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共225题)_第1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共225题)_第2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共225题)_第3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共225题)_第4页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共22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2(共9套)(共225题)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下面不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A、华生B、斯金纳C、柯勒D、班杜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展者有斯金纳、班杜拉等。柯勒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C。2、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A、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B、边缘系统和前额皮层都没有被激活C、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D、边缘系统没有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考察了个体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皮层激活情况,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视觉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通路被激活,而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边缘系统与情绪、动机等认知功能有关,而前额皮层主要负责监控。这能够解释梦的某些特征,如高度情感化、非逻辑性、荒诞性等。因此本题选C。3、通常注意的抑制信息功能的指标是A、注意的广度B、注意持续的时间C、注意的转移能力D、Stroop干扰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注意的基本功能是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在注意的抑制信息的功能的研究中,Stroop任务中的Stroop干扰量通常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指标。因此本题选D。4、我们容易将右图(2)中下面的正方形和其他圆点知觉在一起,而将上面的圆点知觉为独立的一部分,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连续原则B、相似原则C、临近原则D、共同命运原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司马紫衣突然很沮丧地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司马紫衣自我意识的发展用哪种理论解释最合适?()。A、奥尔伯特的自我发展理论B、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C、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D、自我矛盾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奥尔伯特的理论将自我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米德的理论强调个体的交互作用;埃里克森的理论是一种毕生发展观的理论;自我矛盾理论强调理想自我和实际自我的匹配和差异。6、研究表明,在噪声背景下,被试识别句子(5个单词组成的语句)中的单词比识别个别单词容易。该研究说明影响言语感知的因素是A、语音类似性B、噪声掩蔽C、语境D、句法和语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口语知觉时,个体能够容易识别句子中的单词,语境与句法和语义等起到了促进作用。题中涉及的句子仅有5个单词,因此,语境的作用较小。因此本题选D。7、“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需要具有动力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恰恰反映了这一特点。因此本题选D。8、在推动行为的多种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叫()动机。A、从属B、主导C、内部D、外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按照动机的性质来归类: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按照动机的作用来归类: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按照动机的范围来归类:广泛动机与局部动机。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来归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在推动行为的多种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称为主导动机。9、()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A、个性B、气质C、性格D、人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10、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做出研究的是A、霍尔(Hall)B、普莱尔(Preyer)C、荣格(Jung)D、古德伊洛弗(Goodenough)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普莱尔关注0—3岁儿童的发展。霍尔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0一18岁。荣格最先关注了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进行了成年期和老年期的研究。何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同时代的古德伊洛弗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因此本题选C。11、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幼儿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是()。A、适应外界环境B、游戏C、学习D、想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游戏在幼儿期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在这一时期,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形式。13、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加涅认为问题解决学习又称之为A、规则学习B、高级规则学习C、原理学习D、辨别与概念学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加涅认为高级规则学习又称之为问题解决学习。因为解决问题需要个体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规则,这种学习要比规则学习更为高级。故本题选B。15、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这不是()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获得性需要D、精神需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是我们的生理和生存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因为是在社会中学习培养起来的,一般也就是精神需要和获得性需要。16、()是指不平等地看待和对待,将一方看得比自己低劣,压迫、压制甚至剥夺对方,造成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A、偏见B、歧视C、侵犯D、欺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主试把被试随机分成两组,要求一组把单字学三遍,另一组把单字变成故事,两组所用时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自变量是()的自变量。A、被试特点B、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C、刺激特点D、环境特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被试特点的自变量是被试比较稳定的性质和差异;刺激特点是指给被试呈现的刺激不同。而本实验中的刺激,单字是相同的,它并不是自变量;环境指实验的环境;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学习的方式,一个水平学三遍,一个水平是编故事,这是在实验情境下的暂时差异,由主试的指示语造成。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三名学生都试图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学生A随机抽取了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然后计算动机分数与这些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分数的相关。学生B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根据动机分数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比较这三组在某一学科成绩上的差异。学生C随机抽取90名大学生,把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100元,第二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0元,第三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5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三组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测验,然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18、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非实验设计的是A、学生AB、学生BC、学生CD、都没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生A的研究中考察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属于非实验设计。本题选A。19、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是A、学生AB、学生BC、学生CD、都没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学生B的研究把学习动机作为一个被试变量,不同动机水平组的学生不是由实验者随机分配的,因此属于准实验设计。本题选B。20、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的是A、学生AB、学生BC、学生CD、都没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生C的研究中,被试的选择和分配都是随机的,研究者主动操纵了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此属于真实验设计。本题选C。21、转盘闪烁方法用来考察A、临界闪烁频率B、联觉现象C、似动现象D、诱动现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临界闪烁频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这种方法称为转盘闪烁方法。因此本题选A。22、达尔文等(Darwin,eta1.,1972)使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声像记忆的研究与斯珀林(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图像记忆的研究表明A、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C、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D、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与斯珀林的实验相比,达尔文等人实验显示声像记忆有两点不同于图像记忆。其一,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在听觉的部分报告法实验中,即时回忆的数量仅为5个左右的项目,而视觉实验的相应数量为8—9个项目。其二,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可达4秒,比图像记忆的几百毫秒要长得多。因此本题选C。23、在项目反应理论中,同一测验的全部项目的信息函数之和是A、项目信息函数B、测验信息函数C、项目特征函数D、测验特征函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信息函数说明的是不同能力水平的信息量。信息函数可以分为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同一测验的全部项目的信息函数之和是测验信息函数。因此本题选B。2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项目的区分度的指标A、鉴别指数DB、测验题目和总分的二列相关C、测验题目和总分的点二列相关D、测验题目的通过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测验题目的通过率表示了该题目的难度水平。故本题选D。25、在抽样时,将要抽取的对象进行编号排序,然后每隔若干个抽取一个,这种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两阶段随机抽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般所说的随机抽样,就是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独立的、等概率的被抽取的可能。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法。系统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首先将个体编号排序,之后每隔若干号抽取一个。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具体做法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两阶段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容量很大的情况,一般而言,首先将总体分成M个部分(如全国有若干个省),在这些部分中选取m个作为第一阶段样本(如选取6个省作为代表),然后在m个样本中抽取个体作为第二阶段的样本(在6个省中抽取样本)。因此本题选B。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威尔尼克区的功能是A、理解口头言语B、理解书面言语C、口语表达D、书面表达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威尔尼克区位于颞叶上方、靠近顶叶处,是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布洛卡区与口语表达有关。顶枕叶交界处的言语视觉中枢与理解书面言语有关。因此本题选A。2、小明是个优柔寡断的学生,老师应培养他的哪种意志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与优柔寡断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果断性,故应培养其果断性。3、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患有词盲的人,其病变可能发生在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潘菲尔德区D、角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agnosia)。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接收性失语症的一种较轻的形式叫词盲。这种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因此本题选A。5、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的复演说。A、霍尔B、夸美纽斯C、达尔文D、普莱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在解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上,霍尔采用了生物学上的复演学说来说明儿童心理的发展。在霍尔看来,儿童在出生前的胎儿时期复演了动物的进化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鳃裂的,这就复演了鱼类。他认为儿童出生以后,心理的发展就是人类的进化过程的再现。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能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因为个体具有A、运算能力B、自我调节能力C、适应机能D、组织机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这被称为平衡化。当个体已有的图式能够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当个体的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环境中的新信息时,他在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此时,由于个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个体的认知会向平衡状态发展,因此本题选B。8、根据塞尔曼(Selman,1980)的研究,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分别是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B、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D、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塞尔曼(Selman,1980)根据对儿童的研究,提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五阶段论:(1)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采择(3~6岁);(2)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岁);(3)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8~10岁);(4)阶段3:相互性的观点采择(10~12岁);(5)社会的观点采择(12~15岁以上)。故本题选A。9、研究小学儿童同伴地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情境模拟法B、访谈法C、观察法D、社会测量技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通常采用社会测量技术来了解小学生的同伴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个同学写出他们最喜欢的同学和最不喜欢的同学,或者让他们对自己对每个同学的喜欢程度做出评估。因此本题选D。10、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成年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能力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特点的掌握。在人的一生中,能力的发展趋势如下:童年期和少年期是部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大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即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一般地,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有所不同。11、学习了平面几何后,有利于学习立体几何,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平面几何的学习“有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这是正迁移。平面几何的学习在先,立体几何的学习在后,这是顺向迁移。因此本题选A。12、由于基因的传递,每个孩子都继承父母的某些遗传特征,下列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是()A、性别、容貌、智力B、肤色、眼睛的颜色、头发颜色C、性别、个性、气质D、智力、个性、气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遗传的掌握程度。我们的生物特征都是遗传的,某些心理特征也是遗传的,如气质。但智力、个性等心理特点更多地受后天学习的影响。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13、这种设计属于A、被试问设计B、混合设计C、ABBA设计D、拉丁方设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表中可知,本实验中有两种处理方式,两种处理方式的排列方式是ABBA,BAAB。该种设计方法被称为ABBA法。因此本题选C。14、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BBA法主要用来控制顺序误差。因此本题选A。15、该实验的实验测量次数是A、2次B、4次C、8次D、32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表中可知,该实验中共有4名被试,2个实验因素,共进行了8次实验测量。因此本题选C。16、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虚报目标的惩罚,则可推测A、β减小,d’不变B、β增大,d’不变C、β增大,d’增大D、两者均不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信号检测论d’比较稳定,不受实验条件不同的影响。当大幅提高对被试虚报目标的惩罚时,被试的报告标准将变得严格起来,这样似然比β就会增大。因此本题选B。17、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差误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A、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B、学习者在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个性的过程C、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D、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使用同一测验间隔适当时距施测于同一组被试得到两组测验分数,所得的相关系数是A、复本信度B、重测信度C、评分者信度D、内部一致性信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了重测信度的概念。本题选B。20、内隐联想测验属于A、人格测验B、态度测验C、焦虑测验D、兴趣测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内隐联想测验的理论依据是双重态度模型,其目的是测量人的内隐态度,属于态度测验。因此本题选B。21、测验总分的分布呈负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A、偏难B、偏易C、适中D、无法判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张明在实验室考查不同颜色对人视觉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查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2016年)A、有无自变量B、有无因变量C、控制额外变量D、有无研究假设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张明用的是实验室实验法,李亮用的是自然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实验对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而自然实验控制额外变量不够严格。23、位于延脑和中脑之间,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系统之间传递信息必经之地的是()。A、中脑B、延脑C、间脑D、桥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桥脑,位于延脑的上侧,在延脑和中脑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桥脑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24、下列的表述中,哪项是属于掌握目标?()A、把冠军作为目标B、下次考试的成绩目标是95分C、把能力提高作为目标D、认为只有赢了才算目标实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掌握目标是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把能力提高作为目标是掌握目标。25、不属于大五人格因素特质的是()。(2016年)A、开放性B、精神质C、神经质D、宜人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五个因素分别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月光下的粉笔仍是白的,日光下的煤球仍是黑的。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因此本题选D。2、强调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发生的情绪理论是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C、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D、拉扎勒斯“认知一评价”理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坎农(192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和向下发送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因此该理论强调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发生。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理论为坎农一巴德理论。因此本题选B。3、儿童“词语爆炸”现象出现的时间段是()。A、10—15个月B、19一21个月C、20一30个月D、2岁以后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10一15个月的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到19个月时,婴儿已能说出约50个词,此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这就是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4、人们具有攒钱的倾向。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体现了人具有A、归属与爱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攒钱是为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保障。这体现了人们具有安全的需要。因此本题选D。5、最先提出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阿德勒C、荣格D、艾里克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因此本题选C。6、认知过程的核心是()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思维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及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参与,思维加工也使得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更为精确,记忆更加有效,想象愈发深刻和丰富。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7、下列实验没有利用减数法的有()。A、表象旋转实验B、波斯纳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C、句子一图形匹配实验D、斯伯林用部分报告法研究感觉记忆的实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应用减法反应时证实的实验有:句子一图画匹配实验、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区别在于,反应时实验的因变量一定是反应时,而斯伯林部分报告法的因变量为记忆的准确率。8、暂时的被试变量是指非持续的被试技能状态,例如()。A、疲劳B、性别C、年龄D、职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性别、年龄、职业都是持续的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改变。而疲劳可以由主试根据实验目的人为操作引起,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故属于暂时的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无关变量)还包括兴奋水平、诱因等。9、关于成人期人格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人格的一致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B、男性自尊水平的总体表现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女性则呈下降趋势C、男性的抱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D、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依赖性增强,女性的独立性增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都会更加独立。因此本题选D。10、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不具有的关系是A、学习依赖发展B、学习促进发展C、学习等同于发展D、学习与发展相互作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学习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相互影响。学习不等于发展,发展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故本题选C。11、奥苏伯尔将先行组织者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A、一种学习材料B、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C、组织的学生活动D、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学习材料,当学生不具备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时向学生呈现,帮助学生同化新的知识。它具有的特点是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12、某学校高一年级有200人参加一次期中考试,被试在奇数题和偶数题上的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80,假设被试在奇数题和偶数题上得分的变异数相等,该测验的信度是()。A、0.89B、0.79C、0.98D、0.93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用分半信度校正公式。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下面题。13、这种设计属于A、被试间设计B、混合设计C、ABBA设计D、拉丁方设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表中可知,本实验中有两种处理方式,两种处理方式的排列方式是ABBA,BAAB。该种设计方法被称为ABBA法。因此本题选C。14、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BBA法主要用来控制顺序误差。因此本题选A。15、该实验的实验测量次数是A、2次B、4次C、8次D、32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从表中可知,该实验中共有4名被试,2个实验因素,共进行了8次实验测量。因此本题选C。16、对于一个长期遭受学业失败的学生,当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引导其进行合适的归因,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归因类型是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对于一个长期遭受学业失败的学生而言,树立信心是第一位的,因此选项A最为合适。对于长期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再次取得好成绩,选项B效果更好,能够使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17、下列各种情形中能够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是A、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B、学生的智力分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C、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D、教师的性别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积差相关系数需要满足的条件。计算积差相关系数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本题中,选项A不符合这个条件,教师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观测值无法计算积差相关系数。(2)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本题中,教师的性别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非连续变量,因此选项CD不符合这个条件。(3)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这一条件应通过查阅已有资料或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进行分析。(4)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这一条件应通过绘制相关散点图或查阅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上述分析,本题的选项应是B。18、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cueingtask)是用来研究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选择C、注意的定向功能D、执行控制功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cueingtask)是研究注意的定向功能的最著名的任务。故本题选C。19、检验测验题目是否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的信度估计方法是A、内部一致性系数B、复本信度C、评分者信度D、重测信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题目间的一致性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所有题目测的都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因此本题选A。20、研究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多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多种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方法称为()。A、临床诊断B、加权求和合成C、多重回归D、多重划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多重回归是研究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多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多种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方法。21、项目反应理论中的单维性假设指的是A、项目反应模型中只有一个参数B、被试的测验行为只受到所定义的一种潜在特质的支配C、被试在测验中对不同项目的反应是互相独立的D、被试在测验中只完成一个测验项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单维性假设是指被试的测验行为只受到所定义的一种潜在特质的支配,而不受其他一种或多种潜在特质的影响。被试的测验行为完全按照我们所要测的某种潜在特质来解释,与其他因素无关。因此本题选B。22、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转化成正态分布,需要A、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B、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C、将原始分数转换为T分数D、将标准分数转换为T分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当原始分数的分布不是正态的时候,可以进行非线性转换,将非正态的分布扭转成正态分布。具体做法是将每个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然后使用正态分布表,找出所对应的Z值,这个Z值叫做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因此本题选A。23、()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了分类。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班杜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人对同一个口的同时产生两种对应的动机是()。(2012年)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在同一物体时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冲突。25、个体的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的思维成就目标属于()。(2015年)A、掌握目标B、成绩目标C、效能目标D、表现目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脑功能的整体说的代表人物是A、加尔(F.J.GaU)B、拉什利(K.S.Lashley)C、鲁利亚(A.R.Luria)D、波伊劳德(J.B.Bouillaud)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脑功能的定位说开始于加尔(F.J.Gall)和斯柏兹姆(J.C.Spurzheim)提出的颅相说。真正的定位说开始干对失语病人的研究,波伊劳德(J.B.Bouillaud)指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布洛卡(P.Broca)的研究表明言语运动中枢定位于左侧额叶,威尔尼克(C.Wernicke)的研究表明言语听觉中枢定位于颞叶。脑功能整体说的代表人物有弗罗伦斯(P.Flourens)和拉什利(K.S.Lashley)。机能系统学说的提出者是鲁利亚。因此本题选B。2、一个聋人,其双耳的功能正常,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初级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因此本题选B。3、由于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行为,我们称为()。A、服从B、从众C、盲从D、以上均不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从众的本质是由于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行为。4、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A、注意的周期B、生物节律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循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患有词盲的人,其病变可能发生在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潘菲尔德区D、角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agnosia)。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接收性失语症的一种较轻的形式叫词盲。这种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因此本题选A。6、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个体兴趣D、情境兴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兴趣的稳定性可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个体兴趣。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因此本题选C。7、幼儿词汇的发展表现在词类范围的日益扩大,儿童掌握词汇的顺序为()。A、语气词一名词一形容词一动词B、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一介词C、名词一形容词一助词一动词D、形容词一动词一名词一虚词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幼儿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幼儿掌握得比较晚。8、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互独立D、各种作业成绩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二因素说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一般能力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能力,是决定人的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G因素参与人的各种活动,因此,人们在完成不同的智力作业,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9、与胆汁质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表现为A、强、不平衡B、强、平衡、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冲动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和抑制型四种。兴奋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而不平衡,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极易兴奋而难以抑制,与胆质汁相对应。活泼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反应敏捷、活泼好动,与多血质相对应。安静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不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但不容易替代或转换,以安静、沉着、有节制和反应迟缓为特点,与黏液质相对应。抑制型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弱,以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和反应缓慢为特点,与抑郁质相对应。故本题选A。10、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犯行为出现在A、2岁左右B、4岁左右C、6岁左右D、8岁左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研究表明,12~24个月儿童的侵犯行为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即工具性攻击),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犯行为(即敌意性攻击)出现在4岁左右。因此本题选B。11、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故选D。12、心理学家训练小鸡在两种颜色的纸板(浅色和灰色,米在灰色纸板下)找米吃,经过训练小鸡能够到灰色纸板下找米吃,然后给小鸡呈现的纸板是灰色和深色的纸板,多数小鸡到深色的纸板下找米吃,这证实了学习迁移的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共同要素说D、概括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题中所述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所做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苛勒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关系转化说,即学习迁移取决于两种学习情境中涉及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致的或可类比的。因此,本题选B。13、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论述中,表述错误的是A、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影响学习动机B、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以认知因素为中介的C、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可以绘制称“倒U曲线”D、有些学生会为了保有自尊而形成阻碍性的动机作用模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学习动机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同时学习成绩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它们的作用是双向的。学习动机不会直接对学习成绩起作用,它要以认知因素为中介。有些学生担心学业失败而会做出故意不学习、故意迟到等自我设障行为,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尊。因此本题选A。14、在考察情绪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A、被试特点B、作业特点C、环境特点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包括作业特点的自变量、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被试特点的自变量以及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等类别。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这种自变量主要包括实验指导语、实验情境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以及药物、醉酒或催眠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因此本题选D。15、人们能够在不必分清楚情景或者任务具体发生了什么改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意识到或知觉到情境中已经有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是A、“盲视”现象B、错觉C、注意瞬脱D、幻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能够在不必分清楚情景或者任务具体发生了什么改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意识到或知觉到情境中已经有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是“盲视”现象。因此本题选A。16、现有10人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进行评价,预测10人对颜色的爱好是否一致,适合用()。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肯德尔等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肯德尔等级相关是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列以上的等级变量。K个被试对N件事物或N个作品进行等级评定,每个评价者都能对个事物的大小、好坏、喜好等排出一个等级顺序。一个评价者先后K词对N件事物或N个作品进行等级评定,也可以得出K列从1到N的等级变量资料,K列等级变量资料综合起来求相关,就用肯德尔等级相关。17、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是A、标准差B、方差C、算术平均数D、平均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于方差具有可加性,通常采用方差的可加性分解并确定一组数据的总的变异性的来源和大小,说明各种变异对总结果的影响。因此,方差是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18、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A、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B、控制β水平,使其尽量小C、适当增加样本容量D、完全随机抽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和β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若要同时减小,最好的办法是加大样本容量。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题。现有600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的次数分布的资料,学生的最低身高是139cm,最高身高是171cm,学生身高的数据被分成了11组,组间距为3cm,现知道每组学生的人数,已有所有学生身高的平均数。19、欲考查这些学生的身高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使用χ2检验可对连续变量分布进行拟合度检验。因此本题应选A。20、在上面的检验中,其中有两组被合并到其他组中,此时涉及的自由度是A、10B、9C、7D、6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卡方检验中自由度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调查中分类的项目数(本题中有9个,本来是11个,但是有2组合并到其他组了),二是计算理论次数时,用到的观察数目的统计量数(本题中要用到平均数、标准差和总数,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标准分数,用总数计算每组的理论人数)。卡方检验时自由度是上述两个因素之差。因此,本题中卡方检验的自由度是6。故本题选D。21、根据荣格的理论,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倾向性更多表现出()A、内倾性B、外倾性C、稳定性D、波动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荣格的人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荣格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认为,生命力内流占优势的人属于内倾型。内倾者重视主观世界,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幻想之中。生命力外流占优势者属于外倾型,外倾者重视外部世界,好活动、爱交际。纵观整个人生历程,人的前半生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外倾型。个体要适应社会,要把心理活动指向外部,指向他人。当跨入中年进入后半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重新逆转,更多地表现出内倾型的特点。22、下列关于标准分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用于比较几个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B、可用于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C、标准分有实际单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D、可用于表示标准测验的分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标准分是以平均数为基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相对量,没有实际单位。23、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我国教育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智力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基本阶段。①原型定向:原型是指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智力技能形成中的原型定向就是使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型,从而明确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②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学生将头脑中建立的操作活动程序映象,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③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对象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24、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是A、明尼苏达人格测验B、自由联想测验C、比内一西蒙智力测验D、推孟的智力测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比内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故本题选c。25、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皮球归为一类,香蕉与口琴归为一类。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2010年)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人工概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具体概念是指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题目中幼儿将苹果和皮球、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表明是按照事物的形状来分类的,体现了具体概念的形成。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5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脑功能的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A、机能系统说B、颅相说C、整体说D、机能模块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在减肥广告中,广告商列举出很多成功减肥的案例却丝毫不提失败的甚至产生严重副作用的案例。广告商抓住了顾客的哪种认知偏差?()。A、后视偏差B、证实偏差C、自我中心偏差D、虚假一致偏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后视偏差是指,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更为精确。证实偏差是指,人们总会有选择地去解析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自我中心偏差是指,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虚假一致偏差是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3、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A、感觉B、感觉器官C、感受器D、感受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感受器就是指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4、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情景记忆D、动作记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通常比较稳定。动作记忆即程序性记忆,在开始学习时比较困难,一旦掌握并熟练后便很难忘记。例如,孩提时学会骑自行车,十几年后仍然不会忘记。5、在启动效应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不包括()A、词汇确定B、词的确认C、词干或词段补笔D、词的回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的回忆,而只要人们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常用的内隐记忆任务包括:①词干补全;②残词补全;③指明几个刺激中自己所偏爱的那一个;④词汇判断;⑤认知辨认。在这些任务中,特定学习情节中所编码的信息,无需后来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回忆,而是要通过先前学习情节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后来作业进行促进。6、人类发音器官中形成乐音的唯一的发音体是()A、口腔B、鼻腔C、咽腔D、声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多数人能够卷起他们的舌头——由一个显性基因决定的简单显性一隐性特质。小张的父亲能够卷舌,他的母亲和姐姐都不能。他能卷舌的几率是A、100%B、75%C、50%D、25%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小张的母亲不能卷舌说明她具有两个隐性基因(用aa表示),小张姐姐不能卷舌说明她具有两个隐性基因(用aa表示),同时说明小张的父亲具有一个隐性基因和一个显性基因(用Aa表示)。所以小张能卷舌的概率是50%。因此本题选C。8、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记忆占主导地位。A、语词记忆B、有意识记C、元记忆D、形象记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幼儿初期儿童的记忆还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而词的逻辑识记的能力还很差。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的语词记忆也在发展,但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9、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是()。A、个体心理发展B、社会心理发展C、心理的种族发展D、心理的种系发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我国的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分别是A、婴儿期和小学中年级B、婴儿期和青春期C、幼儿期和青春期D、幼儿期和高中阶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4~20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5~6岁期间,第二个发生在13岁左右。因此本题选C。11、从某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n-1=6,其平均数的抽样标准误为()。A、1.7B、1.9C、2.1D、2.0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标准误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样本平均数的抽样标准误。12、气质类型的体液说的提出者是()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体内部有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根据何者在人体体液的混合中更占优势,可以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13、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进行,这强调的是A、学习的主动建构性B、学习的实践性C、学习的社会互动性D、学习的情境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当学习是在脱离了知识发生的具体场景的情形下进行时,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惰性的,这种学习特征被称为学习的去情境性。当学习是在知识真实使用的场景中进行时,表现了学习的情境性的特点。14、在某项教学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一个平均智力分数较低的班级和一个平均智力分数较高的班级进行研究,其中智力分数较低的班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智力分数较高的班级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该研究中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A、消除法B、恒定法C、对立法D、抵消平衡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对立法是通过使额外变量和自变量处于对立的地位,来消除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智力是一种额外变量。选择智力水平较低的班级就是使这一变量与教学方法处于对立地位,从而探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因此本题选C。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为自变量,E为额外变量,S为被试),回答问题。15、这种设计是A、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B、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该设计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被试依据额外变量E被分成5个同质的组,因此,是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本题选C。16、该实验设计方案中额外变量E的每个水平上可能的被试数为A、4B、5C、10D、15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设计是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变量上被试数应该是自变量水平数的倍数,即为4,8,12等。本题选A。17、在该实验设计中,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得到A、A和E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B、只有A的主效应C、除了A的主效应以外还有A和E的交互效应D、只有A和E的主效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中假设自变量和额外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仅分析自变量和额外变量的主效应,而不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本题选D。18、斯腾伯格最早对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揭示了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A、平行扫描B、自动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D、直接通达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斯腾伯格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内容的提取采取的是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19、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有研究者欲考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差距是否越来越大,因此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数学的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的标准差为11,到这些学生六年级时,又对他们进行了数学的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的标准差为14。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六年级的数学成绩是否比三年级时不整齐,正确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个相关样本对应的总体方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此时需用下列公式进行t检验:其中,s12和s22分别为两个样本方差,r为两个样本之间的相关系数,n为样本容量,自由度为n-2。因此本题选C。21、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A、社会建构主义观B、信息加工理论C、激进建构主义观D、奥苏伯尔的理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2013年)A、认知、情感、行为B、感觉、知觉、行为C、情感、意志、行为D、认知、情感、意志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23、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2009年)A、60°B、90°C、180°D、240°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当呈现字母垂直时(0°或360°),反应时最短,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反应时也随之增加,当字母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24、人们具有探究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A、需要B、驱力C、兴趣D、意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25、下列哪种测验可以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进行测量?()A、罗夏克墨迹测验B、投射测验C、隐蔽图形测验D、情景测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用隐蔽图形或者镶嵌图形测验可以有效地测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认知风格。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6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有时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A、观察法B、个案法C、传记法D、测验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是A、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B、内导神经元C、外导神经元D、中间神经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按功能可以将神经元分为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支配效应器的活动。中间神经元介于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许多脑结构就是由微回路组成的。故本题选A。3、()表示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的关系。A、韦伯定律B、费希纳对数定律C、史蒂文斯幂定律D、JND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远处物体显得模糊,近处物体显得清晰,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A、眼的调节B、线条透视C、空气透视D、纹理梯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单眼深度线索有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线条透视指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是趋于接近的知觉线索。运动视差是指当观察者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运动范围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运动范围大,远处物体运动范围小。运动透视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空气透视是指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不同。纹理梯度,又称结构极差,是指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客体的物理分布密度有规律地递缩变化。眼的调节是单眼非视觉线索,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隹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因此本题选C。5、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表述错误的是A、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效果,对外显记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B、内隐记忆保存的时间比外显记忆短C、记忆负荷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小,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大D、外显记忆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内隐记忆受到的干扰较小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很多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显记忆的成绩下降很多,内隐记忆的消退则慢得多。因此本题选B。7、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A、诱因B、需要C、目标D、信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目标,另外个人的认知会对动机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本题选B。8、学习外语时,本国语的语音具有()作用。A、正迁移B、负迁移C、高原现象D、反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有时候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引发冲突,不欢而散,这种情况下引起冲突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B、参与者之间存在知觉偏差C、参与者感受到不公D、参与者受到威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竞争的活动容易引起冲突,而打牌等娱乐活动具有竞争的性质,因此人们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会引起冲突。因此本题选A。10、人们在和他人接触时有时会产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此时产生了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认知启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是指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的现象。认知启发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喜欢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本题应选B。11、提出关于外部动机使用不当会抵消内在动机的这一观点的理论流派是()。A、成就动机理论B、自我效能感理论C、自我决定理论D、归因理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环境”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弗洛伊德C、霍尔D、艾里克森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中这句话的作者是霍尔,他强调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13、六一儿童节,某企业给家有学龄期子女的员工放假,让儿童能够和父母共度节日。根据生态系统理论,该企业的做法属于影响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的A、微系统B、中系统C、外系统D、宏系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如父母的工作单位对于父母照顾子女的规定或提供的便利条件等。因此本题应选C。14、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犯行为出现在A、2岁左右B、4岁左右C、6岁左右D、8岁左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研究表明,12~24个月儿童的侵犯行为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即工具性攻击),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犯行为(即敌意性攻击)出现在4岁左右。因此本题选B。15、小明为了探明某个数学原理而去学习,推动他学习的动机属于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错误学习动机D、远景性学习动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本身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以外的目的则属于外部学习动机。为了探明某个原理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因此本题选A。16、采用排除法控制额外变量时,会降低实验的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结论效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角度看,排除法确实有效,然而排除法把正常状态中存在的因素排除出去,其所得到的结果常常难以推广,因此影响了实验的外部效度。因此本题选B。17、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需要满足的标准不包括A、简洁性B、客观性C、有效性D、数量化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三个标准:(1)有效性,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2)客观性,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3)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统计,并且量化的指标能进行比较。故本题选A。18、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A、推论B、数据C、外化解释D、假设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在同伴关系上,以团伙式交往为主的时期在()A、幼儿期B、中学时期C、小学时期D、初中时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小学五六年级是同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即团伙现象,表现为六七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需要有一个能够倾吐烦恼并能保守秘密的对象。这样,原先的团伙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交友范围开始缩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①志趣相同;②烦恼相同;③性格相近;④能相互理解。20、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A、类别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一般来说,心理测验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来说.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而且,在心理测验中,相等的单位是很难获得的。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依据一定法则转换为等距量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随机抽取80名高中生,询问他们对高中分文理科是赞成还是反对,以此考查他们对分科的意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是赞成分科的46人,反对分科的34人。21、欲考查学生对分科的意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合适的方法是A、χ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计数数据,试图检验单一变量的实际观测次数分布与理论次数(本题中的理论次数分布持两种意见的人数相等,各占50%)是否有差别,应该采用的是χ2检验。因此本题选A。22、在上面的检验中,涉及的自由度是A、79B、39C、2D、1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卡方检验中自由度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调查中分类的项目数(本题中有两个,一个是赞成,一个是反对),二是计算理论次数时,用到的观察数目的统计量数(本题中用到总数80一个统计量,即将80除以2作为理论次数)。卡方检验时自由度是上述二个因素之差。因此,本题中卡方检验的自由度是1。故本题选D。23、下列不属于分数合成的方法的是A、线性转换B、加权求和合成C、多重回归D、多重分段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分数合成包括临床诊断、加权求和合成、多重回归和多重分段等方法。故本题选A。24、一班2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70分,二班30名学生相同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0分。这两个班50名学生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A、70B、74C、75D、76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计算这两个班50名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需要首先计算两个班的总分即70×20+80×30=3800,则两班5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5、我们在军事上利用一些手段可以对人和武器进行伪装,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知觉的选择性不仅依赖于事物的物理特性,而且与人的需要、愿望、兴趣、任务、以往的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影响人知觉的过程和结果。军事上的伪装,其实就是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它主要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7套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A、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B、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C、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功能占优势D、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功能占优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学习的根本形式,没有左右脑的不对称性。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而对于左利手的人来说正好相反,他的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2、林赛和诺曼(Lindsay&Norman)将自下而上加工称为A、数据驱动加工B、概念驱动加工C、整体加工D、局部加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林赛和诺曼(Lindsay&Norman,1977)将自下而上加工称为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Processing),将自上而下加工称作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Processing)。因此本题选A。3、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例如,“所有鱼都会游泳,所以所有会游泳的都是鱼”。Chapman和Chapman、Ceraso、Privitera等人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A、前提逻辑量词产生的气氛影响人们的结论B、没有根据前提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C、在推理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D、个体错误地解释了前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Chapman和Chapman(1959)、Ceraso和Privitera(1971)认为,人们在三段论推理中所犯的错误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这一理论是换位理论。换位理论认为,人们在三段论推理中,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为逆转为真,即认为“所有A是B”意味着“所有B是A”。对一个特征否定前提也是这样,从“一些A不是B”推理出“一些B不是A”。因此本题选D。4、勒韦(Levelt,1989)提出了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语言产生的阶段包括A、构造、转化、执行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C、构造、转化、发音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勒韦认为,语言产生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1)概念化阶段:对所要表达的概念产生前词汇的信息。(2)公式化阶段:把前词汇的信息映射到语言形式表征中。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语义,并确定词汇的句法特征;第二阶段为确定词汇的语音。这两个阶段是严格按前后顺序加工的,两者不存在相互作用。(3)发音阶段:把语音通过发音器官发出。因此本题选B。5、气质类型的体液说的提出者是()。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体内部有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根据何者在人体体液的混合中更占优势,可以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6、概化理论的G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A、因素分析法B、相关法C、参数估计法D、方差分析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概化理论是CTT、方差分析、实验设计的共同发展产物,G研究采用的方法是方差分析法。7、“根据乘法交换律解题”是()。A、程序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显性知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如,数学计算法则、阅读策略(略读、浏览和总结)、目标(把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为自变量,E为额外变量,S为被试)。8、这种设计是A、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B、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该设计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被试依据额外变量E被分成5个同质的组,因此,是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本题选C。9、该实验设计方案中额外变量E的每个水平上可能的被试数为A、4B、5C、10D、15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设计是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变量上被试数应该是自变量水平数的倍数,即为4,8,12等。本题选A。10、在该实验设计中,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得到A、A和E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B、只有A的主效应C、除了A的主效应以外还有A和E的交互效应D、只有A和E的主效应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中假设自变量和额外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仅分析自变量和额外变量的主效应,而不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本题选D。11、提取诱发遗忘研究通常采用的实验范式是()。A、单字方法B、字表方法C、提取练习范式D、自由回忆实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提取诱发遗忘研究通常采用的实验范式是提取练习范式。包括三个成分:线索表征一由线索开始进行记忆搜索;一个或更多的目标表征一记忆搜索到此结束,联结纽带一通过这种联结纽带,使目标表征和线索表征相联系。12、形容词简表和时间抽样技术是对()的测量。A、情绪生理指标B、面部表情C、情绪的主观体验D、恐惧实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情绪的主观体验的测量方法一般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并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主要有形容词简表和时间抽样技术。13、关于平均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一组数据中离均差的总和等于0B、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C、容易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D、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常数C,则所得平均数与原来平均数之差等于C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离均差是一组数据中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离均差之和必定等于0。因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就等于这组数据的和减去平均数的N倍(N为这组数据的个数),从平均数的公式,可知这两者相等,它们的差为O。因此A选项正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