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书愤》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少年时,意气风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中年时,壮志凌云,”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晚年时,难酬壮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临终时,仍念恢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满溢纸端,他写的最多的是中原;思绪翻飞,他愁的最多的是家国;时光流转,他留给我们最重的两个字是——爱国……书愤陆游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于诵读中体会诗人“悲愤”之情2、知人论世,分析诗人复杂的情感,深入探究诗人“愤”的内涵和根源3、理解鉴赏诗歌表情达意的多种表现手法。以读入诗境任务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感情基调,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情绪。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鉴赏诗歌“三问”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样写的?指向诗歌内容指向诗歌情感及产生原因指向诗歌表现手法技巧“书”:动词,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一读诗题,诗题告诉我们什么?抒情为主的诗歌。可能出现的考点:(1)鉴赏诗人多重情感题(2)考查诗歌情感类表现手法考点链接应对策略:(1)知人论世,看注释,析情感(2)手法再现:修辞手法,抒情类表现手法,用典,虚实,对比……任务二:细读,思考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什么?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难酬“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任务三:小组讨论:《书愤》56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请结合陆游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分析“愤”的内涵。(找诗中字眼回答)写了什么?1125年出生,第二年,金人掠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19岁:喜论恢复中原,语触秦桧29岁:锁厅考试,初试第一,因在秦桧之孙秦埙之上,次年应礼部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34岁:秦桧病逝,第一次踏上仕途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40岁:镇江通判任,力说张浚用兵抗金……张浚兵败罢相,北伐抗金愿望成泡影;因弹劾龙大渊等再遭贬官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免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八个月后,王炎被召回,陆游改任。这也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52岁时:因“燕饮颓放”被罢官……62岁,又一次被罢官6年之久后,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事起用。他在山阴准备过江,到临安朝见,写下了有名的《书愤》诗。78岁被召入京,编修国史,79岁致仕。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人生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写作背景任务三:小组讨论:《书愤》56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请结合陆游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分析“愤”的内涵。(找诗中字眼回答)写了什么?王国维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结合以下材料。独立思考,如果你是陆游,请告诉大家你为何如此悲愤?金人入侵、国土沦陷、中原丧失。求和偏安、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为什么?北宋—南宋偏安一隅,主和派把持朝政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任务四:诗人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的?怎样写的?温故知新鉴赏情感的表现手法:1.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2.抒情类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3.其他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烘托、列锦、对比、夸张、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对比:

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显:三国蜀相诸葛亮出师伐魏隐:南朝名将檀道济自比“塞上长城”典故作用1、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爱国热情至老不移;2、

岁月空老、壮志未酬:报国无门;3、

为南宋没有将领领兵而痛心,

批判主和派的苟且偷安。(个人层面的对比)(国家层面的对比)诸葛亮《出师表》:“…北伐中原…还于旧都…”用典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运用列锦的修辞手法,由六个纯名词的叠加,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知识补充天子眼中,“一生报国有万死”,“终忆祁连古战场”的忧国之士陆游,其实不过是咏风弄月浅吟低唱的一介文人。朝廷如何看陆游?那一年,陆游新蒙起复,除朝请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陆游至临安,住在小楼里听候宋孝宗召见时,写上《临安春雨初霁》。终于在一夜新雨之后、太阳还没出来之前,陆游上朝了。立等了很久孝帝召见了他。皇帝对这位一生大声疾呼抗金的志士的训喻是:“严陵,山水圣地,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宋史》本传)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野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钱钟书《宋诗选注》第172页)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英雄的悲愤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比较阅读以下陆游写于同年的两首诗,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命一道诗歌鉴赏题,并拟写参考答案,组内选出最优命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学以致用课后作业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