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_第1页
天津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_第2页
天津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_第3页
天津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_第4页
天津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04-05发布2016-06-01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2016天津津建科[2016]165号建科〔2015〕286号〕文件要求,编制程技术规范》DB/T29-238-2016,自2016年6月1日起在我市实本规范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2016年4月5日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基本规定;4.规划;5.总体设计;6.管线设计;7.附属设施设计;8.岩土工程勘察;9.结构设计;10.施工及验收;11.维护张建兵张苗苗张高塬邵红金苏涛赵志峰罗婷周桂华周守凯周玉明杨阳杨坤林涛赵枫赵晓飞姚艳青高斌徐英钊徐英捷骆春雨本规范主要审查人:王家华阚薇莉王长祥刘雨生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 43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64.2总体布局 74.3平面位置及竖向控制 84.4断面形式 8 5.1一般规定 105.2空间设计 5.4节点设计 14 6.1一般规定 166.2给水、再生水管道 6.3排水管渠 176.4电力电缆 6.5通信电缆 196.6热力管道 6.7天然气管道 6.8垃圾输送管道 6.9海水输送管道 237.1消防系统 7.2通风系统 7.3供电系统 7.4照明系统 7.5监控与报警系统 7.6排水系统 7.7标识系统 7.8管理中心 8岩土工程勘察 398.1一般规定 8.2勘察基本要求 8.3明挖法勘察 8.4盾构法勘察 9结构设计 459.1一般规定 9.2材料 9.3结构上的作用 519.4明挖综合管廊基坑设计 9.5明挖法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及 559.6暗挖法综合管廊 599.7顶管综合管廊 609.8盾构综合管廊 9.9抗震设计 62 6610.1一般规定 6610.2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 6710.3盾构施工 6710.4基础施工 6810.5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6910.6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 7010.7预应力工程 10.8附属工程 71 74 11.2资料 7511.3管理设施 76本规范用词说明 77引用标准名录 78 1 2 2 4 5 6 6 7 8 8 20 227Accessorialwork 23 25 30 31 357.8Managementce 368Geotechnicalengin 39 398.3Opencututilitytunnelgeot 428.4Shieldutilitytunnelgeotechni 45 45 51 60 67 69 71 73 Explanationofwording Listofquotedstanda 78 1.0.2本规范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公用管线综1.0.3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1.0.4综合管廊工程的维护管理,应与各主管部门结合,确定综1.0.5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维护22.1.1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建设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2.1.2干线综合管廊trunkutilitytunnel2.1.3支线综合管廊branchutilitytunne2.1.5缆线管廊cabletrench构筑物,同时辅助建设供作业人员安装接头或牵引电缆用的工作32.1.6城市工程管线urbanengineeringpipeline2.1.7通信线缆communicationcable2.1.8垃圾输送管道garbagetransportationpipe2.1.9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cast-in-siteutilitytunnel2.1.10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precastutilitytunnel分节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综合管2.1.11管线分支口junctionforpipeorcable2.1.13安全标识safetymark2.1.14舱室compartment2.1.16通风口vent2.1.17逃生口escapeport42.2符号2.2.1材料性能2.2.2作用和作用效应N₂——预制拼装综合管廊节段整浇部位轴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0——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拼缝相对转角。2.2.4计算系数及其他5——拼缝接头弯矩影响系数。5674.2总体布局4.2.1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统筹兼顾城市新建地区和老城区。城4.2.2综合管廊布局应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交4.2.4综合管廊布局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4.2.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市政管线宜采用综合管廊形式规划5管线增容可能性大且有高等级电力架空线入地要求的地894.4.4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4.4.8110kV及以上等级电力缆线不应与通信缆线同侧布置。不4.4.9给水、再生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再生水4.4.11有条件的地区宜结合地下轨道交通或其他地下空间设施5.1.6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周边建(构)筑物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明挖施工5.2.5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宜设置专用连接通5.2.6综合管廊与其他方式敷设的管线连接处,应采取密封和防5.2.7综合管廊内纵向坡度超过10%时,应在人员通道部位设置5.2.8综合管廊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和分层布置,应符合现行国5.2.9综合管廊内通信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5倍,且5.3.1考虑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在综合管廊内作业或巡视所需等因素,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高不宜大于5m。当综合管廊断面内1综合管廊内两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2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3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2m。5.3.4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图5.3.4)不宜小于表5.3.4的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mm)aa1采用明挖施工的综合管廊,人员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6.2.3给水、再生水管道接口宜采用整体连接(焊接、粘接或熔接),当管道接口为柔性连接时,应有抗拉脱稳定的措施。6.2.4管道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6.3.1雨水管渠、污水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6.3.2雨水、污水管道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化学材料及复附件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6.3.3雨水、污水压力管道接口宜采用整体连接(焊接、粘接或熔接),当管道接口为柔性连接时,应有抗拉脱稳定的措施。6.3.4雨水、污水管道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3.7雨水、污水的压力管道高点处设置的排气阀及重力流管道设置的排气井(检查井)等通气装置应直接引至综合管廊外部安全6.3.9利用综合管廊结构本体排除雨水时,雨水舱(渠)结构空1高压电缆系统应设置专用的汇流排或接地干线(不小于50mm×50mm扁铜带),且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就近与综合接地6.5.2通信线缆敷设安装应按桥架形式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6.6.1热力管道应采用钢管、保温层及外护管紧密结合成一体的6.6.3管道及附件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50℃。保温设计压力级别(MPa)100%射线检测100%超声波检测100%射线检测100%超声波检测100%射线检测或100%超声波检测20%射线复查100%射线检测或100%超声波检测20%射线复查2超声波检测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4规定的I级为合格。6.8.5应确保垃圾输送管道的密封性能,在预留的支管处应设置6.9.2海水输送管道可选用钢塑复合管、玻璃钢夹砂管等。海水6.9.3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7.1.1含有下列管线的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表甲阻燃电力电缆丙内丙丁丁戊7.1.3综合管廊主结构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结7.1.6天然气管道舱及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应每隔200m采用耐7.1.7综合管廊交叉口及各舱室交叉部位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7.1.8综合管廊内应在沿线、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等处设置灭火器材,灭火器材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50m,灭火器的配7.1.9干线综合管廊中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支线综合管廊中容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和《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求第1部分:阻燃电缆》GA306.1和《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7.2.1综合管廊宜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7.2.2综合管廊的通风量应根据通风区间、截面尺寸并经计算确1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2天然气管道舱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3舱室内天然气浓度大于其爆炸下限浓度值(体积分数)20%7.2.3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处出风风速不宜大于5m/s,综合管廊内7.2.4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通风口最大间距不宜超过200m。7.2.5综合管廊的通风口应加设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金属网格,网孔净尺寸不应大于10mm×10mm。7.2.6综合管廊的通风设备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天然气管道舱7.2.7当综合管廊内空气温度高于40℃或需进行线路检修时,应7.2.8综合管廊舱室内发生火灾时,发生火灾的防火分区及相邻7.3.1综合管廊外部电源方案应根据综合管廊的规划、城市电网电力负荷名称负荷级别1中央控制设备断阀231综合管廊一级负荷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当一个当采用两路电源有困难时,应另设置备用电源或由一路6kV以上2对于综合管廊二级及以上负荷中的重要负荷,除上述两个的±5%,照明设备不宜超过+5%,-10%;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三根以上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时,其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的40%;3)穿金属管的交流线路,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相线和中性线(若有中性线时)穿于同一根管内;4)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但符合下列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的电力回路和无防护干扰要求的控5)配电线路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应根据腐蚀介质的特点6)在电缆桥架上可以无间距敷设电缆,电力电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大于50%;7)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桥架2变压器的容量应根据近远期负荷实施并宜分期实施,当变1综合管廊设备宜采用综合接地,统一为管廊本身的运营设电阻不应大于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且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2综合管廊应利用结构钢筋等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并3综合管廊内的金属构件、电缆金属套金属管道、结构钢筋地网联通,保护等电位导体应符合现行规范GB168不小于50mm×5mm,接地线应预留压接螺栓;4含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接地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7.3.9综合管廊内应设置交流220V/380V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于15kW,安装高度不宜小于0.5m。天然气管道舱内的检修插座应7.3.11综合管廊防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7.3.12综合管廊供配电系统宜设置电力监控装置并纳入智慧管管线类别给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电力电缆、H₂S气体▲▲▲▲CH₄气体▲▲▲3应设置与管廊内各类管线配套检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联5H₂S、CH₄气体探测器应设置在管廊1综合管廊内设备集中安装地点、人员出入口、变配电间和大于100m;2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通风口、投料口应设置入侵报警探5综合管廊的安全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应设置固定式通信系统,电话应与监控中心接通,信号应信点;不分防火分区的舱室,通信点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00m。3除天然气管道舱,其他舱室内宜设置用于对讲通话的无线7.5.7干线、支线综合管廊含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置火灾自动报1应在电力电缆表层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并应在舱室3设置火灾探测器的场所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火灾报4确认火灾后,防火门监控器应联动关闭常开防火门,消防5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7.5.8天然气管道舱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并应符合下1天然气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20%;3当天然气管道舱天然气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积分数)的25%;4宜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联通或预留通信接4)市级管理中心负责各类管理资料的存储,全部管辖范围内综合管廊内的管道维护视频资料和故障视频资料宜2区域级管理中心2)区域级管理中心应设分控中心、分控数据机房与管理用3)应设置中央显示屏与扩声系统,满足24小时值班值守1)本地级管理站应设置在综合管廊沿线,宜与综合2)满足24小时值班值守要求。1)应对本地级的监控与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进行系统集2)应具有本地级安全认证管理体系;8.1.2地下综合管廊岩土工程勘察应搜集已有的勘察设计与施工8.1.3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沿线场地附近存在对工程设计方案8.1.4地下综合管廊岩土工程勘察应取得工程沿线地形图、8.1.5勘察工作应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地下综合8.1.6地下综合管廊岩土工程勘察除应执行本章规定外,尚应符1查明各岩土层的分布,提供各岩土层的物1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隧道围岩、基坑稳定性2明挖法施工段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大于2~3倍的开挖深度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15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25m;3盾构法施工段一般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2倍隧道直径(宽度);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隧道直径(宽度);4当采用抗拔桩、抗压桩基础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其设计8.2.6采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工程评价的要求。每个明挖段或盾构段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10件(组),且每一地质单元的每一主要土层不应少于6件8.2.7原位测试应根据需要和适宜性选取测试手段,并符合《岩构段不应少于3个。1抗剪强度室内试验方法应根据施工方法、施2静止侧压力系数试验数据每一主要土层不宜少于3组。基3对隧道范围内的砂土、粉土应测定颗粒级配,粉土应进一4应采取地表水、地下水水试样或地下结构范围内的岩土试样进行腐蚀性试验,地表水每处不应少于2组每层不应少于3组。8.2.9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通过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结合工程8.3.1明挖法勘察应提供放坡开挖、支护开挖等8.3.2明挖法勘察应为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土方开挖设计与施8.3.3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变作用时,在承载力极限状1查明场地岩土类型、成因、分布与工程特性;重点查明填2根据开挖方法和支护结构设计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岩土参3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土的性质、基坑安全等级、支护6搜集场地附近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类型、埋深和地下设施8.3.5勘察报告除常规分析评价内容外,尚应包括提供基坑支护8.4.1盾构法勘察应提供盾构选型、盾构施工、隧道管片设计等8.4.2盾构法勘察应为盾构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土9.1.1本章适用于明挖管廊、暗挖管廊(矿山法管廊、盾构管廊及顶管管廊)的结构设计。9.1.2综合管廊结构工程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9.1.3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应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管廊结构符合正常使用或耐久9.1.4综合管廊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9.1.5综合管廊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9.1.6综合管廊工程应按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应满足国9.1.7综合管廊的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9.1.8综合管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2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根据地下水及地下土的腐其他各项作用应取标准值,并应满足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05;当计及侧壁摩阻力时,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15。9.1.11地基基础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相关规定执行。处理后的地基应满2结构类型、布置和构造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结构自身的3当某些次要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能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9.2.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钢筋明挖暗挖9.2.3地下工程部分宜采用自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管廊埋置深度H(m)2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下,应按侵蚀性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9.2.5用于防水混凝土的砂、石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9.2.6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氯离子含量和含碱量(Na₂O当量)1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凝胶材料总量的0.1%。可不采取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使用碱活性集料 (砂、石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时,应采取以下预防混凝土碱-集料1)选用碱含量较低的水泥、矿物掺合料等胶结料及碱含量较低的外加剂等,控制混凝土总碱含量不超过3kg/m³;2)当混凝土总碱含量超过3kg/m³时应采用抑制混凝土碱-3当混凝土结构处于Ⅲ类工程环境时,应使用非活性集料,并应控制混凝土总碱含量不超过3kg/m³。9.2.7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9.2.8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9.2.9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或钢纤维,纤维9.2.10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9.2.11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并应符9.2.12用于连接预制节段的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有关规定。9.2.13纤维增强塑料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GB/T26743的有关规定。9.2.14预埋钢板宜采用Q235钢、Q345钢,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9.2.15弹性橡胶密封垫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9.2.15的规定。1硬度(邵氏)(度)23拉伸强度(MPa)4(邵氏)度变化5压缩永久变形(70℃×24h)(%)6防霉等级9.2.16变形缝用橡胶止水带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9.2.16的规定。J型硬度(邵氏)(度)拉伸强度(MPa)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kN/m)脆性温度(℃)硬度变化(邵氏)(度)拉伸强度(MPa)扯断伸长率(%)硬度变化(邵氏)(度)拉伸强度(MPa)一扯断伸长率(%)断面在弹性体内橡胶止水带的检验应符合《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18173.2中的要求。9.2.17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9.2.17的规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的检验应符合《O形橡胶密封圈外观质量检验标准》GB3452.2中的要求。1硬度(邵氏A)(度*)2拉伸强度(MPa)3扯断伸长率(%)4体积膨胀倍率(%)5拉伸强度(MPa)扯断伸长率(%)67防霉等级9.3.1综合管廊结构上的作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9.3.2结构设计时,对不同的作用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9.3.3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变作用时,在承载力极限状9.3.4当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对可9.3.5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荷载,可按表围岩压力水压力及浮力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力灌浆压力地震作用9.3.6作用在综合管廊上的水压力,应根据施工阶段和长期使用9.3.7预应力综合管廊结构上的预应力标准值,应为预应力钢筋力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9.3.8对于建设场地地基土有显著变化段的综合管廊结构,应计9.4.3基坑工程在开挖深、面积大、环境保护或工程有特殊的工1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阶段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计算和2基坑开挖阶段坑外土压力应采用主动土压力,永久使用阶3支护结构相关构件的节点连接、变形协调与防水构造尚应9.5.1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的截面内力计算模型宜采用闭合1地层较为坚硬或经加固处理的地基,基底反力可视为直线2未经处理的软弱地基,基底反力应按弹性地基上的平面变1)覆土荷载沿纵向有较大变化时;2)结构直接承受建、构筑物等较大局部荷载时;3)地基或基础有显著差异,沿纵向产生不均匀沉降时;9.5.2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9.5.3仅带纵向拼缝接头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的截面内力模型应考虑拼缝接头的影响,拼缝接头影响宜采用K-ξ法(旋转弹M=KθMz=(1+()M,N₂=NM-按照旋转弹簧模型计算得到的带纵、横向拼缝接M₂-——-预制拼装综合管廊节段整浇部位弯矩设计值值(kN);N₂——预制拼装综合管廊节段整浇部位轴力设计值h——构件截面高度(mm);X-构件混凝土受压区截面高度(mm);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a₁取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b截面宽度(mm);9.5.7带纵、横向拼缝接头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应考虑长期作用影响对拼缝接头的外缘张开量进行验算,且应符合下式要求: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拼缝截面弯矩标准值(kNm)。9.5.8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宜采用预应力筋连接接头、螺栓连9.5.9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拼缝防水应采用预制成型弹性密封垫为面尺寸应与弹性密封垫的形式和尺寸相匹配(图9.5.10)。9.5.14采用高强钢筋或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的预制综合1顶推力的估算。计算完成一次顶进过程(从始发工作井至接收工作井)所需的最大顶推力。当估算的总3管道强度计算。计算管壁截面的最大环向应力、最大纵向4钢筋混凝土管道裂缝宽度验算。计算钢筋混凝土管在长期3在有地下水地区及穿越江河时,管顶覆盖层的厚度尚应满9.8.2盾构综合管廊的断面形状除应满足管线敷设的要求外,还9.8.3盾构综合管廊的覆土厚度不宜小于管廊外径,局部地段无9.9.6位于岩石中的综合管廊,其出入口通道两侧的边坡和洞口1)综合管廊宜同时计算结构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地震作用;2)综合管廊体型复杂的地下重要节点结构,8、9度时宜2地震作用的取值,应随地下的深度比地面相应减少:基岩3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4采用土层-结构时程分析法或等效水平地震加速度法时,9.9.8液化地基中的综合管廊,应验算液化时的抗浮稳定性。液9.9.9当综合管廊周围土体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层时,应采取相应9.10.6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主要承重侧壁的厚度不宜小于10.2.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降水分包单位在10.2.3基坑开挖前针对不同的基坑工况及支护形式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和周边环境制定专项基坑开挖方案,基坑开挖应按照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并通过降水试验检验围护结构符合闭水要求检查项目范围1绿化带下管廊两侧回1(三点)21(三点)10.5.1综合管廊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对基坑(槽)的基10.5.2结构施工的模板支架体系应进行设无设计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的10%。11.2.5各工程管线单位应根据《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管理机构类型建筑面积(m²/处)管理中心管理分中心管理站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3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4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41《出人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4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45《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5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54《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55《结构主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GB/T2674356《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醋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60《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6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醋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67《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168《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270《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天津市综合管廊工程2016天津 87 892.1术语 92 954.1一般规定 4.2总体布局 4.3平面位置及竖向控制 4.4断面形式 985总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3断面设计 5.4节点设计 6.1一般规定 6.2给水、再生水管道 105 1066.4电力电缆 1076.6热力管道 6.7天然气管道 6.8垃圾输送管道 6.9海水输送管道 1117.1消防系统 7.2通风系统 7.3供电系统 1127.4照明系统 1167.5监控与报警系统 7.8管理中心 8.1一般规定 8.2勘察基本要求 119 8.4盾构法勘察 9结构设计 9.1一般规定 9.2材料 1249.3结构上的作用 1269.5明挖法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及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9.6暗挖法综合管廊 128 1309.8盾构综合管廊 1319.9抗震设计 9.10构造要求 10.1一般规定 136 10.3盾构施工 136 137 13710.7预应力工程 13810.9管线 138 139 1392.1.3支线综合管廊主要用于将各种管线从干线综合管廊分配、(1)有效(内部空间)截面较小;(2)结构简单,施工方便;(3)设备多为常用定型设备;(4)一般不直接服务于大型用户。2.1.4缆线管廊通常有两种建设方式,一种是采用浅埋沟道方式矩形较为常见,如图3所示。一般工作通道不排管一般设置在道路红线内(快车道或慢车道)或道路绿化带路时根据管线交叉实际情况确定埋深。截面通常为矩形,如图4回填留排管-不打包封排管-打包封3.0.1城市工程管线是指用于服务人民生产生活的市政常规管3.0.3综合管廊的建设既要体现针对性,又要体现协同性。综合要公共空间、主要交通枢纽、重要基础设施处等)和管线密集区,城市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应以规划为指导,结合地下空3.0.4综合管廊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高效集约3.0.5综合管廊主要为各类城市工程管线服务,规划设计阶段应4.1.1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上位依据并符合城市总体定期限以外(即远景规划部分)的城市发展需求,做出合理预留。规划中确定的近期重点项目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体现4.1.2一般情况下,综合管廊规划根据路网规划和供水、排水、新建地区的各类工程管线和管线综合规划也应与综合管廊工程规4.1.4强制性条文相同。综合管廊相比较于传4.2.1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从2015年起,4.2.2综合管廊的布置应以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为依据,以4.2.4综合管廊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人防设施等地下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办发[2015]61号),在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4.2.6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逃生口、通风口、投料口等露出地4.2.7综合管廊由于配套建有完善的监控预警系统等附属设施,需要通过监控中心和维护服务站对综合管廊及内部设施运行情况4.3.1综合管廊在道路下面的位置,应结合道路横断面布置、地2米。5.1一般规定5.1.1综合管廊一般在道路的规划红线范围内建设,综合管廊的5.1.3矩形断面的空间利用效率高于其他断面,因而一般具备明5.1.4综合管廊内的管线为沿线地块服务,应根据规划要求预留5.1.5其他建(构)筑物主要指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地下道路、地铁车站以及地面建筑物的地下部分等。不同地下建(构)筑物工后沉降控制指标不一致,为了避免因地下建(构)筑物沉降差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井,将控制阀门布置在管廊外部的阀门井5.1.8管道内输送的介质一般为液体或气体,为了便于管理,往5.1.9综合管廊空间设计应考虑管道三通、弯头等部位的支撑布5.2.1综合管廊穿越河道时选择在河床稳定河段主要是考虑综合5.2.5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设置联络通道主要是5.2.6当管线进入综合管廊或从综合管廊引出时,由于敷设方式5.3.1考虑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在综合管廊内作业或巡视作所5.3.4管道的连接一般为焊接、法兰连接、承插连接。管道周围5.4.4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宜与吊装口功能整合,设置爬梯,便6人员逃生口高度超过4m时,宜考虑设置平台保证人员安5.4.5由于综合管廊内空间较小,管道运输距离不宜过大,根据吊装口的尺寸应根据各类管道(管节)及设备尺寸确定,一般刚性5.4.7强制性条文相同。为了避免天然气管道舱内正常排风和事故6.3.8压力流排水管道的检查口和清扫口等应根据需要设置,具机械的要求确定,DN300~DN600管道最大井距可为75m,DN700~DN1000管道最大井距可为100m,DN1200~DN1500管道最大井距可为150m,DN1600~DN2000管道最大井距可为200m。6.4.2电力电缆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电力线路过载引起电缆温升6.4.3关于电力电缆在综合管廊内的敷设应按支架形式设计,6.4.6强制性条文相同。根据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6.8.2根据输送介质的特性、输送管道的工作压力选择不同的钢6.9.3本条是关于管材和接口的规定。海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锈钢管宜采用316L不锈钢或双相钢等。为保证管道运行安全,6.9.4本条是关于管道支撑的确定,海水输送管道的支撑可按照7.1.1~7.1.10依据现行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7.1.9不同自动灭火系统特点、选型、设置要求、灭火剂性能、7.2.1综合管廊的通风主要是保证综合管廊内部空气的质量,应7.2.8考虑到综合管廊为密闭的地下构筑物,事故后含有残余有况确定等级不可低于二级其中检测和控制及闭阀机构应为不低于天然气管道舱的事故风机用于天然气舱事故时及时减弱可天1只有当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才允许由一回6kV及2应急电源的要求及应急电源切换时间与负荷的匹配要求按1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分为TN、TT和IT。每种接地2采用穿管布线时,导线在管内的填充率除应满足导线在通超过40%考虑,当线路很短、无弯曲、穿线容易时可提高到60%;3为了避免涡流效应,应将同一回路各项导线及工作零线穿1变压器的Dynl1接线组别,限制了三次及以上高次谐波,压器要求中性线电流不超过低压绕组额定电流的25%,严重地限制而在TN及TT系统接地形式的低压电网中,宜采2该规定为变压器容量的基本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变压7.5.7根据以往电力隧道工程、综合管廊工程的运营经验,地下3综合管廊内非公共场所,平时只有少量工作人员进行巡检要求。为避免勘探点对施工影响,勘探点可布置在结构线外侧件(组)。关于混凝土中总碱含量的限制。《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1.14条中,对防水混凝土总碱含量予以限制。GB/T50476附录B.2的有关规定。9.3结构上的作用9.3.5作用在综合管廊结构上的荷载,如地层压力、水压力、地的应力为最大、工作状态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及加载状态来进行设9.3.6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水压力,原则上应采用孔隙水压力,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