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七上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的文化遗存,知道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教学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2024新教材统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分为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远古的传说三个板块。

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新教材进一步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体现了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本质。教学目标1.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3.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禅让制。教学难点:

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二)教学方法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导入:图中巨型雕像塑造的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特点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新课讲述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15-p19,找到以下问题答案:(3分钟)1.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时间、重要特征、以及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存在的时间、地点、重要特征和意义。3.简述华夏族形成的过程,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4.尧舜禹时期实行什么制度?百姓为什么热爱这三位首领?一、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1.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任务一:阅读教材,思考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是如何起源的?

起源:

(1)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2)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高耸的城墙、宽阔的城壕、大型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安全和便利。(3)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意义: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任务二:你能从以下考古发现,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结论: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祭坛、女神庙和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1.良渚古城任务一:观察良渚古城示意图,结合教材P16内容,谈谈关于良渚古城你有何发现?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1)地点:浙江余杭(2)年代:距今约5300一4300年(3)组成: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4)规模: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5)水利:城的北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6)社会经济: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结论:良渚古城的发现,反映了良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1.良渚古城:

任务二:看图说史

观察下列图片,说说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良渚遗址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信息1: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观察下列文物,说说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良渚遗址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相关史事:

良渚文化的玉器上普造刻画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在神人、神兽的周边还有飞鸟。考古发现表明,各地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因此,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良渚文化的“神徽”,这反映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信仰体系。信息2: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信仰体系2.陶寺都城

任务三: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我们了解到陶寺遗址的哪些历史信息?

(1)地点:山西襄汾(2)年代:距今约4300一4000年(3)构成: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4)规模:陶寺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任务三:1.观察下列文物,说说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陶寺遗址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1)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2)发现了很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2.阅读下列材料,我们了解到陶寺遗址的哪些历史信息?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

信息1: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考古工作者在挖掘距今约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信息2: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3.中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结论: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三、远古的传说任务一:角色扮演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平日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请从人物经历、主要贡献等方面,撰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介绍黄帝的事迹。黄帝陵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天下第一陵——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黄帝通过阪泉之战打败了炎帝,涿鹿之战打了蚩尤,之后逐渐形成了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因此延安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陵是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圣地。

任务二:史料实证

阅读以下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特点: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任务三:尧舜禹时期实行什么制度?百姓为什么热爱这三位首领?禅让制,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传位给贤德之人。合作探究一:你能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感受到他怎样的精神?精神品质: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敢于创新;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敬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合作探究二: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意义。远古传说通常带有后人的附会夸张,远古传说≠真实历史,不能信以为真。但远古传说又含有一定的真实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一些历史真相。经过考古证明的远古传说具有可靠性。考古发现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传说也能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思路。问题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教材,梳理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的原因、表现。设计任务,问题式教学环节,通过史料和考古发现,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论从史出,教授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看图学史,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时空观念,构建空间思维。

读图方法,提供做题思路,学会观察地图,培养解题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图片等学生活动,了解良渚、陶寺等文化遗址,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多元一体、相互交流融合的特征。形成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通过考古遗址的文物,认识到考古发现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传说也能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思路。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研读史料等学生活动,了解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理解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与神话传说的关系以及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历史的意义。通过学习本课内容,知道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知道炎帝、黄帝是夏族的共同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形成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随堂练习1.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姻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D

)A.创新性特质 B.区域性差异 C.连续性特点 D.一体性特征

2.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