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五、教材的评价建议(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 一一 一一一一 一生活中的数(3)、比较(1)比较(3)、加减法(一D)()()()(来锻炼(1)、分类(1)、位置与顺序(3)、认识物体认识物体(1)、加减法(二))()(加减法(二4)整理与复习(二1)总复习、期末检测2、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教学难点: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T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二、探究活动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四、全课总结生活中的数反思: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具准备:课件1.老师自我介绍,并让学生数数自已的名字有几划,鱼十日,有的2.数一数几人一桌,几人一小组,几人一大组,由多名同学汇报,再总结3.提出课题:看谁数得好二、情境图的教学师:观察课本中的图,语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说明: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三、巩固练习4.师:请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数出1一10,可以伸手指数6.游戏:让学生说出各数字的形象,并找出来,贴在黑板上9.练习:教师出卡片,学生说卡片上的数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圈起来吗?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上,二是可以用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反思:初步听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前准备:课件2、想一想,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有其他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东西摆出同样多的苹果数吗?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五、开放性活动A.小组交流,教师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的广泛性。C.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就会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我的小伙伴说说你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玩具反思: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一10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并会正确书写数字6一10。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一10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并会正确书写数字6一10。教学准备:课件1、今天,咱们先来进行一个小竞赛,看看谁能数出下面各种事物的教师用电脑出示第一组实物图片(1-5)(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物体的图片,并按数目二、探究与体验师:大家都知道了,在图中这些数字都可以表示什么?在我们日常三、实践与应用五、提高练习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文具反思: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准备:课件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位好朋友,看看它们是谁?看他们的表情。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2、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三、拓展巩固(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板书设计:小猫钓鱼反思: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教学重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大小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教具准备:课件师:小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就说小松鼠和盘子个数板书设计:快乐的午餐——比多少反思: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符号来描述5以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4等于4,我们可以用“二”来表示。教师示范讲解写法,学生描红展示交流。放手让学生试着说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三、巩固练习反思:1.通过学生操作,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4.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教学重点: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教学难点: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今天是一(1)班的小明的生日,他给好朋友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小结比大小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大小是相对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杯装得最多,第三杯装得最少。小结比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多少是相对三、巩固练习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发展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板书设计:过生日——比大小、比多少反思: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问的高矮、长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3、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教学难点: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教学准备:课件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二、主动探究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纯子,请学生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A、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高,谁最矮?(学生随意回答)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B四、巩固练板书设计:下课啦——比高矮、比长短反思: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一:说一说的教学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的?(学生回答,引出重的一端会下去,轻的一端会上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重的比较。(师板书:轻重)2.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小动物也喜欢玩跷跷板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狮子和老虎玩跷瞧!这是谁呀?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老虎被翘起来了,狮子沉下去了)3.思考:A.老虎为什么会被翘得老高?这一现象说明了生么?(引导学生得出:老虎轻,狮子重的结论)B.小结: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猫重,狮子最重,猫最轻。?(谁重。这种方法就是看一看的方法。(教师板书看一看)5.活动。请两个同学上来,其他同学看一看,说说谁轻谁重。(请两人为一组,分别让大家目测。学生参与的兴致很高),猜1.同学们真是火眼睛睛,现在再来看,看火师这里的两个盒子猜谁轻谁重?(大盒子是空的,小盒子里装满了实物),猜3.小结: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光用眼睛看掂一掂才方旨知道。(板书:掂一掂)A.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身边的物体,等会说说谁轻谁重,(文具盒和书、铅笔和橡皮、本子和尺子...................)B.学生回答,要求说清楚谁比谁轻、重三.称一称1.请同桌的同学掂一掂两人的文具盒,比比谁轻谁重。(同桌意见2.看来我们又遇到了问题,这两个文具盒差不多重,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又很难确定它们的轻重,那该怎么办呢?谁肩好办法?(引导学生说出称一称的办法,借3.老师这有一架天平(出示天平)谁来试试?说说到底谁的文具盒重?(学生操师:比较物体还有一种方法就叫称一称(师板书:称一称)?(?(学生回答:5.小结:刚才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呢?(学生回答:师:在什么情况下用看一看的方法呢?在什么情况下掂一掂的总结:比较物体的轻重肩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板书设计:跷跷板——比轻重反思: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的加法。理解加法的教学难点: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含义(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并在一起的过程,同学们试着你能把刚才那两件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课本第25页“试一试”——认识加法反思: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2、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3、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的问题。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5以内教学难点: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知道还剩3块奶酪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结合两个情境说一说,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境举例,学生模仿。4)说一说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反思:3、培养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逐一演示拨算珠的过程,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式。结合拨珠子的过程,在课本上填一填。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动态演示)2.“练一练”第1题“练一练”第4题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可爱的小猫练习一2、结合情境图进行加减法的对比练习,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关系3、初步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一'基础练习“练习一”第6题“练习一”第7题“练习一”第3题“练习一”第9题=三拓展训练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板书设计:练习一反思: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根据图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一只手拿4个棋子,另一只手拿2个棋子,然后将两只手的棋子合在一起。总数是6个,双手分别握着一些棋子,接着摊开其中一只手,猜一猜另一只手引导学生将过程表述完整,并提出问题,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分一分,填一填”三巩固练习(3)出示第二幅情境图,说一说“6-2=4”的实际意义并举例说明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反思:猜数游戏1、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3、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教学准备:课件一故事引入,课件演示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以“一共有多少个土豆”为例3.想一想,填一填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第2题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1--1=二二二= 二二=二二反思:二二二1、“跳绳”情境图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2、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