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共274题)_第1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共274题)_第2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共274题)_第3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共274题)_第4页
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共274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1(共9套)(共274题)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东汉初年,迁移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的是()A、鲜卑B、南匈奴C、北匈奴D、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东汉初年,由于匈奴势力内部的分化,匈奴日逐王被拥立为南单于,并袭用了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他率领其部族向东汉王朝请求内附,并得到了东汉政府的允许,从此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2、在我国古代的发明中,下列哪一项可以排涝?()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秦朝修建的工程中,沟通了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交流的是()A、郑国渠B、邗沟C、灵渠D、芍陂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灵渠的开拓,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其意义在于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对秦朝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生需要注意灵渠修建的背景及其意义。4、下列对西汉察举制度的评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是比较严密的监察制度C、能够自下而上地选拔人才D、是西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察举制度是一种选官制度,是指令中央官吏和地方官吏从下属官吏、民间地主和部分自耕农中选拔从政人员。西汉时代确立了察举制度的正统地位,是选拔官员从世袭制向科举制度转变的中间阶段。5、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奉常——掌宗庙礼仪B、郎中令——掌宫门屯卫C、廷卫——掌宫殿警卫D、少府——掌修治宫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三公九卿制”中的“九卿”各有执掌,其中郎中令执掌的是宫殿警卫,而延卫执掌刑法;少府执掌的是山海池泽之税和皇帝的生活供应,考生应注意对“九卿”的执掌有所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6、秦始皇时期派出经略西南夷的将领是()A、常頞B、庄蹻C、蒙毅D、蒙恬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秦灭六国之后,派将军常頞征调巴蜀士卒,经略西南夷,并开凿了五尺宽的道路,对中原和西南夷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庄蹯是楚国人,在云南地区建立了“滇国”。7、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哪一点与商鞅变法的内容不一致?()A、严明法制B、废除分封C、焚书坑儒D、车同轨,书同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除了“车同轨,书同文”之外,其他三项都是商鞅变法中涉及的内容,因为当时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考生需要能将商鞅变法同秦始皇的集权政策相比较来记忆,并掌握其中的演变过程。8、西汉前期诸侯国所拥有的权力中不包括()A、军权B、官员任免权C、立法权D、财政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西汉前期诸侯王的权力极大,在封国内相当于国君,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官员都可以自行任免,还有一定的军权,诸侯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征税,拥有财政权,但是他们要奉行中央的制度和法令。考生应注意对西汉郡国并行的掌握。9、西汉前期实行的各种政策中,对武帝时期出击匈奴有直接影响的是()A、重农抑商B、轻徭薄赋C、马复令D、惠商政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马复令是由晁错提出的,一般人家养一匹马,可以免去三个人的徭役。这是一项鼓励人们养马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加强武备,准备打击匈奴。10、下列哪一项最符合《附益法》的主要内容?()A、削弱诸侯国,将其分割B、严密对诸侯国的监察制度C、严禁诸侯王组建军队D、限制诸侯王活动,不许招纳宾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又发生了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招结宾客,阴谋叛乱的事件,所以汉武帝制定了《附益法》,主要是禁止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其活动,不得参与政事。11、汉武帝时期对民族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其中不包括()A、派遣张骞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C、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D、赐“汉委奴国王”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使者来汉朝贺,光武帝赐使者金印紫绶。倭奴国王视金印为权力象征。本选项属于对外关系,不属于民族政策。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汉时期中外交流的是()A、丝绸传人欧洲B、中国与欧洲一些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C、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华D、甘英出使大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汉代积极地经营西域地区,在河西走廊设有四郡,其中不包括()A、敦煌B、天水C、张掖D、武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公元前104年,西汉政府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前101年设武威郡,前88年设敦煌郡。考生对此应有大致了解,可能在选择或名词解释中出现。14、东汉时期,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强化中央控制下的军队,在下列中央控制的军队中,主要负责保卫京师的是()A、北军B、南军C、雍营D、黎阳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东汉的中央军队共有四支,在中央的有北军和南军,其中北军负责保卫京师,南军负责保卫宫廷。在地方上有雍营和黎阳营,其中雍营负责守卫三辅,而黎阳营负责拱卫黄河以北。考生需对此有大致的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15、汉武帝时期颁行了《太初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太初历》进步性的一项是()A、制定了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表B、收录了二十四节气C、将闰月放在九月之后D、以正月为岁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西汉武帝时期,从秦朝沿用的《颛顼历》已经不适用,汉武帝令司马迁和邓平、落下闳等人修订新历,即《太初历》。选项中将闰月放在九月之后是与《颛顼历》中将十月作为首月相适应的做法。考生应注意对汉代科技的代表人物和杰出成就有所掌握。16、公元元年前后,我国的经济中心在下列哪个地区?()A、关中地区B、关东地区C、江南地区D、长安地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了西汉末年,广大的关东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可以起到牵制全国经济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原因,王莽的“分州定域”政策已经体现出偏重关东地区的倾向,而东汉建立以后,也将首都设在了洛阳。二、名词解释(本题共8题,每题1.0分,共8分。)17、约法三章标准答案: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成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睡虎地秦简标准答案: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发现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记录了很多秦朝时的法律制度,对研究秦朝法制具有极大价值。此外,睡虎地秦简对研究秦代管理少数民族官吏的职责规定、秦代兵制和秦代诉讼制度都具有很大的价值。知识点解析:秦简的出土对研究秦代历史具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对秦代法律制度多有记载的睡虎地秦简,考生同样需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19、桑弘羊标准答案:西汉政治家。汉武帝时官至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参与制订、推行盐、铁、酒官营专卖政策,设均输、平准官平抑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他反对“和亲”,主张抗击匈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开始代理大农令,后来又正式升任大司农,主持全国的财政工作达22年之久。昭帝年幼即位,他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等共辅朝政。后因与霍光争权,被杀。知识点解析:桑弘羊是汉武帝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尤其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对汉武帝的影响巨大,考生需要注意他提出的有关盐铁经营的政策,以及这种政策对汉代政治的影响,有可能在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中出现。20、合市标准答案:民族间由官方组织的定期的商业交换关系,叫做“合市”或“互市”。合市在西汉已出现。东汉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汉商以大量的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匈奴的数以万计的牛马。汉和羌、鸟桓、鲜卑以及西南各族之间,也定期合市。合市这一交换形式在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汉族的小商贩还载负货物,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以商品换取民族地区的土特产,进行民族间的物资交流。知识点解析:合市是汉代同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交流的产物,促进了汉族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文化和经贸的发展,此外这种交流还扩大到同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间的交流,所以需要考生对此进行重点记忆,尤其是在经济史和交通史方面。21、郡县制标准答案: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县之下置有乡、亭、里。里是民户聚集之处,犹如后世之村落。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主要由郡尉主管。县之长官为令、长。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知识点解析:郡县制在秦汉达到了鼎盛时期,是地方行政体制的框架,考生对此题应重点掌握,包括郡县行政体制的主体和辅助机构,专门设立的监察机构,此题可能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22、同姓王标准答案:西汉建立初期,一些在楚汉战争中有重大战功的将领,被分封为诸侯王,他们都拥兵自重于一方,西汉建立时的疆域,实际上有一半是掌握在异姓的诸侯王手中,这种状况给中央的集权统治带来了威胁,所以在政权稳固后,刘邦开始着手翦灭这些异姓诸侯王。同时刘邦认为秦朝的统治败亡原因之一是因为缺乏同姓的诸侯王拱卫中央的统治,所以在翦灭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刘邦开始分封同姓诸侯王,共计九个诸侯王。非同姓不王的政策虽源起于西汉,但之后的封建王朝都遵守了这一条政策。知识点解析:西汉初年翦灭异姓诸侯王,分封同乡诸侯王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考生不但要注意它的产生原因和其后的影响,同时要与西汉“七国之乱”、削藩和推恩令等诸侯国演变的过程放在一起来考查。23、西域都护标准答案: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撤除。知识点解析:汉朝与西域的关系是汉朝历史中的重要考点,在我国的边疆民族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方面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机构等,都有可能在名词解释和选择题中出现,西域都护就是其中之一。24、巫蛊之祸标准答案: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传统迷信认为“巫蛊”之术可以害人。汉武帝晚年多病,疑其为左右人巫蛊所致。征和元年,丞相公孙贺用巫术诅咒、在驰道埋木偶人的事件被人告发,公孙贺父子后来死于狱中。次年,江充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捕杀江充,武帝发兵追捕,太子也发兵抗拒。激战五日后,太子兵败出逃泉鸩,皇后卫子夫随即自杀,后官吏欲捕太子,太子自尽,两皇孙亦死。这段历史被称为“巫蛊之祸”。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25、简述郡县制在秦及两汉的发展沿革。标准答案: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主要盛行于秦汉时期。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郡的设置要比县晚。秦国最早设郡,而后,晋、赵、吴相继设置了郡。这一时期的郡地位比县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些有名的郡,而且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盛,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汉武帝以后,国的地位相当于郡。县之下置有乡、亭、里。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主要由郡尉主管。由于郡守要兼领武事,郡之长官,除太守外,秦置监、尉,西汉置尉而不置监,景帝时改尉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设于两地。都尉也设府置官属,在郡中和太守并重,有时可代太守行事。县之长官为令、长。令、长之下设丞一名。又设尉,专管武事。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至元,郡名完全废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文景之治”是怎样实现的?标准答案: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役,与民休息”的措施。(1)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期,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景帝时期,又把秦时十七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傅,而着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二十三岁。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同时改革了自汉高祖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商人可以用粮食向国家买爵位或者赎罪,这样既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又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汉文帝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秦代多数罪人,即被判处为隶臣妾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被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减轻了笞刑。(3)文景两代与周边民族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文帝时期,为赵佗修葺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赐书赵佗,于是赵佗归附汉王朝。又与匈奴定和亲之约,此后匈奴虽背约屡犯边境,但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备守,并不兴兵出击。(4)皇帝个人的励精图治。文帝废止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将天灾归罪于百官,并且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次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当节俭,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他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为文帝提倡俭约,所以当时国家的财政开支有所节制和缩减,贵族官僚也不敢滥事搜刮、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东汉光武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标准答案:(1)集权于尚书台。光武帝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除去其军政大权。光武帝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虽置三公,事归台阁”。(2)简化机构,裁减冗员。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3)提倡儒学,表彰气节。光武帝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刘秀尊崇儒学,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他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企图养成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评述东汉初期的度田事件。标准答案:所谓度田,就是丈量土地,其中也包括核实户口。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税和赋役的收入。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39)下诏州郡“度田”,即检核垦田户口,要各州、郡清查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以便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同时也核查豪强地主的土地人口,以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以便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度田以失败告终。渡田因触及了豪强地主的既得利益而遭到反抗,度田官员惧怕或偏护豪右,未据实检核豪强的田亩与人口数,而将豪强隐瞒的田亩数与人口数转嫁给贫民,激起了民愤。刘秀虽以度田不实的罪名处死了十几个郡守,但豪强地主煽动民变和叛乱,为避免矛盾恶化,只好停止度田。度田事件后,土地兼并仍在继续,地主田庄发展兴盛起来。总之,东汉以度田为措施,整顿田亩、户籍及赋税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自西汉中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王莽的“王田”制失败了,刘秀的“度田”也不可能成功。“度田”的失败使东汉土地私有化进程不再受任何限制地发展,地主田庄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并成为古代中国从此以后封建地主管理农耕生产的主要形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试析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标准答案:(1)特点:①规模大,多种经营。经过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土地兼并,东汉的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在规模巨大的田庄中,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还从事某些手工业或进行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生产和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②聚族而居,宾客相附,宗族宗法色彩浓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东汉地主田庄往往以宗族为核心聚族而居,社会动乱时,每个田庄就是一个坞堡。田庄主既是占有整个庄园的大地主,又是宗族长。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在庄园里所处地位不同,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性,有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田庄主常以宗主的名义对族人进行安抚慰问,阶级矛盾与对抗相对比较缓和,从而显示了较强的凝聚力。③拥有私人武装。豪强地主拥有私人武装,主要由依附农民中的青壮年男子组成,称为“部曲”或者“家兵”,其任务是看家护院,后来转变成豪强地主镇压农民起义和拥兵割据的武装力量。④与自耕农经济相比,地主田庄具有很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地主田庄实力雄厚,可以组织大规模农业生产,具有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农具、实施耕作新技术等等的能力,这是个体自耕农不可能做到的。(2)历史地位: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形成,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宗族组织和宗法制度也有了发展。但东汉政权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豪强宗法势力统治的基础上,这也是东汉一代的地方宗法势力不断发展,以至于控制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造成严重的封建割据,形成军阀混战、三国分立的重要原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3、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他鉴于东汉地震频繁,创造了候风地动仪,以测定地震的方位。A、唐都B、落下闳C、邓平D、张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西汉末年,()对太初历作了系统的解释,并调整为三统历。这是中国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A、落下闳B、刘歆C、张衡D、射姓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最晚到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算学著作(),它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从而认识了勾股定理。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算术》D、《汜胜之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汉代最重要的算学著作是(),这部书是246个算术命题和解法的汇编,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算术》D、《汜胜之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汜胜之所著的《汜胜之书》概括了他从农业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丰富经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他最大的贡献是总结出了著名的()。A、区种法B、代田法C、间种法D、套种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东汉时期成书的崔寔()主要是地主经营田庄的家历,但是,书中所记农业技术经验也很丰富,为后人所取法。A、《汜胜之书》B、《神农本草经》C、《四民月令》D、《周髀算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西汉时期最后写定的()一书,包括《素问》与《灵枢》(或称《针经》)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医书。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四民月令》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东汉出现的(),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著作。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四民月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医学家以淳于意(仓公)最有名,治病多验。《史记》所载仓公诊籍二十余例,是最早的病例。A、西汉B、东汉初期C、秦朝D、东汉末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东汉()撰《伤寒杂病论》,晋王叔和编次其书,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后世医家的重要经典。A、张仲景B、淳于意C、华佗D、郭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东汉医家()施手术时,先令病人用酒调服“麻沸散”使失去知觉,他还提倡“五禽之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以锻炼身体。A、张仲景B、淳于意C、华佗D、郭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西汉末年,出现了一种名叫()的薄小纸,是用蚕丝制成,但昂贵不能大量制造。A、植物纤维纸B、灞桥纸C、蔡侯纸D、赤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1957年,在()的西汉早期墓葬中,发现过一些用麻类纤维制成的残纸,据诌知的最早的人造纸片。A、西安灞桥B、陕西咸阳C、洛阳D、开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时,宦官蔡伦集中了前人的经验,用树皮、麻头、敝布、破鱼网造纸,价格低廉,以后全国普遍制造,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作“蔡侯纸”。A、西汉昭帝B、西汉宣帝C、东汉和帝D、东汉哀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盐铁论.水旱》:“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其中的“县官”是抬()。A、县级政府B、县令长C、盐铁官D、朝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崔寰在《政论》中记有这样的歌谣:“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这表明()。A、把皇帝的诏书挂在墙壁上奉若神明B、地方势力的强大已超过皇帝诏书的力量了C、州郡官员接到皇帝征派徭役的诏令像晴天霹雳一样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汶山以西的白狼、槃木等百余部相率内附,人数很多,白狼王还作诗三章,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称作《白狼歌》。《白狼歌》词的汉字声读和意译都保存在《后汉书.西南夷传》和注中,是()。A、研究西南民族历史和语言的宝贵资料B、研究西北民族历史和语言的宝贵资料C、研究东北民族历史和语言的宝贵资料D、研究南越民族历史和语言的宝贵资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20、居延汉简标准答案:居延汉简为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的古“居延”地区(现属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左旗地区)发掘出的汉简,共3万余枚。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汉代边塞屯垦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敦煌汉简。其中绝大部分是边塞的屯垦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函。档案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登记和统计簿册,另一类是各种公文。居延汉简是一部宝贵的汉代编年档案资料,对于研究汉代居延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民族史具有重大意义,是举世瞩目的珍贵史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凿空标准答案: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称张骞通西域为“凿空”。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此,丝绸之路成为国家的、正规的中西通途。张骞通西域,不仅弘扬了汉朝的文明,而且带回了异域的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中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尤以中国丝绸西运最具特色,所以今天称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之始辟。司马迁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指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征召辟除标准答案:汉代与察举制相辅而行的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凡是皇帝派专人对全国有名望的人才进行聘任,称为征召,被征召的人称为“征君”,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凡是中央或郡国的长官对全国有名望的人进行聘任,作为自己的僚属,被称为辟除,也称辟举。按规定,中央长官辟举掾属不限地域,可在全国范围内选用人才,地方长官则只能在其管辖范围内辟举。征召和辟除是征辟制度的两个组成部分。两汉时期,特别是在东汉,辟除是征辟制度的主要方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月旦评标准答案:指品评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出自《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人,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奉朝请标准答案: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并非官名。奉朝请,本是大臣朔望上朝请命于皇帝之意。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东汉光武帝刘秀对罢省的三公、外戚、宗室、诸侯,给以此名。使得随时朝见,以示优待。他们大多空有其名,真正能够参与政治的很少。这样就解决了任功臣吏职不能胜任,而“直绳则亏丧旧恩,挠情则违废禁典”的难题,既对功臣进行了的妥善安置,又使皇帝能较容易地“总揽权纲”,此法为后朝所沿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谶纬之学标准答案:是流行于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东汉时,谶纬之学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更是受到历朝查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经今古文之争标准答案: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内部两大派别之争。始于西汉末年。“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儒家经典;用汉之前的古文字写成的,称为“古文经”。经今古文之争,不仅仅是书写文字与读法的问题,而是随着经师源流不同,传授方法和对经义的解释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和政治派别。东汉末年,郑玄统一了今古文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马王堆汉墓标准答案:位于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原以为是五代楚王马殷的墓葬,故称马王堆。1972~1974年相继被发掘,先后出土3座西汉墓葬。据考证,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马王堆汉墓中的随葬物品非常丰富,有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竹木器、木桶、农畜产品、中草药等达3000余件。其中三号墓发现了品书《十大经》、《经法》、《称》、《道原》等被称为《黄帝四经》。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四民月令》标准答案:东汉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四民”是指士、农、工、商。内容大致包括:(1)祭祀、家礼、教育以及维持改进家庭和社会上的新旧关系;(2)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3)养蚕、纺织、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4)食品加工及酿造;(5)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6)收采野生植物,主要是材,并配制法药;(7)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8)粜籴;(9)其他杂事,包括“保养卫生”等九个项目。所反映的的是东汉晚期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世族地主庄园,按夏历1年12个月的家庭事务的安排。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合市标准答案:民族间由官方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商业交换关系,叫做“合市”或“互市”。合市在西汉已出现。东汉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汉商以巨量的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匈奴的数以万计的牛马。汉和羌、乌桓、鲜卑以及西南各族之间,也定期合市。合市这一交换形式在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以后历朝都有所沿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上计制标准答案:战国秦汉时期年终考核地方官吏成绩的方法。战国时期,地方官吏年终将赋税收入写于木卷,呈送国君考核,称为上计。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郡的最高长官郡守掌管全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由县令将该县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编为计簿,呈送郡国,郡守国相再加以汇编,呈报中央。入京执行上计的人员称为“上计史”。上计制度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简述秦始皇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标准答案:(1)“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秦始皇于216年颁发“使黔首自实田”法令,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据此征收田租。这就意味着私有土地受到统一的封建政权的保护,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得到确立。(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当时社会上“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采取了许多措施;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令赵高、太史令胡勿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后又整理出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推广;秦统一规定货币分两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此规定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秦还统一度量衡作为标准器具;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车辆畅通无阻。(3)迁富豪,收兵器。秦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让他们在新地定居,发展经济。这样,一方面,使六国贵族远离本土,失去反秦基础,便于秦的控制;另一方面,六国贵族转变成秦的拥护者,扩大了其统治基础。秦还令各郡县收集流散民间的兵器,集中销毁。(4)毁城防,修驰道。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城郭及军事要塞都被拆除。这样,既去掉了割据势力可能凭借的据点,也便利了交通。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便于调运兵粮,秦以咸阳为中心大修驰道。(5)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记以外的史书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严禁私学,欲求学者“以吏为师”。公元前212年,又以“谣言以乱黔首”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6)北征匈奴,南服夷越。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迁内地移民30万,并在西达临洮,东至鸭绿江段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外族的入侵。秦还在岭南建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加强了对南方的统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怎样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标准答案:“焚书坑儒”是指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记以外的史书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严禁私学,欲求学者“以吏为师”。公元前212年,又以“谣言以乱黔首”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于咸阳。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的两种历史观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反动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焚书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一个以()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A、咸阳B、长安C、成都D、金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秦统一后,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全面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40余郡。A、王绾B、周青臣C、李斯D、赵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秦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A、县B、乡C、里D、亭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秦朝时行郡县制,县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掌治安。此外,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咸阳附近仿照关东诸国宫殿式样营建了许多宫殿,其中最为富丽宏伟的是()。A、骊山陵B、兴乐官C、梁山宫D、阿房宫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开山填谷,修筑了由咸阳直达九原的()。A、驰道B、直道C、五尺道D、新道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秦统一后,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字为基础制定(),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秦统一全国后,派()率军30万抗击匈奴,并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收取了河套以南的地区,设置44县。A、蒙恬B、王翦C、蒙毅D、尉屠雎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王翦率秦军灭楚,继续南进,夺得越人一部分土地,置()郡。A、九江郡B、会稽郡C、东海郡D、闽中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西汉初年,刘邦命丞相萧何制定(),代替其前临时颁行的约法三章。A、九章律B、二年律令C、奏讞书D、盗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汉高祖刘邦让陆贾分析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在他所著的()一书中,秦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并提出了轻徭薄赋的思想。A、《新书》B、《新语》C、《白虎通义》D、《天人三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为了防止谷贱伤农的现象,()向汉文帝提出了入粟拜爵的建议,准许富人买粟输边,按所输多少授予爵位。这一办法的实行,使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A、贾谊B、晁错C、主父偃D、陆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白登之围后,匈奴常常寇边,()向汉高祖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A、娄敬B、贾谊C、陆贾D、晁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派陆贾出使南越,册封()为南越王,剖符通使,使他“和集百越”,愿为藩辅。A、无诸B、赵佗C、闽越王D、西瓯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采纳()的建议,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候,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隶属于汉郡,地位与县相当。A、晁错B、贾谊C、娄敬D、主父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汉武帝时,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学校,名为(),学生入学后免除本人的徭役,学成经考试后,A、郡国学B、太学C、四门学D、乡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汉制,地方军事由郡尉或王国中尉主管,每年秋季,郡守举行正卒的检阅,叫做()。A、阅兵B、都试C、过更D、践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元丰五年(前106),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叫13州部,每州部设()一人,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A、监察御史B、刺史C、州牧D、御史大夫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汉代的三辅地区是指()。A、西安、咸阳、京兆B、京兆、冯翊、西安C、冯翊、扶风、咸阳D、京兆、冯翊、扶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汉代的三河地区是指()。A、河东、河内、河南B、河东、河北、河南C、河北、河内、河南D、河东、河内、河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破商人不得为吏的规定,任命大盐商()、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A、东郭咸阳B、桑弘羊C、张汤D、车千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23、三公九卿标准答案: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立的基本官职。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队,御史大夫掌监察。低于上述三位官职的诸卿,习惯上称为九卿,实际其数不止于九。重要的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卫尉,掌皇宫保卫;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宗正,掌皇室亲族事务;少府,掌皇室收支。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历代所沿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使黔首自实田标准答案:秦朝统一后确认土地私有的经济政策。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田租。这意味着土地私有受到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正式得到确认,在当时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使地主利用土地剥削成为合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终始五德说标准答案:战国齐人以阴阳五行推演政治更替及王朝兴亡的政治学说。其基本思想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循环不已,每一朝代属于某一“德”,并按“五德”相生相克的次序替代。秦统一后接受始终五德说,宣扬秦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以此为秦朝统治寻找依据。其后,更名河水为“德水”,以冬十月为岁首,色尚黑,度以六为名,音尚大吕,为政尚法。秦朝终始五德说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秦朝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皇权的重要手段,并对后世王朝产生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焚书坑儒标准答案: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记以外的史书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要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欲求学者“以吏为师”。公元前212年,又以“谣言以乱黔首”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九章律标准答案:西汉初年由萧何参照秦律制定的汉律。西汉政权建立以后,原有的“约法三章”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萧何受命制定汉律,其以《秦:律》为依据,除去其中的夷三族及连坐法,又增加《兴律》、《户律》、《厩律》三章,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该律是汉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也反映了西汉政权的阶级实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文景之治标准答案: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休养生息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两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但是,治世之下也隐藏着众多弊病,如诸侯王势力坐大、商贾势力膨胀及匈奴扰边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人粟拜爵标准答案:入粟拜爵由汉文帝时的政论家晁错提出。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农业的发展使得粮价大跌。为缓和谷贱伤农的现象,晁错向汉文帝提出了“人粟拜爵”的建议,“募天下人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人民可以用粮食买爵位,也可以用粮食来赎罪。这样就增加了国家的粮食储备,赋税减轻,粮价提高,农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竞买爵位,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异姓诸王标准答案:早在楚汉之争时,刘邦就为壮大自己力量,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重要军事将领,史称“异姓王”。汉初被分封的异姓王有七个,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等。此外,刘邦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的领地广,握有重兵,对中央集权形成了巨大威胁。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先发制人,除长沙王吴芮外,其余异姓王相继被剪除。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七国之乱标准答案: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其导火线为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得到景帝的采纳。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王刘濞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联合胶西、楚、赵、济南、菑川、胶东六王发动叛乱。景帝杀晁错以求刘濞退兵,未果,遂出兵镇压。七国之乱仅三个月就被镇压,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打击,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时所产生的弊病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白登之围标准答案:汉六年(前201),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山西太原市)。汉高祖闻讯,亲率30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东南)达七天七夜,和主力部队完全断绝了联系。后来用陈平计,向单于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这便是所谓的“白登之围”。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推恩令标准答案:汉武帝时颁布的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法令。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法令的实施使得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史料分析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34、材料一: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绕豪右,侵刻赢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后汉书.刘隆传》材料二: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2)材料一、二分析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标准答案:(1)度田事件。(2)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度田的原冈是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手段夺得了大量土地,东汉王朝需要把农民的土地和人口数字登记起来,以便收租征役;其次,豪强地主田庄中的隐瞒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也需要丈量和核实,以便增加政府收入。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税和赋役的收入。但在度田过程中,豪强势力隐瞒田地和人口,地方官吏贪于贿赂,与豪强势力勾结,对农民胡乱丈量,刘秀以“度田”不实诛杀十几个郡太守,加紧度田。这引起大姓兵长们的武装反抗,农民也从另一角度反对度田。最终,刘秀不得不对豪强势力妥协,同时取消度田。度田事件以豪强势力的胜利结束,田庄经济在东汉迅速发展起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第4套一、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如何评价秦始皇?标准答案: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分析楚汉战争中刘项胜负原因。标准答案:(1)在战略战术上:刘邦建立了一块相对稳定的能够提供兵源和粮食的根据地——川蜀及关中。项羽的后方地盘虽大,但有十余个割据方国充塞其间,矛盾重重,貌合神离,明争暗斗,愈演愈烈。项羽孤军远征,供应不足,军力消耗无法补充,因此,他东征西战,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这就给刘邦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创造了条件。(2)在政治思想上:刘邦较项羽进步,项羽是反动的。刘邦不仅通过了“王朝天命论”向世人证实自己是天命所归,更重要的是,他在他的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得到人民支持的措施(最明显的是“约法三章”),从而深得民心,树立了很高的民望;而项羽入咸阳后,杀秦王子婴,抢财宝,掳妇女,烧阿房宫,大火三日不熄。他的残暴行为,激起了关中人民的愤慨。(3)在管理和用人上:刘邦善于用人,能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弱变强,终于战胜了项羽;而项羽迷信武力,缺乏远见,刚愎自用,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嫉贤妒能,以至于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英布都离楚归汉,贤士不附,将帅离心,甚至连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又因其残暴好杀,致使众叛亲离,日益孤立,落了个四面楚歌的可悲下场。(4)在对机会的把握上:当刘邦巧占咸阳后,项羽听信项伯的话,错过了攻打刘邦的机会,又错过了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机会,这就为自己埋下了隐患。总之,项羽无论在战略上、政治谋略上、组织管理上、用人机制上、机会把握上都表现出了致命的缺点,他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3、汉武帝时期,许多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汉武帝派官吏分区镇压,又作(),规定太守以下官吏如果不能及时发觉并镇压暴动,罪至死。A、均输法B、左官律C、附益法D、沉命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汉武帝死后,()辅佐汉昭帝,继续实行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西汉统治相对稳定。A、桓宽B、主父偃C、霍光D、桑弘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汉昭帝时期,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郡国所举贤良、文学60余人辩论施政问题,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会议,()的《盐铁论》一书,是根据盐铁会议的辩论写成的。A、桑弘羊B、主父偃C、桓宽D、贾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汉成帝即位后,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发生了铁官徒暴动,其中,苏令领导的()暴动经历19郡国声势最大。A、山阳铁官徒B、颖川铁官徒C、广汉铁官徒D、尉氏铁官徒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汉平帝死后,孺子婴立,王莽继续辅政,主持祭祀时称()。A、代皇帝B、皇帝C、假皇帝D、真皇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公元25年6月,当赤眉军迫近长安时,刘秀在部(今河北柏乡)南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不久,刘秀定都(),史称东汉。A、洛阳B、开封C、长安D、咸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建武九年(公元33年),刘秀平定了割据陇西的隗嚣,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平定了割据蜀地的(),实现了全国的统一。A、刘植B、公孙述C、耿纯D、冯鲂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东汉初年,功臣众多,封侯者百余人,汉明帝时将其中功绩较大的()画像于云台。A、28人B、18人C、8人D、38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东汉前期,在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际权力在中朝的()。A、尚书台B、御史台C、吏曹D、功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永元四年(公元92年),汉和帝用宦官()掌握的一部分禁军,消灭了窦氏势力。郑众从此参与预政事,并受封为侯,这是宦官用权和封侯的开始。A、孙程B、单超C、侯览D、郑众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奏劾贪污的守令,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党羽,被恒帝罚作左校(左校掌左工徒)。太学生()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表示愿意“黥首系趾,代穆校作此,桓帝不得不赦免朱穆。A、刘陶B、张凤C、郭泰D、许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汉延熹五年(162)皇甫规得罪宦官,论输左校,太学生()等三百人,跟大官僚一起谐阙皇甫规获得赦免。A、刘陶B、张凤C、郭泰D、许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党锢事件发生后,清议的浪潮更为高涨,度辽将军()没有被当做名士列入党锢,甚至自陈与党人的关系,请求连坐。A、朱穆B、李膺C、皇甫规D、朱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名士()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窦太后之父)共同执政。他们起用李膺和被禁锢的其他名士,并密谋诛杀宦官。A、李膺B、王畅C、皇甫规D、朱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汉灵帝时期,宦官支配朝政,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灵帝开()公开卖官,二千石官2000万钱,四百石官400万钱,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富者先人钱,贫者到官后加倍缴纳。A、东邸B、西邸C、南邸D、北邸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汉武帝末年,()推行代田法,使亩产量有所提高。A、桑弘羊B、徐伯C、赵过D、汜胜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西汉时期,在泾水和洛水之间,修建了(),溉田四千五百余顷。A、灵轵渠B、六辅渠C、白渠D、灵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汉代的三河地区是指()。A、河东、河内、河南B、河东、河北、河南C、河北、河内、河南D、河东、河内、河北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21、推恩令标准答案:汉武帝时颁布的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法令。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法令的实施使得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春秋繁露》标准答案:西汉中期儒学大师董仲舒的代表作。董仲舒潜心钻研《公羊春秋》,学识渊博,故时人称其为“汉代孔子”。《春秋繁露》也是一部推崇公羊学的著作,共17卷,82篇。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观和“性三品”说。《春秋繁露》以哲学上的神学蒙昧主义,政治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尽管以后各个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这一思想一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天人感应标准答案: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他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汉代曾占据了统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谶纬之学风行一时,并在中国封建社会流传。在封建社会,天人感应说一方面对无限的君权进行了限制,同时也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任子、赀选标准答案:汉初的一种选官制度。汉武帝以前选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按军功,一是从郎官中选任。而郎官的主要来源是“任子”和“貲选”。两千石以上的官吏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官,称为“任子”。除商贾外,凡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并向政府交纳一定资财的,也可任郎官或做一般官吏,称为“赀选”。这一制度使官僚富豪断垄了仕途,把持了国家政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察举制标准答案:汉武帝时期确立的郡国岁举孝廉的选官制度。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了资产的限制。这样就使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察举制在实行之初,以人口比例选“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及其他社会阶层开辟了一条参政之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中朝、外朝标准答案:汉武帝时在中央官制上形成的两大集团。“中朝”亦称“内朝”,汉武帝为加强皇权,限制相权,对一批近臣,冠以侍中、给事中、中常侍等头衔,使其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出入内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这样,在朝官中有了“中朝”和“外朝”之分。由尚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正卒、戍卒标准答案:秦王朝建立以后,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秦制规定成年男子一生中都要服两年兵役:一年任地方兵,称“正卒”,另一年任禁卫军或边防兵,称为“戍卒”或称“卫士”。戍卒亦可出钱有官府雇人代役。这种兵役十分艰苦,遇到军事需要,还可延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践更、过更标准答案:汉代更卒的两种应役方式。更卒是指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依照汉制,更卒的应役方式,即可以亲自赴役,亦可出钱雇人代役。亲身服役者称为“践更”,出钱雇人代役者称“过更”。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南军、北军标准答案:西汉在京师设有南北两军,北军驻长安城北部,由中尉(后改为执金吾)统帅,掌京师和三辅(京兆、左冯翎、右扶风)地区的守卫。南军驻长安城南部的未央宫,负责守卫皇宫。南军又分为两部,一部是由卫尉统帅的兵卫,担任殿门外门署的警卫;一部是由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勋)统帅的郎卫,负责宫殿门户和宫殿内部的警卫,这两支军队互不隶属,但执行任务是彼此协同。北军士兵多征自三辅地区,而南军士兵多征自三辅之外各郡国,目的是使之互相牵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八校尉标准答案: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111)建立禁卫军,共分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有八个校尉率领,因此称“八校尉”,隶属北军。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劳动人民或进行民族战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期门军、羽林骑标准答案:期门、羽林皆为汉代宫廷禁军,隶属南军。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建立的。有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的良家子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常为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前104)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官而得名。后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之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六条问事标准答案:一种监察官员监督时的依据准则,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荀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秦汉)模拟试卷第5套一、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评价王莽改制。标准答案:王莽掌权后,为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了一系列诏令,如针对土地高度集中和奴婢问题而实行“王田”、“私属”制;为限制豪民富商的高利贷盘剥而实行五均、赊贷、六筅;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改易官名、地名和一系列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在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救运动,他实施的“王田”、“私属”制和五均、赊贷、六筅这些措施,都触到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说明王莽在当时的统治集团中是一位独具卓见的人物,但是,他的改革并没有成为维系新莽政权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改制没有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问题做合理的改革,而是一味攀附古制,这就脱离了实际,不可避免失败;其二,由于改制触及了大地主、大贵族、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王莽又未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改革;其三,王莽用人不当,贪官污吏利用改制“侵渔百姓”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其四,改革措施本身有问题,如改革币制,违反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改变少数民族称号,破坏了自汉武帝以来中国与周边各族的友好关系,激化了已经存在的社会矛盾,从而导致了酝酿已久的全国性的绿林赤眉起义的爆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加皇权?标准答案:(1)退功臣,进文吏。鉴于西汉权臣当政、外戚篡权的历史教训。刘秀着意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大多数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只享受优厚待遇,不参与政治。刘秀在退功臣的同时,多次征召“天下俊贤”,收罗天下文士充任吏职。刘秀这一“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使他能较容易地“总揽权纲”,同时形成以儒生为主的官僚政治人才基础。(2)加强尚书台,削弱三公权力。“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由尚书典守机密,出纳王命,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3)加强监察机构,强化监察制度。为了实行对政府行政的有效监督,刘秀在继承秦和西汉监察制的基础上,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包括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州刺史。司隶校尉兼领一州,又为中央要职,有监察公卿的权力,再加上中央总监察机构御史台、地方的州刺史,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强有力的监察系统,大大稳固了东汉前期的皇权。(4)固定州刺史治所,确定州郡县地方行政机构。刘秀改革使刺史有固定治所,实际上成为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可以处理地方政务,不通过三公即可直接上奏皇帝,这就将地方行政管理直接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并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5)废除内地郡国都尉,扩大中央军队,加强军权。刘秀在建武六年(30)下诏罢郡国都尉官,取消地方专门统帅军队的武官,将军权归并于守、相,同时取消每年一度的“都试”制度,郡都尉的废除是东汉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减少了地方官员拥兵自重的隐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在削减地方兵力的同时,刘秀逐步扩大中央军队。总之,刘秀对政府机构与职能进行调整的核心是加强皇权。通过加强尚书台的权利和强化监察机构,完成了中央政府的重建和调整工作;通过固定州刺史治所和废除郡国都尉,完成了地方政府的建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7题,每题1.0分,共17分。)3、2世纪中叶,鲜卑部落大人()统一鲜卑诸部,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尽据匈奴故地。A、拓跋硅B、拓跋宏C、檀石槐D、单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惠帝初年,胶西()好黄老言,应齐丞相曹参之聘,仕于齐国,为当时黄老之宗。A、盖公B、申公C、叔孙通D、韩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西汉初年代表黄老政治思想的著作,是陆贾的()。认为“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A、《新书》B、《新语》C、《申论》D、《太平清领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系统地阐明道家思想的著作《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是汉武帝时()集宾客写成的。《淮南子》问世时,黄老思想在政治上已不占支配地位了。A、吴王刘濞B、胶东王刘C、淮南王刘安D、淄川王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汉文帝时,故秦博士()出其壁藏《尚书》二十余篇,文帝曾使晁错从他受业。A、叔孙通B、申公C、盖公D、伏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汉武帝时,董仲舒上(),系统地阐明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认为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遣告和威慑,如果人君在灾异之前不知改悔,就会出现“伤败”,这就是他的“天人感应”学说。A、《治安策》B、《天人三策》C、削藩策D、人粟拜爵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刘向子刘歆继承父业,完成了这一工作,并且写出了()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目录书。A、《经籍志》B、《古今书表》C、《七略》D、《艺文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汉章帝会群儒于白虎观,讨论经义,由()写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一书,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观点。A、班固B、桓宽C、王充D、刘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古文经学家()为了反对今文经派根据隶定的古书穿凿附会而曲解经文,于是编成一部《说文解字》,共收小篆及其他古文字9353个,逐字注释其形体音义。A、刘歆B、班固C、桓宽D、许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熹平四年,()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用隶书书写五经(或云六经)经文,镌刻石碑,立于太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官定经本,后世称为“熹平石经”。A、蔡邕B、刘歆C、桓宽D、许慎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王充居家教授,专力著述,写成了()85篇(今存84篇),以唯物主义思想攻击今文经和谶纬。A、《七略》B、《淮南子》C、《论衡》D、《白虎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民间流行的巫术与黄老学说的某些部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道教。今存的《太平经》残本,即是从《太平清领书》演化而来,是道教的主要经典。A、东汉时期B、西汉初年C、秦朝末年D、汉武帝时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舜帝时,()学道于蜀地鹄鸣山中,以道书招致信徒,信道者出米五斗,有病则令自首其过。这就A、张陵B、张角C、张宝D、张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是一部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的中国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结构周密的历史著作。A、《越绝书》B、《吴越春秋》C、《汉纪》D、《史记》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赋是散文韵文并用的一种文体,从离骚体演变而来。汉初的赋家(),以《七发》著名。A、枚乘B、扬雄C、司马相如D、班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A、枚乘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长篇叙事诗()是汉代诗歌中最杰出的作品,它描写的是建安时期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兰芝为焦母所迫还家,其兄逼嫁权贵,兰芝、仲卿殉情自杀的故事。A、《孔雀东南飞》B、《十五从军征》C、《平陵东》D、《陌上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20、睡虎地秦简标准答案: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了秦代竹简,共1000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竹简上的《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狱案例一种。法律条文第一种不仅有一部分律文,而且有关于律文的解释;第二种是关于农田、粮仓、货币、贸易、徭役、刑徒、狩猎、度量衡等方面的律令,有《田律》、《仓律》、《置吏律》、《军爵律》等近20个标题;第三种包括《游士律》等,并且有具体的解释。治狱案例是对一些案例的审讯、调查等具体记录。睡虎地秦简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张家山汉简标准答案:1983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张家山出土的西汉简牍,现藏于荆州博物馆。这些竹简的内容有汉律、《奏谳书》、《盖庐》、《脉书》、《引书》、《算数书》、《日书》、历谱、遣册等,内容涉及面甚广,包括有从春秋到西汉初年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及医学、历法诸方面,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七科谪标准答案:七科谪原为秦朝惩罚犯罪官吏和商人的一项制度。汉武帝时期,因连年用兵,兵源不足,于是继承了秦朝这一制度,征发七科谪随军打仗。天汉四年(前97),武帝遣李广利等人率兵出击匈奴,当时征发士兵的范围就包括七科谪。七科指:犯罪的官吏、亡命、赘婿,贾人、故有市籍者、父母有市籍者、大父母有市籍者。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左官律、附益法标准答案:汉武帝时期继“推恩令”之后又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措施。“左官”是指诸侯手下的官。“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官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防止他们从事非法活动。“附益法”规定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帮助其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或者自己受贿,为附益,重者也至于弃市。严禁地方官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以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酎金标准答案:酎金为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酎是一种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复酿成的优质酒。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长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酎时,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国人口数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百两,余数超过五百口的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酎金之制即由此产生。另外,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诸地有食邑者,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黄金。诸侯献酎金时,皇帝亲临受金。所献黄金如分量或成色不足,王削县,侯免国。元鼎五年(前112),由于列侯无人响应号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