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解析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解析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解析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解析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把握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2.知道考古发掘的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揭示了我国原始农业的概况、区域特征及发展水平。3.知道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4.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新课导入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这幅画描绘了发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场景。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1.发展过程(1)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2)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同时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2.贡献(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2)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家国情怀】二、定居生活1.背景: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唯物史观】2.生活状况: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3.影响: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图片解析: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原始农业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发展。重点掌握: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二、稻作农业的繁荣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1.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3.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4.生产状况(1)农业:大量水稻遗存,先进生产工具骨耜得到广泛使用,稻作农业具有相当规模。(2)畜牧业:猪、狗为主,还狩猎野猪、鹿等(3)手工业: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兽骨制成艺术品。出土了目前已知最早的象牙雕刻器。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一、仰韶文化时间地点: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1.半坡遗址(1)时间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2)地位:重要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3)房屋样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4)生产状况• 农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作物:粟、黍,有时采集野果作为食物补充• 畜牧业:猪、狗。使用弓箭、渔叉进行渔猎。• 手工业: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出土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已会纺织、制衣。2.原始氏族发展(1)地位: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2)考古发现• 大房屋: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大房屋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物的场所。• 公共墓地:距今约6000年的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3.大汶口文化(1)时间区域: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距今约6300-4500年(2)手工业: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技术发展,出土较为精致的陶器(3)墓葬: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一无所有。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想象图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想象图教材习题01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画“√”。口定居生活口家畜饲养口农作物的出现口城市的出现口制作陶器口磨制石器【答案】定居生活:√家富饲养:√农作物的出现:√制作陶器:√磨制石器:√解析:城市出现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而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教材习题022.选择纸张、木棍、黏土等材料,仿制本课中你感兴趣的一件文物,配上文字说明,并向同学说说你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关注它的什么特征,为什么会关注这些特征。【答案】示例:我选择制作陶器。在制作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陶器的形状和纹饰。陶器的形状直接影响其实用性,比如容器的容量和稳定性。而纹饰不仅美观,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线索。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圆形陶罐作为模型,因为它代表了原始社会中常见的陶器形状,同时在表面刻画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可能是原始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模仿。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还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中“栽培植物养活自己”、“经济革命”关键词,可知这次革命为农业初兴。考点二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雕刻技术的发展B.陶器、玉器的制作C.养蚕缫丝技术、手工业的发展D.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根据教材内容可知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考点三新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状况3.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参观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玉器,手工业有了发展。故选D项。考点四中华文明的起源4.据下表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是()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典型文物玉器、竹器编织、陶器黑陶、玉器、骨刻文字彩陶、玉雕、冶铜坩埚A.领先世界 B.相对封闭 C.多元一体 D.发展缓慢4.【答案】C【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都有玉器、陶器,这说明中国早期文明虽然产生于不同地域,但是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内在统一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C项。一、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共10分。1.可以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的考古发现主要分布于()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④辽河流域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教材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示意图,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沿中国境内多个流域分布,并呈现出类型多样的文化形态,可以有效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因此答案选A。本题考查时空观念。2.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中“新石器时代晚期”、“稻作农业”、“长江流域”等关键词得知,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3.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农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以下遗址中,能为我们了解祖先的农业活动提供证据的是①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的70万—20万年②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③良渚遗址 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④陶寺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距今4300—4000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通过“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可以排除①选项,北京人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都是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故答案选B。4.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解释。通过提炼歌谣当中的历史信息可以知道这一原始居民使用骨耜、处于新石器时代种植水稻的稻作文明时期,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为河姆渡居民。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