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岳飞在狱。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谐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莫须有①。”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唯飞,至以父呼之。诸首闻其死,酌酒相贺”。飞奉母至孝,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卒夜宿,民间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饥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凡有犒赏,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问用兵之术,曰:“智、仁、信、勇、严,阎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史臣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飞北伐,军于汴梁之朱仙镇,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雠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下狱,瞋目曰:“自坏尔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鸣呼,冤哉!(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注】①莫须有:或许有。宋时口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B.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C.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D.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酌酒相贺”与“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相”字含义不同。B.“文臣不爱钱”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不同。C.“秋毫不私”与“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含义相同。D.“好贤礼士”与“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两句中的“礼”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案件准备上报时,韩世忠愤愤不平,便到秦桧那里质问有无真凭实据,秦桧说“或许有”;韩世忠说,这三个字不能让天下人信服。B.岳飞治军严格,他的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他还关心下属及士兵,派妻子慰同自己手下远戍的将领的家属,士卒有病,他亲自调药。C.史官对岳飞评价极高,认为他与西汉时期的韩信、彭越、周勃和灌婴一样,文武全才,仁智并用,是不可多得的、有所作为的人才。D.史官认为岳飞对大宋王朝是忠诚的,岳飞之死是千古奇冤;史臣还借刘宋杀檀道济这一事例进行类比,对宋高宗杀害岳飞提出了批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2)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须贾①为魏谓穰侯②曰:“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曰:‘初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动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数制,而随以亡。臣以为燕、赵可法,而宋、中山可无为也。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蚕食瑰,尽晋国,战胜(韩)暴子③,割入县,地未毕入而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地,此非但攻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王必勿听也。今王循楚、赵而讲,楚、赵怒而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救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是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维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而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知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弗易攻也。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戴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阴④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之及楚、赵之兵未任于大梁也,亟以少割收。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和,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已讲也,必争事秦。从是以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夫兵不用,而魏效绛、安邑,又为阴启两机,尽故宋,秦兵已令,而君制之,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臣愿君之熟计而无行危也。”穰侯曰:“善。”乃罢梁围。(选自《战国策·魏三》,有删节)【注】①须贾:战国时魏国中大夫。②穰侯: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③暴子:战国时韩国名将暴鸳。④阴:地名,陶邑。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B.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C.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D.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臣以为燕、赵可法”与《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的“以为”含义不同。B.挟,“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与《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的“挟”含义相同。C.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的“幸”含义不同。D.拔,“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含义相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在华阳大败魏国,主将芒卯落荒而逃,魏国都城被围困,须贾游说穰侯,貌似为秦国着想,实则是为了保障魏国的利益。B.针对魏国现实,须贾主张魏应避开楚、赵两国单独与秦国媾和,从而使楚、赵两国争相贿赂秦国,进而削弱楚、赵两国的实力。C.在须贾看来,上天会像秦国战胜韩国暴鸢从而获得八县土地那样宠幸秦国的看法是不明智的,秦国应改变靠武力攻打魏国的策略。D.须贾游说穰侯,立足于秦国利益,从魏国、楚赵两国及卫国等多角度分析利弊得失,力促秦国与魏国交好,从而从魏国大梁撤军。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2)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伊稚斜逐於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遣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厦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B.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C.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D.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中指汉武帝使用的年号。B.“月氏故居”中“故”与“故垒西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字含义不相同。C.“骞得间亡”中“间”与“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间”字含义相同。D.“会伊稚斜逐於单”中“会”与“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中的“会”字含义不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出使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并扣留十多年,但他一直不忘祖国,坚守汉使职责,保存着汉朝使者的符节。B.张骞乘匈奴内乱逃回汉朝,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并建议对西域各国采用威逼利诱的策略。C.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自盐泽以东去往西域的道路变得畅通。汉武帝采纳了张骞招纳西域各国为藩臣的建议。D.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到乌孙,后又分别派副使前往联络大夏等许多国家,最终与西域多国建立了来往关系。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2)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溲器①。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扞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②,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氏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注】①溲器:便盆。②漆身为厉:把生漆涂在身上,让身体生满癞疥。1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B.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C.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D.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厕,意思是上厕所,“如”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如”字含义相同。B.委质,意思是向君主献礼,表献身,“委”与《琵琶行》“委身为贾人妇”的“委”字含义不同。C.面数,意思是当面数落,“面”与《愚公移山》“面山而居”的“面”字含义相同。D.报仇,意思是报复仇人,“报”与《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的“报”字含义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起初侍奉范、中行氏,但他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后来投奔知伯,知伯很宠信他。B.知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发誓要替他报仇,便改名换姓,乔装成清洁宫人伺机动手。C.豫让毁坏自己的容貌,化装成乞丐去家中乞讨,被妻子认出声音后,就吞炭弄哑嗓子。D.虽然豫让两次行刺赵襄子均告失败,但他知恩图报、无畏生死的精神感动了赵国的士人。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2)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①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②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③,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以武烈,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舞;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智也令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选自《国语·鲁语上》,有删改)[注]①展禽:名获,字季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谥号惠,封地在柳下,故又称柳下惠。下文“柳下季”“季子”均是指展禽。②伯(bà):古代诸侯首领。九有:九州岛。有,同“域”,州域。③殛死:因失败被杀。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B.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C.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D.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古帝名。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B.三辰,指日、月、星。文中“序三辰”指帝喾能整治历法,以明四时之序。C.“除其邪”中的“除”指除掉、去除,与“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除”字含义相同。D.瞻仰,文中指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物),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海鸟爱居在鲁国都城东门外停留了三天,臧文仲就违背了治理国家的礼法,要求城中居民祭祀它,这事遭到了展禽的反对。B.展禽先以大量史实表明如帝、郊、祖、宗、报等礼节祭祀的对象都是对国家、社稷、百姓有大恩德的人,后人祭祀他们以表怀念敬重之情。C.展禽继而指出人们祭祀社稷山川之神、前哲令德之人、天之三辰、地之五行以及九州名山川泽的原因,更加反衬出臧文仲的无功、无德。D.展禽是一位非常重视和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卓越的从政智慧和民本思想的鲁国大夫,他看问题非常深刻,分析问题破立结合,颇具说服力。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2)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蔡泽见逐于赵,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欤?”应侯曰:“夫商鞅事孝公,极身毋二虑,尽公不顾私。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大夫文种事越王,主罹困辱,悉忠而不解。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以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棓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范蠡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长为应侯,世世称孤。此则君何居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B.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C.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D.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泽见逐于赵”与“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的“逐”字含义不同。B.“夫四时之序”与“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序”字含义相同。C.“其卒亦可愿欤”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同。D.“应侯遂称笃”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在应侯为用人不当,害怕受到牵连而犯愁的时候,辩士蔡泽来到秦国,打算拜见秦昭王,并想取代应侯的位置,应侯对此颇为不快。B.蔡泽询问应侯对于商鞅、吴起、文种三人结局的看法,应侯认为这三个人都是忠君之士,为大义而死,可敬可叹,蔡泽则提出不同的看法。C.蔡泽劝说应侯,在功绩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急流勇退,也会落得商鞅等人的结局,应侯深以为然,将蔡泽引为上客。D.秦昭王十分欣赏蔡泽的谋划,认为应侯的才能不及蔡泽,于是,便趁着应侯生病免去应侯的相位,让蔡泽取代应侯担任相国。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2)大夫文种事越王,主罹困辱,悉忠而不解。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胡人赂,事觉,上亲鞫问,下狱当死。崇复营救,上由是不悦。会曲赦京城,敕特标诲名,杖之一百,流岭南。崇由是忧惧,数请避相位,荐广州都督宋璟自代。十二月,上将幸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丙辰,上幸骊山温汤;乙丑,还宫。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荃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荃恸哭而死。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让于璟,璟每论事则颋为之助。璟尝谓人曰:“吾与苏氏父子皆同居相府,仆射宽厚,诚为国器,然献可替否,吏事精敏,则黄门过其父矣。”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瀚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B.闰月/己亥/姚祟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C.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D.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2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将幸东都”与“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B.“务在择人”与“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含义相同。C.“则黄门过其父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含义不同。D.“然礼遇殊卑薄矣”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含义相同。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理事有方。在处理姚崇儿子受贿的事情上,他从姚崇的心腹赵诲收受胡人贿赂这件事上下手,亲自审讯,判处重罪,因此使姚崇忧惧,屡次退避相位。B.玄宗行事缜密。他将要巡行东都洛阳的时候,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命令他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并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C.宋璟与苏颋交情深厚,遇事相互谦让、帮助。宋璟曾与苏颋父子一同担任宰相,认为苏颋的父亲是国家栋梁之才,苏颋在某些方面更加优秀。D.在唐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进见时,唐玄宗常常以礼相待。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2)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凡治乱存亡,安危强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各一则不设。故桀纣虽不肖,其亡遇汤武也。汤武虽贤,其王遇桀纣也。若使汤武不遇桀纣,未必王也。汤武不王,虽贤,显未至于此。故人主有大功,不闻不肖;亡国之主不闻贤。譬之若良农辩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于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伍子胥进谏曰:“不可与也。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丧越,越必丧吴。今将输之粟,与之食,是长吾雠而养吾仇也。不若勿与而攻之,固其数也。吴王曰:“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遂与之食。不出三年,而吴亦饥。越王攻之,夫差为禽。楚王欲取息与蔡,乃先佯善蔡侯,而与之谋曰:“吾欲得息,柰何?”蔡侯曰:“息夫人,吾妻之姨①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楚王曰:“诺。”于是与蔡侯以飨礼入于息,因与俱,遂取息。旋舍于蔡,又取蔡。赵简子病,召太子而告之曰:“我死,已葬,服衰而上夏屋之山以望。”太子敬诺。简子死,已葬,服衰,上于夏屋以望代俗,其乐甚美。于是襄子曰:“先君必以此教之也。”及归,虑所以取代,乃先善之。代君好色,请以其弟②姊妻之。襄子谒于代君而请觞之。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舞者操兵以斗,尽杀其从者。此三君者,其有所自而得之,不备遵理,然而后世称之,有功故也。有功于此,而无其失,虽王可也。(节选自《吕氏春秋·长攻》)[注]①妻之姨:妻子的妹妹。②弟:应为衍文,可不译。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若良农/辩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于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B.譬之若良农/辩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于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C.譬之若良农/辩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于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D.譬之若良农/辩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于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3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桀纣,分别为我国古代夏朝、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相传他们都是暴君,故后用以泛指暴君。B.“王恐,召范蠡而谋”与“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恐”字含义相同。C.“非吴丧越,越必丧吴”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两句中的“非”字含义不同。D.“及归,虑所以取代”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及”含义不同。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兴盛与衰亡受到一定机遇的影响,商汤、武王能够成就王业,是因为他们遇上了桀、纣这样的国君。B.越国面临大饥荒,范蠡出谋划策,越王接受了他的建议;伍子胥分析吴越形势,极力进谏。吴王却坚持己见。最终吴王惨败被擒。C.楚王想要得到息国和蔡国,就先拉拢蔡侯,与其密谋对付息国,在宴飨息侯时趁机夺取了息国,随后又在蔡国驻扎军队,占领蔡国。D.赵襄子在父亲临终前接受了占取代国的遗命,后取得代国,作者认为像他这样的君主虽不完全遵循常理办事,但因功劳受后世称赞。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而王何患焉?(2)吴王曰:“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穴深寻,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是何也?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插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女死不于南方之岸,必于北方之岸,为吾尸女之易。”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强。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插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B.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插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C.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插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D.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插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3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诸侯之地的“绝”指穿过,与《逍遥游》中“绝云气,负青天”的“绝”字相同。B.“君其重图之”的“其”表祈使,翻译成“还是,当”,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的“其”不同。C.“使人让蹇叔”的“让”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让”字相同。D.庙,文中指宗庙,古代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情,国君往往亲临宗庙祭祀,文中“素服庙临”即是。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采用比喻论证,用洞穴过深则手臂不能探底的现象,来说明智慧也有不能触及的范围生动形象。B.秦缪公不顾蹇叔的极力劝谏,发动大军奔袭数千里之外的郑国,可见秦缪公刚愎自用,且智谋不及蹇叔。C.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在周的都城遇见秦军,一面回国报信,一面假借郑君的命令犒赏秦军,化角了郑国的危机。D.秦军果真如蹇叔所预料的那样,在殽山被晋军打败,秦缪公却把战败归咎于天,并没有认识到岁败的真正原因。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2)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今有羿、逢蒙、繁弱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鄣、薄矣,武王尝穷于毕、裎矣,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有删改)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B.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C.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D.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3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尝穷于毕”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中的“穷”的意思相同。B.“五岁而言其要”与“守要害之处”(《过秦论》)中的“要”的意思不同。C.“巫马旗问焉”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中的“焉”的意思相同。D.“弗知恶也”与“自此始,恶能无纪”(《满井游记》)中的“恶”的意思不同。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建立功名必须具备条件,即使像商汤、伊尹、周武王、姜太公那样的贤人,如果没有可资凭借的条件,他们也无法取得成功。B.鲁国国君担心宓子贱不肯尽心治理亶父,就派人到他那里,告诉他可以在治理方面放开手脚,尽情施展本领,五年之后国君才会过问。C.巫马旗化装成平民到亶父去观察宓子贱施行教化的情况,他仅凭一个人捕取了小鱼又放回水里的事件,就看出那里的教化已达极高水平。D.劝说别人也好,处理政事也好,除了要有良好条件,还需要有赤诚的内心,宓子贱的成功就源于他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有赤诚之心。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2)寡人之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16文言文阅读之纪事类1.A

2.C

3.C

4.(1)高宗当初下令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人没有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2)但是(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向人屈服,最终因此而被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军队每次驻扎休整,便训练将士,从斜坡上骑马直下,跳跃壕沟,(将士)都身穿重甲练习这些项目。儿子岳云曾练习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马被绊倒,丢飞愤怒鞭打岳云,说:“前面面临大敌,也能这样吗!”“休舍”意为休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注坡马蹶”是说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马被绊倒,主语是“岳云”,“怒而鞭之”的主语是岳飞,中间应断开,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相”字含义不同。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在文中是“我”的意思。句意:举杯互相庆贺。/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B.正确,“爱”字含义不同。爱惜;吝惜。句意:文官不爱惜钱财。/百姓都认为大王您吝惜。C.错误,“私”字含义不同。占有;偏爱。句意:不私拿一丝一毫。/偏爱我啊。D.正确,两个“礼”都是“以礼相待”的意思。句意: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礼待天下有才能的奇人异士。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认为他与西汉时期的韩信、彭越、周勃和灌婴一样,文武全才,仁智并用,是不可多得的、有所作为的人才”概述有误,原文“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官认为像韩信、彭越、周勃和灌婴这样的人是代代都有的,而岳飞才是文武全才,仁智并用,是难得的人才。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营第”,营造府第;“辞”,辞谢;“何以……为”,怎么能够……呢?(2)“持正”,公正持平;“于”,向;“卒”,最终。参考译文:当初,岳飞被关在狱中。岳飞一案准备上报时,韩世忠愤愤不平,到秦桧那里质问真凭实据,秦桧说:“岳飞儿子岳云写信给张宪这件事或许是有的。”韩世忠说:“‘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够使天下人信服?”当时,洪皓正出使金国,派人迅速送回一封蜡书上奏高宗,认为“金国敬服的只有岳飞一人,甚至以父来尊称他。金国各将领听说他已被处死,举杯互相庆贺”。岳飞侍奉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后,(岳飞)连续三天滴水不沾。高宗当初下令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人没有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财,武官不惜生命,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军队每次驻扎休整,便训练将士,从斜坡上骑马直下,跳跃壕沟,(将士)都身穿重甲练习这些项目。儿子岳云曾练习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马被绊倒,岳飞愤怒鞭打岳云,说:“前面面临大敌,也能这样吗!”士兵夜间宿营,百姓打开屋门愿意让他们进屋休息,士兵没有一个敢擅自进入的。军队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病,岳飞亲自调药。将领们远征,岳飞派妻子到他们家中慰问。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岳飞善于以少击众,每次行动之前,都召集全部统制官一起计议,谋略确定之后再同敌交战,因此总是胜利而没有失败。(军队)突然遭遇敌人,镇定自若,所以敌人评论岳飞军队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困难。”张俊曾经询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智谋、仁义、诚信、勇敢、严格,缺一不可。”每当征集军粮时,岳飞必定皱眉说:“东南地区百姓的财力,消耗已经到极点了!”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喜欢投壶,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但是(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向人屈服,最终因此而被害。史臣说:西汉以下,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这样担任将军的人,历朝历代部不缺乏,探求那些像宋朝岳飞一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人,一个期代难道多见吗?岳飞北伐,军队驻扎在汴梁附近的来仙镇,(他)亲自写表答复皇帝的诏书,忠义之言发自肺腑,具有诸葛孔明的风范,却最终死于秦桧之手。原来,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如果岳飞得志,那么金仇可报,宋耻可雪;秦桧得志,那么岳飞只有一死罢了。从前刘宋杀害檀道济,把他关进监狱,他瞪大眼睛说:“你是自己毁坏你的万里长城!”高宗忍心放弃他的中原,所以就忍心杀害岳飞。啊,太冤枉了!5.B

6.D

7.B

8.(1)大王如果要讲和,一定少割让土地而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2)现在秦国又打败了芒卯,进入北面的地区(宅阳),然后再围攻大梁,因此很多人认为上天的宠幸是正常的。【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国人进攻燕国,杀死了燕国权臣子之,攻破了燕国,燕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重新恢复了国家。燕国、赵国之所以保全了国家、拥有强有力的军队而土地没有并入其他诸侯,是因为它们能够忍受艰难而看重国家被掠夺的土地(不割让国土啊)。“破故国”与“燕不割”是相承接的两件事,应予断开,排除A;“燕国复归”为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燕赵”是两个并列的国家,应断开,排除C。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认为;把……作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句意:臣下认为燕国、赵国(抵御秦国的做法)可以效法/向南攻取南边的百越之地,把它设置为桂林郡、象郡。B.正确。都是“携同”的意思。句意:秦国再携同楚国、赵国的军队再来进攻/携同神仙一起遨游太空。C.正确。宠幸;幸亏。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句意: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能屡次降临/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D.错误。攻占;超过。句意:军队进攻却不能攻克城池,秦国军队一定疲惫/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须贾主张魏国要避开楚国和赵国单独与秦国媾和”错误,由原文“是臣之所闻于魏也”可知,此为须贾转述魏国“大臣父兄”的看法;且“进而削弱楚、赵两国的实力”曲解文意,实为须贾为穰侯剖析利弊。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讲”,讲和;“质”,人质;“欺”,被欺骗。(2)“走”,使动用法,使……逃跑,打败;“是以”,因此;“幸”,宠幸。参考译文:秦国在华阳大败魏国,打跑了芒卯并且围困了大梁。须贾替魏国着想游说穰侯说:“臣下听说魏国大臣、父老兄弟都对魏王说:‘当初惠王讨伐赵国,在三梁打了胜仗,十万大军攻克邯郸,赵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邯郸仍然重新得到归还。齐国人进攻燕国,杀死了燕国权臣子之,攻破了燕国,燕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重新恢复了国家。燕国、赵国之所以保全了国家、拥有强有力的军队而土地没有并入其他诸侯,是因为它们能够忍受艰难而看重国家被掠夺的土地(不割让国土啊)。宋国、中山国几次被攻伐几次割让土地给秦国,而它们也就随着土地的割让而灭亡了。臣下认为燕国、赵国(抵御秦国的做法)可以效法,而宋国、中山国那样的举措不能去做。秦国是贪婪凶暴的国家,没有它所亲近的国家,它逐步侵占魏国,(使)魏国从晋国分得的土地将要被吞并尽了,又战胜了韩将暴鸢,魏国(迫于形势)割让了八县土地,土地还没有完全接收而秦国军队又出兵了。秦国的贪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秦军又打败了芒卯,攻进了宅阳,这不只是要进攻大梁,而要胁迫大王多割让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现在大王避开楚国、赵国去与秦国讲和,那么,楚国、赵国恼怒魏国而同大王您争先恐后地去服侍秦国,秦国一定会接纳它们。秦国再携同楚国、赵国的军队再来进攻,那么魏国想要不被灭亡,也不能做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与秦讲和。大王如果要讲和,一定少割让土地而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这是臣下在魏国听到的。希望您以此来考虑国事。”“《周书》说:‘天命没有常规。’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能屡次降临。秦国战胜韩国暴鸢割得了八县的土地,这不是由于秦国军队兵力精锐,也不是由于计谋的精细,是上天宠幸它太多了。现在秦国又打败了芒卯,进入北面的地区(宅阳),然后再围攻大梁,因此很多人认为上天的宠幸是正常的。明智的人却不这么看。臣下听说魏国召集它近百个县的所有精兵,留下戍守大梁,臣下认为不下三十万人。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高的城墙,臣下认为即使是商汤、周武王复生,也不容易攻下。大王如果轻率背离楚国、赵国的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去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志在必得,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的时候到现在,不曾有过。军队进攻却不能攻克城池,秦国军队一定疲惫,陶邑一定会被灭掉,那么就前功尽弃了。现在魏国刚刚有所疑惑,可以让魏国少割一些土地收拢魏国。希望您趁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快用少割得土地的办法拉拢魏国。魏国刚刚产生疑虑而能够用少割让土地来讲和,一定很想这样做,那么您就得到了您想得到的。楚国、赵国恼怒魏国先于自己与秦讲和,一定争相服侍秦国。合纵就这样被拆散了,而您在这之后就可以选择(同盟国)了。况且您曾经割取过晋国土地,何必用兵呢。不用军队而魏国献上绎、安邑,又替陶邑开辟了两条道路,几乎尽得了昔日宋国之地,卫国献上单父,秦国军队不受损失,而您就控制了这些地方,想求得的东西什么没得到呢?想要做的什么没做到呢?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冒险。”穰侯说:“好。”就解去了对大梁的围困。9.B

10.C

11.B

12.(1)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2)乌孙派遣向导和翻译护送张骞回朝,派使臣数十人随同张骞答谢,乘机让他们暗中察看汉朝的势力强弱。【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语意: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国王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大月氏太子为王”主谓宾结构齐全,后面断开,排除AD;“分其地而居之”的“而”表承接关系,前后动词不断开,且“地”为“肥饶”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B.原来/旧。句意:月氏原来居住/那旧营垒的西边。C.机会/从小路。句意:张骞找机会逃脱/选择了通往芷阳的小路走。D.适逢/会见。句意:适逢伊雅斜驱逐於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建议对西域各国采用威逼利诱的策略”错误,张骞提出采用“以赂遣设利朝”“以义属之”的策略让西域一些国家来归附。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义”,用仁义的手段;“属”,使……归属;“致”,招来。(2)“发”,派遣;“报谢”,答谢;“因”,乘机。参考译文:汉武帝元朔三年。起初,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张骞找机会逃脱,向月氏国西面逃去,到了大宛。大宛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国王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适逢伊雅斜驱逐於单,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汉武帝听说大宛和大夏等都是大国,只是军事力量薄弱,喜欢中国的财物;他们北面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较强,可以用贿赂引诱他们归附。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汉武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是对的。汉武帝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从盐泽以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事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去。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与乌孙联合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家都可以招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昆莫作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因长期以来一直臣服于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者几十人,随张骞到汉朝回复并答谢,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当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命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13.D

14.C

15.A

16.(1)你这个方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有志气,那是对的,但说你聪明,则并不对。(2)范、中行氏只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也就以一般人的做法回报他们;而知伯却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要以国士的态度回报他。【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种情况下,赵襄子认为豫让非常有义气,就令人拿自己的衣服递给豫让。豫让拔出佩剑再三跳起来,猛刺赵襄子的衣服,仰天长叹:“我终于为知伯报仇了。”于是自刎身亡。他死的那一天,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了这件事,都为他落泪。“持衣”修饰“与豫让”,是一件完整的事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拔剑三跃”是一个连续动作,中间也不能断开,排除AB。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两个“如”字都是“到,往”的意思,含义相同。句意:赵襄子上厕所。/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B.正确,“委质”的“委”是“呈献、送”的意思,“委身”的“委”是“委托,托付”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句意:况且既已委身侍奉他人。/嫁给商人为妻。C.错误,“面数”的“面”是“当面”的意思;“面山”的“面”是“面向,面对着”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句意:于是赵襄子当面数落豫让说。/面对着山居住。D.正确,“报仇”的“报”是“报复”的意思;“报君”的“报”是“报答”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句意:你为什么单单要死心塌地为他报仇?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别人”错,原文中“不说”的“说”通“悦”,喜欢的意思,“不悦”就是“没有受到赏识重用”。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道”,方法;“然”,对、正确;“知”,聪明。(2)“众人”,一般人;“遇”,看待、对待;“报”,回报。参考译文:晋国侠客毕阳有个孙子叫豫让,起初侍奉范、中行氏,并没有受到赏识重用,转而投奔知伯,知伯很宠信他。等到三家瓜分知氏,赵襄子最痛恨知伯,就将他的头颅雕漆后用作便盆。当时豫让逃入深山,听到后叹息着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报仇。”于是改名换姓扮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入宫中,以洗刷厕所为掩护,以便趁机杀死赵襄子。这天赵襄子上厕所,忽然觉得心脏跳动地厉害,就下令捉住洗厕所的人严加盘问,于是查出这人是豫让。豫让亮出锋利的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左右侍从想杀掉他。赵襄子(却阻止)道:“这是个义士呀,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并且知伯已死,更无后人,而他的家臣却能一心为他报仇,正是天下不可多得的贤人。”最终放了他。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剃去胡须眉毛,自己毁容以改变相貌。然后打扮成乞丐的模样到家中讨饭,他的妻子都没有认出他,只是说:“这人的模样并不像我丈夫,可声音怎么这样相似?”豫让于是又吞吃火炭,让声音变得沙哑难听。他的朋友对他说:“你这个方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有志气,那是对的,但说你聪明,则并不对。以你的才识,如果好好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亲近宠信你;你就能够接近他而去实现复仇大计了,这样做很容易,并且一定能大功告成。”豫让听后笑了,对朋友说:“你这种办法是为旧时知己向后来的知己寻仇,因为故主而刺杀新君,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没有比这更过分的了。我之所以决意要完成复仇大计,只是为了阐明君臣间的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况且既已委身侍奉他人,却又图谋刺杀他,这是怀有二心侍奉人君的做法。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为了来羞辱天下后世那些不忠之臣。”过了一段时日,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就预先埋伏在他必经之桥的下面。赵襄子到了桥上,马忽然受了惊吓。赵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来了。”派人搜捕,果然又是豫让。于是赵襄子当面数落豫让说:“你过去不是也曾经侍奉范、中行氏吗?知伯灭掉了他们,你不但没替他们报仇,反倒委身侍奉知伯。如今知伯已死,你为什么单单要死心塌地为他报仇?”豫让答道:“我过去侍奉范、中行氏,范、中行氏只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也就以一般人的做法回报他们;而知伯却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要以国士的态度回报他。”赵襄子听后流下眼泪,喟然长叹:“唉,豫让啊!您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就忠义之名了,我如此对待您,也已仁至义尽了。你自己想想吧,我不能再放你走了。”便让卫兵团团围住豫让。豫让恳求说:“我听说贤君不会阻止别人的忠义之行,忠臣为主不会爱惜自己的性命,并以之成名于世。您以前宽恕过我一次,因此天下之人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德。今日这件事,我自当引颈就戮,但是仍然希望得到您的衣服让我刺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这本是非分之想,斗胆推心置腹于大王。”这种情况下,赵襄子认为豫让非常有义气,就令人拿自己的衣服递给豫让。豫让拔出佩剑再三跳起来,猛刺赵襄子的衣服,仰天长叹:“我终于为知伯报仇了。”于是自刎身亡。他死的那一天,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了这件事,都为他落泪。17.D

18.C

19.C

20.(1)所以要慎重制定祭祀的礼节作为国家大典。现在无缘无故增加典礼,不是处理政事的合适举措。(2)(臧文仲)说:“这实在是我的过失。展禽的话不能不作为准则啊。”于是叫人把展禽的话写成三份简策。【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国家毫无功劳却祭祀它,不是仁德;不懂却又不问,不是聪明。今年海上恐怕要发生灾难了!海上的鸟兽,常常懂得预先避灾。“之”是“祀”的宾语,“非”是“仁”的谓语,应在“之”后断开,排除AB;“广川”是“鸟兽”的定语,用“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C.除掉,去除;光阴过去,流逝。两句中的“除”字含义不同。句意:除掉了暴君夏桀。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一年的光阴就过去了。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反衬出臧文仲的无功、无德”表述错误,应是反衬出海鸟“爰居”的无功、无德。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慎”,慎重;“制祀”,制定祭祀的礼节;“加典”,增加典礼;“非政之宜也”,判断句式,不是处理政事的合适举措。(2)“信”,实在;“过”,过失;“法”,作为准则;“策”,简策。参考译文:(有种)海鸟名叫“爰居”,停在鲁国都城东门外三天。臧文仲命令城中的居民祭祀它。展禽说:“臧文仲治理国家超越了礼法啊!祭祀,是国家的重要礼仪制度,而礼仪制度,是国家政治能够稳定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制定祭祀的礼节作为国家大典。现在无缘无故增加典礼,不是处理政事的合适举措。”“圣王制定祭祀礼法,制定对人民有益法规的人,就祭祀他;为国家辛勤做事而死的人,就祭祀他;劳苦功高、安定国家的人,就祭祀他;能够为国抵抗大灾难的人,就祭祀他;能够抵御大祸患的人,就祭祀他。不属于这几类的,不在祭祀的典礼之列。从前烈山氏主宰天下,他有个儿子叫柱,能种植多种谷物和蔬菜。夏朝兴起的时候,周的始祖弃继承了柱的事业,因此把他当作谷神来祭祀。共工氏称霸九州岛的时候,他的儿子叫后土,能治理天下四方的土地,所以把他当作土神来祭祀。黄帝能给各种物品命名,使百姓明白地为国家供应财物,颛顼能够光大黄帝的功业。帝喾能依据日、月、星运行的规律,让百姓安居乐业。尧能够公平地施行刑法,使百姓向善。舜勤于治理民事,以致身死郊野。鲧筑堤阻挡洪水失败被杀,禹能用高尚的德行完成鲧的治水功业。契担任司徒,使百姓和睦。冥辛辛苦苦履行水官的职责而死在水中。汤为政宽厚,除掉了暴君夏桀。稷尽心于农事,在山中死去。文王以文德著称,武王以武功著称,消灭了百姓痛恨的殷纣王。所以有虞氏用禘礼祭黄帝,用祖礼祭颛顼,用郊礼祭尧,用宗礼祭舜;夏代用禘礼祭黄帝,用祖礼祭颛项,用郊礼祭鲧,用宗礼祭禹;商代用禘礼祭舜,用祖礼祭契,用郊礼祭冥,用宗礼祭汤;周代用禘礼祭喾,用郊礼祭稷,用祖礼祭文王,用宗礼祭武王。幕能遵循颛顼的德政,有虞氏对他进行报祭;杼能承继禹的功业,夏后氏对他进行报祭;上甲微能承继契的功业,商朝人对他进行报祭;高圉和大王能承继稷的功业,周人对他们进行报祭。禘、郊、祖、宗、报,这五种祭礼是国家祭祀的大典。”“再加上社稷山川的神灵,都是对百姓有功绩的。以及前代圣哲,是被人民信赖的;天上的日、月、星,是人民用来仰视的;地上的水、火、木、金、土,是用来生养万物的;九州岛、名山、河流、湖泊,是用来出产财物、器用的。不是这些,不在国家的祭祀典礼之中。”“现在,一只海鸟飞来,臧文仲自己不知道它的来历却要祭祀它,还作为国家大典,很难说这是仁德和有智慧的。仁爱的人讲究功劳,明智的人能够正确处理各种事务。对国家毫无功劳却祭祀它,不是仁德;不懂却又不问,不是聪明。今年海上恐怕要发生灾难了!海上的鸟兽,常常懂得预先避灾。”这一年,海上多刮大风,冬天比往常暖和。臧文仲听了展禽的一席话,说:“这实在是我的过失。展禽的话不能不作为准则啊。”于是叫人把展禽的话写成三份简策。21.D

22.B

23.D

24.(1)应侯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取代我担任秦相,真有这回事吗?”(2)大夫文种侍奉越王,国君遭遇耻辱,他还是尽忠不懈。【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吴起为楚悼王罢免了无能无用的人,裁减了冗官,堵塞了豪门的请求,统一了楚国的风俗,往南攻打杨越,往北吞并陈、蔡,使游说之士没有开口的机会。“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结构一致,应分别在其前后断开,排除ABC。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驱逐,放逐;追逐。两句中的“逐”字含义不同。句意:蔡泽被赵国驱逐/追逐逃亡败北的人。B.错误。交替;学校。两句中的“序”字含义不同。句意:四时互相交替/认真兴办学校教育。C.正确。结局;士卒。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同。句意:他们的结局也是人们愿意看到的吗/请大王您仔细想想,您的部队打得过项羽的部队吗?D.正确。都是“病重”的意思。句意:应侯就宣称病重/我想奉命奔驰前往,可是祖母刘氏的病情却日渐严重。故选B。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认为应侯才能不及蔡泽,于是,便趁着应侯生病免去应侯的相位”错误。由原文:“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可知,是秦昭王竭力挽留应侯,应候就宣称病重,于是被免相的。故选D。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让”,责备;“宣言”,扬言;“相”,担任丞相。(2)“事”,侍奉;“罹”,遭遇;“解”,懈怠。参考译文:蔡泽被赵国驱逐,听说应侯任用的郑安平、王稽都犯下重罪,应侯内心不安,蔡泽就往西进入秦国,打算拜见秦昭王。让人扬言以激怒应侯说:“燕国蔡泽是天下雄辩豪杰之士。他如果拜见秦王,秦王必定任命他为相国,夺去你的位置。”应侯听说后,派人找来蔡泽。蔡泽进来,只对应侯拜了一拜,应侯本来就不高兴,等到见了蔡泽,蔡泽又倨傲无礼。应侯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取代我担任秦相,真有这回事吗?”蔡泽回答:“是这样的。”应侯说:“我愿意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唉!您的见识为什么这么迟钝。春夏秋冬,四时互相交替,成功的人就会离开。像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他们的结局也是人们愿意看到的吗?”应侯说:“商鞅侍奉秦孝公,专心专意,为了公家的事情,不考虑自己。吴起侍奉楚悼王,不让私事妨害公务,谗言不蒙蔽忠良,说话不随便迎合,办事不随便讨好别人。大夫文种侍奉越王,国君遭遇耻辱,他还是尽忠不懈。像这三人,可算是义气的顶峰,忠心的表率啊!怎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商鞅为秦孝公在诸侯之间建立了威权,成功之后,一竟遭车裂。吴起为楚悼王罢免了无能无用的人,裁减了冗官,堵塞了豪门的请求,统一了楚国的风俗,往南攻打杨越,往北吞并陈、蔡,使游说之士没有开口的机会。大功已经告成,最终被肢解。大夫文种为越王击败强大的吴国,完成称霸的功业,越王勾践最终背弃君臣之义杀掉了他。这三个人,成功后不能离开,遭受了这样的惨祸。范蠡悄然离去,成为富有的陶朱公。您何不在这时候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接任,您可以永久担任应侯,代代相传。您应该何去何从呢?”应侯说:“好。”就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了几天,应侯入朝。对秦王说:“有位新从山东来的客人蔡泽,这是个能言善辩的人。我见的人多了,没有比得上他的,我也不如他。”秦昭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昭王十分赏识他。应侯就称病猝职,请求交还相印。秦昭王竭力挽留应侯,应侯就宣称病重,于是被免相。秦昭王新近十分欣赏蔡泽的计谋,就任命他为相国。(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25.B

26.D

27.C

28.(1)宋璟风度凝重深沉,他人不能推测他的内心想法,在赴京途中竟然没有与杨思勖交谈说话。(2)突厥可汗默啜自武则天时期开始,就成为中原地区的祸患,朝廷为此勤于政务(费尽心思),用尽了全国的力量却始终不能攻克他。【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闰十二月,己亥日,姚崇被罢免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被罢免为京兆尹、西京留守。唐玄宗任命刑部尚书宋璟兼任吏部尚书兼黄门监,还任命紫微侍郎苏颋为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是固有名词,表示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在句中是“守”的宾语,表示“刑部尚书宋璟”兼任的其他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幸”:驾临/幸好。句意:皇帝将临幸东都洛阳/大王也幸好赦免了臣。B.“务”:致力于。句意:致力于选拔人才/致力于耕作织布。C.“过”:超过/过错。句意:苏颋则超过他的父亲/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的过错。D.“卑”:微薄/卑微。句意:但得到的礼遇就太微薄了/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耻。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遇事相互谦让、帮助”说法有误。原句“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让于璟,璟每论事则颋为之助”应为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宋璟每提出什么意见,苏颋也尽力相助之意。故选C。2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凝远”,凝重深沉;“际”,内心想法;“涂”,通“途”,途中。(2)“中国”,古今异义,此处为古义中原地区;“旰食”,勤于政务;“克”,攻克。参考译文:姚崇的两个儿子光禄少卿姚彝和宗正少卿姚异,平日广交宾客,收受了许多礼物,受到当时人们的非议。主书赵诲受到姚崇的亲近信任,他接受胡人的贿赂被发觉,玄宗亲自审讯,罪当处以死刑,姚崇出面营救,唐玄宗因此不高兴。恰巧赶上因特殊情况赦免京城的在押罪犯,唐玄宗在赦免敕书中专门标出赵诲的名字,另处以杖刑一百,并流放岭南。姚崇因此而感到担心和恐惧,便屡次请求辞去宰相职务,推荐广州都督宋璟代替自己为相。十二月,唐玄宗将要到东都洛阳,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命令他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并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宋璟风度凝重深沉,他人不能推测他的内心想法,在赴京途中竟然没有与杨思勖交谈。杨思勖一向深得玄宗宠幸,回京后便向玄宗诉说,唐玄宗慨叹了好长时间,越发敬重宋璟。己亥日,唐玄宗临幸骊山温泉;乙丑日,玄宗回到皇宫。闰十二月,己亥日,姚崇被罢免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被罢免为京兆尹、西京留守。唐玄宗任命刑部尚书宋璟兼任吏部尚书兼黄门监,还任命紫微侍郎苏颋为同平章事。宋璟作宰相,致力于选拔人才,根据才能的不同授予相应的官职,使文武百官人人称职;宋璟行赏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