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7年上半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音乐真题2017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1.

下图是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的演出照,图中的哪一件乐器不属于钢琴五重奏的常规编制?______

A.小提琴B.中提琴C.大提琴D.低音提琴正确答案:D[解析]钢琴五重奏是一架钢琴和四件其他乐器组成的室内乐重奏形式,这四种其他乐器通常为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图右侧为低音提琴,不属于钢琴五重奏的常规编制。

2.

下面谱例出自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其中两乐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A.模进B.模仿C.变奏D.重复正确答案:A[解析]通过分析谱例可知,该谱例旋律的第二行是对第一行的上行五度模进。模进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它们的乐节、乐汇等做重复出现,每一次的高度都不相同。B项模仿指的是相同的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声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成相同旋律或加以变化),或再依次出现音乐材料的不同部分,便形成了前后呼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C项变奏是指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做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D项重复是指把某一音乐材料(原型)原封不动地反复一次或多次。

3.

下面谱例表现的是布谷鸟欢快地飞过山林农田时的情景,适合此段音乐的速度标记是______。

A.AdagioB.LentoC.LargoD.Allegro正确答案:D[解析]A项为柔板,每分钟56拍,速度较慢;B项为慢板,每分钟52拍,比柔板还要慢;C项为广板,每分钟46拍,速度最慢;D项为快板,每分钟132拍,速度比较欢快。布谷鸟欢快地飞过山林农田的情景与快板节奏更符合。

4.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的一首琴歌,其中“三叠”的意思是______。A.有三段歌词B.有三件乐器C.有三个乐章D.变化重复三次正确答案:D[解析]琴曲《阳关三叠》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创作而成的。三叠指一个曲调变化反复叠唱三次。

5.

下面谱例第2小节的和弦编配是______。

A.Ⅰ级和弦B.Ⅱ级和弦C.Ⅳ级和弦D.Ⅵ级和弦正确答案:A[解析]通过分析谱例可知,该谱例旋律的调号为一个降号,初步判断调号为F大调/d小调。旋律中重点强调了D、A两音,由此可以确定该旋律为d小调,第二小节只有A音,是d小调的Ⅴ级音,可配Ⅰ级和弦或Ⅴ级和弦。

6.

下面谱例出自施光南的哪一首歌曲?______

A.《祝酒歌》B.《在希望的田野上》C.《打起手鼓唱起歌》D.《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正确答案:C[解析]通过视唱谱例旋律可知,该旋律选自施光南作曲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歌曲节拍欢快、曲调优美,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动感画卷,表达了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憧憬。

7.

下图中的乐器属于我国哪一个民族?______

A.侗族B.藏族C.朝鲜族D.壮族正确答案:B[解析]图中的乐器是蟒筒,是宗教仪式上的吹管乐器,藏语叫热阿冻。其形制有大有小,长的3米余,短的1米余,由三节组成,从上至下,由小到大,下端有一喇叭口。顶部吹口,形如拉管号嘴。管身有木制或铜制,多处装饰环圈。无音孔,能发基音、8度音、5度音。音量洪大、闷浊、低沉。

8.

工尺谱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记谱法,广泛应用于戏曲、声乐、器乐等各个领域。下面谱例中的“四、上、合、凡、工、尺”等文字表示的是______。

A.节拍B.音高C.歌词D.速度正确答案:B[解析]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

9.

下列作品中,哪一首是赵元任的合唱曲?______A.《卖布谣》B.《也是微云》C.《听雨》D.《海韵》正确答案:D[解析]《海韵》是音乐家赵元任于1927年根据诗人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第二集的同名长诗创作的大型合唱曲,发表于1928年的《新诗歌集》。此作品成为我国20世纪20—30年代合唱作品的最高标志,为我国合唱音乐文献中最经典的合唱作品之一。A、B、C三项均是赵元任作曲的艺术歌曲。

10.

运用“有机音乐”的观念创作了《纸乐》《水乐》《地图》等作品的当代作曲家是______。A.谭盾B.刘湲C.朱践耳D.王西麟正确答案:A[解析]谭盾的主要作品包括交响戏剧系列、有机音乐系列、歌剧等。谭盾运用“有机音乐”观念创作了《水乐》《纸乐》《垚乐》和《地图))。

11.

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摇滚、民谣艺术家是______。A.约翰·列依B.大卫·鲍威C.鲍勃·迪伦D.迈克尔·杰克逊正确答案:C[解析]2016年,美国摇滚歌手、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因“在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曲家。

12.

下面谱例出自巴赫的哪一部作品?______

A.《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马太受难曲》C.《音乐的奉献》D.《G弦上的咏叹调》正确答案:D[解析]通过视唱谱例旋律可知,该旋律选自《G弦上的咏叹调》,是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三首》的第二曲。乐曲旋律柔婉如歌,极富情境,既像是静静沉思,又好似默默咏唱,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不已。

13.

下列哪一种乐器在探戈音乐中最常用?______A.排箫B.小六角风琴C.风笛D.尤克里里正确答案:B[解析]六角手风琴被认为是探戈舞曲的灵魂乐器。六角手风琴原始用途是当作教会的“移动管风琴”,方便传教,后来被爱尔兰水手带到阿根廷,并被编入探戈乐队。早期探戈主要用吉他、小提琴、曼陀林等演奏,20世纪后逐渐确立了以钢琴、六角手风琴和小提琴为主的乐器组合。

14.

下面谱例出自哪一位作曲家的交响曲?______

A.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B.柏辽兹《幻想交响曲》C.贝多芬《命运交响曲》D.海顿《惊愕交响曲》正确答案:C[解析]此谱例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又有《C小调第五交响曲》之称,是贝多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作品,作品中蕴含着贝多芬对命运、人生的思索。

15.

下图中西塔尔琴是哪一个国家的传统乐器?______

A.越南B.印度尼西亚C.印度D.日本正确答案:C[解析]西塔尔琴是印度的弹拨乐器,琴身呈梨形,由掏空的木头或葫芦和木制的音板组成,主要流行于印度北方,用于演奏印度和巴基斯坦民族音乐。

16.

下面谱例出自柴科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哪一段音乐?______

A.《场景音乐》B.《王子与奥杰塔的双人舞》C.《四小天鹅》D.《圆舞曲》正确答案:C[解析]通过视唱谱例可以确定该旋律出自《四小天鹅》,选自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音乐。在大管轻快的伴奏下,两支双簧管以平行三度的形式奏出小天鹅活泼、热情的主题。

17.

20世纪90年代,下列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取材于鲁迅《狂人日记》的同名歌剧?______A.郭文景B.施光南C.吴祖强D.谭盾正确答案:A[解析]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先生1994年与曾力合作编剧并独立作曲的室内歌剧《狂人日记》,是根据鲁迅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改编而成。其运用多种音乐语言元素,配置中国民族乐器,引入传统戏曲创作技法,体现了浓郁的民族和乡土特色。

18.

下面谱例出自普罗科菲耶夫的哪一部作品?______

A.《古典交响曲》B.《罗密欧与朱丽叶》C.《彼得与狼》D.《灰姑娘》正确答案:C[解析]《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部交响童话。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19.

下列谱例出自哪一个省的民歌?______

A.河北B.云南C.青海D.辽宁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谱例可知,该旋律出自《弥渡山歌》。这是一首流传在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歌词用比兴手法,含蓄、婉转地表达了青年男女间的爱慕之情。

20.

下图展示的是哪一个剧种或曲种的伴奏乐器组合?______

A.评弹B.昆曲C.京韵大鼓D.京剧正确答案:D[解析]如图可以看出这都是京剧的伴奏乐器。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京剧的场面,基本上是沿袭皮黄戏旧制逐渐丰富发展而成,按乐器的性能,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有弦乐器胡琴(又叫京胡)、京二胡,弹拨乐器月琴、小三弦(又叫弦子),吹管乐器笛子、唢呐、海笛和笙,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小锣、大锣次之。

21.

“老师播放音乐,请学生在欣赏卡上注明乐曲中法国号一共演奏了几次主题A”,这一课堂活动突出的是______。A.模唱B.编创C.律动D.听辨正确答案:D[解析]题干中强调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标记旋律出现的次数,表明是一种听辨的活动,聆听乐曲,辨析旋律出现的次数。A项“模唱”是指聆听乐曲,跟随乐曲进行模仿演唱的活动;B项“编创”是指进行独立创造的活动过程;C项“律动”是指跟随旋律进行动作展示。

22.

“老师请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用‘嘴’发出声音的方式(尖叫、弹舌、口哨等),做音乐,并分组表演”,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A.探索音乐B.讲解知识C.提高审美D.训练技巧正确答案:A[解析]题干中说明的是寻找出用“嘴”发出声音的方式,表明是一种探索音响的过程。B项“讲解知识”是指通过语言、理论等方式阐明知识内容,重点强调的是对理论的理解;C项“提高审美”是指通过聆听不同的乐曲作品,从而达到审美能力的提升;D项“训练技巧”是指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多种方式方法。

23.

“欣赏《破铜烂铁》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使用自制的打击乐器编配节奏,然后为作品命名。”这一活动最主要体现的是哪一个领域的教学?______A.创造B.表现C.感受与欣赏D.音乐与社会生活正确答案:A[解析]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题干中,设计并使用自制打击乐器编配伴奏,体现了创造领域的教学。

24.

被后人称为“音乐心理学之父”,于1919年出版《音乐才能心理学》的是______。A.德雷克B.戈登C.翁氏D.西肖尔正确答案:D[解析]西肖尔是瑞典音乐家、心理学家,西方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他的主要著作有《音乐才能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

25.

“音乐欣赏课中,陈老师介绍作曲家生平,描述音乐标题、歌词意义,并引导学生为音乐加上故事,以语言或文字描述音乐的特征。”上述教学方式反映的是哪种音乐美学观?______A.表现论B.指涉主义C.符号论D.形式主义正确答案:B[解析]指涉主义认为音乐的意义与价值存在于音乐作品之外的“所指”,所指物可以是语言、文字、景色、天气等具体事物,甚至可以是情绪、情感状态。题干中,陈老师的教学行为,如讲授作曲家生平、音乐标题、歌词意义、为音乐附加故事等,都反映了指涉主义音乐美学观。A项表现论认为美和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或直觉,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们内在心灵的表现活动,艺术主要是表现艺术家的情感,表现世界在艺术家心中的投射;C项符号论在形式论与表现主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艺术定义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D项形式主义认为音乐的本质、意义与价值都包含在音乐的形式本身,比如音乐的音响、节奏、旋律、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

26.

阅读《牧童短笛》教学实录片段:

师:(播放钢琴独奏《牧童短笛》全曲后)同学们对乐曲有何感想?

生甲:我觉得乐曲表达的是“蓝天白云下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吹笛,远方山青水绿,男耕女织,一副令人神往的田园景色”。

生乙:……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大家知道作曲家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牧童“吹笛”的景象?

上述师生对话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哪个领域?______A.表现B.创造C.音乐与相关文化D.感受与欣赏正确答案:D[解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题干中,通过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情绪、情感,体现了感受与欣赏领域的教学。

27.

不用钢琴,即可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或看着乐谱即能在意识中再现音乐音响,产生共鸣,此特征描述的是______。A.情感体验B.即兴创作C.体态律动D.内心听觉正确答案:D[解析]内心听觉是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与新发生的音乐音响相结合的心理活动。不用弹奏钢琴即可进行音乐创作,看着乐谱即能在意识中再现音乐音响,属于内心听觉的特征。

28.

“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欣赏课《走进亚洲》教学的前一周,老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这种评价方式是______。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计划、方案或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或发现存在的问题、原因,以便采取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适当措施。题干中,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属于诊断性评价。A项,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C项,档案袋评价是指为某一内容建立一定的动态发展评价,为教学提供一定的价值判断信息;D项,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29.

“老师将南京当地的白局艺术引入学校并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学唱和编创新曲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当地音乐文化”,这一课程的性质是______。A.基础课程B.专业课程C.校本课程D.国家课程正确答案:C[解析]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后,在充分考虑当地特色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题干中,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入当地的特色,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的音乐文化,是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30.

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教育课程体系包含乐教,该体系起源于哪一个朝代?______

A.周代B.汉代C.唐代D.宋代正确答案:A[解析]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的内容。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主要是指古代的“六艺”,是西周之前贵族教育的六个学科。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共10分)1.

旋律写作。

要求:

(1)分别以谱例中乐句作为第一句和第三句,创作第二句和第四句。

(2)完成后的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正确答案: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1.

判断调式调性。正确答案:C自然大调转G自然大调转d和声小调转C自然大调。

2.

画出曲式结构图式。正确答案:

3.

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正确答案:再现单二部曲式。

4.

写出1—3小节方框所示两个乐汇之间的发展手法。

《#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片段)

正确答案:两个乐汇间采用了模进的发展手法。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5分)1.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舒曼《梦幻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学习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第二小题中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附谱例:

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梦幻曲》,理解音乐的情绪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激发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美好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提高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乐曲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A—B—A1,并能跟音乐哼唱乐曲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学习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

【难点】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在聆听、体验的过程中,发展音乐的感知力与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投影经典动画的海报,并设置问题:关于童年,大家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继续设置问题:童年的美好记忆总是长久地驻留在我们心中,满是温馨与甜蜜。那么,当音乐与童年的美好回忆相融合,会给人以怎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趁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这样的作品,听听作曲家将通过怎样的创作手法表达这种感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从旋律中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乐曲

1.初听乐曲,教师揭示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一首。并提问学生听完的感受,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得出乐曲旋律温馨甜美的结论。

2.复听乐曲,教师提问:你们想到了童年的哪些情景?(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乐曲

1.教师播放《梦幻曲》,请学生边听边根据旋律特点划分乐段,并用字母表示乐曲的段落。(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三个部分)

2.教师引领学生分段对乐曲展开赏析。

(1)播放乐段A,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乐段A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并说出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特点:该乐段的调性为F大调。旋律缓慢抒情,带有沉思、幻想的味道,分为两个乐句,后面的每一句音乐都是从第一句音乐变化而来的,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进行,结束到属和弦上,中间出现了复调因素织体语言。后乐句结束在主和弦上,是收拢性乐句,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式)

(2)教师播放B乐段,提问:B乐段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跟A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B乐段分为两句,材料来源于A乐段,使用旋律发展手法,运用主题中抑扬格的上行四度的属音进行到主音的旋律动机来展开,没有出现新的主题。第一句的情绪变得有些低沉,到了第二句开头的音高了,后面的旋律也跟着升高,仿佛是浓雾里出现的太阳,它的音乐色彩是明亮的。

【设计意图】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思考问题,随后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且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作为引导者总结发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3)完整聆听B段。

(4)师生共同欣赏A1乐段,教师提问:这一段和哪一段相似?(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这一段的第一句与A段的第一句完全相同,第二句使用了节奏重复的变化,改变了节奏的单调性,丰富了乐曲的和声,最后终止在主和弦上,所以给这一段的名字是A1。

教师继续提问:结尾是什么样的?带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缓慢的、依依不舍的感觉,对童年回忆的想念和不舍)

3.完整聆听《梦幻曲》,试着哼唱主题乐句。

【设计意图】在欣赏和分析完乐曲后,哼唱主题旋律是对乐曲巩固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记住并掌握乐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能力。

4.教师提问并总结乐曲的结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相信大家对这首乐曲已经充分地了解了,谁来说一说乐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再现单三部曲式)

作品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全曲开始于F大调,运用了一系列的转调,调式很丰富,4/4拍子,不太快的行板。全曲结构简单明了,三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都属方整型的乐句。

A(1—8)是呈示段,是本曲的主题,分为两个乐句(4+4),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进行,结束到属和弦上。B材料来源于A段,其结构形态依然是4+4的方整型结构。但调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对比发展,调式调性的不断变化,使得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A1是A乐段的原样再现,这一写法可以确保单三部曲式作为整体结构的调性稳定和结构的完整统一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巩固记忆,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次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拓展延伸

介绍舒曼生平成就,欣赏舒曼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在学会乐曲的基础上,拓展其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舒曼的作品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

案例:

张老师对音乐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备一节课需要花费三四天时间,教案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完整;但她上课时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们都在说“太没意思了”“我不需要这个,因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听不懂的”,张老师也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张老师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正确答案:这是一个问题案例。

张老师的音乐课违背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在案例中,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虽然丰富、教学过程完整。但是选题还是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所以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改进建议:

在课堂改进方面,张老师要注意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可以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六、课例点评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