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班级:姓名:上课日期:编号:设计人:备课组长:【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的文化遗存,知道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3.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禅让制。难点: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自主学习:【学习过程】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圈点、勾划、批注以下问题,并完成随堂练习。

1.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时间、重要特征、以及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存在的时间、地点、重要特征和意义。3.简述华夏族形成的过程,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

4.尧舜禹时期实行什么制度?百姓为什么热爱这三位首领?随堂练习: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大约在多年前,我国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1、良渚古城遗址①地点:省市②时间:距今约年③遗址概况:古城等多组高等建筑反映了良渚社会。贵族墓地说明当时的已经相当明显。考古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陶寺都城遗址①地点:省襄汾县②时间:距今约年③遗址概况:城内墓葬随葬品的多少说明当时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还发现了很有可能是的观象台。这些发现表明当时地区已经出现了。3、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的特征。导学三:远古的传说1、炎黄部落联盟①部落首领:炎帝、帝、蚩尤②战役阪泉之战:结果:黄帝胜影响:形成。之战:结果:炎黄联盟胜影响:逐渐形成,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华人也以“”自称2、尧舜禹部落联盟①的含义:将联盟首领传位给之人。②尧舜禹的功绩尧——鼓励人们;舜——制定,完善,稳定局势,派治水,解除水患禹——有功,被尊称为“”【合作探究】任务一:阅读教材,思考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是如何起源的?

任务二:看图说史:观察文物为我们了解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任务三:1.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请从人物经历、主要贡献等方面,撰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介绍黄帝的事迹。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意义。【课后练习】

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A)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

2.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B)A.原始农业已经兴起 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C.原始城市开始兴建 D.创造了辉煌的文化3.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B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4.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5.“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A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6.《祭大禹》“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湾;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这首诗歌颂了大禹的哪一功绩(A)A.治理洪水 B.建立夏朝 C.讨伐纣王 D.大败蚩尤7.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C

)A.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8.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D)A.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B.中华文化自古一统C.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9.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4000年,被纳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B)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B.早期国家的产生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D.部落联盟的兴起10.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B)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11.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是(B)A.由炎帝和黄帝创立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C.发祥地是黄河流域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12.陶寺遗址自发掘以来,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日常使用的工具如斧、刀,威望物品,装饰品,武器和生产石器的工具,而出土的日用工具占出土石制品一半。这表明了(

A

)A.磨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B.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C.原始居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D.此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13.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指的是传位贤者。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C

)A.阶级压迫出现 B.分封制的瓦解C.生产力的发展D.道德水准下降14.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姻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D

)A.创新性特质 B.区域性差异 C.连续性特点 D.一体性特征学后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