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水市二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命题:毛玉萍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一直到马车使用大限来临之际,它的轮子正常转过最末一圈之后,车轮、车辕、底盘、弹簧、车轴……一下子全都同时崩坏,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它部分设计得更为牢靠耐用。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③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足之处。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我们人类到现在还只有一套恒齿,对应于石器时代的人均寿命,这一套恒齿的使用期该是足够了。由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的寿命延长了,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有一些伟大的学者、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诚如老子所言——“大成若缺”,一些真正伟大的作品常常因为人类身体与头脑的不匹配而来不及完成。超越了“霍姆斯马车”原则的先进大脑让人类损失了多少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智慧啊!④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食物变得越来越好嚼,让咱们的牙齿越来越省力,这难道不会让人类的牙齿出现退化倾向?我们又怎能再奢望人类牙齿与躯体寿命的延长而同步进化?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迅速扩展,人类对自己文明产品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我们人类的某些机能是否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相应的退化呢?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已经能够读写的各民族中,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而收音机和电视机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应用后,读和写的能力似乎又有衰退的趋势。”人类各民族确实都有过一段超强记忆时期。许多民族都拥有过大部头口头传说的史诗性巨作,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国藏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文字尚未流行年代,一些来自民间的“荷马”,全凭记忆就能胸藏二十几万行史诗,连续传唱几个月不竭!享受现代文明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得到?⑥早期,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赫尔佐格说:“电影是文盲的艺术。”现如今,不是文盲的人也乐于花两三个小时观赏一部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快餐,而不愿去啃长篇原著。长此以往,读的功能又怎能不退化?人类文化由原始的岩画、图形文字发展到现代文字,而今天的现代人却又躲避文字,回归画面,总不能说这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倘若今后电脑准确高效地实现了“人-机对话”,由人口授,“电脑小姐”就能自动将声音变成文字,哪一个作家还肯用笔?到那时候说不定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有小说集问世,⑦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除了上述牙齿,记忆的例证外,每一类机器的发明都会带来人体相应部分的机能衰退。人类用自己创造的人工制品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甲壳”——人类只能生活在这个“甲壳”中,我们的子孙也许永远离不开这个“壳”了。⑧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多少有点像传说中的“狗熊捌棒子”,新穗不停的更替腋下的旧穗。问题在于,我们所丢弃的旧物有没有某些独特优点是新物难以取代的?汤因比对此作了清醒回答:“新的能力恐怕不可能全面地代替旧能力的作用。”事实上,人类取得每一项新进展都要面对一次“熊掌”与“鱼”的选择。“得到”的同时就意味着必须做出某种放弃。用惯了电脑打字的子孙后代,他们之中很难再出怀素、王表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了.电脑合成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天衣无缝地制作自己火箭登月或是与总统亲切握手的“历史镜头”,这个越来越虚幻的世界还有什么东西具备值得你充分信任的可靠依据?尚“真”的科学却为做“假”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⑨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心中有架“霍姆斯马车”也许会使我们主动的顺应自然,有意识地从另一面做些补偿,尽量减免人类由于自己的浅薄任性、短视愚昧而带来大自然的鞭笞。(摘编自詹克明《“霍姆斯马车”随想》)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姆斯马车”的设计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因而成为最理想的设计。B.第⑤⑥段都用了“哪一个”的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对人体机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退化的担忧。C.“狗熊掰棒子”在文中指的是人类获得一项新的能力的同时,就可能会丢弃另一项旧的能力。D.作者认为,人类必须反思文明进程中的得与失,一味地创造便利于自身的人工制品,定会引起人体机能的衰退。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人类能够进化出第二套恒齿,人类的寿命将符合“霍姆斯马车”的理想设计,从而更加长寿。B.文章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主要用来论证杰出人物的去世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一观点。C.材料中汤因比与赫尔佐格的观点态度是一致的,两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带来身体机能的衰退。D.文章借对“霍姆斯马车”理念的认识来谈人体机能的变化,并指出人类应尽量保持大自然固有的和谐。3.下列选项,最符合“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的一项是()A.达尔文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观点,强调环境会导致生物器官的使用或不使用,从而引起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被遗传给下一代,继而导致物种的后续进化。B.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每次能把每个小部分都提升百分之一的效率,那么你要做的这件事整体就会产生质的飞跃。C.火药枪械的出现,像李广那样能拉硬弓射穿巨石,像关羽那样凭臂力能挥舞82公斤大刀,像斯巴达克斯那种具有高超角斗能力的人均不见了。D.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5.人类应如何对待在文明进程中制造的人工制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A2.D3.D4.①文章首先由“霍姆斯马车”理念引出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体原有的均衡这一观点;②然后举例说明人类牙齿、大脑和其它器官之间发展的不均衡;③接着探究原因,人类过分的依赖于人工制品,而导致机体功能的衰退;④最后指出人类发展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5.①一方面,要利用人工制品为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提供便利;②另一方面,要看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工具的主人,趋利避害,而不该成为它的奴隶;③利用现代化工具变革自然时,应坚持“尽少触动原则”,主动顺应自然,保持大自然的固有和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讲求每一个构成部分的质量,力求完美极致”错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从而更加长寿”错,原文“按照人类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至少应该进化出第二套恒齿,才能符合‘霍姆斯马车’的设计原则”没有更加长寿的结论。B.“用大火毁灭图书馆这一论据”错,“他们的去世无异于大火焚毁了一座藏有大量孤本、善本的图书馆”“大火毁灭图书馆”是一个比喻,强调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C.“观点态度是一致的”错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霍姆斯马车”设计理念是“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强调机体的平衡、和谐。A.强调环境的改变;B.强调效率;C.强调科技发展的影响;D.“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强调平衡、和谐。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文章首先第一、二段“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界上最理想的设计”“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由“霍姆斯马车”理念引出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体原有的均衡这一观点;②然后第三段“我们的身体虽然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电子时代,但我们的牙齿依旧停留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人类大脑开发很超前,而牙齿的进化滞后”举例说明人类牙齿、大脑和其它器官之间发展的不均衡;③接着第四至八段“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制品,人类自身也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些人工制品才能生存”“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探究原因,人类过分的依赖于人工制品,而导致机体功能的衰退;④最后一段“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指出人类发展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一方面,结合“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搅扰了人体原有的‘霍姆斯马车’式的均衡”“变革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可知,要利用人工制品为人类改造自然和世界提供便利;②另一方面,结合“人体器官不谐之责在人类自身,人类文明进化真的必须以人体机能退化为代价吗?”“每一种人工制品的出现都会引起我们机体功能的部分退化”可知,要看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工具的主人,趋利避害,而不该成为它的奴隶;③结合“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尽少触动原则’。人类文明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扰动大自然的固有和谐,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心中有架‘霍姆斯马车’也许会使我们主动的顺应自然,有意识地从另一面做些补偿,尽量减免人类由于自己的浅薄任性、短视愚昧而带来大自然的鞭笞”利用现代化工具变革自然时,应坚持“尽少触动原则”,主动顺应自然,保持大自然的固有和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王剑冰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十四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选自王剑冰同名散文,有删改)6.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第三段的“鱼翔浅底”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引用该句既表现了湖水的清澈美丽,也侧面体现了西南联大师生的活力。B.联大女生改颐楼为“听风楼”,“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C.汉乐府《江南曲》有“莲叶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过“田田”这个词,本文中第三段的“田田”一词与他们所用词义相同。D.文中倒数第五段的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7.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学院的师生到达蒙自后,他们的生活与南湖融为一体,南湖也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B.文中多次引用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等名家之言,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些文人的坚定意志和浓浓的爱国热情。C.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D.文中第七、八段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远去的情形及行走中的陈寅恪,让人仿佛直面先人。8.为什么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请简要说明。9.本文艺术感染力强,使读者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答案】6.D7.C8.①“淋漓”在文中是“充沛”之意。《南湖短歌》饱含多种情感。②《南湖短歌》强烈抒发了对南湖风光的欣赏、赞美之情。③《南湖短歌》抒写了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④《南湖短歌》抒发了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之情。⑤《南湖短歌》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之情。9.①想象细致:如对西南联大师生进入蒙自时“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的想象,对闻一多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的想象,对陈寅恪教授边走边感慨的想象,均细致动人,让人如临现场。②材料真实:如用客观简洁的笔触叙述蒙自成为西南联大分校的来龙去脉,让读者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引用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等人的话语,使场景描写真实可信。③情感真挚:作者在文中对西南联大师生在动荡时局中依然满怀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的赞叹真挚自然。【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安居乐业”错,原文为“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见下楼活动”,并不安居乐业。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错,造访南湖主要是因为南湖是西南联大曾经的校址,大师们曾经在此求学研究。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情感意蕴的能力。“感情淋漓”是指此诗情感表达充沛。作者通过设问引起读者注意,通过排比、反复增强了语势,在写法上首尾呼应,表达了对南湖的感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结合“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可知,《南湖短歌》强烈抒发了对南湖风光的欣赏、赞美之情。结合“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可知,《南湖短歌》抒写了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结合“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可知,《南湖短歌》诗人反复吟咏“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抒发了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之情。结合“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走得有点累”可知,《南湖短歌》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想象细致:如“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对西南联大师生进入蒙自时“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的想象,“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对闻一多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的想象,“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对陈寅恪教授边走边感慨的想象,均细致动人,让人如临现场。②材料真实:如“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用客观简洁的笔触叙述蒙自成为西南联大分校的来龙去脉,让读者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他边走边感慨……”引用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等人的话语,使场景描写真实可信。③情感真挚:“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作者在文中对西南联大师生在动荡时局中依然满怀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的赞叹真挚自然。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节选自苏轼《范增论》)材料二:秦楚之际,楚怀王以牧羊小儿为项氏所立,首尾才三年。以事考之,东坡所谓天下之贤主也。项梁之死,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羽不敢争。见宋义论兵事,即以为上将军,而羽乃为次将。择诸将入关,羽怨秦,奋势愿与沛公西,王以羽標悍祸贼,不许。独遣沛公,羽不敢违。及秦既亡,羽使人还报王,王曰:“如约。”令沛公王关中。此数者,皆能自制命,非碌碌辱主受令于强臣者,故终不能全于项氏。然遣将救赵灭秦,至于有天下,皆出其手。(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增始劝A项梁立B义帝C诸侯D以此服E从F中道G而弑之H非I增之意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表达此意的说法还有请老、乞身、移病、解佩等。B.君,名词作动词,与《阿房宫赋》“辇来于秦”中“辇”用法相同。C.弑,在古代指子杀父或臣杀君,《左传》里有史官董狐记载“晋赵盾弑其君”。D.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中“之”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苏轼看来,范增缺少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不能敏锐地察觉到危险并果断地采取行动。B.苏轼认为,项羽与范增被陈平离间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陈平的智谋高明,而是项羽已不信任范增。C.苏轼认为,范增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实力诛杀项羽就诛杀他,没实力诛杀就离开他,这才是做事果断的大丈夫。D.洪迈认为,项梁死后,楚怀王吞并吕臣、项羽的军队,并亲自统领,项羽不敢与他相争。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2)羽怨秦,奋势愿与沛公西,王以羽標悍祸贼,不许。1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材料中评价楚怀王是“天下之贤主”的原因。【答案】10.CFH11.B12.C13.(1)在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之时,范增和项羽并肩侍奉义帝,君臣的名分还没有确定。

(2)项羽(因为)痛恨秦朝,情绪激奋地希望同刘邦西进灭秦,怀王认为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凶狠残暴,不同意。14.①知人善任。

②仁德重诺。

③独立刚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增始劝项梁立义帝”,“义帝”作“立”的宾语,其后断开,即C处。“诸侯以此服从”,主谓结构,主语“诸侯”,“以此”作“服从”的状语,其后“中道”不是其宾语,故“服从”后断开,即F处。“中道而弑之”,“之”作“弑”的宾语,其后断开,即H处。故在CFH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辨析文言实词的能力。A.正确。B.“用法相同”错误。“君”,做……君主,名词作动词;“辇”,乘车,名词作状语。句意: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坐着辇车来到秦国。C.正确。D.正确。句意:项羽怀疑范增。/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错误。苏轼认为范增“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是在两人“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之时。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方”,当……时;“比肩”,并肩;“事”,侍奉;(2)“怨”,痛恨;“奋势”,愤怒激动;“祸贼”,凶狠残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可知,知人善任。由“及秦既亡,羽使人还报王,王曰:‘如约。’”可知,仁德重诺。由“此数者,皆能自制命,非碌碌辱主受令于强臣者,故终不能全于项氏”可知,独立刚毅。参考译文:材料一: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也好自为之吧。希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认为他是贤明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极力劝谏又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一翻事业(见识)浅陋啊!虽然如此,范增还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材料二:秦楚之际,楚怀王(熊心)以牧羊孩子的身份,被项氏拥立为王,前后在位仅三年。根据史事来考究,(楚怀王)正是苏东坡所说的天下的贤明君主。项梁死了以后,怀王合并了吕臣、项羽的军队,自己统领全军,项羽也不敢力争。楚怀王见到宋义谈论军事,就拜他为上将军,而项羽仅是次将。怀王挑选诸位将领攻打关中,项羽(因为)痛恨秦朝,情绪激奋地希望同刘邦西进灭秦,怀王认为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凶狠残暴,不同意。只派遣了刘邦,项羽也不敢违抗。等到秦朝灭亡以后,项羽派人回来报告楚怀王,怀王说:“按照原来的约定行事。”命令刘邦统治关中。从这几件事来看,楚怀王都能够自主地发布命令,不是庸碌无为地受命于强悍大臣的软弱君主,因此最后被项羽杀了。然而他调遣将解救赵国消灭秦国,直到获得天下成为义帝,都是他亲手所为。(二)(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湘中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注: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闾庙》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耐人含咏。B.《三闾庙》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C.《湘中》前两句,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愁苦与活力交织,是诗人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D.《湘中》后两句,韩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清空孤寂,与前两句在对比中达成和谐。16.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分析不作要求)【答案】15.C16.《三闾庙》抒发了诗人对屈原身世遭遇的悲悯和同情。《湘中》抒发了诗人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是诗人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错,《湘中》前两句,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是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三闾庙》: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原的怨恨好似沅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何深:多么地深。》抒发了诗人对屈原身世遭遇的悲悯和同情。《湘中》:“空闻渔父扣舷歌”的意思是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结合前文可知,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抒发了诗人对英雄无处凭吊、世无知音的伤感寂寞。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表达了对屈原这样的先哲遭遇罢黜而隐者得以保全的怅然若失。结合注释“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唐德宗贬到偏远的广东阳山县当县令”可知,诗人借典故含蓄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愤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子路回答问话后,“______”,孔子以此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对曾皙的回答,孔子则感叹说:________。(2)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安谧静美,但洞庭湖在杜甫的眼里则是“_____,_____”,那样地动荡、浩瀚,几乎可以把乾坤浮动。(3)有学生在讲诗时,想举唐宋时期的带有“鸥”意象的两句诗,说明古代诗人常有归隐之思,但又一时想不起来,于是李老师提醒他说:“_____,_____。”【答案】①.夫子哂之②.吾与点也③.吴楚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舍南舍北皆春水⑥.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哂、与、坼、乾坤、弄。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绝大部分家长都知道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他们A,父母在阅读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视。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时光,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事实上,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更多是愉悦的体验,能够缓解那些难以消解的负面情绪,缓解来自学业、社交、家庭变故等方面的压力。父母为孩子读故事,①孩子听父母讲故事或看图画,②是睡前最温和的时光。③一起阅读,④这本身就是父母、亲子之间互动和沟通的重要方式。⑤这种情感的互动、沟通润物细无声,⑥能为孩子建立一个强大的支持体系。⑦相互陪伴的时光总是异常宝贵的,⑧它会让人难以忘怀。家庭共同阅读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首先是对读物丰富性的大力推动,出版机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要B。其次是公共文化机构对家庭阅读的支持,要使周末逛图书馆成为流行的家庭活动,就需要更好的儿童友好社区环境和高质量、高覆盖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不过也不能都指望社会环境,像社会环境的支持能解决所有问题似的。毕竟,有了读物,有了图书馆,还是要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或许并不了解;B.要向全社会推广好书。19.②“温和”改为“温馨”

④在“互动”的前面加上“产生”

⑥“建立”改为“形成”【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提到绝大部分家长都知道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此处一转折,后面“父母在阅读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视”,是说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处为过渡,故可填写“或许并不了解”;第二空,此处强调出版机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对读物丰富性的大力推动的办法,故可填“对读物丰富性的大力推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搭配不当,“温和”这一定语,不能修饰中心语“时光”,故改为“温馨”;④成分残缺,此句缺少谓语,在“互动”的前面加上“产生”;⑥搭配不当,“建立……支持体系”动宾搭配不当,故将“建立”改为“形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当然要费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石窠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冽,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比沧浪之水还好。同样种菜的别的同志,菜地附近没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里去挑,不像我们三个,从石窠通菜地掏一条窄窄浅浅的水沟,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大家都羡慕我们。我们也觉得沾了自然条件的光,像干活拈了轻的似的,很不好意思,就下定决心要把菜地种好,管好。20.文中三个重叠形式“施施、涔涔、窄窄浅浅”和“施、涔、窄浅”相比,在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21.请简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像社会环境的支持能解决所有问题似的(2)像干活拈了轻的似的【答案】20.①三个重叠形式“施施、涔涔、窄窄浅浅”和“施、涔、窄浅”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且具有韵律美;②“施施”形容不紧不慢,与“施”相比,更能突出种植韭菜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劳力;③“涔涔”形容水不断地流出的样子,与“涔”相比,更有视觉和听觉感受;④“窄窄浅浅”形容水沟既狭窄又不深,与“窄浅”相比更能突出其特点。21.那块菜地土肥地整,有人侍弄过,是块熟菜地,且韭菜是宿根,所以我们只要施肥、培土、浇水,就有了鲜绿肥嫩的韭芽。22.①“像社会环境的支持能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社会环境的支持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干活拈了轻的似的”是打比方,表示“抬抬手,就把菜浇了”的感觉就如同“干活拈了轻的”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染强化、描摹性。文中三个重叠形式“施施、涔涔、窄窄浅浅”显然比“施、涔、窄浅”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且因为运用叠词,因此具有韵律美。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施施”,形容不紧不慢,不慌不忙,轻而易举,文中“不要费太大的劳力”是说种韭菜不需要用太大的劳力,只是费点功夫罢了,而“施”指施肥,体现不出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施肥工作。如“涔涔”,形容水不断地流出的样子,两个“涔”叠用形容水缓慢且不断地流出的样子,读来还能给人带来听觉感受,文中“石缝里”里流出泉水,“涔涔”在程度上比“涔”程度更轻、更形象。如“窄窄浅浅”,是形容词,重叠使用突出水沟比较窄小,石沟的水也比较浅,强调意味明显,“窄浅”显然不如“窄窄浅浅”形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首先通读第一段内容,第一句总写“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第二句交代原因“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第三句说明我们种植韭菜的情况和结果。根据题干“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的要求,先说明原因:土肥地整,是熟菜地,韭菜有宿根;再交代结果: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据此概括出答案:因为那块菜地土肥地整,有人侍弄过,是块熟菜地,且韭菜是宿根,所以只要施肥、培土、浇水,就有了鲜绿肥嫩的韭芽。【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处的“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2)结合前文“从石窠通菜地掏一条窄窄浅浅的水沟,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可知,我们浇菜地非常简单,不用去远处挑水,抬抬手就可以,“像干活拈了轻的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②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四书章句集注》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思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