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道酬勤事业旺勇于实践事竞成陈真光赵廉原四川省丝绸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经济师陈真光,原青岛丝织厂科研所所长,高级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现名东华大学)纺织系丝绸专业。被分配到山东省纺织厅的纺织研究所,曾在丝绸中专学校任教一年。1961年调到青岛丝织厂,从事纺织工艺、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印染技术研究、纺织品后整理技术和化工助剂合成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任职期间共完成科研获奖项目16项。其中“真丝绸防缩抗皱整理”“真丝绸的防缩免烫整理”“真丝绸的密厚整理”分别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2次。开发的产品获得国家经委金龙奖2次,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次和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银奖2次,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青岛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次,其中两项获国家专利证书。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和重点科普文章70余篇,曹获陈维稷优秀论文奖等;获全国、省、市及系统优秀论文证书27次;获全国纺织学会第一届科普著作奖一等奖(专著名:《中国丝绸史考》),获《丝绸》杂志评选的丝绸奖2次。事迹被收入(中国科技工作者名录)《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中国工程师大辞典》《中国工程作名人大企》《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辞典》《中华人物大辞典》等名录。曾兼任中国丝绸协会丝绸史研究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丝绸专业委员会委员,丝绸印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及青岛市纺织工程学会理事,山东省丝绸协会、丝绸学会、流行色分会的理事、副秘书长等职。自1993年起享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25年全省产茧量38500吨,产丝量约2800吨,创历史最高年产量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把山东省的丝织机统一型号,废除手工作坊形式我1936年2月19日出生在青岛,祖籍是山东省临朐县。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我跟随父母回到老家山东临朐县——沂蒙山南麓的一个半山丘地带。在那里躲避了三年以后,因没法生活又返回青岛。因父亲工作关系也在天津住过三四年的时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我又回到青岛。1954年考取了当时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丝绸专业。当时全校只有2000名学生和2000名老师,师生员工是一比一。教我们的老师有留法的、留日的,后来接近毕业的时候又有了留苏的,各个学派的老师好像都有。那会儿我们读的书基本上都是苏联的教育课本,也就是学工的,很杂。尽管我是学纺织的,但是机械制造和金属冶炼这些知识也要学,实习的时候还学冶金、精加工、热处理等,什么东西都要会做。虽然是一个很烦琐的过程,但我倒觉得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把山东省的丝织机统一型号,废除手工作坊形式说起来很滑稽,我是学纺织工艺学的,但我的第一项任务是搞机械设计。因为当时山东省的丝绸行业还处于手工化的阶段,它一个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纺织方法,再一个就是利用日本人留下的铁木机。日本人侵占山东时用的一部分铁木机型号很杂,所以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把山东省的丝织机统一型号,废除手工作坊形式。那时山东省还有手丢梭、手拉脚踏车织机,就是用脚踏着开口的;也有用锅驼机,就是以一种土蒸汽机作为动力来拉动三四台铁木机。铁木机型号大多是津田式铁木机和伊藤武铁木机,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在卷曲部分和机身长度上,也就是拉伸经纱张力的撬不同,就是压砣形式不同。用了两年时间,我就把丝织机全部改造了,把两种形式统一成为一种近似津田的铁木丝织机。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全国恰逢困难时期,山东也不例外。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把山东省的丝织机统一型号,废除手工作坊形式1960年,我去教了一年的书。那会儿倡导各种企业都办学校,所以纺织厅在淄博市的周村办了一所丝绸中专学校,我就被派到那里去教学。刚刚教了一年,根据国家政策这所学校就被调整掉了。山东省纺织厅和青岛市纺织局合并时,山东大多数的纺织企业都在青岛市,所以就把纺织厅合北在青岛市纺织局,这样管理上就会比较紧凑一些。当时青岛只有一个丝织厂,叫铃木丝厂,它是日本人侵华时在山东建的一个缫丝织绸联合企业。企业规模相当大,但是没有漂染,漂染要去日本加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企业被一个军工厂接管,因为东海地区是用柞蚕丝织绸做炸药包的。当时农业生产恢复得不是那么快,多年战争造成桑田破败。和南方不一样,山东的桑是一种乔木,可以和麦田同时耕种。乔木桑比较高大、不太遮阳。桑叶可以吃,口味淡淡的。一旦有战争和灾荒,养蚕人就可以采桑叶作为食物。桑树虽然很大却很脆,一掰就断掉了,当兵的到这里以后要开伙,就得先生火,首先遭殃的就是桑树。在没有茧子的情况之下,整个青岛缫丝厂就被改造成了一个印染厂,再后来成了山东省的第一大棉印染企业,后来就只保留了一个丝织部分,就是现在青岛的天幕城。1961年4月我回到青岛,这个厂大概有240台铁木机,只开了120多台机。我这一生也谈不到什么专业,没有我不做的东西我这一生恰巧是遇到了中国大变革的一个阶段。当时接管这个企业的领导没什么文化,他们认为我是山东省第一个大学生,大学生就应该是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东西,有活儿你就得干,不会干也得干。当时我很幼稚,我说这不是我的专业。厂长就说,你是大学生,你不会,让我们这些土包子去干吗?大学生你就得会。所以我这一生也谈不到什么专业,没有我不做的东西。在工厂改造的过程中,我做过丝织机的改造。因为是原先日本人建的工厂,维修车间的机床是用天杠传动的,就是用皮带在这个屋顶上拉上一根轴,然后皮带分别带着几台机床。停车的时候要把这个皮带拨下来,开机的时候再一拨,拨到一个固定的传动轮上头再带动机床。这种方法第一是打滑,效率不高,拖动力很小;再一个很危险,容易把手卷进去。我就从机床改造开始,买一些零件来加工,改造成单机传动。后来要上印染,印染部分是从厂房设计、工艺设计、安装机械、选型机械开始的。能买到当然很好,但是当时有很多机器,比如织绸专用的印花机没有,手工台板也没有什么定型的,我就从台板的制造开始做。没有连续水洗机,我就得自己去画图,做平洗机。没有打卷机,我就得重新做打卷机。没有蒸化机,我就得自己画图去做蒸化机。甚至是做锅炉——耐压容器是一个专门行业,不是随便可以做的——我们竟然自己做过一台四吨快装锅炉。搞到这方面的图纸后,我就领着几个修机工自己做快装锅炉。那个封头是一个碗状的东西,我们就用翻砂翻一个弧形模埋到地下,然后在地下弄焦炭加热铁板,加热到了一定温度以后,就用枣木槌在这一段弧形的模具上打出形状来,然后把原来的钻床改成一个立铣去钻孔,最后竟然做成了。我这一生也谈不到什么专业,没有我不做的东西“文革”开始后厂房不够,要搞一个试样车间,当时建筑研究所的人都下去劳动了,停止这方面的业务了。没有人搞设计,我就自己去画图。正好我哥哥是同济大学土木建筑毕业的,他给了我一本土木建筑手册,其实就是土建的词典。好在青岛的地层条件好,挖下一米多深就是石头,所以基础很牢,根据土木建筑手册的要求承重没有问题。我还设计了一栋四层楼的房子,就这么都盖起来了。之后,我带领一部分织绸工人到上海第七印绸厂和上海丝绸炼染厂去实习了一年,学习操作。我自己主要是学如何去搞试验、打样,回来以后就建起了印染厂。这样原来的丝织厂就变成了一个织造、印染联合厂。丝绸公司每年组织的交流评比活动,我们的样品、工艺技术、水平、鲜艳度、牢度和花样的精细度,综合每个部分评比的结果,都能拿到第二,甚至品种做到了第一。当年印花绸就成了青岛丝织厂出口的一张王牌,主销内德和日日本。西南蚕丝公司拥有蚕种场8个,丝厂7家,绢纺厂、织绸厂、机械修配厂各1家,还在73个县设专业蚕茧收烘站近300个,职工1.3万多人历经“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后,为了使四川丝绸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力发展,1962年,四川省委决定将之前下放的8个丝绸骨干企业收回,仍由轻工业厅直管。轻工业厅厅长刘瞻为加快四川蚕丝业的恢复,向省领导建议成立农工贸一体化的四川蚕丝公司,经初步同意后即成立了筹备处。1963年,农业厅、轻工业厅从事蚕丝业的工作人员合署办公一年,年底未获批准,又只好分开。1965年,轻工业厅为管好丝绸工业,报经省经委批准成立四川省轻工业厅丝绸总厂筹备处,我在总厂办公室当秘书。经过大家年多的努力,各项工作刚好有了起色,“文革”就来了,筹备工作受到冲击。1968年省革委会成立后,生产指军组即批准撤销丝绸总厂。总厂撤销后,我被分配到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工业组轻工业务组工作,业务组长王克(原轻工业厅副厅长)对我比较了解,安排我搞纺织(棉、毛、麻、丝)原料工作。1970年初,轻工业务组又被撒销,轻化工工业局革委会成立,我在后勤组搞企茧原料工作。经过多次折腾,走了不少弯路,可以说这就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吧!有了项目后用国家的科技拨款,不花企业的钱企业搞起来了以后,1976年我成立了一个企业丝绸研究所,接着就报项目。看了项目后用国家的科技拨款,不花企业的钱。我们还搞了一些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的开发,另外也搞工艺的改进,特别是提高技术这方面的。比如,真丝印花绸这个评比有个鲜艳度的指标,而鲜艳度指标很难拿到高分,因为你要用牢度好的士林染料,色牢度是好的,但是色光不鲜艳,而且它是碱性的,对丝绸坚韧度又不好。如果采用酸性染料来做,色牢度达不到,鲜艳度也达不到。我就把阳离子的染料改性成活性染料来做。阳离子染料是牢度非常差的一种染料,它除了在腈纶当中牢度好,其他方面都不好,掉色掉得很厉害。我就想怎么把这个东西改进一下,于是又到染料厂去学习了染料的制造方法,并想办法把阳离子染料改性成了活性染料,就是高温型、中温型的活性染料。这样既提高了色牢度,又保留了鲜艳度。有了涤纶以后,涤纶印花用常规的直印方法来做的话,精细度一般就很难达到。虽然可以用雕印,但是如果用高温高压染出来的绸子,雕出来有个痕迹,或者是过分精细的部分。雕印剂就是还原剂,用的量少了,它就雕不清楚,即雕出来了以后有断线的样子。于是我就试验不用高温高压的办法,即在染色的时候用轧蒸法把它染出来,通过气蒸达到了半固色,然后不洗就去印花,这样就可以还原得比较清晰,而且工艺很简单、效率很高,解决了涤纶绸的雕印问题。有了项目后用国家的科技拨款,不花企业的钱防端杜牡具丝调”敬山东省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92年我们做整理的研究,是因为丝绸最不让大家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洗了以后会皱、很难看,洗了以后需要熨烫,不熨不烫就不平,而光洁、平挺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国家的科技五年规划,其中有一个“真丝染色绸”的项目,就是如何提高真丝绸质量的课题。我们就把自己的方案提出来了,那就是要搞真丝绸的洗可穿,即防缩抗皱。当时全国有四家提出这个课题:北方有两家,就是丹东丝绸研究所和我们;南方有苏州丝绸研究所和浙江丝绸研究所。于是,中国丝绸总公司就把这个研究项目分给四家起做,我们是唯一的一家厂办研究所。大家走的路子不太一一样,比如浙江用的是甲酷气热法,还有人用的是环氧树脂焙烘法。最后通过鉴定。发现我们那个环氧树脂汽蒸法是可行的。有了项目后用国家的科技拨款,不花企业的钱“黄麻纤维在家用纺织品中的规模化研究和生产”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9年这个项目做完之后,为了能让防缩抗皱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又搞了第二期的防缩免烫技术。接着,我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是“真丝绷的密厚整理”。因为丝绸本身丝很细,只能够做衬衣、裙料等这种飘逸性的服装。对于时装,比如西装,就不好用了,因为丝绸太薄了,而且平挺度也不够。那么怎么样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们就研究了密厚整理,同样的丝绸通过后处理,让它加密增厚,也就是让它的纤维变粗,那么它就密了、厚了,这样它的平挺度就提高了,就可以做西装了。这个项目做成了,还没有等到鉴定,我就退休了。退休后自由了,我又去研究纺织,特别是茧衣的利用我196年退休之后,最后的一个服务单位是洁丽雅毛巾厂。我在洁丽雅做了十年,把一家只有120台旧棉织机的厂改造成为拥有4间全创杆高速织机的国内第一大毛巾联合企业,我也因此被评为“诸暨市十佳引进人才”。退休后自由了,我又去研究纺织,特别是茧衣的利用。茧衣在丝绸行业当中本是个废料,茧衣就是蚕在结茧的时候把自己吊到半空当中,然后在这个好像蜘蛛网一样的网中结一个完整的茧。缫丝的时候首先要把这一部分丝剥掉,因为它很乱、没有头绪,而且很细、牢度也不够,达不到纺织的要求,所以都把它先剥掉,然后才能去缫丝。因为茧衣没有用处,往往都被人们拿去掺假,把它加到蚕丝被里边冒充蚕丝。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1993年茧衣有个特别不好地方就是有特殊的气味。蚕吐丝的时候有50%左右不是丝质,而是水溶性蛋白质,所以它有股氨的味道。我把这部分丝拿过来以后,利用它脆性高、易拉断的特点,用棉纺的技术纺成纱以后再去漂炼,一漂炼就去掉了50%的胶质,这样就可以细化纱线,可以纺到240支绢纱。真正的丝纺到240支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用这个废料反倒可以纺成,纺好了以后再烧毛,光洁度也非常好。这个产品后来我们还得了国家金龙奖。绸丝是缫丝的下脚料,我也搞过绸丝的提纯,即将它纺成了绢纱,也是用棉纺的技术。要是消除静电,就是在浸渍工序加消静电剂,通过高速梳棉的工序把杂质去掉以后,再把定长控制好,这样就纺成了短纤维类的绢纱。然后通过烧毛把表面毛绒去掉,制成光鲜的绢纱。但是绢纺厂往往自己拿绸丝来纺某种绸纱——绢纱当中的一种低档品,而且也有一定的产品销路,所以这个原料很难买到。我们没有买成,就没有大量地做,但实验都是成功的。另外我还搞了一段时间的针织,用针织机做丝盖棉产品。真丝优缺点都有,它贴身,但也不舒服,有点薄,所以要单纯用20/22的丝上针织机,织出来的东西是透明的,穿上去也不够雅观。我曾经试验着用真丝2股和3股,与60支、80支的棉纱搞丝盖棉,一层是丝,一层是棉,这样子棉贴身穿,不仅不沾身,而且丝在外面,有很好的光洁性,看上去像真丝一样,穿起来舒适度好,不皱缩,还很结实。另外,我们也通过外协成功开为发吊机针织丝盖棉、吊机毛圆绸和不脱毛丝绒产品,并获得广州专利发明奖。我研究的“真丝绸防缩抗皱整理”“真丝绸的防缩免烫整理”“真丝绸的密厚整理”分别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得过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两次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银奖。还有真丝吊机织的毛巾绸和丝绒得过广州国际新产品专利发明银奖。这是几个大的奖。防缩抗皱还得过国家科技文明奖、科学技术进北步四等奖、国家级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等等。退休后自由了,我又去研究纺织,特别是茧衣的利用退休后自由了,我又去研究纺织,特别是茧衣的利用我后期对丝绸史也进行过整理。我一辈子喜欢丝绸,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就去翻翻县志,找找有没有丝绸部分。我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就收集到哪里,然后就记到本子上。我摔伤过一次。因为住处狭窄,我在屋电边搭了一个阁楼。有次我因为蹲久了,腿就有点麻木没有感觉,下阁楼梯子的时候摔下来了,结果一摔把腰椎摔伤了,有四十多天瘫在床上起不来。但是我其他的部位都好,都挺灵便的,于是我就把那些小本子拿出来,按照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个顺序,把采桑、织造、印染等内容逐步整理完整。中间断续的、不足的部分,伤好后我就到博物馆里边去找这方面的东西补充完整。就这样终于就写成了《中国丝绸史考》。这本书获得了全国纺织学会第一届科普著作奖一等奖。山东丝绸大概就是分这么几块,它几乎包揽了中国丝绸发展的各种形式我还用学会的名义写了介绍信跑到湖南去,去看了马王堆的楚绸,然后以这些出土的东西为重点,在丝绸方面写了一篇论文——《马王堆楚绸浅探》。这都是我的爱好。在山东省我也是到处走、到处看。山东的丝绸发展有好多很有意思的地方。按照通常的规律,凡是有丝绸的地方往往都曾经是一个诸侯国的国都。杭州丝绸很发达,它曾经是吴越国建都的地方;苏州丝绸很发达,它是东吴建都的地方。山东古代很有名,孔明说“强弩之末,势不可穿鲁缟者也”。鲁缟是山东的,而且山东丝绸直到如今也是以缟为主,就是以平纹织物为主。青岛丝织厂当时最有名的一个产品就是466电力纺,也就是古代鲁缟一个品种的延续。山东的丝调集中在周村,它靠近齐围的国都临淄。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是临淄人,他还写了《蚕桑志》,说明临淄在历史上有桑,有蚕,有织造。可是为什么后来没落了呢?因为临淄是个农业区,交通很不方便,逐渐败落了。但是离着临淄不远的周村恰巧是在交通线上,所以它很能发达。当地县志就有一则民遥讲:“植桑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说明周村的丝绸代替了临淄的,已经相当发达了。1949年10月以后,我当时在纺织厅的时候下去调查了,那会儿它还有6家成规模的厂,就是3个国营、3个供销社一样的丝织厂,每个厂大概都有二三百台以上的机器。还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缫丝厂,是全部由国家投资建立的一个新的缫丝厂。因为过去旧社会的缫丝都是手工操作,很简单,就是用一个普通的煮饭的锅子煮茧,全是靠人的眼力掌握成熟度,然后上边搞上一个小纺车,一个手摇着、一个手添绪就纺起来了。所以,当时的缫丝厂没有留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南通珠宝首饰定制合同
- 2024年度物业公司物业服务合同
- 2024年校车车身广告发布合同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合同标的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健身中心会员服务合同纠纷处理
- 美容院加盟合同书
- 电 如何开展课程设计
- 瓷砖返工责任划分方案
- 瓷砖胎模施工方案
- 瓷砖市场洞察研究报告
- 妇科护理-异常子宫出血的护理
- 舜宇集团人才测评题
- 电站库区清淤方案
- 2023-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某校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
- 体育课堂数字化教学设计方案
- 2024年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客运员出站口岗位规范
- 物业安管主管的安全监督与检查技巧
- 大型医院检验科完整SOP程序文件
- 纯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大红袍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