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01PART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低层大气的组成水汽:成云至雨的必要条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杂质:凝结核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运动为主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航空的理想空域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02PART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地面受热: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受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两大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的水汽、CO2、O3、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⑵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强烈截留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促使大气增温,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部分热量。原理应用⑴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⑵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投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③果园里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原理应用⑶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太阳能丰富与否①高海拔(如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③四川盆地:气候湿润、盆地地形→阴雨天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少⑷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03PART逆温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
地形逆温
锋面逆温逆温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逆温类型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中纬度沿海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盆地和谷地夜间锋面逆温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锋面活动地区逆温影响(1)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2)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出行的天气。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易造成交通事故。④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04PART典型训练(1)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清图中四个序号所代表的作用。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②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2)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解析: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由材料可知,氧化亚氮属于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主要体现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故B项正确。大气辐射总量增加、地面辐射总量增加、地面反射作用增强与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无关,故A、C、D项错误。B(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CDB(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解析:冬季在谷地或盆地,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速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快,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底部,造成进一步的降温,可加强辐射逆温,故C项正确。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故A项错误。平原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故B项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故D项错误。解析: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逆温最强。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在晴朗无风的天气状况下,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却地面的影响,形成辐射逆温,故D项正确。(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解析: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故B项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控制时,近地面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故A、C项错误。黄河源地区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故D项错误。
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的结构(图a)。近年来,我国某地(36°48′N,118°42′E)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的垂直墙体为共用墙,建造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图b)。读图,完成1~3题。1.“阴阳棚”温室中(
)A.甲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菌类
B.甲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蔬菜C.乙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蔬菜
D.乙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菌类2.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
)A.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
B.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C.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增温D.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乙棚降温BD
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的结构(图a)。近年来,我国某地(36°48′N,118°42′E)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的垂直墙体为共用墙,建造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图b)。读图,完成1~3题。解析: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加大了对原先墙体北侧光照条件相对较差的土地的利用,土地利用率提高,因地制宜种植对光照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增加了农产品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故D项正确,A项错误。获取光照主要是甲棚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温室,甲棚获取的光照并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的保水能力并没有减弱,故C项错误。3.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
)A.土地利用率低
B.获取光照更多C.保水能力减弱
D.经济效益增加D1.“阴阳棚”温室中(
)A.甲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菌类
B.甲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蔬菜C.乙棚为阳棚,主要种植蔬菜
D.乙棚为阴棚,主要种植菌类D解析:读图可知,“阴阳棚”温室中,甲棚位于南侧,而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甲棚为阳棚,乙棚为阴棚,故B、C项错误。甲棚为阳棚,光照条件较好,主要种植喜光的蔬菜,故A项错误。乙棚为阴棚,光照条件相对较差,主要种植喜阴的菌类,故D项正确。图a图b2.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
)A.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
B.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C.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增温D.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乙棚降温B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棚为阳棚,光照条件较好,棚内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气流上升,从通道1向北进入乙棚,为乙棚增温,故B项正确,A项错误。乙棚为阴棚,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棚内气温较低,空气遇冷收缩,气流下沉,气流从通道2向南进入甲棚,为甲棚降温,故C、D项错误。ab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完成4~6题。4.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5.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5解析:读图可知,绿洲白天地表温度比沙漠低得多,加之绿洲地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和绿洲地表水分蒸发都会吸收热量,使地表温度进一步降低,故①②正确。综上分析,A项正确A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完成4~6题。6.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 D.10—11月C解析:读图可知,观测时段内沙漠和绿洲地表最低温度均高于12℃,沙漠地表最高温度接近40℃,绿洲地表最高温度约27℃,据此判断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夏季,故C项正确。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8.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AC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托车的骑跃技巧与体验活动考核试卷
- 厨房电器生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考核试卷
- 木材加工过程中的物料管理优化考核试卷
- 皮革制品修补行业国际标准与认证考核试卷
- 模拟音响电路设计考核试卷
- 纱线疵点分析与防治考核试卷
- 水果种植茬口农业产业国际合作考核试卷
- 纺织品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的应用考核试卷
- 洗浴行业服务个性化发展模式探索与应用考核试卷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版)解读 4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解读
- 银行摄影营销方案
- 劳动课程设计烹饪教案
- GB/T 15688-2024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
-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培训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氯酸盐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
- 设备巡检手册
- 药品零售业中可持续采购的最佳实践
- 人教版(2015)五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6课视频知识一起学 教案
- 光伏发电设备检修维护工(二级)岗位能力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