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下学期七年级期末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家国之情往往融于思乡念亲之中:岑参的万千思念,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的嘱托中;游子在笛声中生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感慨。家国之情还表现为心怀天下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虽脱离官场,但仍怀报国之志。(2)古诗中饱含丰富的哲理。面对眼前的困境,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自然之境启示我们满怀希望,走向光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的道理。【答案】①.马上相逢无纸笔②.凭君传语报平安③.此夜曲中闻折柳④.何人不起故园情⑤.落红不是无情物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山重水复疑无路⑧.柳暗花明又一村⑨.不畏浮云遮望眼⑩.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逢、柳、落、疑、畏、遮、缘”等字词容易写错。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我犹yù了很久,”船长又说,“我没有任何义务接待你们。如果我要撇开你们,我就不想再来看你们了。我会把他们重新放在曾经作为你们避难所的这只船的平台上,就当你们没有存在一样,只管潜入海中。难道我没有这样的权利吗?”“这也许是野mán人的权利,”我答,“而不是文明人的权利。”“教授先生,”船长很激动地回答,“我不是你们所说的文明人,为了我个人才能感觉到的理由,我跟整个人类社会断绝了关系。所以我不服从人类社会的法规。希望您以后不要再在我面前提这些东西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犹yù()撇开()潜入()野mán()(2)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对人类的态度常常是冷漠及愤怒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尼摩船长与整个人类社会的隔膜?这体现了尼摩船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文中画线的“接待你们”“文明人的权利”分别属于________短语和________短语。【答案】(1)①.豫②.piē③.qián④.蛮(2)尼摩船长痛恨殖民者对自己国家奴役,他的妻儿被杀害,他对一切产生厌恶。体现他追求正义和自由的性格特点。(3)①.动宾②.偏正【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字音。犹豫(yóuyù):指在做决定或采取行动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定。撇开(piēkāi):放在一边;丢开不管。潜入(qiánrù):钻进(水里)。野蛮(yěmán):不文明;不开化。【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海底两万里》“屠宰场”的章节可知,文中提到“我是权利!我是正义!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亲热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爱人、子女、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您不许说话”,可知: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在海底游历。当他们遇到一艘英国战舰时,尼摩船长说出了这段话。他认为战舰上的人是压迫者,想起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失去的亲人,于是指挥鹦鹉螺号对英国战舰发起了攻击。尼摩船长之所以说自己跟整个人类社会断绝了关系,不服从人类社会的法规,是因为殖民者曾经侵犯他所在的国家,杀害他的家人,他痛恨这些压迫人们的殖民者,所以自己就躲进大海里,与人类隔绝。这体现尼摩船长富有正义感,痛恨殖民者,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短语的类型。(1)“接待你们”,其中“接待”是动词,“你们”是名词,充当宾语;这是动宾结构的短语。(2)“文明人的权利”,其中“文明人的”是形容词,起修饰作用;“权利”是这个短语的中心语,这个短语是偏正结构的短语。3.某校七年级1班以“我爱语文”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下面是李华同学搜集的一则新闻报道,请你修改。【甲】《我爱读课文》是大语文大阅读时代,济宁市图书馆开展的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精品阅读推广活动。【乙】我们带领读者走进城市代表意义的运河书屋,集合不同年级层面的语文教材,品味课文之中、教材之外的文化魅力。大家分享了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科普、历史故事等不同题材的课文内容,延伸阅读了老舍、戴望舒、郑振铎、艾青等著名现代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及林颂英、戴巴棣等儿童文学作家的科普童话作品,【丙】走进了《三国演义》的磅礴历史世界,和外国名著《洋葱头历险记》的冒险经历。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下面是七年级5、6两个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查表,请你从中得出结论。5、6两个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查表兴趣程度对象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阅读7472.55%2221.57%65.88%口语交际4746.08%3736.27%1817.65%写作1615.69%3938.24%4746.08%(3)下列对联与店名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醉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虽是毫末技巧,却是顶上功夫。金石草木性虽殊异,膏丸丹散用有专长。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唯待人求。①书店②酒楼③药店④理发店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答案】(1)①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②“城市”前加“有”③“和”改为“重温了”(2)示例:学生对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的兴趣程度依次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远高于其他两类;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3)B【解析】【小问1详解】①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我爱读语文”是一个活动,所以不能用书名号,应该改为双引号。②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搭配不当,“城市代表意义”不能修饰“运河书屋”,应该在“城市”前加“有”或者“具有”。③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根据前面的句子“走进了……”可知,为了保持前后句式一致,后面也应该是个动宾短语的句子。“和外国名著《洋葱头历险记》的冒险经历”应改为“重温了外国名著《洋葱头历险记》的冒险经历”。【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从调查表中可以得出:七年级5、6两个班的学生对阅读最感兴趣,感兴趣的比例为72.55%;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次之,感兴趣的比例为46.08%;对写作的兴趣最少,感兴趣的比例仅为15.69%。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学生对学生对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的兴趣程度依次降低;(2)根据这三组数据对比,可得出结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远高于口语交际、写作;(3)根据图表可知,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占到46.08%,据此可得出结论,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不到一半。【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对联内容理解。“醉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意思是;酒中(喝醉)有另外一个世界,酒会让你到体验到另外不同的境界。此对联适合“酒楼”;“虽是毫末技巧,却是顶上功夫”中“毫末,顶上”作名词解释,即是修剃须发,是本职技艺;作形容词解释,前者自谦技艺,稍稍自抑,后者极言最佳,此对联适合作为“理发店”的对联;“金石草木性虽殊异”指药材的性能不一,“膏丸丹散用有专长”指药物治疗的疾病不一,各自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此对联适合“药店”;“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写货架上的作品(著作、文章)不是自己写的,现在书籍很多摆列在货架上等待人购买,此对联适合“书店”;对应为:②④③①;故选B。二、阅读(55分)【一】(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树魂向贤彪①一个人有灵魂,一棵树呢?②在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有一棵大槐树,树身伟岸苍劲,得好几个人围抱;树冠横斜,绿荫如盖。在腥风血雨的岁月里,这棵大树上曾经挂过一个革命者的头颅,被当地群众称为“英雄树”。③1927年,黄安县紫云区农会会长、共产党员程昭续参加黄麻起义,后任红军第11军31师第4大队大队长。他机智勇敢,在战斗中屡屡冲锋在前。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捕,面对高官厚禄的利诱,程昭续不为所动。于是,敌人加以重刑,用刺刀顶着他的脖子相威逼:“你要脑袋,还是要共产党?”程昭续斩钉截铁地回答:“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随后,程昭续惨遭敌人杀害,头颅被挂在七里坪一棵槐树上……④此后,每年程昭续的忌日,当地群众会自发地来到这棵槐树下,为烈士点香烧纸,还将红绸布系在树干上,以表达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老槐树记下了这里的一切,历经雪雨风霜,仍做然挺立,郁郁葱葱。⑤在湘西澧水河畔溪口镇樟树村,岸边生长着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樟树,像一列列哨兵挺立在哨位上。开花时节芳香四溢,落叶之时红叶飞舞,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画。其中耸立在河畔的一棵古樟树,树龄已超过1200年。当年,贺龙同志曾立于树下,凝思远眺。他的一员爱将紧紧追随他,在古樟树下作扩红动员:“乡亲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参加红军就是为了自己翻身求解放,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太平日子!”铿锵之声在山谷久久回荡,震撼人心,踊跃报名参军的好后生络绎不绝。⑥不久,红军离开,国民党反动派把红军的亲属抓来,捆绑在古樟树下,命他们把当红军的亲人叫回来。可是,没有一个村民为之所动。敌人穷凶极恶地枪杀了几个红军家属,还在古樟树下堆起柴火,大肆焚烧。⑦当时,乡亲们看到古樟树遍体鳞伤,担心树活不成了。没承想,第二年春天,在古樟树干枯皱裂的地方绽出了新芽,竟然复活了。如今,几十个春秋过去,古樟树年年花香、岁岁叶红,成为村口最壮观的一道风景。⑧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后山,17棵松树苍翠挺拔。树上挂着写有烈士名字的小木牌,人们称其为“信念树”。历史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17名青壮年在苏区扩红时参加了红军。为表达“革命到底、绝不反水”的坚定信念,离家前夕,他们相约来到后山,每人栽下一棵象征着革命必胜的松树,并嘱咐家人要好好照看,等革命成功了,他们就回来……⑨然而,17名勇士离开故土后,再也没有回来。在乡亲们的精心看护下,当年的小松树栉风沐雨,已然长成参天大树。在乡亲们的眼里,17名勇士的躯体没有回来,但他们的魂魄回来了。①,是他们伟岸的身影;风吹摇动的树枝,是他们向乡亲们的致意;深扎泥土的树根,②。“华崇宜、华崇森、华钦恩……”17名烈士的名字被后人永远铭记,17棵青松代表他们守护家园、护佑亲人。⑩有人说,树是有灵性、有记忆的,更是坚韧的、向上的。“英雄树”“信念树”见证了历史,历经千磨万击也没有倒下,适应性好,生命力顽强,这不正是高贵的、不屈的灵魂吗?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一位画家曾告诉他:“没有人能画好一棵树,除非他先变成一棵树。”无数革命先烈无须画树,他们本身就是大树,把根深深地扎进大地,汲取丰富的营养;把枝叶铺展开来,为人们遮风挡雨;把树冠伸向天空,昂扬向上的力量。树之品、人之品,在这里交相辉映,展示出人间大美、人间正道;树之魂、人之魂,在这里融为一体,化作不变的信念、不屈的精神,永远那么伟岸挺拔、那么郁郁葱葱……(选自《中国国防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一个人有灵魂,一棵树呢?”的设问统领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点明文章题旨。B.当地群众每年在程昭续的忌日自发到“英雄树”下为烈士点香烧纸的举动,表现了群众对英雄的敬重。C.湘西澧水河畔溪口镇樟树村的古樟树是贺龙手下宣传革命的地方,也是国民党反动派捆绑红军亲属的场所。D.文章结尾运用叙述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分析无数革命先烈所具有的树一样的品质,揭示树之魂与人之魂的关系。5.文章叙述了几个有关树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树精神红安县挂过程昭续头颅的“英雄树”①澧水河畔溪口镇被敌人焚烧的樟树②叶坪乡华屋村后山17棵“信念树”③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岸边生长着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樟树,像一列列哨兵挺立在哨位上。7.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填上恰当句子,使之和前后句子构成排比。8.文章标题“树魂”有什么作用?【答案】4.D5.①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②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③守护家园、护佑亲人的情怀6.运用比喻,把一排排樟树比作“一列列哨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樟树的高大和排列的整齐,暗示了樟树对乡亲们的守护,表达了对樟树的礼赞之情。7.①挺拔笔直的树干②是他们与故土割不断的联系8.(1)文章标题“树魂”提示了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讲述与革命先烈有关的树的故事。(2)文章标题“树魂”成为贯穿文章前后的写作线索,文章以“树魂”串起了“英雄树”复活的古樟树和“信念树”的事。(3)文章标题“树魂”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即树象征了革命先烈不变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寄托了作者的礼赞之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文章结尾运用叙述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错误,文章结尾运用的是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③段“黄安县紫云区农会会长、共产党员程昭续参加黄麻起义,后任红军第11军31师第4大队大队长。他机智勇敢,在战斗中屡屡冲锋在前。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捕,面对高官厚禄的利诱,程昭续不为所动……程昭续斩钉截铁地回答:‘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随后,程昭续惨遭敌人杀害,头颅被挂在七里坪一棵槐树上”,第④段“此后,每年程昭续的忌日,当地群众会自发地来到这棵槐树下,为烈士点香烧纸,还将红绸布系在树干上,以表达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老槐树记下了这里的一切。历经雪雨风霜,仍傲然挺立,郁郁葱葱”等内容可知,表现英勇无畏,将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第二空,结合第⑤段“当年,贺龙同志曾立于树下,凝思远眺。他的一员爱将紧紧追随他,在古樟树下作扩红动员‘乡亲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参加红军就是为了自己翻身求解放,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太平日子!’铿锵之声在山谷久久回荡,震撼人心,踊跃报名参军的好后生络绎不绝”,第⑥段“不久,红军离开,国民党反动派把红军的亲属抓来,捆绑在古樟树下,命他们把当红军的亲人叫回来。可是,没有一个村民为之所动。敌人穷凶极恶地枪杀了几个红军家属,还在古樟树下堆起柴火,大肆焚烧”,第⑦段“当时,乡亲们看到古樟树遍体鳞伤,担心树活不成了。没承想,第二年春天,在古樟树干枯皱裂的地方绽出了新芽,竟然复活了……几十个春秋过去,古樟树年年花香、岁岁叶红”等内容可知,表现生命力的顽强和坚贞不屈的精神;第三空,结合第⑧段“历史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17名青壮年在苏区扩红时参加了红军。为表达‘革命到底、绝不反水’坚定信念,离家前夕,他们相约来到后山,每人栽下一棵象征着革命必胜的松树,并嘱咐家人要好好照看,等革命成功了他们就回来了”,第⑨段“然而,17名勇士离开故土后,再也没有回来。在乡亲们的精心看护下,当年的小松树栉风沐雨,已然长成参天大树……17名烈士的名字被后人永远铭记,17棵青松代表他们守护家园、护佑亲人”等内容可知,表现坚定信念守护家园、护佑亲人的情怀。【6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由“岸边生长着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樟树,像一列列哨兵挺立在哨位上”中的“像”字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樟树”比喻成“一列列哨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樟树排列整齐、挺拔直立的姿态。通过这个比喻,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樟树的威严和庄重,仿佛它们正坚守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樟树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樟树的礼赞之情。【7题详解】本题考查补白。横线①后面的句子“风吹摇动的树枝,是他们向乡亲们的致意”,描述的是树的树枝;“深扎泥土的树根”,描述的是树的树根。所以横线①处填写“挺拔直立(笔直)的树干”,与后面形成“树枝”“树根”的排比,从不同的部位展现烈士的形象,体现他们的伟大和坚韧。横线②前面的句子“风吹摇动的树枝,是他们向乡亲们致意” 表达了树枝的一种象征意义;横线①处填写“挺拔直立的树干,是他们伟岸的身影”,强调了树干的象征意义。结合“深扎泥土的树根”,所以横线②处填写“是他们与故土割不断的联系”,“故土”是培育勇士们的土壤,他们的根在“故土”。与前面的句子在句式和语义上保持一致,共同展现烈士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形成排比,增强语势和感染力。通过排比的手法,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烈士的精神如同大树的各个部分,永远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的内容或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作为文章线索;奠定感情基调;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等等。文章标题“树魂”具有以下重要作用:①交代文章的内容或写作对象(人或物),通过讲述红安县的“英雄树”、湘西澧水河畔的樟树、叶坪乡华屋村的“信念树”等与革命相关的树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坚定信念的精神。②暗示主旨:“树魂”暗示了文章的核心主题,即通过讲述与树相关的革命故事,展现出树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强调了树所蕴含的不屈、坚定、奉献等高贵品质,赞颂了树与人的高贵品质和不屈灵魂,揭示了树之魂与人之魂的融合。③激发读者兴趣:这个富有诗意和神秘感的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要了解树与魂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而吸引读者深入阅读文章。④象征意义:以“魂”字赋予树以象征意义,使树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⑤结构线索:“树魂”在文中起到了贯穿全的线索作用,将不同地方与树相关的革命故事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更加清晰。⑥深化主题:通过“树魂”这一标题,深化了对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的主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树的坚韧,更能深刻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不朽。【二】(16分)上海凡人雷册渊周楠①1月31日上午,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夹着冷风吹打在人身上,寒气透骨。路上的行人少了很多,爱心窗口的大厅外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行色匆匆。②10点35分,两位银发阿姨相互搀扶着走进来。③“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来。”长发的阿姨一边从包里拿出500元一边说。她叫王根娣,今年66岁,是一名服务行业的退休工人。一个月前,她看到甘肃地震的新闻,想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就上网搜索捐款渠道,查到了爱心窗口,赶来捐了200元。这天是她第二次来捐款,捐款项目是“助幼”,帮助患有大病的儿童。④这一次王根娣还带上了73岁的金玉英。“我们是邻居,上回我听小王说她来这里捐款,就让她下次来的时候带我一起来。”金玉英说着,也捐了500元。⑤这天上午两人相约一起从宝山赶来。王根娣说,金玉英的“家庭负担很重”:她是上钢五厂的退休工人,家中96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的老伴儿和53岁脑出血的侄子都靠她一个人照顾。她们之所以临近中午才到,一是因为路远,二是因为金玉英要一早把家里打点好,利用午饭前的空隙跑这一趟。⑥“钱是身外之物,我们从小受了共产党的恩惠,现在自己有能力也想帮助别人。”金玉英说,她奶奶以前是居委会主任,她从小就耳濡目染,读书时即便自己吃不饱也会把饼分给班里条件困难的同学。⑦“说起来真的很‘神’,每次我帮助了别人,也会有人帮助我。”王根娣接过话茬,讲起自己一个人带孙子坐地铁,好几次都有路人主动帮她搬运婴儿车,让她感动,“社会上总归还是好人多”。⑧“还是好人多”——在爱心窗口设立的30年里,这个朴素的观点一直被论证着。1994年5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设立了爱心窗口,虽然地址几经变更,但前来捐赠的爱心人士一直没有断过。2018年爱心窗口落户淮海中路1253号后,上门捐款的人更多了。去年,爱心窗口的捐赠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1.4万人次,捐款总金额达801万元。⑨那么,来捐款的都是些什么人呢?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种种误解和沟通渠道的缺失,公益与公众相隔甚远,甚至有人认为,慈善是有钱人、名人的专利。然而,30年来走进爱心窗口的,绝大多数并不是所谓的有钱人和名人。⑪“他们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心。”77岁的刘虹美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时第一个报到的员工。直到2017年返聘期结束,她在爱心窗口工作了23年,接待了无数前来奉献爱心的市民。⑫她记得,有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老公和大女儿都因癌症去世了,自己和小女儿同住,家里条件并不宽裕,却从2007年开始结对资助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每年开学前,老婆婆都会资助这个学生1500元,过年还会给他200元压岁钱,一直到他高中毕业。老婆婆自己穿的衣服都是一二十元的地摊货,会把节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鞋、羽绒服,送到家里。⑬还有身患肝硬化的吴国芬老人,每天从买小菜的钱里省出1元,一年省出365元来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开始每天多省1元,一年又多省出365元来捐款。年年如此。⑭刘虹美把这些凡人善举形容为“微光”,即便自身力量微小,仍想尽力照亮别人。⑮今年44岁的周峰每个月都会到爱心窗口捐款,已经坚持了近20年。第一次来到爱心窗口时,他在闸北经营一家面馆,看到爱心窗口的新闻,就来捐了30元。⑯此后每个月他都会来捐款,从最开始的每月捐30元,到后来每月捐100元,遇到大灾大难还会多捐100元。疫情3年,周峰的面馆因为生意不好关了门,他也失去了固定收入,生活变得拮据起来,他的捐款却从未间断,直到今天。⑰此外,周峰还坚持无偿献血。去年4月,他签下了捐献同意书,去世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2024年2月18日《解放日报》)9.请分别概括文中上海平凡人的善举,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短语。王根娣和金玉英结伴为甘肃地震捐款→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周峰每月都来爱心窗口捐款,即使生意关门也不间断1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金玉英虽然家庭负担很重却捐献爱心的原因。11.文章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员工刘虹美有什么作用?12.读了本文,你对公益和慈善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答案】9.①.老婆婆结对资助贫困学生,从三年级一直到他高中毕业②.患肝硬化的吴国芬每天从买小菜的钱里省出来捐款,年年如此10.(1)金玉英认为从小受了共产党的恩惠,现在自己有能力也想帮助别人。(2)从小就受到当居委会主任的奶奶的耳濡目染。(3)金玉英相信社会上总归还是好人多,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她。11.(1)通过刘虹美的介绍,叙述前来奉献爱心的市民之多的事实;(2)通过她的讲述,叙述了七八十岁的老婆婆结对资助学生和吴国芬老人省钱捐款的事;(3)通过她对凡人善举“微光”的称赞,肯定凡人善举的精神意义。12.(1)公益和慈善并不是有钱人、名人的专利,可以是更多的普通人的行为;(2)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从事公益和慈善的人同时也感受到快乐;(3)普通人的公益和慈善,虽然力量微小,但更多的人参加,就会发出更大的光亮。【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①结合第⑫段“有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老公和大女儿都因癌症去世了,自己和小女儿同住,家里条件并不宽裕,却从2007年开始结对资助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每年开学前,老婆婆都会资助这个学生1500元,过年还会给他200元压岁钱,一直到他高中毕业”可概括出:老婆婆结对资助贫困学生,从三年级一直到他高中毕业。②结合第⑬段“还有身患肝硬化的吴国芬老人,每天从买小菜的钱里省出1元,一年省出365元来捐款……年年如此”可概括出:患肝硬化的吴国芬每天从买小菜的钱里省出来捐款,年年如此。【10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结合第⑥段“钱是身外之物,我们从小受了共产党的恩惠,现在自己有能力也想帮助别人”可知,金玉英认为从小受了共产党的恩惠,现在自己有能力也想帮助别人。结合第⑥段“金玉英说,她奶奶以前是居委会主任,她从小就耳濡目染,读书时即便自己吃不饱也会把饼分给班里条件困难的同学”可知,金玉英从小就受到当居委会主任的奶奶的耳濡目染。结合第⑦段“说起来真的很‘神’,每次我帮助了别人,也会有人帮助我”“社会上总归还是好人多”可知,金玉英相信社会上总归还是好人多,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她。【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构思。结合第⑪段“77岁的刘虹美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时第一个报到的员工。直到2017年返聘期结束,她在爱心窗口工作了23年,接待了无数前来奉献爱心的市民”可知,通过刘虹美的介绍,叙述前来奉献爱心的市民之多的事实;结合第⑫段“她记得,有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老公和大女儿都因癌症去世了,自己和小女儿同住……一直到他高中毕业”,第⑬段“还有身患肝硬化的吴国芬老人,每天从买小菜的钱里省出1元,一年省出365元来捐款……年年如此”可知,通过她的讲述,叙述了七八十岁的老婆婆结对资助学生和吴国芬老人省钱捐款的事;结合第⑭段“刘虹美把这些凡人善举形容为‘微光’,即便自身力量微小,仍想尽力照亮别人”可知,通过她对凡人善举“微光”的称赞,肯定凡人善举的精神意义。【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⑩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种种误解和沟通渠道的缺失,公益与公众相隔甚远,甚至有人认为,慈善是有钱人、名人的专利。然而,30年来走进爱心窗口的,绝大多数并不是所谓的有钱人和名人”,第⑪段“他们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心”可知,大量爱心人士其实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虽然不是广为人知的富裕人或名人,但他们的捐赠和参与同样重要,他们的善举体现了普通人的大爱和无私;结合第⑦段“说起来真的很‘神’,每次我帮助了别人,也会有人帮助我”可知,通过相互帮助,大家能够共同克服困难,携手前进。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从事公益和慈善的人同时也感受到快乐;结合第⑪段“他们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心”,第⑭段“刘虹美把这些凡人善举形容为‘微光’,即便自身力量微小,仍想尽力照亮别人”可知,这些凡人善举展现了普通人的伟大,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为社会注入了温暖。这种微光的力量,汇聚起来,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三】(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①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②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2)亭亭净植亭亭:_________(3)牡丹得王于群花王:____________(4)得贬固宜宜:_________14.请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16.甲文段作者赞莲,乙文段作者为牡丹鸣不平,两文段均写到了“花”,其分别借“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①.多②.耸立的样子③.称王④.适当14.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15.(1)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如果她有见识,就应当贬损其他花而只推崇牡丹。16.甲文段作者借夸赞莲表明自己遗世独立、坚守初心、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乙文段作者借牡丹表达对刚正不屈品格的赞许。【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亭亭:耸立样子。(3)句意: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王:称王。(4)句意:被贬谪本来就是适当的。宜:适当。【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意思是:我开始(当初)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牡丹的颜色和香味,比芍药能强多少?“予初不服是论”句意完整,可断开;“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交代了“不服是论”的原因。据此断句为: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予:我;独:唯独;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妖艳。(2)如:如果;其:她,指武则天;识:见识;当:应当;贬:贬损;独:只;崇:推崇。【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以莲花象征君子,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仪态端庄,可远观却不可亵玩,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以及洁身自好的品格,作者对于莲花的喜爱,表现了他不慕荣利的节操,对于喜爱牡丹之人的指斥,借“花”表达了作者坚守初心、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弃。乙文中“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强项若此”,写武则天冬日游后花园,看到所有的花都竞相开放,只有牡丹迟迟未开,因此把牡丹贬到洛阳,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表现牡丹刚直不阿,威武不能屈的高洁品质,而花王之封表达作者对牡丹这种高洁品质的由衷称赞,同时也启示人们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