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共120题)_第1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共120题)_第2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共120题)_第3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共120题)_第4页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共12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6(共4套)(共120题)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1、发源于德国,强调法律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体现的法学流派是A、自然法学派B、社会法学派C、历史法学派D、分析法学派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法学历史,以及第二章第二节中的非马克思主义法学流派对法的本质的不同观点。历史法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对抗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侵略扩张而提出的,因此其基本观点就是主张法是各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反映,而不是拿破仑所主张的各国统一被《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法国法来主导,C选项为正确答案。2、下列关于各主要法学流派基本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法学派强调永恒不变自然理性是法的来源,法律应当与之相符B、注释法学派主张通过对古罗马法的研究、注释和恢复来打造新的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C、分析实证法学派强调对现实的法律文本以及法律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来认识法律D、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凡是社会控制的手段都是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主要法学流派基本观点,以及第二章中关于法学本质的不同观点。《考试分析》虽然没有专门对各法学流派进行具体的介绍,但是在涉及法的本质问题时有基本的介绍,因为对法的本质的看法是划分法学流派的基本标准之一,因此,可以以此类题目对相关法学流派以及法的本质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考查。本题前三选项就是以选项的方式对几个基本的法学流派观点进行介绍,D选项关于社会法学派的说法前半部分是没错的,但是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社会控制手段,其特殊就在于其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并非所有的社会控制手段都是法,例如道德规范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但是它并不是法。3、下列关于法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学作为社会科学,是因为它研究法律现象,以及法作为社会制度的内部构成及特征,还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相互作用等B、法学的产生与职业法学者阶层的产生密不可分,有了职业法学者阶层来研究法律现象和法律实践,也就有了法学C、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传入以前,我国是没有法律思想的D、法学体系是法学研究各分支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因此是法学发展的较高级形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法学概念相关内容。法学属于社会科学的原因就在于它是将法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来进行研究,相关的其作为人文科学的原因则在于其涉及人们的生活意义,并且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精神导向,A选项正确;法学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1)作为研究材料及对象的法律现象大量出现,(2)专门的法律研究者的出现——B选项表面上看只强调了法学者这一条件,但实际上强调法学者对法律现象进行研究即已经暗示了条件(1)已经具备,B选项正确;我国古代法律思想是极其丰富的,还出现了专门推崇法律及“法治”的法家,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传入只是推动了我国法学的现代化而已,C选项错误:法学体系是法学各研究分支并存且相互影响(虽不一定有决定关系),于是就形成了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即法学体系是各个法学流派发展后的系统化、体系化,当然是高级形态。D选项正确。4、法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A、古希腊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罗马共和国时期D、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首先本题可以通过简单识记来解答:理解记忆的话,可以结合古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对法律的需要,以及当时出现了专门的法律学者阶层两方面来理解,而在古罗马两个阶段即共和国和帝国时期两者中,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及法律阶层已经开始大发展了,相关的有十二铜表法在此阶段制定,共和体制也是法律发达的基础和表现之一,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注释法学派也是对罗马法进行注释来发展近代资本主义法的,答案选C。古希腊时期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是法律大发展时期,但是还未达到使法学成为独立学科。我国战国时期的法家虽然很重视法制,但是即便最为推崇法律的法家,其学说主张也是和政治紧密联系的,故而并未脱离政治成为独立的学科。5、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和法学归根结底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B、马克思主义法学使法学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之前的法学都不是真正的科学。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具有历史性,随着国家的消亡,所有法都会趋于消亡。D、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独创的法学,是抛弃了以往旧的法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法学。我国的意识形态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正统法学思想必然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保持一致,故相关知识点可以结合政治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阐释法与法学这一上层建筑或者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时,肯定是落脚在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不是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也是由一定时期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决定的,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具有历史性,并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基本观点是不错的,但马克思强调的是阶级意义上的法会消亡,非阶级意义上的一般社会管理层面的法,如交通规则之类的则不会那么容易消亡,C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具有突破性的法学理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抛弃了以往的旧法学理论,相反,是在扬弃旧法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扬弃”也就意味着继承其中合理的、进步的思想,而不仅仅是抛弃旧法学理论,D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阐释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只有能够科学阐释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这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法学使得法学成为了真正的科学,B选项正确。6、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理学是从总体上研究法的内涵以及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B、法理学要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C、法理学与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法理学是一门纯理论学科,不会与具体的法律问题发生直接联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法理学的概念。本题的核心在于理解法理学是把法作为一个整体的一般性的、通用的知识和理论学科,在此基础上理解法理学相对其他部门法学的独特地位,即这一学科是对其他部门法学具有基础性、总体性指导意义的一般化理论。A、B、C选项都是这句话的展开或者变体,都是正确的,但是即便法理学是研究相对一般性的理论,也不意味着它不与具体的法律问题发生直接联系,相反,基本法理是分析现实法律问题、确定思考大方向的一个基本前提。7、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学学科的最大贡献在于A、马克思主义法学打破了宗教神权思想对法学的影响B、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律的技术问题、形式问题和运作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C、马克思主义法学科学地阐述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D、马克思主义法学完全抛弃了剥削阶级法学的理论和观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概念及特征。马克思主义法学从根本上冲击了宗教神权思想对法学的影响,但这不是其最主要贡献,且在打破神权法的桎梏问题上,资产阶级法学流派贡献同样巨大,A选项不准确;马克思作为一个哲学家、革命家对法学研究时,其侧重更多的是关注作为社会存在的法在历史中的作用和本质,以及发展规律,而不是法律技术问题、形式问题等,B选项是前马克思主义时期法学家的法学成就,而C选项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最大贡献,也是其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的原因所在:尽管马克思主义法学跟剥削阶级法学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马克思是在扬弃之前法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在批判中继承了前人的进步思想和正确认识,而不是完全抛弃了剥削阶级的法学理论和观念,D选项错误。8、下列关于法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等学派开始直接或间接地探讨法律问题,法学在我国产生B、西汉以来,由于我国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是没有法学思想的C、鸦片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传入,才使得我国有了近现代的法学思想D、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法学成了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法学思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法学的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探讨了法律问题,可视为我国法学的产生,A选项说法正确;西汉以来虽然我国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但是在之后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阶段,不可能没有法学思想,实际上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学思想主要就是以儒家学说的方式出现和存在的,B选项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才被传入,近现代法学思想才开始在中国立足,这是基本史实,C选项说法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法学思想上也曾经有过很多的探讨甚至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揭示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决定的,D说法正确。9、关于法的本质,下列选项中主张理性论的是A、托马斯一阿奎那B、格老秀斯C、约翰一奥斯丁D、罗斯科一庞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中的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关于各种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的识记,可以采用复杂理解记忆法,即将代表人物的时代背景、生平等与其主张的观点等系统地理解记忆,而不是简单记忆谁谁主张什么。尤其可以结合法学家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身份来理解和答题,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各自对法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托马斯一阿奎那是以宗教神学家的身份研究法学的,因此其关于法的本质的主张必然是神意论。格劳秀斯是17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所处的时代以及国家背景让其必然为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言,而资本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理性地对待世界,同时,理性也是启蒙时代对抗神权的主要武器,故而格劳秀斯主张理性论。约翰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分析法学的代表人物,分析法学主张纯粹地研究法律文献及法律现象本身,因而没有从法以外寻找法的本质,而是简化地从法的运作出发主张是法律实君主下达的不可违抗的命令,即命令说;罗斯科一庞德是20世纪社会法学代表人物。在社会发展日益复杂,国家的地位相对降低,社会大众的利益日益受到重视的20世纪,社会法学在界定法的本质的时候也是从社会层面强调法的本质是为了实现社会控制,即主张社会控制论。综上,B选项为正确答案。10、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废除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制。商鞅的这一行为反映了A、法的本质是公意的体现B、法的本质是君王的命令C、法的本质是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商鞅变法时期地主阶级已经崛起并成为实际上的统治阶级,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制,实际上是将新兴的地主阶级力图让土地由国有变为私有的要求上升为国家法令的做法,即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的行为,这反映的当然是法的第一层本质即国家意志性,D选项正确;这里并未提到公意也就是人们的共同意志或普遍意志,故而不是卢梭主张的公意论,A选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提到了秦孝公对商鞅变法的支持,但是也没有强调废井田确认土地私有是秦孝公的命令,故而不是命令说的体现,B选项错误;法的本质是物质生活条件一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但是该本质强调的是物质生活条件或者说经济条件对法律的决定作用,而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这层意思,C选项错误。11、关于法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B、法的国家意志性是指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C、法的程序性是指法制定和各层面实施都有相应的法律程序来提供规范的过程和方式D、法的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普遍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关于法的诸项特征,我们可以顾名思义地理解记忆:规范性就是说法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国家意志性是说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程序性是指法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相应程序且必须按照相应程序进行,法的普遍性则是指法必然是普遍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少数情况。由此,B选项错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的国家强制性这一特点的理解。12、法律通过对权利、义务的规定,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这一表述指的是法的那一项基本特征?A、规范性B、权利和义务一致性C、国家强制性D、程序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规范性强调的是法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指人们对于某一行为或活动具体该怎样做;而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强调的是通过对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来告知人们某一行为该不该做、能不能做或者是不是必须做。可见这两个基本特征各有侧重:规范性强调“怎样行为”,权利义务一致性强调“行为与否”,由此,B为正确选项。此外,这里比较容易混淆的还有一项就是国家强制性,题干中强调该不该行为、必须行为,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国家强制性特征强调的是法由国家强制力这一实施强制的主体具有特殊性,而不是强制与否。13、关于法的本质,19世纪英国法学家约翰一奥斯丁的观点是A、社会控制论B、理性论C、社会连带论D、主权者的命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非马克思主义法学流派对法律的本质的界定。本题可以通过纯粹简单记忆来解决,也可以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理解记忆:19世纪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为主导的时期,英国的约翰一奥斯丁又是这一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因为19世纪以来法律法规以及法律实践都已经非常丰富了,而自然法学等又已在一定意义上穷尽了其研究,所以此时期强调在纯法律的范畴内对法本身进行实证分析的分析法学派开始主导法学界。该学派专注法本身的特点使之不会从神意、理性、民族精神等层面去考虑法的本质,也不会拓展到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或者社会连带理论来界定法的本质,因此,以奥斯丁为代表的分析法学派主张法律是主权者对其臣民的命令,即从法律制定到实施过程之中去寻找法的本质,D选项正确。全面理解知识点感觉比记忆单个知识点要复杂,但实际上是让整个内容更加立体和强化。14、下列法的基本特征,哪一选项不是法与政党规章纪律的区别A、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B、法的内容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研究法的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区别法和其他相似事物,既然是相似事物,那就不可能四个基本特征都不同,那么要区分法与某一相似事物,就必须认清哪些是两者区别,哪些不是,这样区分清楚了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法。题干中提问的是法与政党规章纪律之间的区别,这两者都是具有规范人们行为效果的社会规范,也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区别在于政党规章纪律的内容不一定是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有可能义务大于权利,也可能权利大于义务,也可能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或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政党规章纪律是政党内部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而不是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体现国家意志的,因而也不具有国家意志性;政党纪律也不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而是依靠政党内部的机构以及力量。故而A为正确答案。反过来我们也就更加理解了法具有的权利义务一致性、国家意志和国家强制这三方面特征。15、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界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的第一层本质是物质制约性,第二层本质是国家意志性或者说阶级意志性B、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指法是掌握政权的执政党的意志的体现C、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对法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法的具体现象D、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阶级意志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说阶级意志性有时候也起决定作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本质的界定。法的两层本质一般而言将相对浅层次的阶级意志性视为第一层本质,根本性的物质制约性视为第二层本质,A选项错误;法的阶级意志性是指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或者说是整体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某一个政党,即便是执政党,也需要协调统一整个阶级的意志来作为国家意志并上升为法,B选项错误;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本质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者会所经济条件所最终决定的,但并不否认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几个国家,却可能因为政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等原因而呈现不同的法律现象,C选项正确;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阶级意志性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是说两者在不同层面同时作为本质存在,不能割裂否定任一方面,而不是说谁起决定作用——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根本上看当然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本质的决定因素。16、关于“法”和“法律”的词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古代,“法”与“刑”是通用的,这跟中国古代民刑不分的法律文化特点一致B、西语中,“法”一般是哲理意义上使用,“法律”则是国家法意义上使用,而汉语中则没有这种区别C、汉语中“法”在哲理意义上与“理”通用,指“天理”、“道理”:在典章制度意义上,“法”则是与“律”、“法律”、“法制”等相通用D、西方谈论“法”和“法律”时,一般分为“主观法”和“客观法”两类,前者是指实在法,即国家制定的法律,后者则是指自然法,即非人为制定的客观存在的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中的“法”与“法律”的词义。古代中国之所以“法”与“刑”通用,主要原因就是彼时中国法民刑不分,确切说是民事法律问题也以刑事法律方式解决,因此,说到法,几乎就等同于说“刑”,A选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确没有“法”与“法律”分别用于哲理意义和国家法意义的区别,但是现代中国受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也有了这种区别,所以现代汉语中是有区别的,B选项错误:汉语中的“法”,在哲理意义上与“理”通用时是指作为效力来源的“天理”、“道理”,典章制度意义上则是指典章制度本身即“律”、“法律”、“法律制度”等,C选项正确;西方的主观法是指人制定的国家法律,而客观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不带有人的主观意志的参与——这一点考试分析上相关内容有误,请以此为标准。17、“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的这句话的含义是A、法的最深层本质是社会经济条件,或者说由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B、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只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C、法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D、政治的立法和市民的立法都是一样性质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相关学说。本题是最基本的考点,其中B选项比较容易排除,它实际上是否定了法的第一层本质,错误;法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从根本上是这样的,但是题干中的引文并未涉及生产力水平的问题,C选项不切题,错误;政治立法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基于其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和统治的需要而将其意志(本质上也是经济需求)上升为法律,市民立法则是根据市民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的需要上升为法律,两者虽然在根本上都是经济关系的要求,但是性质却并非完全一样,后者经济内涵的色彩更直接、明确,D选项错误;A选项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第二层本质的具体内涵,正确。18、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阶级性D、普遍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的内涵。本题表面上看很简单,对法的几项基本特征的简单记忆即可解决,但是错误选项C其实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阶级意志性或者说阶级性也是法的本质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的基本特征跟法的本质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区分法和其他相类似以及相关事物,后者则是对法的定性,本质属性不一定就是特有属性(即基本特征),在本题中,阶级性虽然是法的本质属性,但是其他社会事物比如道德,也可能具有阶级性,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道德可能有阶级区别。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9、按照知识形态的区分,可以将科学分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三类,法学是一门存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学科,其作为社会科学的原因在于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法学的概念。作为法学生,了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分类,尤其知道这两者的不同侧重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侧重也是在学习法律时需要注意的侧重点乃至目的。本题四选项中,A、B、C选项都是强调法学研究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或者社会制度的法,包括它的内涵、外延,及其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社会科学的研究特点或者说侧重;而人文科学则侧重对人以及人类社会的本质、意义、精神导向、价值追求等的研究,是更为深层次的精神意识层面的探究。由此,A、B、C为正确选项,D为人文科学的界定标准。20、下列关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本题选项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法学出现的两个条件:一是有关于法律现象的材料的积累,二是专门法学研究者的出现,但是A选项的说法是有了法或法律现象就有了关于法的思想和观点,而不是说就有了法学,故A正确;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层建筑发展的根本原因都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且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B选项正确;在西方,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促使法律实践相当丰富,且出现了专业的法学研究者阶层,因此,法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法学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之后,因为只有构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法学才真正认识了法的本质和规律,C选项错误;世界各地的法学产生基本上都是在公元前几百年甚至更久以前,彼时各地之间显然没有专门的学术交流,但是又都出现了自己的法学家和法学,因而是在世界各文明发源地自发产生,D选项正确。21、下列选项中属于应用法学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法学的分支学科划分。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应用法学主要是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即前者以研究抽象的理论为主,后者以研究具体的规则和法律实践为主。区分两者以及解题技巧在于考虑现实中是否存在相关具体法律部门(原则、规则制度)和直接的实践应用。由此,法医学和刑事侦查学显然是可以具体运用到相关实践中的,诉讼法学也可以直接运用到诉讼实践中,同时还有专门的刑事、民事诉讼法律部门,ACD为正确选项。而法史学则是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法律思想或者法律制度,从中得出可供借鉴的认识才能间接运用到法律实践中的,B选项错误。22、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学边缘学科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试分析》第一章中的法学边缘学科。法学边缘学科,又叫法学交叉学科,顾名思义,法学边缘学科或法学交叉学科一定是涉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或者相结合研究的法学学科,交叉的两个学科之间一般都只涉及两者交叉的边缘部分,故从法学角度看即是法学边缘学科。由此,法经济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法史学是法学与史学的交叉研究,法理学则是关于法学的一般性理论的基础学科,比较法学是从研究方法角度界定的法学专门学科,两者并不涉及两个学科的交叉,综上,A、B为正确答案。23、下列各法学流派中,完全属于资产阶级法学流派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法学流派发展历史。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了解各个法学流派在法学史上所产生和存在的阶段以及相关主张,在此基础上可以大概判断其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法学流派:注释法学派是在12—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的法学流派,其主观上带有比较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且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分不开——注释罗马法的原因就是在罗马法基础上重建适合于商品经济的法律体系,因而实际上这一流派已经可以算作资产阶级法学流派;自然法思想自古有之,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就开始主张自然法观点了,但是真正成为学派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以后:社会法学派就更加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社会控制的需要下产生的法学流派,分析实证法学派也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以后的17、18世纪时产生的,因此,ABCD都属于资产阶级法学流派。24、与之前的法学流派比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进步之处在于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法学。A、B、C三选项其实是马克思主义一般理论在法学方面的表现,而且这三个选项是同一问题的三个阶段,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才得以科学地阐释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而认识到法的历史阶段性和阶级性,故均为正确选项;强调实证分析其实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主张,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法律以及法律现象本身去探讨法的性质、特征等,D选项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或者进步之处。25、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认识,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法律整体上的一般理论和认识,包括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等,因此其研究对象必须涉及古今中外法及法律现象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得出全面适用的认识,也才能为法治建设提供正确有效的理论服务,A、B选项正确;由此,也可见法理学是从具有不同特定内容和侧重的各部门法学中总结出的一般性认识,故而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选项正确:法理学的研究涉及古今中外有关法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法制史提供制度材料,法律思想史提供理论材料,法理学是对这些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归纳和升华,即它是对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的理论化,D选项正确。2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二章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就研究方法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哲学层面的一般方法,其要成之为法学,肯定离不开社会调查的方法、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词义分析的方法和经济分析方法等众多的法学学科内研究方法,否则就全然成了一般性的哲学研究,A选项错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内容之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实践,后者构成前者的理论依据之一,B选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所关注和揭示的主要是关于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不是专门的法律技术和实践运作——毕竟马克思的主要历史角色不是法学家或者法律实践者,而是革命家、理论家,因而其研究法律和法学也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探讨深层次的法哲学问题,法律技术和形式问题、运作问题是前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尤其是专门的法律人所重视的,C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所揭示的法的本质就是国家意志性和社会物质性,即法律是作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马克思认为所有的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最根本上则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或者说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这个可以联系政治课关于马哲的相关知识点来理解记忆,D选项正确。27、关于法学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法律产生的条件。首先必须明确本题并不是简单考查法律产生条件有哪两个,而是相关说法的正确与否,因此不能简单地只选书本上关于两个条件的选项,细察每一个选项就会发现,实际上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说法。法学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作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现象和法律材料,另一个是专门从事这一专业研究的人即法学者,B、C选项是基本知识点,正确;法学作为上层意识形态的一个内容,其产生发展的根源肯定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A选项正确;职业法学者的出现实际上是法律和法制发展到相当复杂程度之后,为了运用这一工具而产生的专门职业者,实际上就是一种应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分工,或者说法律事业的“生产工具”发展了,其运用者的专门化(亦即专业分工)就产生了,D选项正确。28、下列关于法学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法学体系和第六章第一节法律体系。法学体系是由各个不同的法学分支学科根据共性和特性构成的有机知识体系,其中连接各分支学科的就是作为法学的普遍知识,A选项正确;法学体系是针对法律体系进行研究而形成的体系,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关学说,B选项正确;法律体系中的部门法在法学体系中都有自己相对应的部门法学科,但是法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并不只是按照部门法这一个标准来划分,还有按照研究方法和需要所划分的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按照法律程序划分的立法学、法律解释学等,这些分支在法律体系中是没有一一对应部门法的,C选项错误;法学体系的确是一个以法律科学为中心和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但是其中并非完全不涉及其他学科内容,其中的边缘法学或者说法学交叉学科就必然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D选项错误。29、汉语中“法”一词的含义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中的汉语中“法”的词义。本题是基础知识的记忆题,并无太多可分析之处,可以理解记忆的是,汉语里很多字词都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的意思,“法”就是典型:它的含义包括了作为法的主要实践内容和方式的“刑”,作为基本价值的公平,作为作用的明断曲直,以及作为效力依据的“理”,还有作为典章制度的“律”、“法律”等。三、简答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0、请简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标准答案: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的总称。与以往的法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法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往法学都在不同程度上以唯心史观为基础。有的认为法与经济无关,有的则否认经济对法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第二,以往的法学大多试图掩饰和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性,主张法学是超阶级的,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的法学是不存在的,法学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和对一定阶级有利的社会制度服务的。第三,以往法学大多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存在的: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则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随着国家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也将会趋于消亡。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点。本章出简答题的可能性不大,唯一适合出简答题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问题。要点如下:第一,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本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根本上则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第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具有阶级性,即任何社会的法都不可能是超阶级的,而是为该吐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第三,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具有历史阶段性,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作为简答题,不一定要照搬书上原话,如是答出上述各要点并适当解释其内涵即可。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不属于制度体系,而是思想体系,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C项正确。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也存在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因素,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直是司法考试的必考内容,相信以后在法硕考试中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2、关于法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法治强调良法之治B、法治的目的在于依法行政C、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强调“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强调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和对人权的保障,故A项正确。法治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也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容,而且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要求公共权利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故D项正确。个人和组织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为,故c项正确。法治的政治基础在于民主政治,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故B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3、关于民主、法治、人治、德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罗马B、法治与德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C、依照人治的理论,治理国家不需要法律D、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西方“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并非罗马,A项错误;法治和德治存在分歧,但分歧并不是根本性的,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理国家,两者可以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国家发展,所以两者并非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B项错误;人治国家也存在法律,只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依旧是治理国家的有用工具,C项错误。综上,本题选D。4、关于经济基础对法律的决定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性质B、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基本内容C、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法律的发展变化D、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形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对法律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性质;其次,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基本内容;最后,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法律的发展变化。但是法律的形式并不完全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还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状况等因素有关。综上,本题选D。5、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法律规范的内容相比较道德更加明确具体B、道德调整的范围大于法律C、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具有统一性D、法的出现早于道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的产生必须以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建立为前提;道德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演进形成的,只要人们结成社会进行生产和生活,道德就必然会出现并发挥作用。法的出现晚于道德。综上,本题选D。6、关于法律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文化由两个层面组成,其一是物质性的法律文化,其二是精神性的法律文化B、法律文化与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等法律现实没有太多联系C、法律文化是人们从事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D、法律文化具有多样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文化与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等法律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文化的载体是法律现实,法律文化蕴含其中。但是法律文化并不等于现行法、法律实践以及法律意识,也非简单地等同于这些法律现象的总和。法律文化是这些法律现象中所包含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是其中一切有价值的、流传久远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是一种文化传统。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从事法律活动的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定式”,是一种习惯。法律文化不包括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中一切因偶然因素、个别事件而变化的成分。综上,本题选B。7、根据法律意识专业化、职业化的不同程度,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A、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B、职业法律意识和非职业法律意识C、低级法律意识和高级法律意识D、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法律意识的专业化、职业化的不同程度,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非职业法律意识。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根据认知阶段,可以把法律意识分为低级阶段的法律心理和高级阶段的法律思想体系。按照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综上,本题选B。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A、立法机关对法律所作出的修订B、法学家的理论C、小王对法律的思想认识D、法盲对法律的认识和评价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整个法律现象的观点、感觉、态度、信念和思想的总称。它由法律观点、法律感觉、法律态度、法律信念和法律思想五个要素组成。立法机关对于法律作出的修订属于立法活动,不是法律意识的范畴。综上,本题选A。9、下列关于法与社会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的社会化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B、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C、凡属于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所调整;凡属于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D、人情大于王法的思想是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应该根本驱除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一定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故C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10、下列选项中不是法律影响生产力的途径的是()A、法律通过保护知识产权,确立科学的经济管理规则,使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B、法律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C、法律随着社会形态的演进,不断向前发展D、法律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利用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是法受生产力水平影响的具体体现,不是法律影响生产力的途径,故表述不正确。综上,本题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1、以下哪些属于法治国家的标志()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法治国家的标志有以下五个:完备而良善的法律、健全高效的法律运行体制、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和良好的法律秩序。综上,本题选ABCD。12、关于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但是民主与法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民主与法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法治的前提是国家里没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和力量,如果有,只有作为妥协的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而民主的前提是国家中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公意或多数,而公意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如果法律沦为工具,法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这是民主与法治的根本区别。因此,D项认为法治和民主是天然统一的说法是错误的。综上,本题选ABC。1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任务,故D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故A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D。14、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在中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梁启超先生,但其并不是最早提出法治理论的人,因此C项错误;法治与法制存在重大区别,因此B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D。15、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实现()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根本方略,必须做到:第一,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同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第三,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此要积极推进行政和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行政机关的廉洁和效率,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加强对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第四,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综上,本题选ABCD。1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表现形式不同;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稳定性程度、程序化程度不同。因此BCD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都产生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因此A项不正确。综上,本题选BCD。17、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D项表现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并不能说明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综上,本题选ABC。18、下列关于法与国家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国家意志可以通过政策、法律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单单只通过法律形式表现出来,A项不正确。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C项把两者的关系说反了,C项不正确。法的制定、实施、实现、适用等都需要以国家为载体,国家权力是法的背后力量和效力基础,因此,法的实现应当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D项不正确。综上,本题选ACD。19、下列哪些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律师对法条的认识和法官对法律的认识属于法律观点,法学家的理论属于法律思想。法律观点和法律思想都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综上,本题选ABC。20、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有:(1)立法方面,充分考虑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提高立法质量,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的漏洞;(2)在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之中,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考虑道德要求,使法律的适用不仅合法,而且合乎常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必要的碰撞;(3)同时在宣传法律过程中,对旧道德进行批判,加强人们对于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的认同感。综上,本题选ABCD。21、下列列举的哪些属于法律意识()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以及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等。A项中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是试图用法律来作为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是对法的作用的看法;B项中人们对于法律尊重或者反感的情绪是人们对于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c项中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是人们对于法律的观念和思想;D项中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是人们对于本国法律在现实运行中的观念和态度。综上,本题选ABCD。22、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人们对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念、心理或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可以通过教育形成的,并且教育是法律意识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A项错误。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法律文化观念中,法律意识居于主导地位,B项正确。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在法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观体验和认识在意识中的反映,是对法律现象本身的价值所作出的主观价值判断,同时法律意识反过来会制约法律实践活动的进行,C项正确。从认识阶段来看,法律意识可以分为低级阶段的法律心理和高级阶段的法律思想体系,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C。三、法学基础理论简答(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3、简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标准答案:第一,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第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三,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四,依法治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第五,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简述法治和法制的区别标准答案: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有:(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不包含法律至上的含义。(2)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制则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3)法治与人治是相对立的,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4)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法制则不要求必须有民主政治基础,也不必然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早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法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标准答案: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2)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实施的促进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社会主义法律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2)社会主义法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总之,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法是传播社会主义道德、保障道德要求实现的有效手段。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对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社会主义道德还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社会主义法是传播社会主义道德和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法学基础理论论述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6、有人说:“没有无国家的法律,也没有无法律的国家。”请结合本章法与国家的关系,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标准答案: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法律的产生、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法律的发展变化都依赖国家。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其次,法的实现是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最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保障和规范国家政权的正常行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法律确认和宣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其次,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最后,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请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标准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依照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人们和政府的行为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才会有和谐的基础。作为法治社会最主要的规则,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法律规范的这些特征使得法律成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1)法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体现在立法方面。有法可依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保障,才能更好地引导、规范和约束公民和政府的行为,使之依法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健康的制度环境。(2)法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体现在执法方面。法治强调对内公权力的合理监督以保障社会公众的权利,这就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有助于贯彻以保障人权为核心的法治原则和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法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体现在司法方面。公正高效的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司法往往被视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正独立的司法体制,有助于真正形成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社会安定。(4)法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体现在守法方面。社会成员遵纪守法,政府依法办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守法意识和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5)法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体现在法律监督方面。法律监督可以通过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法治环节的作用保障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本题答案部分出自考试分析原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的要求都是论述题容易涉及的,考生要以书本为基础,真正理解有关内容的含义以及其相互关联。本题中关键词为三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作用。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三方面都要结合,切不可偏废其一。要点覆盖全面才能拿到更多的分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当下的社会生活,处处渗透着法律意识:大学生小孙认为偷拿阅览室里的杂志不构成盗窃;农民工老刘年底遇到老板赖账,未能发出工资的事情表示自认倒霉,没人能管。请结合法理学的有关知识,试分析法律意识的作用。标准答案:(1)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立法者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法律创制活动的效果,起着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作用。如果立法者能正确认识和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客观要求,进而有效地进行创制法律的活动,那么这样的法律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是使客观需要转化为法律规范的重要条件。(2)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法律意识起到调整作用,使人们的行为与法律规范相协调。司法人员法律意识的水准对于适用法律的活动以及案件的审判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到司法人员能否准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能否合法、公正地审理案件,能否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3)法律意识在公民、社会组织遵守和执行法律规范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法律意识,是公民、社会组织对自身行为合法性进行判断的前提。清晰正确的法律意识,不仅能够确保公民、社会组织等主体从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同时健全的法律意识,还是维护自身利益、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武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力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40多万起,近10万人死亡。司机的酒驾、超载和超速驾驶,行人无视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等行为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西方思想家曾言,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良好的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标准答案:(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实施的效果与公民的法律意识密切相关。上述材料说明,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2)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保障公民的普遍守法;有助于推进依法行政;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有助于加强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3)为了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普法措施:开展学校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法律宣传,尤其是媒体应承担普法宣传的责任;司法机关通过群众参与司法、司法公开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意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13年7月,W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父母诉请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民事案件。该院判决:被告人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到父母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法定节假日均须履行探望义务。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判决。对此,有人认为,该判决保护了老年人权益,维护了传统伦理道德;有人则认为,不应当将道德法律化,探望父母虽符合伦理道德,但不应成为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0、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标准答案:第一,某些道德上的要求可以上升为法律,并以强制力保障执行。在这起案件中,“常回家看看”是我国伦理道德的要求,通过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在司法中予以确认,不仅有助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也有助于弘扬关爱老人这一伦理道德。第二,并非所有的道德都应上升为法律。有些道德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上升为法律,反而可能损害法律的权威。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需要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的相互协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标准答案:第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道德是法律运行的社会基础;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可以弥补法律的漏洞。第二,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法律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1、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出现在()。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D、伊斯兰法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普通法与衡平法是法的特殊分类,只在英美法系具有意义,且具有特定历史性,现代英美法系国家不再有这种划分。2、民法法系的发展是以()。A、普通法为基础B、判例法为基础C、罗马法为基础D、衡平法为基础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民法法系就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成文法为主要法源的法系。3、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是()。A、习惯B、习惯法C、不成文法D、成文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不具备法的特性,不是法,因此无所谓习惯法、成文法。4、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A、由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性调整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C、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私法并重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浑为一体到逐渐分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的发展历史上(如罗马法)一开始就是以私法为重,而并非以公法为重。受我国古代法发展的影响,许多考生认为西方法的发展历史也是一开始以公法为重。5、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是()。A、法的历史渊源B、法的外部特征C、社会形态D、社会生产力水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依据其所依附的经济基础,表现为法的不同的外部特征。6、(2012年真题)下列关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陆法系主要运用归纳型思维,英美法系主要运用演绎型思维B、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采用当事人主义,英美法系采用职权主义C、大陆法系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基本分类,英法法系则分为公法与私法D、大陆法系的正式法源主要是制定法,英美法系的正式法源是制定法和判例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两大法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运用法律的思维方式不同:大陆法系主要运用演绎型思维,英美法系主要运用归纳型思维;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采用职权主义,英美法系采用当事人主义;法律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分为公法与私法,英法法系则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基本分类;法律的渊源不同:大陆法系的正式法源主要是制定法,英美法系的正式法源是制定法和判例法。7、(2013年真题)下列不属于大陆法系别称的是()。A、民法法系B、日耳曼法系C、罗马法系D、盎格鲁法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大陆法系的概念。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一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法典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大陆法系最先产生于欧洲大陆,以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因此,只有D选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别称。8、(2015年真题)下列关于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移植是法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B、法系是以法律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为划分标准的C、英国威尔士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D、当前两大法系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已失去意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系是根据若干国家和地区基于历史传统原因在法律实践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进行的对法律的一种分类,它是这些具有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B选项表述错误。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可见,法律移植是法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A选项表述正确。英国本土属于普通法系,苏格兰除外,加拿大属于普通法系,魁北克省除外。可见,英国威尔士不属于大陆法系,C选项表述错误。针对世界上这么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为了便于研究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比较法学家们使用了“法系”概念加以合理地分类,用它来涵盖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传统、实践和意识的同类法律体系。当前两大法系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对各国法律进行法系划分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D选项表述错误。9、(2016年真题)下列关于法的历史演进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的历史演进只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影响B、封建制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私有制的法律类型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法的核心特征之一D、从规范性调整逐渐发展为个别调整是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的历史演进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客观物质条件是决定性因素。A选项错误。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私有制的法律类型。B选项错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所有资产阶级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核心。C选项正确。法律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D选项错误。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浑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法的产生规律表明A项是正确的,B、C、D三项均与法的特征不合,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力;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11、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的变化发展的最终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矛盾运动才是根本原因,因为法的历史类型实际上就是依法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之不同所作的分类。12、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不断进步的规律B、与宗教、道德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C、伴随生产力发展进程的规律D、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C项为何不正确,因为法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只能存在于一定阶段。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法律就会消亡,故也不可能伴随生产力发展的进程。同时注意,本题是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并非产生的一般规律。因此B、D项不正确。13、关于大陆法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陆法系渊源于古罗马法,最后于19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B、大陆法系分为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C、大陆法系法律基本结构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传统上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法D、大陆法系法官通常采用归纳法,即将法典中的高度概括的法律原理进行具体化,然后适用于案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大陆法系不承认判例法作为正式的法律渊源,法官适用法律通常采用演绎法。14、关于法的继承和移植,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移植反映了一国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吸收,移植的对象是外国法,不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B、法律移植不仅发生在同一法律集团内部,而且发生在不同的法律集团之间C、法律继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时代法律之间的延续和继受D、法的继承和移植是法律非独立性的反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律移植反映了一国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吸收,移植对象包括外国法、国际法律和惯例。A选项错误。法律移植不仅发生在同一法律集团内部,而且在不同的法律集团之间也发生相互吸收、借鉴的现象。西方两大法系之间的趋同现象就是法律移植的反映。B选项正确。法律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C选项错误。法律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同一国家社会形态发生变革时期新的类型的法与旧的类型的法之间的历史联系,也表现为属于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法律制度之间的相互借鉴、吸收和移植。D选项错误。15、关于法的作用的对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B、法律的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间的行为C、法律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自己的行为D、法的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法律规范对本人行为起到导向、引导的作用,A选项错误。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B选项错误。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因此其对象是人们相互间的行为,C选项错误。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D选项正确。16、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A、执行社会公共事务B、维护阶级统治C、规范人们的行为D、制裁违法犯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法的两方面社会作用不是并列的,即便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一部分法律最终还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服务,因此核心是维护阶级统治。17、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表述正确的有()。A、法之所以具有指引作用是因为法律具有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的特点B、法之所以具有评价作用是因为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C、法律之所以有预测作用,是因为法律具有规范性、确定性的特点D、法的教育作用是通过对违法行为人实施制裁从而对一般人起到警示来实现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法律规范通过配置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规定违反法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设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引导人们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从而把社会主体的活动引入可调控的、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中。法律的评价作用的特点在于,它是用法律的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和综合性的标准来评判人们的行为,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其标准和核心是合法或不合法,违法还是不违法。故A、B选项错误。法律之所以有预测作用,是因为法律具有规范性、确定性的特点,C选项正确。法的教育作用是通过正反两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对违法行为人实施制裁从而对一般人起到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合法行为加以保护、赞许或奖励,对一般人的行为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因此,D选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18、法与原始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共同点()。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原始社会规范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因而与法律在这方面有根本区分,原始社会规范当然不具有阶级性、国家强制性。19、法的质变包括()。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法的质变指的是法随其依附的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必然引起法的质变。因此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奴隶制法发展为封建制法)是法的根本性质的变化,而法的重大修改只是形式或内容的改变,不是根本性质的改变。20、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西方两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差别表现在众多方面,其中,判例法在英美法系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在这一点上不同于大陆法系。在法官的作用上,英美法系法官具有造法的权力,因此与大陆法系不同。阶级本质、经济基础在西方两大法系都是相同的。21、(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成文法是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又称之为制定法,D选项正确。不成文法是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习惯法和判例法都是典型的不成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