化强化防护绿化带建设,依据规范留足安全生产防护间距,防治粉尘、气味、风、辐射等工业污染,优化整体道路绿化效果。其次,严格北河沿线的自然生态绿地系统的保护,确保北河——谷城母亲河的自然历史地标发展形象。然后,强化园区内部板块之间的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创建环境促进交流的生态工业发展形象。最后,立足园区北河主导水系地位,结合园区自然湖泊水库,打通水系廊道建设。整体形成“蓝绿交叉的生态网络,打造绿色生态工业浮城”的环境效果,促进环境创造交流发展的价值目标。8.2、空间构成:整个园区绿地水系占地约10平方公里左右,规划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方式进行布局,整体形成由“一墙、一链”的空间结构。“一墙”:主要是指生态工业防护墙。规划占地约2.2平方公里,主要围绕方格网道路沿线展开,确保各功能板的生态安全,构建园区整体道路绿化防护系统。“一链”:主要是指生态工业项链。主要由6.3平方公里的公园绿地和1.5平方公里的河流水系交叉构成,主要用于建构园区公共休闲和承担部分隔离防护。未来发展建设上,北河沿线的绿地河流系统,主要围绕“自然生态游憩文化、滨水主题文化体现、城市历史民俗渊源感悟”三大主旨文化进行整体发展建构。园区内部公园水系,则主要围绕“自然低碳生态主题休闲、循环工业文化主题文明、社区户外绿色体验文化需求”三大方向进行空间建构,整体形成8.3、发展重点生态工业项链:汽车文化公园—环保节能公园—矿山体验公园——城市品牌广场—民俗节庆公园—机械玩偶公园—3个社区文化公园—“钢铝”艺术公园—北河自然休闲风光带等11个公共品牌。北河保护利用:北河是既是整个园区生态构成的重点——生态之河,也是整个城市绿地水系发展的关键——城市之河流。未来规划建设,主要围绕“自然生态游憩文化、滨水主题文化体现、城市历史民俗渊源感悟”进行发展。建议采用“堤-路-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避免城市道路、提防建设、公园(道路)、场地变化高差线、自然滩涂消落带对河流的再次分割。规划首先留出充分的自然绿地,在滨江路两侧设置截污管渠,严禁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沿河增设2-3个调水坝,减低季节性景观水位反复,防洪等级按50年一遇标准进行设防。其次,建议采用大量的自然生态驳岸,确保自然生态河流系统之间涵养,两侧土地利用坚持在“工业建设-公共生活”之间的合理发展,同时注重了河流水系绿化对两侧的发展带动。九、景观系统规划9.1、规划理念:“强化SDP特征景观区、缔造区域级园区发展标志”9.2、空间构成整个工业园区景观体系将围绕:“一厅三户、一链三区、一河七桥、一面四廊”的空间构成进行发展建构。“一厅”:主要是指园区公共服务客厅,规划将以中高层生态建筑设计为主,结合外紧内松的绿地水系布局,整体打造“科教活力、生态宜人”的生态工业服务形象。“三户”:是指火车站景观门户、商贸物流景观门户、三岔口景观门户等三大综合景观形象门户。三岔口景观门户是下高速的第一站,规划将以突出园区地标发展高度,整体打造“国家示范、区域典范”的综合发展形象。商贸物流景观门户,以大跨度的钢结构低层建筑为主,整体营造“安全便捷、秩序井然”的现代物流服务形象;火车站景观门户,以中高层现代建筑风格为主,结合地下空间建构,整体打造“高效便捷、舒适简洁”的综合交通门户形象。“一链”主要是指工业项链,规划采用蓝绿交错、蜿蜒曲折的空间布局形态,结合带上串珠的主题公园建设,整体营造“知绿、晓奇、感文”的工业旅游休闲景观品质。“三区”分别指东部城市矿山景观区、西部汽车工业景观区、南部综合产业景观区。这三个特质景观区,主要采用统一的大跨度低层生态工业建筑为主,通过居住组团活跃的标识中心的建构,整体“简洁统一、高效活力”的产业经济区发展形象。“一河”主要是指北河,规划将以突出绿色生态主题,围绕“水墨烟雨、碧波荡漾、步移景异”的绿色生态景观品质进行整体建构;“七桥”分别指横跨北河指上的7座交通桥,规划分别围绕生态、科技、历史、文化、连接、发展、观光等主题进行建构。“一面、四轴”主要是指以汉石高速为整个园区的观瞻面,以四条南北向的园区干道为观察轴的整体景观观瞻系统。9.3、发展重点“一河一链、三大门户”将是整个园区景观规划建设发展的重点。十概念市政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园区给水结合一般城市片区自然给水系统、循环园区中水循环系统、和特殊企业/企业间小范围循环等三种给水系统。规划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2-98,并参考其他,工业园区的经验,生活用水采用350m3/ha.d人,工业用水采用120m3/ha.d,总用水量约为40万吨。在整个给水系统里边,三套系统给水能力按照:中水给水35%、企业/企业间给水5%、城市给水60%计算。为此,规划在园区外东北侧设置供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5万吨/日,园区内设中水厂一座,供水能力为16万吨/日.2、排水工程规划园区污水主要包括:雨水、生活污水、一般工业废水、高浓度工业废水四个方面,整体采用“雨污分流、循环利用”的方式。雨水就近排放到自然水体,在适当抽取作为中水系统的给水补充(并考虑设置排涝泵站)生活污水和一般工业废水直接进入中水厂处理,循环在利用。高浓度工业废水按照国家《污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进行处理,大致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上下产业链条可利用的废水,采用可利用工业企业之间废水自循环在利用;上下产业链条不可利用的废水;工业企业需要建污水处理车间/装置自行处理,达标后再接入污水处理厂。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园区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0.8,工业废水排放系数为0.9,计算得出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总量将达到30万吨/d。按照中水厂,将在园区外新建日处理量3万吨污水处理厂基础上,增加25万吨的处理量.3、供电工程规划园区周边原有电源主要为220kv汾阳变电站及110kv谷城变电站。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居住用地用电100—400千瓦/公顷,公共设施用地用电300—1200千瓦/公顷,工业用地用电200—800千瓦/公顷,推算园区用电负荷总数约为1254.2兆伏安,远不能满足园区未来发展需要。规划拟在园区周边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个,110千伏变电站辆座,形成了22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110千伏线路为骨架,5座变电站共同形成较强的“手拉手”结构,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并由10千伏配电网络作为园区内部供电电网,部分用电量大的工业企业配备周边35kv变电站作为电源。电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