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晰,并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2.本次考试全部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需运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需运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晰。3.请严格依据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持该观点的诸子百家学派应当是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有,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行以行仁义,而须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动身点。这与法家的主见一样,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各派的学说。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包括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还可以从材料切入,考查其他学派的思想主见。如道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见依法治国等。2.《吕氏春秋》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下列措施中顺应材料所述状况的是()①“相地而衰征”②“为田开阡陌封疆”③“选贤任能”④“尽地力”“废沟洫”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强调的是土地私有制能够调动劳动主动性。“相地而衰征”,“为田开阡陌封疆”“尽地力”“废沟洫”这些措施都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有关,故①②④符合材料主旨,C正确;“选贤任能”与选官制度有关,与材料主旨不符,故可解除ABD项。【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材料信息,判定其与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有关,再联系选项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3.《庄子·天道篇》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B.小国寡民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A【解析】【详解】庄子的这段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体现的是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因此二者都主见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A项正确;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不符合荀子的主见,解除B项;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是道家的主见,也不符合荀子,解除C项;D项是汉代董仲舒的主见,与题意不符合,解除。4.下列变法措施与文献史料的记载对应正确的是()变法措施文献记载A李悝变法:制定《法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商鞅变法:嘉奖耕织,重农抑商“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C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D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法“县委令、佐分地计量……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方田均税法是指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然后依据地势、土质等条件分成五等编制地籍及各项簿册,并确定各等地的每亩税额。怕与材料“县委令、佐分地计量……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所体现的内容是一样的,故D项正确;“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记载于《史记商君列传》中,与李悝无关,解除A项;“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体现的是军功爵制,解除B项;“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反映的是俸禄制,与均田制无关,解除C项。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绚丽,成就斐然。下列对其表述正确是()A.图1接受楚国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图2通过风俗写意的方式,反映盛唐时期的气象C.图3由人工磁体制成,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步D.图4形成于清朝同光年间,反映“徽汉合流”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指南针是由人工磁体制成,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拓供应了技术保证,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步,故C项正确;《楚辞》接受楚国方言,故A项错误;图2是宫廷人物画,接受的并不是风俗写意的方式,故B错误;京剧是形成于道光年间,故D项错误。6.鸦片斗争后,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叙述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叙述世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的做法()A.批判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冲击了传统“夷夏观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彻底抛弃盲目自大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林则徐、魏源等人编译书籍,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并提出要“师夷长技”,这是对传统天朝上国观念,传统“夷夏观念”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经世致用,解除A项;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除;D项“彻底”有误,解除。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其次次之革命……”为此,他提出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由“然而欧美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可知,孙中山认为欧美社会冲突严峻,因此要改善民生,缓和冲突,故而实行民生主义,D项正确。“犹不能免于其次次之革命”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社会革命,实现民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不符题意,A项错误。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不符题意,B项错误。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符题意,C项错误。8.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图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夫运动考察报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说明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动力、前途分别是什么,故A项正确;B项是井冈山时期,C项是新中国成立之后,D项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这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解除BCD项。9.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更。对这一变更解读正确的是()类型时间1978年1990年1996年国有企业77.6%54.6%28.5%集体经济22.4%35.6%39.4%城乡个体经济04.8%15.6%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05%16.5%①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全部制并存转变②变更缘由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③加入世贸组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增长④这一变更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信息来看,从1978年-1996年,国有企业比重下降,个体和股份制、外商投资经济的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全部制并存转变。这一变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①②④正确,选择D项;中国加入世贸是在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解除ABC项。10.“(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供应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下列梭伦改革的措施能与材料观点相对应的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 B.激励发展工商业C建立陪审法庭 D.实行财产等级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通过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了公民社会基础,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故A项符合题意;发展工商业与扩大公民群体没有干脆关系,解除B项;建立陪审法庭涉及的是司法审判,与扩大公民群体无关,解除C项;实行财产等级制并不能使公民集体日益壮大,解除D项。【点睛】本题关键是理解梭伦改革中的各项措施的作用,运用所学学问进行解答。1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产生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促进该学派产生的社会因素有()①城邦工商业发展②公民主动参加城邦政治③城邦文化的旺盛④城邦民主政治走向衰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的智者学派的产生是建立在希腊城邦发达的工商业基础上的,同时城邦公民主动参加政治,也为其产生供应条件。而城邦文化的旺盛为智者学派的产生供应了思想文化的条件。故①②③,A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的城邦政治并没有走向衰落,故④错误,解除BCD项。12.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沟通。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马丁·路德译书相识正确的是()A.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 B.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C.推翻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统治 D.实现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独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沟通”可知,马丁·路德译书使更多的德意志人运用本民族的语言,加强了本民族的认同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故B项正确;揭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解除A项;“推翻”一词表述有错误,解除C项;D项中“实现了”表述有误,解除D项。13.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状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相识是()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夫实际支付价格25.93卢布33.11卢布69.26卢布A.废除了封建土地全部制 B.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俄国农夫的负担 D.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在改革后不断上升,这主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价格问题,并没有反映土地全部制的变更,故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技术的进步,解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价格问题,农夫的负担是否减轻不得而知,故C项错误。14.下列明治维新的措施中,与田中、山下、河上、盐田、鸟饲、猪狩等日本姓氏出现相关的是()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D.文明开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日本幕府时期,除武士等少人外,一般人是不允许有姓氏的。明治政府时期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实行四民同等,一般百姓才有了姓氏,故C项正确;ABD三项的措施与姓氏的出现没有关系,故解除ABD项。15.对下图①②③④四个国家近代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牛顿在①出版《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创立微积分B.爱因斯坦在②提出相对论,标记人类科学时代的起先C.莫奈在③创作《日出·印象》,成为抽象派的代表作品D.托尔斯泰在④撰写《斗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托尔斯泰在是俄国的作家,④就俄国,其撰写的《斗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故D项正确;牛顿是英国人,而①不是英国,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就德国人,但②不是德国,同时其提出的相对论,也并不是人类科学时代起先的标记,故B项错误;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C项错误。其次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本部分共3大题,共55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16.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材料一几千年来,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文化系统自古来就是现在这个形象的。发展演化,一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自身的演进,二是从外界汲取接受。文化发展,就似乎一条河流,自源头一路往下滚流,沿途条条小水前来汇合,然后成为滔滔滚滚的大江。——摘编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材料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化历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类文化发展与演化特点。围绕特点,结合详细内容,对材料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化的历程加以说明。材料三文化本是人类限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吕思勉《中国通史》绪论(2)从文化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材料二中①②两个阶段的儒家思想演化与环境的关系加以阐述。【答案】(1)特点:通过自身演进,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创新;从外界汲取和借鉴外来优秀文明成果参考答案要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之后,以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继承儒家思想的仁、礼、德政、义利观等内容,既留意自身修养又强调社会责任,使儒家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儒家学者也不断吸其他派别的思想,包括法家的法治思想、阴阳五行家及黄老之学的天人感应、神权、君权、顺应天命等思想。同时儒家也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如佛教的思辨思想,不断构建儒学体系。(2)参考答案要点:第①阶段:西汉时期经过汉初的养精蓄锐,社会经济得到复原发展,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中心集权得到加强,汉初的黄老之学不适应大一统的须要。所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限制,有利于巩固中心集权。第②阶段:明清之际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程朱理学禁锢人们思想,所以出现了对理学批判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批判,冲击君主专制制度,具有思想启蒙作用。【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自身的演进,二是从外界汲取接受。”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其特点一方面是通过自身演进,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创新;另外一方面是从外界汲取和借鉴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演化过程须要结合所学学问对整个专题的线索进行整理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化脉络的理解与驾驭。依据材料可知①②分别是西汉、明清时期。阐述关系时期,要结合所学从西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去回答,主要考虑的是西汉时期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而明清时期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去概括。17.启蒙与近代化材料一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明确提出,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的时候,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因此,只有公共意志才是最高的人民主权,个人自由是受公共意志约束的。由于明确人权的最高体现是公共意志,自由的事业就成为公共的事业,由此就产生了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公开性和很高的透亮程度。在卢梭看来,人民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不受限制、不行侵扰的最高权力,在此之上不允许再有一个指挥者,因此一切决策均需以公共意志为准,公开地进行。——摘编自刘宗绪《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启示》(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民主权的本质和特点。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究竟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共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洪亮的口号:特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材料三下表是某位历史老师为学生深化探究启蒙运动供应的部分参考资料编号参考资料作者出版社①《社会契约论》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②《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高校出版社③《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④《独立宣言》原件拓印版杰斐逊等《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王希北京高校出版社⑤《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⑥《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詹姆斯·施密特上海人民出版社(3)依据以上参考资料,指出学生围绕启蒙运动可以开展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要多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答案】(1)本质:是公共意志的体现。特点:人民主权公开透亮;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不受限制、不行侵扰;受公共意志约束。(2)表现:由提倡儒家伦理道德转变为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由压抑人的特性转变为重视人的特性;由专制愚昧转变为提倡科学民主。缘由: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民族的危机加深。(3)参考答案要点:角度一:探究启蒙运运动的主要思想主见。理由:启蒙运动中卢梭等提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主见,构成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由参考书《社会契约论》可深化了解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角度二:探究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理由:文艺复兴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成熟。由参考书《文艺复兴史纲》可探究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角度三:探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或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或法国大革命中的启蒙运动)。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打算,如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干脆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武器。由参考书《法国革命史》可探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角度四:探究启蒙运动与美国的关系。理由:美国独立斗争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自由同等理念,激励着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美国1787年宪法及三权分立政体的建立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理论的最佳实践。由参考资料《独立宣言》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精神》可探究启蒙运动与美国的关系。角度五:探究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理由: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就是向世界学习的过程,维新派的兴民权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由参考书《中国近代思想史》可探究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六:探究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理由:启蒙运动自由同等、民主法治的思想主见对现代社会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分权制衡、三权分立等政治原则对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有重要影响。由参考书《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可探究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假如答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角度可适当得分,但影响要分角度表述。)【解析】【详解】(1)本质:依据材料“卢梭等……,只有公共意志才是最高的人民主权,个人自由是受公共意志约束的。”等信息并结合卢梭的思想内容可得出其实质是公共意志的体现。特点:依据材料“即公开性和很高的透亮程度”得出人民主权公开透亮;依据材料“人民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不受限制”得出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不受限制、不行侵扰;依据“个人自由是受公共意志约束的”得出受公共意志约束。(2)表现:依据材料“国民性的改造归根究竟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得出由提倡儒家伦理道德转变为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依据材料“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洪亮的口号:特性主义、科学、民主”得出由压抑人的特性转变为重视人的特性;依据材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得出由专制愚昧转变为提倡科学民主。缘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其缘由可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来回答,从思想、经济、民族危机等角度分析即可。(3)本题须要围绕启蒙运动可以开展的探究角度绽开论证说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在选择主题时,可以探究启蒙运动的背景缘由,也可以探究其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还可以分析其影响。论述时,结合所学学问进行分析说明即可。18.变革与改制材料日本近年变更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也报,开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无不利。——李鸿章(1874年)材料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或以为由于练兵也,由于开矿也,由于讲商务也,由于兴工艺也,由于广学校也,由于联外交也。固也,然皆非其本也。其本为何?曰: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而已。——康有为(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评价。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评价不同的缘由。一位同学为探讨学习戊戌变法运动,考查并搜集查阅了一些材料:①《马关条约》签字的画作⑤定国是诏诏书②《新学伪经考》⑥《论法的精神》③《时务报》⑦京师高校堂遗址④万木草堂旧址⑧清军机处内《顺手档》《上谕档》等档案(2)请对以上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