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专题进行编
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4篇课文组成。目的是引导学生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古诗三首》分别
写了中国传统节日:元日、清明、重阳节。《纸的发明》抓住表示时
间的词语,概括自然段段意。《赵州桥》分别围绕赵州桥设计“精巧、
美观”来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3自然段,围绕“画上的街市的
热闹」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关键词句。
(2)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习俗,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交
流过节的故事。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
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
苏、瞳瞳”词语,尤其是“瞳瞳”注意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1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
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
族传统的节日一一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
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
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
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
2
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
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一一范读古诗一一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
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
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
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
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
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
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
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
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一一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3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
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
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
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
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
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
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
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
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
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
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
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4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
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
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
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
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
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一一旧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
“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
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二
5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
《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
“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
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
6
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
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
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
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
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
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
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
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
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
7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
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一欲断魂一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
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
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8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
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
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
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
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
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
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
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
(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二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
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
9
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
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
物一样。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
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
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
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
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
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
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二)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
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
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
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
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10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
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
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
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
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
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
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
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
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
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
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
11
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
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
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
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
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
(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
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
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
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
12
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
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
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
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
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
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7'”不是“未二能正确读写“创造、
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13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
情。
教学重点: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
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
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
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14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V’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
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
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
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
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15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
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
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
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
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
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
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
16
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
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
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一总结前人经验一自己专研一造纸术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
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
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
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
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
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生字词卡片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1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
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
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
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
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
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
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
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8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
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an(参加)heng(横跨)zhua(鸡爪gan(干部)
参{横{爪{干{
sh6n(人参)h4ng(蛮横)zhGo(爪牙)gG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
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多么深厚的友情
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我们的生命,
让生命更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说的多好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
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
19
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
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
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
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
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
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
20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
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用:“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
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总写一一分述”的写法,围绕一
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
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_,长_________,宽_______。.这么长的
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一—,只有一个—______,大
桥洞顶上___________,还各有——,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
是,既减轻了,使桥不易,又减
轻了,节省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21
L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
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
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
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
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
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二
(写话练习)不但.....而且......
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
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
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
灵活现)。
生:.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
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
22
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
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
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
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
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
观写清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
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
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
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
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23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
生。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才干。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
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汶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
大业年间(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
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
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0多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
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
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设想】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
24
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
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2.“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
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
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
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
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
25
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
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
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
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五、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
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
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26
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教学目标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
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
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制定初步的活动方
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
【设计意图:
日,喜欢过春节吗?
课伊始借“春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节”来唤起学
(课件出示2)(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
生对春节的回
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
味,充分调动
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学生的学习积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节日里都有不同的习俗。让我们了
极性,引导学
解这些节日,并记录下来。
生主动参与到
二、学习探究,辨别节日
活动中来,使
(一)探讨方法
课堂一开始就
你打算如何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如何记录呢?
充满了快乐、
预设:可以在书上、网上查询、询问家长、老师等。
和谐、互动的
预设:可以列个表格记录下来。
气氛。】
(二)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
1.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节日名:(课件出示3)
中秋、端午、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
27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
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2.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
【设计意图:
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
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
的活动,使学
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
生明白中国传
个好办法。(板书:公历日期农历日期)
统节日是中华
3.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
民族悠久的历
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
史文化的一个
节日)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
组成部分,明
4.辨别传统节日
确什么是中国
上面展示的哪些节日中:
传统节日。】
中秋、端午、重阳节分别是农历八月十五、五月初五、九
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则
是世界通用的节日,是一些公历节日,因而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三)分享、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
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
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课件出示4)
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
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
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板书:端午清明中
秋元宵)
(四)补充少数民族的节日
师: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最具影
响力、最普遍的几个,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都保留有自
己的传统节日,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想不想看看少数民族
传统节日的盛况?让我们随着画面一起感受欢快的节日氛围。
(课件出示5)师随着画面简要介绍: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
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
28
到旷野中游行。【设计意图: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师生分享交流
年的到来。搜集到的资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料,将常见的
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传统节日和少
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数民族的节日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进行详细介
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绍。这一环节
比赛。搭建了一个生
(板书: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瑶族:过努节苗族:生合作、师生
龙舟节)合作、探究分
(五)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享的平台,体
师:中国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现了真正的平
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等、民主、教
①这么多传统节日,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传统节学相长的教学
日?以此来确定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根据节日取组名。理念,激发了
②小组讨论: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研究它的哪些学生热爱中华
方面内容?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时要注意什么?民族优秀传统
③交流(课件出示6)文化的热情。】
例如:“清明节”要研究的内容是它的由来,各地清明节的
庆典活动等,可以到图书室或上网查找,也可以问自己的长辈。
搜集资料要注意整理和分类,访问是要事先约好时间,设计好
访问提纲,在访问过程中要讲礼貌,并做好访问记录……,还
可以开展体验活动,结合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踏青等,
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板书:节日由来庆典活动)
三、小组探究、制定方案
1.师:说到不如做到,我们马上行动吧!刚才我们已经分
好小组了,现在制定活动方案。当然这只是初步方案,所以你
们可以用铅笔写,以后想到要补充或改变的,还可以适当调整。
2.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师生评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29
3.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提出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7〉友情小提示:
【设计意图:
1.当遇到困难时,可不要退缩,要想办法解决,可以求助
注重对设计活
老师、同学、家长或其他人帮助,但不要让他们替你们包办哦!
动方案的引导
2,向别人询问、采访时应有礼貌,声音要响亮,要把问题
与评价,设计
讲清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子女抚养权变更案件调解服务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耐晒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羊皮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务人员劳动合同与意外伤害赔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健康企业自愿退股及医疗服务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污水治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区商品房屋租赁服务协议
- 农村宅基地房屋赠与协议书(2025年度)范本及案例分析
- 2025年度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扣除协议规范
- 疫情供餐合同范本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中国文化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版)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届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学学科笔试试题(附答案)
- 侦查学总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物象含义及作用
- 临终关怀模式
- 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公司”建设的实施方案
- (完整版)安全技术交底的范本(全套)
- 2024转向节设计标准
- 一年级《读读儿歌和童谣》线上阅读测试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 强化学习在支付风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