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3+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43+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43+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43+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43+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课时43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目标引领体系建模知课标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明要点知识重构·学“透”历史复习任务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核心词: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军机处)复盘·知识体系化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整合选择性必修1第1课第一目,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相关史实。朝代维度制度内容备注夏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特点:按血缘关系传承,传贤到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兄终弟及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首领商内外服制①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②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商周政体的共同特征:①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②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国家管理分封制①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性质:等级制度。③影响:巩固、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趋向严密宗法制①基本内容:区分大小宗、嫡庶关系。②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③影响:各级贵族垄断政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2)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灭亡春秋战国春秋社会经济发展,宗法血缘关系瓦解,分封制开始解体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战国各国进行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图解历史】1.宗法制2.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二、秦朝的政治制度整合选择性必修1第1课第二目,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相关史实。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三公九卿构成(1)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又是最高监察官。(2)九卿:是指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运行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郡县制(1)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2)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文书行政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图解历史】秦朝中央官制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整合选择性必修1第1课第三目,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相关史实。1.中央行政制度两汉西汉(1)汉武帝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2)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东汉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隋唐(1)机构: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2)职能:①中书省: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②门下省: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③尚书省: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3)意义: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宋朝(1)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2)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明朝(1)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2)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清朝(1)雍正帝设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2)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地方行政制度汉朝(1)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同时还包括王国和侯国。(2)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东汉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1)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2)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宋朝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明朝(1)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2)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清朝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据“本”生发读教材插图“唐朝沙州节度使张承奉致都僧统等帖”,思考:本帖反映了唐朝中后期什么特点?提示:反映了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的增强,沙州(今甘肃敦煌)地区对佛教控制十分严格,这一现象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表现。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从封邦建国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倚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思考1】(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中的“机制”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示:(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视角2分析历史问题——秦至汉初的政治制度材料一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出土的秦及汉初律令、官文书中,作等级制度的“卿”是爵称,指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汉初的《二年律令·赐律》记载:“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置后律》记载:“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適(嫡)子,以孺子子、良人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候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摘编自《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释文》修订本【思考2】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秦及汉初政治制度的价值。提示:材料一是秦始皇亲临东土安抚百姓,诸列侯、卿、大夫共同议论皇帝功德的描述,有助于研究秦朝爵制等问题。材料二是汉初赐爵和爵位继承的记载,有助于研究汉初爵位与官职之间的关系。视角培育家国情怀——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材料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统一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统一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编自费正清等《剑桥中国秦汉史》【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提示:作用:政治上: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上: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民族上: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促进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核心要点】西周到秦朝中国政治的变化及原因(1)变化:秦朝官僚政治取代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项目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产生特点与分封制相伴而生,适应父权家长制扩大化以皇权为核心,以郡县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概念内涵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体系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上,建立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的政治体系政治体制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2)变化的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②民族交融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③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④法家思想的影响。⑤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备选要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项目君主专制(皇权—相权)中央集权(中央—地方)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中外朝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东汉:州刺史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军事上收精兵;行政上削实权;财政上制钱谷元中书省;元后期相权反弹行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清设立军机处督抚制度【点拨】三省六部制“民主色彩”的本质所谓“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且唐太宗鉴于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加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复习任务二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核心词:政党政治、“三三制”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复盘·知识体系化一、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整合选择性必修1第3课第一、二目,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相关史实。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阶段阐释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内容(1)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2)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政党政治(1)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2)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1913年春,“宋案”发生,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3)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4)洪宪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政治格局混乱不堪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训政(1)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颁布《训政纲领》。(2)实质: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宪政(1)内容: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2)实质:披上“宪政”外衣的独裁统治,国民党政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国共对立时期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1)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2)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3)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政权建设(1)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2)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3)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作用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解放战争时期措施(1)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2)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名师点拨民国初年的“议会斗争”“国会选举”“责任内阁”体现的实质民国初年的“议会斗争”“国会选举”“责任内阁”体现了西方代议制国家的基本内容,而民国初年特殊的社会条件使这些制度难以实现,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二、中国现代政治制度整合选择性必修1第3课第三目,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相关史实。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挫折:1957年以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3)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3)完善①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②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③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一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名师点拨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多党制。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材料近代只有孙中山先生,他懂得把中国传统政制和西方现代政治参酌配合。他主张把中国政治上原有之考试、监察两制度,增入西方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而糅合为五权宪法之理想。我们且不论此项理想是否尽善尽美,然孙先生实具有超旷之识见,融会中西,斟酌中西彼我之长,来适合国情,创制立法。在孙先生同时,乃至目前,一般人只知有西方,而抹杀了中国自己。总认为只要抄袭西方一套政制,便可尽治国平天下之大任,把中国自己固有的优良传统制度全抛弃了。两两相比,自见中山先生慧眼卓识,其见解已可绵历百代,跨越辈流,不愧为这一时代之伟大人物了。——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思考1】根据材料,概述钱穆先生认为“中山先生慧眼卓识”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理论到实践的贡献角度简要评析其“不愧为这一时代之伟大人物”。提示:主要依据:懂得把中国传统政制和西方现代政治相互借鉴融合,提出了五权宪法的思想。评析:①理论上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并引领革命实践活动;②实践上推翻了清政府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③学习美国分权制衡理念并融合中国古代政治的传统,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宪政创新之路。视角2历史探究——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中国非竞争型的政党制度不需要通过政党间的竞争获得执政的合法性,但是中国共产党也不能把“历史选择”作为永久的合法性基础,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实践中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不断巩固和扩大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反映和代表他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还能从不同角度向执政党反映民众的各种诉求,使民主过程理性化。——摘编自朱兆华《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启示》【思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并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政党体制形成的因素。提示:历史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中流砥柱,各民主党派为革命的胜利出谋划策。因素:受一国社会利益结构和国情影响;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发展和成熟的对比程度的影响;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规则的影响。【核心要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特点特点阐释发展历程曲折、艰难(1)受到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国内封建势力、国民党反对派等政治力量的阻挠;(2)经历由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从盲目照搬、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到逐渐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和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但最终失败,后经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政权的尝试,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民主共和制具有中国基本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在历史发展基础上,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它没有采用许多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体制,而是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并非多党制或一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备选要点】《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代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2)因政协不是由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不是正式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延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2)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包括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真题精研·学“活”历史考题维度考向展示考情直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3年湖南选择考·T2·战国时期的官僚制1.命题特点:(1)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高考命题中属于高频考点,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侧重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汉政制的沿革、三省六部制、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制度建设等。(2)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在新高考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全国卷高考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以文字材料为主,创设情境,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2.备考攻略:(1)复习时注意梳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分清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归纳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2)理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线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河北选择考·T1·宗法制浙江6月选考·T3·郡县制海南等级考·T2·东汉的政府职能山东等级考·T4·张载对封建制的认识新课标全国卷·T26·两汉时期“州”的演变2022年重庆选择考·T3·唐代中央机构的调整2021年天津等级考·T3·唐代的群议制度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2年福建选择考·T8·中央苏区的制度建设江苏选择考·T8·陕甘宁边区的制度建设全国甲卷·T30·边区政府的性质湖南选择考·T8·陕甘宁边区的基层民主建设【典题悟法】(2023·河北选择考·T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解题指导】明立意本题以西周到春秋时期“太子”称谓的出现频率创设学习情境,考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体现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突出唯物史观这一核心价值定时空题干涉及西周到春秋时期“太子”称谓的出现频率提信息根据材料“‘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可知,“太子”这个词在西周时期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在春秋时期却频繁出现,说明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D正确排误区【命题源地】教材原文西周时期……按照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教考衔接“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与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相一致【学霸支招】本题属于历史解释类题。题干先给出周代“太子”称谓从绝少出现,到春秋时期频繁出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做此类题有以下技巧:把握命题主旨通过题干材料提炼出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太子”称谓从很少出现到频繁出现坚持论从史出根据史料得出合理解释后,再验证一下是否符合历史的阶段特征【考题体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2021·天津等级考·T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 ()A.强调顺承前制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削弱藩镇D.丧失决策大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可知,唐武宗顺承前制,在礼法方面,让群臣商议后再决定,A正确;材料体现了唐武宗顺承前制,“反对改制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材料涉及中央决策,与“削弱藩镇”无关,排除C;“丧失决策大权”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知识点二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2.(2022·福建选择考·T8)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B.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D.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解析】选B。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普遍推行以政治动员为目标的俱乐部活动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对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历史现象及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到偏远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需要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民众积极参与。俱乐部思想性强、生动活泼,乡村民众参与度高,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革命、动员群众的作用,B正确;题干材料信息主要表述俱乐部的功能和规模,而未显示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俱乐部实行前后革命形势的对比,排除C;题干材料信息主要表述俱乐部的功能和规模,而未显示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排除D。3.(2022·江苏选择考·T8)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