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卷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考历史大单元一轮复习复习训练

一、单选题1.中华大地自古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新石器文化遗存如满天星斗,遍布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区域。这些文化区域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A.混合性 B.独特性 C.单一性 D.多元性2.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B《周易》中记载黄帝教民种植五谷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C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A.A B.B C.C D.D3.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鲁国所在“少皞之墟”的东夷地区,还是晋国所在“夏墟”的戎狄地区,都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这说明当时()A.戎狄蛮夷势力壮大 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周天子地位的丧失 D.诸侯争霸战争不断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他还责成各郡国把以前所铸的钱币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汉武帝此举()A.打击了地方诸侯 B.稳定了市场秩序C.根除了割据势力 D.健全了货币体系5.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头部造型别致的装饰纹样——“饕餮纹”,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该设计()琮琮 玉琮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C.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6.如图是商周之际的“牛觥”和战国时期的“牛尊”,文物中牛鼻子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雕塑技术的进步 B.牛的役用发生了变化C.青铜技术的发展 D.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7.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中,提供了很多史料。下列史料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①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②仰韶文化时期的彩绘陶器③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黑陶④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8.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典型代表,这一遗址中发掘出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十几处大型公共建筑。由此推知,当时这一地区()A.阶级对抗渐趋激烈 B.贫富差距日益明显C.社会组织能力强大 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9.秦族作为西周王朝分封到泾、渭上游的商代遗民,通过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戎(西北地区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的族群势力,很快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秦族的发展反映了()A.商周王朝都重视西戎管理 B.西周时期君主的权力是相对的C.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 D.族群交融推动西北边地的治理10.据下表可知,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汉高祖“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汉惠帝禁止民间私自铸币汉文帝恢复了民间私铸钱币汉景帝禁止民间铸钱汉武帝专令上林三官统管铸钱,严禁各郡国私自铸钱A.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 B.造币权最终被收回中央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币制政策效果显著11.《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姓一般加女性称谓中,氏则加男性称谓中。这表明西周时期()A.姓为平民所用 B.氏是贵族专享C.血缘亲疏决定男尊女卑 D.社会贫富分化继续发展12.威严而神秘的纹饰多见于原始社会的玉器和商同时期的青铜器。春秋以后,青铜器纹饰则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宴乐、采桑、攻战等,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1:良渚文化时期玉器上的神徽纹图2: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图3: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A.井田制的瓦解 B.社会经济的发展C.列国纷争的结果 D.周王室的衰徽13.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这反映了()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B.华夷观念的逐步淡化C.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 D.国家版图的基本奠定14.下图为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上阴刻秦始皇廿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下列关于该文物史料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研究秦代制度的第一手史料 B.能印证此时嬴政已经统一六国C.是研究秦代文字的现存实物 D.能印证秦代率先统一度量衡15.《文献通考・封建考》云:“秦、汉以来,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若关内侯,则惟以虚名受廪禄而已。西汉景、武之后,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况列侯乎?”由此可知,西汉()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分散中枢机构权力C.君主专制制度完善 D.废除了郡国并行制16.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下列最利于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形成的措施是()A.推广儒家思想 B.建立皇帝制度 C.实行郡县制度 D.统一文字货币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4)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影响。(5)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和专门从事商品经营的商人阶层。所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这些手工业者在城市里开设作坊,从事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货物贩运和销售的商人队伍。他们有的在城里开设店铺,销售商品,被称为“坐贾”;有的通过陆路或者水路将商品贩卖到各地,被称为“行商”。随着各诸侯国的“通商宽农”政策的实施及彼此互通有无的需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摘编自范煜晗《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初探》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市场上都陈列着来自各地的珍奇物品,一些地方出现了“通流财物粟,无有滞留”的形象,“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逐渐形成。这些商品交换和流散的聚集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中心或商业都会,有的随着经济和交通的日渐发展,甚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摘编自林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西汉建国以来,匈奴一直是北部边疆的一大问题。汉武帝凭借已经恢复和充实了的国力,于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三次派兵遣将出击匈奴,收复了河套一带(设朔方郡)、打通了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迫使匈奴向西北远迁,不再能成为汉北边的严重威胁。以后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后双方一直和睦相处。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右翼,于打通河西走廊后又进军西域(古代“西域”一词主要指今新疆地区,但也包括了若干今国境外的地方),于轮台(今新疆轮台)驻兵屯田。公元前60年,汉宣帝又设西域都护府,府治乌垒(在轮台县东)。公元前112—前109年间,汉武帝向南方进军,设南海(郡治在今广州)、苍梧(郡治在广西梧州)、郁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以西)、合浦(郡治在广西合浦西北)、儋耳(在今海南西北部)、珠崖(在今海南东北部)、交趾、九真、日南(以上三郡在今越南境内)等九郡,又向西南进军,设牂柯(郡治在今贵州黄平以西)、越嶲郡(郡治在今四川西昌东南)、沈黎(郡治在今四川汉源东北)、汶山(郡治在今四川茂汶以北)、益州(郡治在今云南晋宁)等郡。西汉中期在边疆方面有了新的拓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材料二汉武帝开发西南中国,所谓“开西南夷”,把西南山林地区的整片土地和人口收入了汉帝国范围。受到汉帝国扩张影响的,是无数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因为经济文化水平比较低,基本上还只是山林地区的粗放农业,无法抵拒汉人的经济力量。汉人的开拓力量,第一步是贸易,接下去是垦殖,最后是汉人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主要贡献。(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开西南夷”的主要方式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武帝在开疆拓土方面的贡献对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夫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繁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1)材料反映了(时期)的(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特点以及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石器文化遗存如满天星斗,遍布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区域。”可知中华文明起源于多个地方,发祥地众多,所以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D项正确;混合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独特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单一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说明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故A项正确。黄帝教民种植五谷说明原始社会中国就已经产生农业经济,西周的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出现在原始社会,故B项错误。良渚遗址处于长江流域,不是黄河流域,故B项错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只能说明甲骨文在世界记忆名录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能说明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而且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故D项错误。故选:A。3.答案:B解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增强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使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材料显示,“东夷地区”“戌狄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说明当时华夏文明为周边民族所认同,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戎狄蛮夷的华夏化,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周天子地位、诸侯争霸问题,C、D两项错误。4.答案:A解析:据材料“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可知汉武帝通过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和诸侯的经济特权,故选A项;汉武帝稳定市场秩序的措施主要是均输平准,铸币权收归中央只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是古代地方分裂割据的经济根源,排除C项;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的健全经历了历代封建王朝的逐步完善过程,汉武帝对古代货币体系的调整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的“琮琮”,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是对我国石器时代文明成就的借鉴,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排除A项;良渚古城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良渚遗址,并未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进行探讨,排除D项。故选:C。6.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牛尊的鼻子与商周之际牛觥相比,出现了牛鼻环,牛鼻环是驯服牛用以耕作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雕塑技术的发展,排除A项;青铜器技术的高峰出现在商朝,材料与青铜技术发展无关,排除C项;D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龙山文化持续时间是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商朝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时间是约前1046—前771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③④①,C正确,ABD排除。故选C。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河梁遗址相关知识,A.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典型代表,这一遗址中发掘出女神庙、祭坛、积石家等十几处大型公共建筑,由此推知,当时这一地区社会组织能力较强,材料没有涉及阶级对抗激化的信息,故A错误;B.材料没有涉及贫富差距的信息,故B错误;C.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典型代表,这一遗址中发掘出女神庙、祭坛、积石家等十几处大型公共建筑,由此推知,当时这一地区社会组织能力较强,故C正确;D.材料没有涉及早期国家已经产生的信息,故D错误。9.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族是“商代遗民”,被分封到西北地区后“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戎的族群势力……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这体现了早期族群间的交融推动了西北边地治理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周时期中央政府对于西北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周王权力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比较,不能得出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与汉文帝允许民间铸钱,为地方势力坐大创造了条件,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禁止民间铸钱,汉武帝规定各郡国不能私自铸造钱币,并通过“专令上林三官统管铸钱”,最终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故选B项;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故排除A项;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未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币制改革的效果,故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可得出,“氏”是与分配的土地有关的,这通常是贵族或统治阶层的特权,B项正确;从材料中以看出,“姓”是由天子赐予的,这通常与贵族或重要人物有关,而不是平民,排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了“姓”与女性和“氏”与男性的关联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血缘亲疏决定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明确提及社会的贫富分化或其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纹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青铜器纹饰由威严神秘走向富丽、生动,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井田制的瓦解,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国纷争”、“周王室的衰微”对春秋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依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春秋时期北戎、赤狄等部分少数民族在战国时期消失,说明部分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认同观念增强,选A项。华夏认同观念增强不等于华夷观念的淡化,B项表述错误,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局部统一,排除C项。秦朝,古代中国国家版图得以基本奠定,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考查。题干已经给出了时空信息“秦始皇廿六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时期商鞅变法就已经开始统一度量衡,并非是秦朝开创,D项错误,符合题意。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地方上的势力越来越弱,与之相对的是中央的权力在强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分散了地方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并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C项;郡国并行汉初一直在实行,只是诸侯国的权力在逐渐的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秦朝统一文字货币,有利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和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推动中华文化认同,D项正确;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没有推广儒家思想,排除A项;秦朝建立皇帝制度,推广郡县制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影响后世的政治制度,而非促进文化认同,排除B项、C项。故选D项。17.答案:(1)禅让制。大禹。(2)王位世袭制。夏朝。(3)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特点:打破分封制的宗法血缘政治关系;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一定任期,打破官位世袭制,确立官僚制度。(4)郡国并行制。影响:随着王国势力壮大,威胁中央集权。(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呈现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制。可以列举尧、舜、禹。(2)“天下为家”是指王位世袭制。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3)西周: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得出分封制;秦朝:根据“皆为郡县”得出郡县制。特点:根据所学,可从打破分封制的宗法血缘政治关系;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一定任期,打破官位世袭制,确立官僚制度等角度进行总结。(4)由材料四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王国势力壮大,威胁中央集权。(5)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呈现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总结。18.答案:(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各诸侯国政府的重视;交通条件的改善。(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和专门从事商品经营的商人阶层。”与“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货物贩运和销售的商人队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根据材料一“有的通过陆路或者水路将商品贩卖到各地,被称为'行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条件的改善;根据材料一“随着各诸侯国的'通商宽农政策的实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诸侯国政府的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