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考点专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7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考点专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7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考点专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7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考点专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7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考点专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2024·浙江杭州一模)清末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其中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与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此项制度正式设立于()A.清政府学部的设立B.《奏定学堂章程》颁布C.科举制在全国废除D.《公务员任用法》颁布2.(2023·浙江强基联盟高三统测)1903年,清政府颁发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游学日本章程》,规定只要在日本的学校获得学历证书,就可以分别获得举人和进士等相应的头衔,并授予一定的官职以示奖劝之意。材料反映出()A.留学毕业生被列入选官的范畴B.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C.近代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D.留学成为时人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3.(2023·浙江稽阳高三联考)20世纪初,清政府颁行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法定学制,建立了统一的教育行政体系,正式设立了崭新的官员选拔制度。这一举措()A.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B.为结束科举制度创造了条件C.是清末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D.奠定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4.(2023·浙江高三模拟)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关于科举和教育领域变革事件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废除八股改试策论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④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5.(2024·浙江新阵地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下表为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份文件主要内容1901年《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3年《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A.晚清时期新旧选官制度并存B.学堂选官已成为主要选官方式C.中国选官制度已进入新阶段D.选官更加强调开放性和平等性6.民国初期,中华书局每出版一套教科书都有其丛书名,丛书名皆以“新”取胜,如《新中华教科书》《新中学教科书》《新教育教科书》等。这一做法()A.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迎合了国人救亡图存的诉求C.适应了政治文化变革的需要D.顺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7.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文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这表明北洋政府()A.避免了徇私舞弊B.民主政治的确立C.摆脱了封建束缚D.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8.民国初年,政府专门设立官员甄别委员会,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如司法部司长田某称其在日本留学的毕业文凭遗失,农商部部员贺某称其在比利时某校毕业但文凭遗失,甄别委员会即电请驻日、驻比使馆查复。民国初期的官员甄别()A.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意在保障官员的素质D.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9.这一时期,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五院”之一,考试院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这一时期”是()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10.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B.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1.(2023·浙江名校新高考高三联考)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规定,简任官无须考试,荐任和委任官员分别通过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而文官考试实行几十年,实际录取的人数总计不过千人。非考试及格人员,可以直接上任,即日支俸;考试及格人员虽经初试再试及格,大多数仍须先行学习,学习期间虽有津贴,但与试署人员所支俸禄相差悬殊。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A.标志着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B.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提供可能C.吸收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D.全面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12.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A.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D.扩大了边区政权的阶级基础13.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进行教育改革,在坚持“干部教管第一”的原则下,加授有关军事常识、军事训练等内容。1948年,不少地区提出建立初小、高小、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五个阶段的学制系统。这种变化反映了()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教育目的从军事转变到社会经济C.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D.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的急迫性14.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还对报告的写作格式、期限、呈交方式、发报日期、字数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这一指示()A.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旨在整顿官僚主义作风C.推动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提升了干部的文化素养15.(2023·浙江高三联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下为该章程的部分内容:·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各省办理学堂员绅,宜先派出洋考察。·各省宜速设实业学堂。·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以便读古来经籍。·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习洋文。·私学堂禁专习政治法律。·私学堂禁私习兵操。·学生不准妄干国政,暨抗改本堂规条。·各学堂毕业学生,已定有出身,与科举无异。·选外国教科书实无流弊者,暂应急用。·科学相间讲授,乃各国成法,具有深意。·各省宜讲求警察监狱之学。·邮电、铁路、矿务等学堂宜添课普通学。——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奏定学堂章程》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B据材料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故选B项;清政府在1905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A项;科举制度在1905年正式废除,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务员任用法》颁布于1933年,排除D项。2.A据材料可知,留学毕业生可以授予一定的官职,即被列入选官的范畴,故选A项;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科举制被废除,排除B项;1905年学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排除C项;此时科举制尚未废除,没有比较,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留学成为时人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排除D项。3.B由材料可知,有了新的选官制度,就为结束科举制度创造了条件,能够实现顺利衔接,故选B项;材料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无关,排除A项;戊戌变法在1898年就以失败而告终,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为民国公务员制度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4.D①1898年,在康有为等人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②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③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④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故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②③,D项符合题意。5.A据材料可知,科举制的选官形式被应用于学堂选官和留学生选官之中,说明晚清时期新旧选官制度并存,故选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主要选官方式”的结论,排除B项;1905年,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已进入新阶段,排除C项;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排除D项。6.C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推翻了封建帝制,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迎来了巨大变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中华书局出版多套“新”教科书,体现了教育转型,适应了政治文化变革的需要,故选C项。7.D材料“二者皆不可偏废”说明北洋政府在确定文官任用资格的过程中既重视考试,也重视经历,两者并重,故选D项;材料没有关于考试选拔程序的相关内容,无法判断是否能避免徇私舞弊,排除A项;B、C两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8.C据题干可知,官员甄别委员会对官员进行文凭的甄别,以查证官员的任职资格和能力,意在保障官员的素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故选C项。9.C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文官制度法律化,故选C项。10.D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任用与国民党有密切关系的人为公务员,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故选D项。11.B据材料可知,公务员制度存在着漏洞,不够公平公正,与考试及格人员相比,非考试及格人员反而可以享有优待,这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提供了可能,故选B项;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有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职务常任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排除D项。12.A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通过颁布公务员考核条例,明确考核标准,按分评级,有奖有惩,这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故选A项;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公务员的考核,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材料说明了工作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公务员的考核加强了对干部的管理,提升了行政效能,有利于边区的巩固与发展,与扩大边区政权的阶级基础无关,排除D项。13.C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教育改革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军事色彩削弱,体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优势更加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因此教育改革的革命色彩减弱,故选C项;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为1965年,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学制系统,并非具体教学内容,无法得出“转变到社会经济”这一结论,排除B项;材料突出教育改革的重点,并非教育事业的急迫性,排除D项。14.A在战略决战之前,中国共产党认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为此提出了该指示,该项指示有利于规范党内作风,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整顿官僚主义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C两项;该项指示是为了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而非文化素养,排除D项。15.D据材料可知,国家颁布专门的公务员法,对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即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故选D项。16.参考答案示例题目:《奏定学堂章程》的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论证:晚清时期,随着外国入侵,中国的传统教育受到西学冲击。《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