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_第1页
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_第2页
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_第3页
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_第4页
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素养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担心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别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旧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般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其次个层次是能深化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运用等各方面去观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说明可以不必是作者原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伤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高校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白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段与段之间连接非常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敏捷。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绽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原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实力。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属于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多数读者。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24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放射场踏上征程。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就用《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这也是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截至2024年6月底,人类进行的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全胜利的探测任务只有19次,胜利率约43%。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尽管人类在月球探测方面积累了肯定阅历,但火星全新的环境,须要全新的技术,带来全新的考验。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肯定是大热门元素。“在火星上开荒种土豆”“将火星作为跳板跃至更深宇宙”……一部部作品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不光展示着目前相对成熟或能够预见的科学技术,还勾画出人类对火星的各式幻想,不断加深着人们的新奇和憧憬。无论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奇妙,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倘如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峻威逼,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终的避难所?这些思索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摘编自邢斯馨《“天问一号”踏上征程,火星,我们来了》)材料二:从1960年至今,人类已经进行了44次火星探测活动,这让火星成为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加国家也最多的一颗行星。火星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钟爱?这与火星的自然条件有关。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最为关键的是,依据现有航天器的探测结果,已清晰可知火星拥有海岸线遗迹、河道痕迹、湖泊冲积扇等流水地貌痕迹。因此,当前具备探测火星的技术实力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对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就是找寻水的痕迹,或者探测甲烷的存在,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这些也是行星探测的重要命题。只不过,与其他动辄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星球相比,基于现有航天实力,飞行6~7个月就能到达的火星,无疑是各国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我国的“天问一号”支配通过一次放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察探测三大任务,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我国60多年航天事业发展的积累,人造卫星升空,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的阅历,大推力运载火箭、超1亿公里测控、探测器研制等技术的突破,都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摘编自冯华《下一站,火星》)材料三:TheVerge网站指出,“天问一号”是中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究任务,若任务圆满胜利,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其次个让漫游车在火星上胜利着陆并运行的国家,也是首个通过一次放射实现“环绕、着陆、巡察探测”任务的国家。德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型火箭经受住考验”,为中国实现后续雄心勃勃的航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问一号”不仅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也将激励本国青少年,让青少年酷爱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并在长大后投身相关职业领域,以促进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德国之声》报道,中国始终乐于强调与国际伙伴的合作,除了俄罗斯外,中国也与奥地利空间探讨所等机构合作。与此同时,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国际宇航大会、欧洲空间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巴西、法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在“天问一号”放射前已向中国发出庆贺视频或贺电,并表达深化合作的愿望。外媒纷纷表示,近十多年来,中国太空探究取得了多项重大胜利,“天问一号”是其中最新的一个项目,而且,中国将来还有更多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更重要的是,各国火星探测任务的胜利,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加深我们对火星的整体了解。(摘编自刘霞、李山《“天问一号”放射,中国太空实力提升》)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定名为“天问一号”,这是受到2300多年前屈原所创作的《天问》这首诗的影响。B.现在多个国家起先了新一轮以火星为代表的行星的探究,找到了火星存在水的痕迹或者甲烷的证据。C.火星相对于其他行星来说,距离地球较近,但并不意味着完成探测任务就轻而易举,它对技术的要求仍旧很高。D.我国近十多年来,在太空探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将来还会有更多的诸如“天问一号”这样的太空探测项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人类对火星进行了四十余次的探测活动,虽然胜利率不足50%,但是为人类探测深空星球供应了珍贵阅历。B.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元素多有体现,其优秀作品既展示了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也有对将来科学技术的预见。C.把火星作为“天问一号”的探测目标的缘由是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D.我国航天事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从人造卫星放射到深化探测月球,再到对火星探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太空探究活动。6.“天问一号”放射将给我国带来哪些主动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鸡鸭名家汪曾祺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颈项,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宁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足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宁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子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那两个老人是谁?”“一个是余老五。”“另一个呢?”“陆长庚。”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肯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成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惊异,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全神贯注,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覆盖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终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完全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乏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愤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惊异,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抓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方法。他发誓,从今不再养鸭。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不要!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听从指挥,四散逃跑,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怎么办呢?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桥头有个茶馆,按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劲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似乎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舍命地拍着翅膀,挺着颈项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立刻又宁静了,文文静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当然,其次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俏皮的,也与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B.余老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愤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他技艺超群之外的专断顽固与仗艺欺人,人物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C.陆长庚出场前,作者通过写倪二丢鸭后一筹莫展,围观人们举荐陆长庚时的众口一词,赐予人物肯定的传奇色调,激发读者阅读爱好。D.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誓不再养鸭,但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老五只是余大房手下的炕鸡师傅,却衣食无忧,整日拿着紫砂茶壶到处闲逛闲聊,小说在此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急迫期盼和热切关注的阅读心理。B.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解并描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晰,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C.小说在叙事上短句居多,简洁灵动,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D.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很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欢的思索。9.对比手法的大量运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其中三处,并简析其作用。(6分)10.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结尾一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这样支配?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郭登,字元登,武定侯英孙也。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善争论,好谈兵。正统中,从王骥征麓川有功,擢锦衣卫指挥佥事。又从沐斌征腾冲,以功迁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不从,遂及于败。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循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众,追至栲栳山,斩二百余级,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边将自土木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予世券。时镇守中官陈公忌登。会有发公奸赃者,公疑登使之,遂与登构。帝谓于谦曰:“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遣右监丞马庆代公还,登愈感奋。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代王仕壥颂登功,乞降敕奖劳。兵部言登已封伯,乃止。二年,登以老疾乞休,帝不听。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其秋,以疾召还。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成化八年卒。赠侯,谥忠武。(节选自《明史·郭登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B.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C.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D.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敌气慑/始有还上皇意/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指明英宗朱祁镇。B.世券,犹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C.兵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心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军事。D.赠侯,赠即赐予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最高等。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登出身名门,从军立功。他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自幼聪敏,长大后博闻强记,擅长争论,喜好谈兵,后跟随王骥、沐斌出征,立有战功并且升职。B.郭登临危不乱,勇于担当。大同战败后,人心惶惶,他自告奋勇,修整城墙,修缮兵器,抚恤士兵,吊死问伤,亲自为士兵裹伤敷药,发誓与城共存亡。C.郭登以少胜多,大败敌寇。景泰元年春,敌寇几千骑兵入侵,郭登率兵跟踪追击,杀敌二百余,俘虏八百多,一改边将畏战之风,令士气为之一振。D.郭登治理大同,颇有成就。他刚到大同时,可以作战的士兵才几百人,战马一百多匹;等到离开时,战马达到一万五千匹,精兵数万,大同屹然成为大镇。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同,吾藩篱也,公与登如是,其何以守!(5分)(2)是时边患甫息,登悉心措置,思得公廉有为者与俱。(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上①杜甫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②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注】①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②行藏:此处指行迹。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点明作者此时远离故园,漂泊异乡。B.颔联“木叶”描写秋风中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凸显了环境的萧瑟。C.尾联直抒胸臆,尽显动荡局势下诗人报国的拳拳之心和不拔之志。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但呈现了诗人潇洒主动、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16.《冷斋夜话》云:“诗句有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请结合详细词句,分析本联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2)《虞美人》中,词人李煜遥望金陵,绽开想象并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______,______”。(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______,______”。三、语文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与“马踏飞燕”凝固了一个奔腾中的瞬间,静中有动。对于捕获角色瞬间的动画而言,这些是难得的造型语言资源,可以成为动画造型的一个关键帧。每个雕塑都可以成为一个动画片场案中的道具,其构成部分,可以是动画的一个角色形象,也可以是动画角色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当然,这种思维还只是干脆的“剪取”。要做到真正的__________,国产动画从业者还要了解古代这些雕塑形象设计的文化脉络。汉人酷爱骏马,并把骏马看作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汉代的雕塑是当时人们多年大漠追杀的肃杀与__________的情怀的折射,是对战场厮杀、血脉贲张的烈马性情与行为细微环节的熟知与提炼。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并__________的。所以,()在国产动画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获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感观、体验、临摹记忆之后,并迁移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中,其角色才能____________,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融会贯穿马革裹尸感同身受活敏捷现B.举一反三马革裹尸感谢涕零活敏捷现C.融会贯穿赴汤蹈火感谢涕零活敏捷现D.举一反三赴汤蹈火感同身受活敏捷现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是熟识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B.熟识汉代的历史就可以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C.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的必要前提是熟识汉代历史D.熟识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是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国产动画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移用外形。更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获一个时代的风格。B.国产动画在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移用外形,更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C.国产动画在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获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D.在国产动画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21.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藻类有潜力成为高价值生物燃料的可持续来源。当承受压力时(例如饥饿),藻类为了节约能量,会进入休眠状态,①_____,以淀粉和三酰基甘油(TAG)的形式存储能量,而TAG刚好是生物燃料的原料。当压力解除,藻类退出冬眠状态,②_____,复原细胞的生长和分裂。③_____的逆境是:压力使藻类产生更多的TAG,但生长发育不良;无压力的藻类不能产生足够的TAG。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2024年9月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称“国航”)冬奥主题彩绘飞机“冬奥冰雪号”在首都国际机场正式亮相并飞往成都完成首航。这是北京2024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携手航空客运服务合作伙伴国航设计喷涂的首架北京2024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彩绘飞机。“冬奥冰雪号”得名源于北京2024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祥瑞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各取首字“冰”“雪”既体现了冬奥会冰雪运动特点,又紧扣“纯净的冰雪激情的约会”的美妙愿景。首航结束后,“冬奥冰雪号”将接连在广州、上海、武汉、杭州等各地亮相。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路易丝·格丽克获奖。理由是“她清晰无误的诗意的声音、带着朴实的美,使个体存在带有了普遍性”。回顾近10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10位获奖者中有3位都是诗人,另外两人分别是:2024年美国诗人、歌词作家鲍勃·迪伦,理由是“表彰其为美国歌曲传统带来的全新诗意表达”;2011年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理由是“经过他那简练、通透的意向,我们得以用崭新的方式体验现实世界”。材料二:在今日这个时代,我们照旧须要诗歌,甚至比以往的任何一个年头都须要诗歌的安慰。——中国诗歌网评论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挡过一辆坦克。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又是无限的。就像在沙中写字,在它面前原告和被告皆无话可说,并获得新生。——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思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高二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B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表述错误。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结合文本内容“其次个层次是能深化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说明可以不必是作者原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2.DD项,“对比论证”错。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非常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3.D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说明可以不必是作者原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受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B项,“属于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错,只有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受生命的读者。C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多数读者”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众多。故选D。4.BB项,“找到了火星存在水的痕迹或者甲烷的证据”分析错误,依据文中“对火星探测的重点之一就是找寻水的痕迹,或者探测甲烷的存在”的信息可知,还并未找到火星存在水的痕迹或者甲烷的证据。5.CC项,以偏概全。从文中“只不过,与其他动辄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星球相比,基于现有航天实力,飞行6~7个月就能到达的火星,无疑是各国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等信息可知,其缘由除了火星的自然条件与地球相近,可能找到存在水的痕迹或者甲烷的证据,以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思索人类自身的命运之外,还有现行的技术实力问题。6.①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②为我国实现后续雄心勃勃的航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③激励青年投身航天事业中,促进我国科技领域的进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依据筛选到的文中信息“我国的‘天问一号’支配通过一次放射,……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可知,“天问一号”的放射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有重大意义。依据文中“德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型火箭经受住考验’……以促进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可以概括出,“天问一号”的放射为我国实现后续雄心勃勃的航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同时也能激励更多青年投身航天事业中,促进我国科技领域的进步。7.BB项,“仗艺欺人”错误。“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愤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余老五的技艺超群和专断顽固,还说明在小鸡即将“出炕”时余老五的细致谨慎看法,与他平常大大咧咧的形象形成对比。8.CC项,“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错误,本文写余老五“炕鸡”和陆长庚“赶鸭”时虽然笔墨不多,但运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使情节集中而曲折,故事性也强。9.①将别人家刚出炕小鸡的大小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超群;②将其他师傅炕鸡时的胆识、手艺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超群;③将炕鸡前后余老五的声调大小作对比,突出余老五对工作的细致谨慎;④将余老五和陆长庚的外貌、性格、境遇作对比,强调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⑤将倪二的赶鸭水平和陆长庚的作对比,突出陆长庚的技艺超群。(每点2分,答出随意三点即可)【解析】这篇小说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作用主要是突出余老五与陆长庚的形象以及人物命运。10.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呈现了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以问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可以产生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每点1分)【解析】①小说开头先写沙滩上有人分鸭子,然后由四个人的穿着装扮写到江南江北的生活环境,最终又写鸭子满足这样的天气和养鸭人的生活,他们依水而住,靠水吃水,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呈现了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铺垫。②小说在讲解并描述完余老五“炕鸡”和余老五“赶鸭”的故事后,以“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两个问句简笔收束全文,让人思索二人的命运,给人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小说开头虽用繁笔写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但是由分鸭子写到人们的生活环境,笔调舒缓;结尾两个问句结束小说,看似简洁,但提出了主子公从何而来、命运如何的问题,内容急促,开头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可以产生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11.C“故”表示因果关系,“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是“数来攻”的缘由,因此“先欲取大同为巢穴”之间不能断开,由此解除A、B项;“及”是“等到”的意思,“及每至辄败”是指“等到每次去攻打总是战败”,句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有一营数十人不还者”是定语后置句,其间也不能断开,由此解除D项。12.DD项,“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最高等”说法错误。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侯是封建五等爵位的其次等,而非最高等。13.CC项,“俘虏八百多”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意思是获得被敌寇掠夺的人畜八百多,而不是“俘虏八百多”。14.(1)大同是我的屏障。陈公与郭登如此,将拿什么保卫?(2)这时边患刚刚平静,郭登细心支配,想得到公正廉洁有作为的人和他一起(共事)。【解析】(1)“……也”,推断句式,……是……;“藩篱”,名词,篱笆,比方门户或屏障;“是”,这,此;“何以”,拿什么。(四处每点1分,大意2分)(2)“甫”,副词,刚刚;“措置”,支配,处置;“公廉”,公正清廉;“与俱”是省略句,应补出“之(他)”。(四处每点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郭登,字元登,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从小聪颖灵敏。等到长大成人,博闻强记,擅长争论,喜爱谈论兵法。正统年间,郭登跟从王骥征讨麓川有功,被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郭登又跟从沐斌征讨腾冲,因功升任代理都指挥佥事。十四年,皇帝北征,郭登护卫到大同。郭登对学士曹鼐、张益说“皇上应当进入紫荆关”,(那二人)不听,于是导致失败。在那个时候,大同军士大多战死,城门白天关闭,人心惶惶。郭登慷慨勉励,修整城墙,修缮兵器;抚恤士兵,慰问死者的家属和受伤的将士,亲自为他们包扎伤口敷上药物,说:“我发誓和此城共存亡,不让你们单独死去。”景泰元年春,侦察得知敌寇几千骑兵,从顺圣川侵入在沙窝扎营。郭登率兵跟踪,大败敌兵,追到栲栳山,斩首二百余人,获得被掠夺的人畜八百多。边将自土木堡之败以后,畏惧退缩没有敢于与敌作战的。郭登率领八百人战胜敌人几千骑兵,军队士气为之一振。捷报奏报朝廷,郭登被封定襄伯,朝廷赐予他世袭的铁券。当时镇守宦官陈公嫉妒郭登。恰巧有人揭发陈公谋求受贿,陈公怀疑是郭登主使,就与郭登结怨。皇帝对于谦说:“大同是我的屏障。陈公与郭登如此,将拿什么保卫?”朝廷派右监丞马庆取代陈公,郭登更加感谢奋勉。起初,也先准备攻取大同作为据点,所以屡次来进攻。等到每次去攻打总是战败,有一营几十人不能生还的,敌势被震慑住,才起先有归还上皇之意。上皇已回,代王朱仕壥赞颂郭登功劳,恳求颁发敕书奖赏慰劳。兵部称郭登已封为伯,才作罢不再封赏。二年,郭登因为年老多病恳求退休,皇帝不允许。这时边患刚刚平静,郭登细心支配,想得到公正廉洁有作为的人和他一起(共事)。这年秋,郭登因病被召回京。郭登刚到大同时,可以作战的士兵才几百人,战马一百多匹。等到此时战马达到一万五千匹,精兵数万,大同屹然成为大镇。郭登离去,大同人很惦念他。成化八年,郭登去世。赠侯爵,谥号忠武。15.DD项,“潇洒主动、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错,诗歌前四句写的是旅客悲秋之况,后四句表达旧臣忧国之怀。报主心切,时势艰难,想着国事,虽衰年未肯自倭,尽力报效国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16.①功业未立而双鬓已斑,频频看镜;登楼望远,心怀天下,写出了诗人报国心切。②衰暮之人,体力不济,于是背地自登,因而久倚,“独”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③心空有雄心壮志,然身已暮年,表现了诗人的冲突心理,与壮志未酬的慨叹。(每点2分)【解析】颈联“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意思是,年纪大了却功业未成,常常照照镜子,看到白发已出现了,常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频看镜”“独倚楼”,是两处细微环节描写,夜不眠以至曙,故对镜倚楼,频看镜,写出了诗人报国心切;“独”字写出了诗人常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的形象,时势艰难,想着国事,尽力报效国家,虽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种心思却永不停留,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17.(1)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2)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18.A融会贯穿:指各方面的学问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举一反三: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此处指做到真正的融合贯穿,故选“融会贯穿”,解除BD。赴汤蹈火:比方奋不顾身,不避艰险。马革裹尸:指英勇牺牲在战场。此处指英勇牺牲在战场上的情怀,故选“马革裹尸”,解除C。感同身受:虽然没有亲身经验,但感受就像亲身经验过一样。感谢涕零: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此处指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并亲身经验的。故选“感同身受”更合适;活敏捷现:形容神情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活敏捷现: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此处指角色生动逼真,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故选“活敏捷现”更合适。故选A。19.C留意需填充的句子是顺应前文汉代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影响,解除BD;依据语境来看,补写的语句应突出“熟识汉代历史”这个前提,因此应以“熟识汉代历史”为落脚点,解除A,故选C。20.B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主语残缺,介词“在”置于句首,掩盖了主语“国产动画”,据此解除A、D;“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获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语序不当,关联词“既……更”关联的内容互换,据此可解除C,故选B。21.①停止生长和分裂功能②起先消耗能量储备③制造生物燃料(每处2分)【解析】本段文字主要介绍藻类有潜力成为高价值生物燃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