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语文模拟题5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阅读课题研究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某校开展“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课题研究,组织了(江南博哥)“名著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和阅览室,借阅文学作品,静心阅读思考;与省、市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听取专家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文学沙龙”活动,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对上述案例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实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融合B.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C.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D.体现了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确答案:A[解析]A项,并没有体现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融合。
2.
阅读《陈涉世家》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生:(齐答,有的笑)反抗。
师:不知道同学们笑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吗?
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的,
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
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就是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大家能举出自己熟悉的历史史实吗?
(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我国古代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我们一定对这个历史事实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哪一位同学可以向我们简单介绍经过?
生:陈胜、吴广被征召去筑长城,结果他们在大泽乡的时候,因为下起了大雨,道路被阻断,延误了服役报到的期限,那时秦朝的法律特别残酷,按照秦朝的法律他们要被诛灭九族,于是他们就拼死反抗,发动起义了。
师:这位同学讲述的基本符合史实,不过可不够绘声绘色。这样听来,大泽乡起义好像就是一件很平常容易的事了。(众生笑)不过,还是要感谢他帮助我们重新恢复了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大致印象。(师正色)大泽乡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发起的?在严酷的管制下,陈胜、吴广如何发能够发起翻天覆地的壮举呢?陈胜是凭借什么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掌旗人的?让我们随着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伟人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导入贴合文意,更能活跃课堂气氛B.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且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中,体现了教师高超的课堂掌控能力C.由历史规律发散开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修养,发展发散思维能力D.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正面评价,相反予以批评,引发了其他同学的笑声,这样会压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确答案:D[解析]D项,表述有误。教师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定的,基本符合事实,而且从这个回答中引出了下面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笑声也是幽默的,不存在对学生积极性的压制。
3.
教学《曹刿论战》时,教师要求大家注意“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牺牲”一词的释义,并引导学生总结具有相同现象的语句。下列学生举出的语句不正确的是______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其翼若垂天之云正确答案:D[解析]题干中“牺牲”是古今异义词。“牺牲”古义用作祭祀的牲畜;今义为正义而死。A项,“痛恨”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痛心、遗憾”;今义为“深切地憎恨”。B项,“烈士”古义为“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是“为革命而牺牲的人”。C项,“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子女”;今义是“爱人”。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
4.
教师准备结合例子为学生讲解“因果复句”的特点。下列适合选用的是______A.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B.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C.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D.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无论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正确答案:B[解析]A项,该句属于转折复句。B项,该句属于因果复句,“因为”是因果复句的显著标志。C项,该句属于递进复句。D项,该句属于条件复句。
5.
以下不能作为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目标的是______A.能找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表达的意境B.结合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C.深切体会诗中蕴涵的人生道理D.对名言名句深入探究,提升思想认识正确答案:A[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虽然是学习诗歌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并不适合所有的诗歌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有具体的诗歌意象,显然这一教学目标并不适合。
6.
语文教研组研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教学难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B.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C.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及特点D.理解有关文言词语的含义正确答案:B[解析]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结合课标要求和本篇课文的内容,综合各选项进行分析,作为教学难点最恰当的为B项。
7.
学完初中教材后,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文言文中包含“其”的语句,并理解它在句中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A.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第三人称代词,他们B.其真无马邪(《马说》)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C.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第三人称代词,它D.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指示代词,那正确答案:C[解析]C项,“其”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
8.
学习《背影》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文中一再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段落,读给父母听;模仿本文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______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B.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正确答案:B[解析]B项,“全面”二字夸大了布置作业的作用。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但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9.
阅读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文言文教学应着眼于作品的解读鉴赏,而不应只局限于疏通词法、句法,单纯传授文言文知识,把文言文鉴赏课变成古汉语知识积累课。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文字背后,语言本身只是作品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载体。而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上,这只相当于为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铺平了道路,不少师生辛苦铺砌完山路之后,就匆匆下山,与近在咫尺的美好风光失之交臂。因为他们又要赶紧修下一条山路……就这样,修了一辈子的路,他们几乎从来没有领略过险峰的无限风光。
文本中的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那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舍本逐末。试想,我国古代文言精品浩如烟海,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价值绝非体现在词法、句法上。文言名篇佳作的“浅层处理”,就像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才美不外见”“骈死于槽枥之间”。
对上述教学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文言文学习应以疏通字词和梳理文言知识为基础B.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于文言精品浩如烟海C.文言文教学需要系统讲授文言文词法、句法的相关知识D.文言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积累文言知识正确答案:A[解析]B项,论文未涉及“文言文教学的难点”相关内容,文中“文言精品浩如烟海”只是说明古代文言精品数量之大。C项,论文只提到文言文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的现状,不涉及“系统讲授”。D项,根据材料可推测作者认为文言文学习应立足于作品解读鉴赏与内涵品评。
10.
阅读《皇帝的新装》教学导入环节,按照要求答题。
师:上课前咱们先玩游戏。这回玩游戏不动胳膊不动腿,光动大脑和嘴。第一个游戏叫“词语背对背”。想想,什么关系的两个词儿是“背对背”的?
生:是反义词。
师:对,就是说反义词。下面请听题:真——
生:假。
师:真实——
生:虚假。
师:真情——
生:假意。
师:真心实意——
生:虚情假意。
师:“词语背对背”很顺利。接下来玩第二个游戏,叫“词语开花”。同学们都做过扩词练习,今天难度加大了。你所说的词语中得同时含有“真”和“假”这两个字。我先说个最容易的,“真真假假”。
生:以假乱真。
生:真假分明。
师:假作真时真亦假。
生:真假难辨。
师:正因为真假难辨才要打假。今天我们就到《皇帝的新装》中去“打一回假”。
对上述教学导入环节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通过游戏导入,创设了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B.课堂导入应简单有效,这位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一个“词语背对背”即可达到导入的目的。第二个游戏“词语开花”就显得赘余了C.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课文,虽然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导入方式,但是这里教师设置的找反义词、扩词的游戏,游戏小、起点低,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D.无论是“词语背对背”还是“词语开花”,两则游戏都围绕着“真假”两字展开活动,导入偏离了课文主题正确答案:A[解析]“词语背对背”,一个说反义词的小游戏开头,小游戏,低起点,有乐趣,学生有话说,乐于参与,创设了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而课堂的对话记录也清晰地显示:无论是“词语背对背”还是“词语开花”,都是有意图的课前热身,一切围绕着“真假”两字展开活动。等到“真假”两字在找词和组词中逐渐凸显、得到充分的强调时,热身任务即告完毕,这位教师利用一句话轻轻收束了这个环节,干净利落,直奔主题。显然这则导入是一则成功的教学导入。
11.
学习古文《桃花源记》后,教师让学生对《桃花源记》一文进行总结。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B.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等C.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D.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和剥削的要求,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理想是能变成现实的正确答案:D[解析]D项,“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理想是能变成现实的”表述有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和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理想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
12.
阅读《愚公移山》教学实录片段(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文章大概讲了什么故事,那么对文中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愚智之分,该如何评论呢?请就“愚公愚,智叟智”和“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展开辩论,畅谈自己的看法。正方——“愚公愚,智叟智”;反方——“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开始!
(学生积极性高涨,发言踊跃)
正:愚公愚蠢至极,山大而力薄,他搬家要比搬山容易得多。
反:愚公精神可嘉,坚信人定胜天,他虽到了残烛之年,但还有他“无穷匮”的子孙。
正:人定胜天虽不假,但也要注意客观情况,这样做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并且他这样做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子孙的身上。
反:这是篇寓言故事,本就是告诉我们,人一旦下了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愚公是典范,他做到了,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他这一点,这一点精神很让我们受用。
正:他做到了吗?他并没有做到啊!最后山并非他搬走的,是靠天帝解决的。
反:那也是被愚公的精神感动的啊!
正:子子孙孙,万一他们哪一代血缘无法延续,万一哪一代的孩子不想把毕生的精力用来搬山,违背了他的意愿呢?他的搬山理由根本不充分,这样做根本是以卵击石。
正:诺言未能实现就是谎言,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是梦想。哲学家说,我们花了过多的时间去粉饰梦想,以至于苍白了现实,这很悲哀,如果困在这样的虚无的梦想中走不出来那就更悲哀了!
反:……
辩论持续大概半个小时,正方占了上风,反方语塞,教师不能决断,评论说双方都有道理。学生们甚至包括辩手们也都在困惑中摇头。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学生自主解读,通过辩论,思维碰撞出火花。辩论的过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发展了思维,还产生了创意的表达B.通过辩论的形式能够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开发学生思维,材料中出现正方占上风,教师不能决断的情况是很正常的C.任何教学行为都应传达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当辩论的态势发生了倾斜,出现了反文本的阅读倾向,反方的同学几乎无招架之力时,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将阅读回归文本D.有效的课堂对话应在学生、文本、教师这三个维度进行,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而这是一次只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这两个层次上进行的教学正确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倾向。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理解不恰当的是______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能力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正确答案:B[解析]B项,“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表述有误。新课标规定,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师在各环节中起指导作用。
14.
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大家讨论第四学段写作要求。下列表述属于第四学段的是______A.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B.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C.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D.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正确答案:D[解析]A项,为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B项,为第二学段的写作要求。C项,为第三学段的写作要求。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______A.自然地朗读B.有感情地朗读C.有个性地朗读D.有目的地朗读正确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案例分析题(共40分)阅读《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回答下列小题。
案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又有多少怀才不遇的人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这样的一篇古文。文章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视频听名人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速和感情,边听边圈出难认难读的字词并解读。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欣赏,并力求当堂背诵。
环节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边读边发现问题。
(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解决。
(3)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堂上共同解决。
2.在探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环节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扩写成一段话。
问题:1.
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答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大意,为后面研读课文做铺垫。环节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2.
请从学生活动的角度评析该教学案例的优点。正确答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①该教师注重学生的朗读,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②该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的行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下列小题。
案例:
共同美丽
①紫藤萝和牵牛花,以篱笆和枯树为支撑,成就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亦以紫藤萝和牵牛花为装饰,铸造了自己的灿烂。人生亦如此,我们的每一个足迹,有我们辛勤的劳动,也会有别人流下的汗水。人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依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美丽。
②历史的悠悠长河中,也不乏这样的智者。写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以史为谏,用历史的真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再现了一代史学雄风。如果没有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史记》也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许今天的我们也并不能为之动容;如果没有司马迁以及他的刻苦钻研、不断探索,项羽的威猛、刘邦的高明、张良的智谋也许并不能如此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正是由于司马迁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借助,他们才有了共同美丽的契机,并且一直美丽到永远……
③人类懂得以共同美丽,来制造条件创造自己的辉煌,世间的万物又何尝不是呢?
④红花绿叶是美丽的,然而你想过吗,孤零零的一枝红花,密匝匝的一团绿叶,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它们各自依旧美丽,但却不知要比它们默契地配合逊色多少。
⑤黑天鹅绒般的夜空如果没有星星的点辍,是一片苍凉的昏暗;珍珠般熠熠闪光的群星,如果没有夜幕的衬托,是不会为我们的肉眼所见的,它们永远不能在天空中神秘地眨着眼睛,向人类昭示宇宙的奥妙。
⑥山有了水的环绕,才显出了山的灵动;水有了山的拥抱,才露出了水的稳重。山环水绕,山水倒映,才让大自然拥有了一幅这么令人神往和心动的画面。
⑦人生中我们需要相互借助,我们懂得相互借助,我们集聚着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力量,来打造我们共同的美丽。一个人的美丽是不多见的,我们应学会共同美丽!
问题:3.
请从第②段和第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正确答案:(1)错别字:第②段中的“以史为谏”应改为“以史为鉴”,第⑤段中的“点辍”应改为“点缀”。
(2)病句:第⑥段中“山有了水的环绕,才显出了山的灵动;水有了山的拥抱,才露出了水的稳重”语序错误,应改为“山有了水的环绕,才显出了山的稳重;水有了山的拥抱,才露出了水的灵动”。
4.
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正确答案:优点: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本文以共同美丽来紧扣话题,较有新意。以熟悉的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来印证:历史与史书的相互借助,历史因为史书而流传千古,史书因为历史而真实丰富。除却人类,自然万物亦皆如此,以相互的“借”来成就共同的美丽。该作文大量使用排比句,句式工整,较有说服力。
三、教学设计题(第1小题20分,第2小题20分,第3小题25分,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原文
海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研讨与练习】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二、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三、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
四、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单元导语
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一组组壮阔而美丽的形象,在多情的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吧。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课文导语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二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1.
回答【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二题。正确答案:海燕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课文中赞美海燕,表达了作者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鞭挞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痛恨反动势力的情感态度。
2.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象征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逐步养成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新课标中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形象塑造,故要求学生能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海燕”的形象。新课标规定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所以让学生随文学习象征的修辞手法。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故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勇敢等的品质。
(2)文本分析。《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它把诗和散文的特点结合起来,又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3)学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教案 项目七任务二:自吸泵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安装
- 【初中物理】密度的利用同步训练+-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家用电烹饪烤箱产品供应链分析
- 制搪瓷机械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块墨烟灰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垃圾处理焚化炉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工业用真空吸尘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屠宰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健康管理师招聘协议书
- 2024年陕西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网络考试试题
- 《跨境电商应用英语1》课程标准
-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家长资源的利用现状研究-毕业论文
- 匾额制作工艺
- 天堂旅行团读书分享
- 计算机毕业设计jsp咖啡馆管理系统论文
- 现在的窗帘行业分析
- 便利店实操手册课件
- 医疗废物的减量化处理方法与技术
- 金融业就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