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丹东市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nomorewars,nomorewalls”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这个愿望实现是在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2.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A.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B.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C.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3.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C.明朝重治谋反罪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4.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5.有学者认为:“宪法者何物也?立万世不易之宪典,而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无论出何令,更何法,百变不许离其宗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A.宣扬民主观念,反对专制 B.提高国民素质,推崇宪政C.抨击传统道德,捍卫共和 D.解释宪法含义,力主共和6.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 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7.“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8.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A.印刷术的普及B.市民文化的兴起C.道教的正统化D.书法艺术的发展9.从《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扶持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10.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非常善于笼络民心 B.商朝治国崇尚仁德之心C.明君善借万物为己所用 D.国君如猎人诸侯似鸟兽11.在雅典历史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升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健全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12.同时用“君主专制”、“圈地运动”、“民族国家”、“手工工场”等概念可描述15—16世纪西欧的典型国家是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西班牙13.人民“涌入衙署哭声震天”,表示:“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阳屏蔽……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此事发生在以下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思想家A.受教于孔子 B.重义轻利 C.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D.主张节葬、节用15.在一些地方出土的一些反映汉代孔子与道门关系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居右执贽处从位,左向对着老子,单向鞠躬行鞠躬礼.这反映了汉代A.道家的黄老无为学说处于正统地位 B.孔子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下C.尊儒政策对基层思想意识影响有限 D.三纲五常未被统治者采纳1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B.贡赋C.秩序D.礼仪17.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18.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十的日记中写道:“英吉利豕突定海,沿海游弋。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这说明A.英吉利人自大骄横 B.曾国藩尚存“天朝上国”思想C.英吉利人十分贪婪 D.曾国藩对英吉利十分了解19.詹姆斯·W·汤普逊在《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史》中写到“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从历史看,居于主导地位的“新的因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城市的自治 C.君主专制的确立 D.启蒙运动20.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21.“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些论述表明,元朝的行省制①代表中央分驭地方②具有僧俗并用、军民通摄的特点③以中央集权否定了地方分权④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延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22.“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由此可见,良渚遗址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 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 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23.鸦片战争后,洋货的进口虽已不断增加,但尚未能深入农村,当时深入农村的只有在非植棉地区的洋纱以及洋铁(经过打制农具等)和洋油、洋针等少数品种,所排挤的也是原来的土铁、土钢、制蜡、榨油等手工业的商品。该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制品生产技术高超 B.城乡之间的发展出现失衡局面C.自然经济有着顽强的抵抗力 D.传统手工生产能有效降低成本24.如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25.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外贸情况表。由此推知,当时中国年份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百分比)鸦片和工业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百分比)18732.6%91.9%189315.6%%91.6%191039.8%85%193049.7%70%以上A.鸦片贸易受到了限制 B.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C.农产品加工体系建立 D.近代工业结构日益合理26.西欧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王权进一步加强,司法和军事等权利已开始被中央掌控。此时的社会应处于A.封建制度产生时期 B.封建等级制时期C.等级君主制时期 D.君主专制时期27.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28.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C.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29.宋代江南地区的民众因财产纠纷等上诉公堂的现象很常见,由此催生了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诉师以及专业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当时规定:“书铺”须在官府注册,领取“牌记”(执业证书)方能合法营业。据此可知宋代A.司法行为初步具有近代法治的色彩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恶化C.政府的有效管理促进维权意识觉醒D.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社会观念转变30.从文明形态和政权形式来考量,古代东西方类似于中国的有A.古代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代两河流域的城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灾害应对是关乎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汉魏以来,逢水旱等灾害,皇帝必遣使巡问。唐玄宗晚年将中央应灾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央仅派使臣前往宣慰。到了唐后期代宗时,诏令各地每逢灾害“其百姓遭损不能自存者,应须赈给蠲免(减免)”的同时,地方官员须与中央观察使商量处置应灾事宜。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七月,江淮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万余人。中央派遣救灾专使与州府一道,调用当地政府的财物进行赈恤,还规定水损田苗及五六分者,当年税米及诸色官田种子并减放一半,损七分以上全免。此外,作为救灾专项粮食储备之常平义仓的控制权亦掌握在专使手中。唐宪宗元和元年,规定天下州府每年税收之十分之二充常平仓及义仓。“仍各逐稳便收贮,以时出粜,务在救人,赈贷所宜速奏。”宪宗还将水旱应灾的赈济储备法令化,成为唐后期灾害救助的常制。北宋苏辙评价道“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败坏)于朝”,“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摘编自李殷《唐后期应灾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践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宗增强中央救灾职权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唐朝后期灾害应对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后期应灾举措的历史作用。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1年12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的户籍法律制度,正式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该法将户籍和人事登记的监督权由司法机关转归县、市政府,以加强政府实施社会控制的行政功能。1932年,制定《户口异动登记暂行办法》。1934年,国民政府对户籍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并制定《户籍法实施细则》,于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几乎与此同时,国民政府首先在部分省区恢复了传统保甲制度,随后推广到全国,把保甲制度和地方自治结合起来。1937年,政府出台了《保甲条例》。1939年,推行新县制,确定“寄保甲于自治条例之中”,作为乡镇基层组织。民国保甲组织的基本工作是实施“管(管理)、教《教育)、养(经济)、卫(军事)”。“管”就包括清查户口,实行连坐切结等。据《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规定;以县为单位编组保甲,同时调查户口,保甲户口编查完毕后,乡镇公所依据户籍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户籍与人事登记和暂住户口的异动登记。从而把保甲制和人口调查绑缚在一起。——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908~194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户籍制度改革。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以开矿的事件为例,指出中国若要开矿,需勘探矿质,学习各国开矿、炼矿之道,购买先进的机器,翻译、学习关于矿产的知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矿学会的建立会促进矿学人才的培养,使得知识学成以致用。矿学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同时,他说:“其入会之人,上自后妃王公,下及一命布衣,会众有集至数百万人者,会资有集至数百万金者……有师友以便讲求疑义,故学无不成,术无不精,……以为国干,用能富强甲于五洲,文治轶(超过)于三古。”——整理自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揭示了虚伪野蛮的礼法教条,“蔑视了真的人情”,摧残了幼者和弱者,即有亲子之爱,手足之情也是不能宽宥的。吃人者不足责,被吃者不足悲,也不许诉。鲁迅把这种吃人现象,称之为“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它与“愚民的专制”的政治力量结合起来,“使人变成死相”。——姜新录《狂人日记》与鲁迅的启蒙主义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学会”作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分析《变法通议》发表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狂人日记》的主旨,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中英文意思为“不要战争,不要柏林墙”,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柏林墙被拆除,选项C正确;选项A、B、D均不符合柏林墙被拆除时间。【点睛】解题关键是从英文中解读出柏林墙的信息,结合所学解答即可。2、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故B项符合题意。1787宪法具有对外意义,但材料无法体现这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信息,排除C项;各州对宪法相关内容存在严重分歧,对制定宪法本身没有分歧,排除D项。3、A【解析】
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增设了许多新罪名,他这样做的本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故A项正确;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材料中一部分意思的体现,但不是本质体现,排除B;重治谋反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体现,排除C;明代初期就废除了丞相,排除D。故选A。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出现在周朝,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在秦朝,郡国并行制出现在西汉,行省制出现在元朝,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所以答案选C。ABD排除。5、A【解析】
材料“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表明君主与普通百姓都要遵守法律,说明该学者宣扬民主,反对专制。A正确;材料未体现‘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B排除;材料没有对传统道德的抨击,C排除;材料主张君主立宪,不是共和,D排除。故选A。6、C【解析】
该漫画发表于1907年,反映的是预备立宪,结合右上角的画外音可知,漫画实际反映了作者在揭露和嘲讽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立宪是虚,是欺骗民众的,故选C;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材料信息与民主共和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立宪》”、“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联系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分析解答。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的信息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级制度(九鼎)8、D【解析】
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佛道盛行,出现了抄写经文以及“一笔疾书”记录的现象,这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选项D正确;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市民文化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相关,材料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选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依然是儒学,选项C排除。9、D【解析】
材料表明官僚资本发展速度远远低于民族资本,排除A;根据表格中的时间“1920年到1936年”可以知道,当时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是处于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期间,故B错误;题干表格只反映了经济中的工业资本,不能说明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经济,故C错误;根据题干表格数据可以知道,1920年到1936年民族工业产值和比重均高于官僚资本,故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官僚资本,故D正确。10、A【解析】
商汤出于仁德之心,要求网罗鸟兽时“去其三面”,最终赢得民心,建立商朝,说明商汤善于笼络民心,选项A正确;材料未体现商汤的治国理念,排除B;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国君和诸侯之间的矛盾,排除D。11、C【解析】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不断削弱贵族的权利,扩大平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故选C;在古代雅典,妇女没有公民权,不能享受民主权利,排除A;B不符合雅典史实,排除;雅典城邦民主只向少数公民开放,排除D。12、C【解析】
根据“圈地运动”即可判断这个典型国家是英国,故选C项;法国、德国和西班牙都没有出现圈地运动,排除ABD项。故选C。13、C【解析】
《马关条约》规定割让给日本,引起人民反割台斗争。故C正确;《南京条约》割让的是香港岛,不符合题意,排除A;《天津条约》割让的是九龙司,排除B;《辛丑条约》没有割让领土,以政治控制为主,排除D。故选C。14、D【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学习儒家的学说,接受孔子的思想,认为他的礼节烦琐而不高兴,厚葬靡财而贫民,长期服孝伤害生命而妨碍政事,所以背道而行夏政周,由此可知,该思想家反对厚葬靡财,即提倡节葬、节用,这是墨子的思想,故选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内容,排除;C项是韩非的地位,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联系墨家思想分析解答。15、C【解析】
地方出土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谦恭拜见老子情形。这反映出汉代政府的尊儒政策对地方影响有限,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道家的地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孔子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三纲五常,故D错误。16、C【解析】
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是评价历史人物标准。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风俗属于民俗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贡赋是诸侯国向天子缴纳的赋税,故B项错误。礼仪属于行为规范,不是材料中“礼”的主要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17、B【解析】
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18、B【解析】
从材料“圣恩宽大,不欲遽彰天讨。命大学士琦善往广东查办,乃逆夷性同犬羊,贪求无厌”,曾国藩对清朝和英国人的称谓来看,尚且存在着“天朝上国”思想。B正确;材料所述是曾国藩记叙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AC排除;依据所学可知,当时曾国藩尚未真正了解英国,D排除。故选B。19、A【解析】
根据材料“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旧事物日趋衰亡,万物皆在更新”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西欧传统社会结构,促进西欧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城市自治与启蒙运动反映了西欧社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新变化,但并非主导地位新因素,排除BD两项;君主专制不利于促进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A。20、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制定和起草新的法律;故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A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管理有法可依的内容,而是强调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排除D。21、C【解析】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表明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地方,①正确;“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说明行省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延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④正确;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僧俗并用的信息,排除②;行省制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③错误;②③错误,故排除ABD。22、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良渚遗址发掘了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是证明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B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说明良渚遗址中人类最早学会农业走向定居,排除A项;良渚遗址并非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排除C项;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是启建立夏朝,排除D项。故选B。23、C【解析】
据“未能深入农村”、“排挤的也是原来的土铁、土钢、制蜡、榨油等手工业的商品”可知洋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进行顽强抵抗,故选C;材料内容不能体现传统手工制品生产技术高超和传统手工生产能有效降低成本,排除AD;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没有体现城乡发展失衡,排除B。故选C。24、C【解析】
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强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德国战败是在盟军的强大攻击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决定”,B错误;此时德国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军事化,D与材料无关。25、B【解析】
表格信息显示1873—1930年中国原料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品进口占比重一直很大,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可知,近代中国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鸦片贸易的状况,A排除;材料只显示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不能看出农产品加工体系建立,C排除;据所学可知,近代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发展不协调,D排除。故选B。26、C【解析】
材料“王权进一步加强,司法和军事等权利已开始被中央掌控”说明王权呈现加强的趋势,属于等级君主制时期,故C正确;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从6世纪开始,到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排除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排除B;君主专制时期是王权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排除D。故选C。27、B【解析】
材料表明,自然法蕴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方国家高效制度的关键,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的所有权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体现出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故B项正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C项错误。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D项错误。28、B【解析】
根据“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故B正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1876年中日两国就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排除A;日本主张“不必尽依条约”,C错误;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之争,D错误。29、A【解析】
据材料“催生了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诉师以及专业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可知,宋代司法领域出现新的变化;且据材料“‘书铺’须在官府注册,领取‘牌记’(执业证书)方能合法营业”可知,“书铺”是一个政府承认的合法职业,具有执业证书,这说明司法行为初步具有近代法治的色彩,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风气恶化,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有效管理”及“城市规模扩大”,C、D与材料无关。30、B【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文明形态是农业文明而且是绵延持久的,政权形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D不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排除掉,古埃及是绵延持久的文明传统,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有大河文明的特色,与中国相似。印度河文明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与中国不同,同样排除掉。故B正确。考点:人类的文明形态•古埃及文明【详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安史之乱后,唐后期出现地方藩镇割据。举措:重新赋予中央救灾使臣的应灾领导权;赈济灾民;减免灾区税负;充实救灾专项粮食储备并法令化(或设立救灾之常平仓和义仓,成为常制);充分利用地方救灾物质资源。(2)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社会的权力支配;减轻了中央救灾的财赋负担;降低了自然灾害对百姓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投资款转为项目融资借款合同范本及合规审查3篇
- 2025年潮州货运资格证题库在线练习
- 2025年淮安道路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官方题下载
- 2025年大同考货运从业资格证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与方法
- 洛阳理工学院《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火车站采暖系统施工协议
- 2024年物业抵押借款合同
- 商业地带净水机租赁合同协议书
- 文化场馆改造增补合同
- 心理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甲醚化氨基树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贵州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导则
- 2024年度钢模板生产与销售承包合同3篇
- 《QHSE体系培训》课件
- 计量经济学论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影响因素
-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U)
-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 孙悟空课件教学课件
-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新能源行业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