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着丰富的
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
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
忘记故乡的名字.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
曾听某省的民政厅干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兵到了台湾后一直没能回到大陆,身
体不好不能回到家乡,就让孩子回来寻根,寻找他生活过的地方。孩子归来,根据地名按图
索骥,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最后,孩子找到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原
来的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厅的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
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说得多好!地名,在海内外华人眼里,在所有寻找乡愁的人们
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这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
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
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
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
消解。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的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
20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一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
阳,和沔县的“沔”是同一个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远远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阳三蒸、
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范仲淹的“衡阳雁
去无留意”;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如果将“襄
樊"“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泰安等
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
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
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
之际,我们需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任何一个地名,都是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邯郸”
这个地名,延续两三千年,不是依旧与人们同在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
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无疑给了我们一次新的
契机。通过普查进行一番梳理,让中国的地名更具有历史沿袭性、更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让
新起的地名更能体现中文之美,更有丰富内涵。当然,这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气面对过去。
珍爱地名,回家的路,再远,也很近。
(摘编自李辉《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材料二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城市都改过名字,比如说开封之前叫作汴京,而南京的名
字就更多了,金陵、建康、建邺、江宁、天京等等。但是却有一个城市经历三千多年朝代更
迭后都没有改过名字,这个城市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一邯郸。
作为交通要地的邯郸,位于河北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
平原,北接邢台,南毗河南安阳,素称河北省南大门。据《汉书•地理志》所言,在邯郸的
东城下有一座山,名曰邯山;单,是“尽”的意思。邯山的尽头,即邯单,又因为作为城廓,
城名需从“邑”,所以“单”字加“邑(B)”,遂有邯郸之地名。
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说赵武灵王、乐毅、曹操、赵
姬、罗敷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发生在这里,比如说“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
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今天,在邯
郸古城区还保留着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的丛台、学步桥、回车巷等遗迹。
邯郸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迁
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经历了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自赵武灵王胡服
骑射,富国强兵后,赵国成为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都邯郸,赵公子逃亡代郡。嬴政赴邯郸活埋太后一族亲属。
秦国统一天下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楚汉相争后,刘邦统一天下,
建立汉朝,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这个时候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
名都”的称呼,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魏晋时期,虽然邯郸被各种不同势力相继占有,
但是邯郸的名字却一直保留着。隋唐宋金时期,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洛州、磁州、武安郡
和紫州,这个时期的邯郸成了一个风光不再的小县城,邯郸东部的大名府却大名鼎鼎。元时,
邯郸属广平路。明太祖于洪武元年(公元13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
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这个时候的邯郸依然没有改名。
民国初年,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直归省辖。解
放战争时期撤销邯郸市,降为邯郸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县归属于邯郸专区;1952
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2017年,邯郸市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荡涤一半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个地名。
这地名有名无实,空泛无用,改掉便是了。于是,许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从地图上抹去。我
们对自己的“革命”总是这样干净彻底。
有名无实的地名这样毫无意义吗?
地名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
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
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比如唐山与大地震的灾难,
平型关与平型关大捷,罗马与罗马史。如果此地有个性而非凡的文化,这地名便是对这文化
的命名。比如扬州和扬州画派,苏州和苏州园林,上海与海派文化,法兰克福与法兰克福学
派,佛罗伦萨与整个文艺复兴运动。城市成了一种文化的属性。如果这些城市随随便便换了
名字,你说它失去的是什么?
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此前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地名是城
市生命的起点。此后,这些城市发生了一切一切,包括它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全都无形
地积淀在这看似只有几个字的地名里。这一切一切,还渐渐地在这地名里形成它独具的历史
文化。只要走出这地名一步,就不再属于这独特的历史文化了。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
化代号,那么这城市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
如果你崇敬这地方的文化,这地名就是一种尊称;如果你对这地方有情感,这地名就是
一种深挚的爱称。比如故乡的地名。
地名中又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
当然,历史上地名的更换也是很多。但这些地名的改变,大多由于政治变迁,改朝换代。
更改地名,总是为了表明“改天换地”,绝非从文化考虑。然而,正是出于这种无意中的惯
性一一这个非文化的传统,使得我们对地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缺乏认识,以致出现袁鹰
先生所指出的将徽州易名为黄山这样令人遗憾的范例。徽州乃是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
一改为黄山市,就像变作一个新兴的都市,文脉中断,魅力不再,优势全无。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故而改
名易名当慎,切勿轻率待之。无论是城名,还是街名,特别是在当今“城改”狂潮中,历史
街区大片铲去,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历史0倘再将地名删去,历史便会彻底荡然一空。我
们早晚会感到这种文化的失落,我们已经感到这种失落和茫然了!
那么,谁来守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
(摘编自冯骥才《地名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珍爱乡愁,寻找乡愁,将地名融在了乡愁中,永远都不会忘记。
B.历史悠久的地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和文学经典中。
C.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尊。
D.地方政府更改地名不需要面对过去,能体现中文之美,有内涵即可。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有关邯郸历史和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了许多历史故事。
B.楚汉相争后的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美称,是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
C.隋唐宋金时期,邯郸只是一个衰落的小县城,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府名气却很大。
D.清朝时,原本在明朝时期隶属广平府管辖的邯郸县变成了直隶省冀南道管辖。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地名是对个性而非凡的文化的命名”的一项是(3
分)()
A.天津与海河文化B.南京与南京大屠杀
C.曲阜与儒家学派D.雅典与奥林匹克运动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邯郸的特点。(4分)
答:..........................................................................
5.结合相关事例,说明城市保留传统地名的意义。(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妈的笛子情
罗菲
“儿子,给老妈买支笛子吧,原来有一支搬家时忘拿了。”晚饭后,家庭群里弹出了老
妈的话。
“行啊,老妈,没问题。”老哥秒回。
“老妈,这是在寻找青春的影子吗?"我插话。
“可不是嘛,年轻时妈妈还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笛子、小提琴都拿手,上山下乡经常
演出。后来成家了,所有的爱好都放下了,一心一意过日子。四十年了,都快忘了还会吹笛
子……”妈妈深情地说。
我的妈妈是个知青,在花一样的年纪下乡插队。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与共和国一
起经历苦难的年代。妈妈兄妹七个,在家中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
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孩子多”“家里穷”是那个年代的共性。妈妈排行虽不是最大,却依
旧早早扛起了家庭的担子。
儿时的妈妈活泼大方,乖巧懂事,不光学习好,还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打排球、
跳舞、玩乐器都擅长。打小就识乐谱,会吹笛子,没有老师教,全靠自己琢磨,还时常请教
身边的老艺人。凭着那份执着,揣着那份喜爱,就连那把最初的笛子,都是攒了俩月的零花
钱买的。
从那时起,笛子就一直伴妈妈左右,如知如己,如友如师。每天放学回家,一通家务忙
活完后,就跟着大哥,带着弟弟妹妹在家门口的石桌旁练笛子,一遍,两遍,三遍。话说妈
妈从小就出类拔萃,深讨左邻右舍叔叔婶婶的喜欢,垂涎已久的小伙就更不用说了,还是学
校大小演出不可缺少的角儿。简单的日子,快乐地度过,妈妈在笛子的陪伴下渐渐长大。
直到十八岁那年,妈妈下乡插队,笛子也一同装入了行囊。插队的日子有多苦,恐怕是
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记忆。听妈妈讲,七年的下乡插队时光,满载的却是她全部的青春记忆。
从小在县城长大,第一次背井离乡,投身农村,是在那时;第一次了解生活,懂得人生,是
在那时.;第一次苦过、乐过、哭过、笑过,是在那时;第一次在生命中有过希望和美好憧憬,
也是在那时。
不光“知青”是沉甸甸的字眼,生活也同样是沉甸甸的。住窑洞,睡大炕,煤油灯,在
一旁。伴着日出,下地劳作;伴着日落,收工回舍。头戴大草帽,身背军用壶,扛锹,抬水,
挑粪,修渠拢地,弯腰插秧,干着和男同志一样的活,丝毫没有女同志的娇弱。过着面朝黄
土背朝天的日子,夏天的蚊虫削尖了脑袋往肉里钻;冬天的寒风,即便包裹得很严,也会让
人瑟瑟发抖。窑洞简陋,掉土掉渣,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房东大娘很是热情,家里穷,可
她总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什么大饼子啊,窝窝头啊,左包一层右包一层,冒着热气儿
地给姑娘们送,但姑娘们想家的思绪一直在心头•爸妈总忙不停的身影,哥姐妹弟的追逐嬉
戏,时刻在眼前浮现。每当夜幕来临、月挂树梢,想家是最难熬的。三五姐妹相互依偎,促
膝炕头,唠唠家常,思乡的笛声也一次次响起。
每逢下乡演出,这帮年轻男女中,一定少不了妈妈的身影。从组织到排练,从排练到演
出,每一次都倾尽全力。舞蹈、合唱、快板、笛子演奏等等,每个节目都备受大家的喜欢。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帮年轻人绝对是一股清流,滋润着那片土地,更滋润了那片土地上的
人们。后来,妈妈被推选为妇女队长。自然而然,事儿多了,活儿也多了。那时记工分,妈
妈的工分是姑娘们中最高的。用妈妈的话说,大队一串钥匙都由她保管,大事小事,她忙前
忙后。
俗话说,人生最留不住的就是时间。一晃,七年的插队生活即将结束,想着盼着回城的
姑娘们,终于等到了这天0送知青返城的大车一辆辆排在大队村口,大家大包小包的,那情
景比过年都激动。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却一个个眼圈红润地驻足回眸,恋恋不舍。她们不
舍的是那个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窑洞,还是那一片片整齐划一的麦田?是满脸褶皱的房东
大娘,还是大娘手里冒着热气儿的窝头?临别的那刻,记忆犹新,但已不同当年。返城的大
车开出村口,渐行渐远,送别的老乡们消失在视线里……
回城后的妈妈很快就分配了工作,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介绍,与爸爸相识、相恋,
组成了家庭。后来有了哥哥,再后来有了我。我们逐渐长大,各自成家,爸妈也都相继退休。
再后来搬了一次家,一些残蚀的老物件也少了很多。但笛子一直没见过,妈妈好像也没再吹
过。
直到那天晚上妈妈在家庭群里的话,不禁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可
以改变身躯,可以让时代洗去尘沙,但尘封于心的爱,却始终不会改变。人们常说,母爱是
天下最伟大的爱。因为赐予生命,因为抚育长大,然而,这份伟大还有无私和永恒。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鼓励我们说:“喜欢就别放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让自己更优
秀。”但当我问到,“妈妈,您喜欢干啥?"妈妈却说,“我喜欢你们都好”。
老妈左右端详着哥哥买来的笛子,喜爱不止。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拆开包装,笛子精
致而漂亮,胜过原先那支百倍千倍。拿着笛子爱不释手的老妈,眼圈泛红,激动地说:“这
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了!四十年没有拿笛子了,现在又有当年的感觉,只是不知道现在还能
不能吹得动。”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妈为了寻找青春的影子,重拾爱好,在家庭群里提到要买笛子,这一提议得到老
哥的支持。
B.“与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的年代”交代了老妈下乡的社会背景,点明老妈对笛子情
深的原因。
C.下乡知青多才多艺,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形式多样,备受大家喜爱,丰富了农村的
文化生活。
D.插队生活艰苦,但坐上返城大车离开时,知青们又恋恋不舍,表现出她们对这段岁
月的珍惜。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构思精巧,用大量篇幅插叙老妈与笛子的故事,表现了老妈对笛子的深厚情结,
丰富了文章内容。
B.文章在写老妈的青春记忆时连用四个“第一次……”,运用排比和反复手法,突出
她下乡的痛苦感受。
C.结尾通过老妈收到新笛子时的一系列细节描写,直接表现老妈对笛子的由衷喜爱和
对青春往事的挂怀。
D.妈妈教导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却放下了自己喜欢的笛子,二者对比中凸
显出了母爱的伟大。
8.“笛子”承载着老妈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文章对老妈当年的下乡生活进行了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蟠不熟,杀之,真诸
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
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
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穆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犹不改。宣子②骤谏。公患之,使金且鹿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
假寐。蜃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
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
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英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
耳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
半。问之,日:“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便尽之而为之莫食与肉
真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日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
退。遂自亡也。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
宣子日:“不然。”对日:“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
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
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溜,房顶瓦城滴水处,指屋檐下。②宣子,赵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
故/对日/翳桑之饿人也/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
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C.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
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
故/对日/翳桑之饿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谷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用社稷来代指国家或
朝廷。
B.“斗且出”的“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义相
同。
C.“遂自亡也”的“遂”与《琵琶行并序》中“遂命酒”的“遂”意义相同。
D.乙丑,中国传统的以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文中是用来纪日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灵公杀了没有把熊掌炖熟的厨师,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
赵盾和士季忍不住要去劝谏。
B.吸取了以往劝谏的教训,士季建议由自己先去,劝谏不成,赵盾再去。结果士季一
去,晋灵公就承认错误并表示会改正。
C.晋灵公没有改正,赵盾不停地劝谏,让晋灵公很厌烦,两次想杀掉赵盾。但由于种
种原因,最终没能杀死赵盾。
D.赵盾曾经有恩于晋灵公的武士灵辄,在晋灵公追杀赵盾时,灵辄为了报恩就倒过武
器来帮助赵盾并带着赵盾逃亡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译文:........................................................................
(2)“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译文:
14.对于“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这一事件,孔子是怎样评论的?请简
要说明。(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途中晓发
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注】劳歌:忧伤、惜别之歌。
15.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长风里”紧承题目的“途中”,虽是早晨雨过天晴仍令人感到有些凄清。
B.颈联写行途中登高回望,家乡一切都看不见了,当看到与家乡类似之景时更生悲情。
C.尾联承上联再写远望,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
D.诗人吟唱出“劳歌”是源于“赴远期”,由于此次离乡后归来遥遥无期,心生忧伤。
16.分析颔联所写的意象及其作用。(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
观的句子是:“,,。”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
........,”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3)《诗经•静女》中'[…........,......................”两句写出了
女主人公的调皮可爱和男子的憨厚痴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瑶绣,是瑶族服饰最出彩的部分,用在头饰、袖饰、襟饰、腰饰,处处见巧心。贺州瑶
绣以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为原料,用黑、蓝、白布打底,与其他绣种不同,瑶绣是
在中心处下针,从里往外绣;又以“反面绣”为特色,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
案。整个过程要求极精细,一旦出错,便—①.…,绣娘刺绣,没有现成的图案;如果有,也
是刻在绣娘脑子里。对于有语言没文字的瑶胞来说,同瑶歌一样,富含民族审美趣味,记录
了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图案,都蕴含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种绣法,都拥有一个神秘的
传说,从小在母亲身边…②.…,传承人李素芳对瑶绣手艺熟稔于心。贺州瑶绣虽有两千多年
历史,但因绣娘大多是“关门绣花”,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2004年,李素芳到杭州
打工,看到苏绣的兴盛,很受震动,便决定回乡创业,要让瑶绣这非遗文化森林中的古木,
重新开出万千花。
这些年,在政府扶持下,李素芳不断③,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精致绣
品。2016年,李素芳创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年年有鱼》2种刺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
发计划署用于商务笔记本的封面装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盟,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中一样,可
谓雪泥鸿爪。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库城市有如一本摊
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
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去读懂去参透去看清去获悉它的每一行文字
的内容、深处的寓意,字后的阴影和故事。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
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
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
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我的看法是,这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
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武
汉就是我的“敬亭山”。
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家乡是一本厚重的书,书中有名山大川、古建遗存,有寻常巷陌、小桥人家,也有传统
技艺、民俗风情……这些物质或者非物质的风物构成了独特的家乡文化。家乡文化的精华滋
养了人类个体的成长,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当然,家乡文化中可能还有一些消极的东
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对家乡拥有许多鲜
活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有独特的体验、感悟和深刻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在家乡的成长经历,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
文。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思想积极健康,中心突出,内
容充实,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将地名融在了乡愁中”错。材料一第一段原文是“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
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应是将乡愁融在了地名中。C项”才构成了一个国家的
文化自尊”错,材料一第六段原文是“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
的文化自尊”,“国家”应是“民族”。D项“不需要面对过去,能体现中文之美、有内涵
即可”不合文意。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是“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
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
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
2.答案:C
解析:A项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三段原文是“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
文化名人,比如说赵武灵王、乐毅、曹操、赵姬、罗敷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发生
在这里”。可见“历史文化悠久”与“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了许多历史故事”
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项“楚汉相争后的邯郸”错。材料二第五段原文是“刘邦统一天下,
建立汉朝,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这个时候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
名都'的称呼,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可见应是刘邦建立汉朝之后。D项“清朝时”
错。材料二第六段原文是“民国初年,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应是“民国初年”。
3.答案:B
解析:首先,“南京”的地名与“南京大屠杀”没有关系;其次,“南京大屠杀”属于
特殊的历史命运,不属于因“文化”而命名的范畴。
4.答案:①历史悠久,地名不变,延续三千多年。②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处晋冀
鲁豫四省交界处。③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故事。
5.答案:①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某一地域的历史
文化。保留了邯郸、衡阳等这些古老地名,就有利于传承这些地方所留下的成语、诗词等历
史文化,保留其特定的历史内涵。
②地名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这一地域的特定文化。保留
了苏州、扬州这些地名,就有利于传承苏州园林、扬州画派这些特定文化。
③地名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人们对这一地域的情感。
泰安等传统地名的保留,就留住了人们对东岳乃至山东的感情。
6.答案:B
解析:“点明老妈对笛子情深的原因"错误。老妈对笛子情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笛子象
征着她青春的影子,老妈看见笛子就像看见了青春的自己。
7.答案:B
解析:“突出她下乡的痛苦感受”错误。文章连用四个“第一次……”,主要是为了表
明七年的下乡插队时光,满载的是老妈全部的青春记忆.
8.答案:①儿时,笛子陪伴老妈长大,承载着童年快乐。②下乡插队时,一次次吹响
笛子,承载着思乡之情。③退休后想买笛子,承载着对青春的怀恋之情。
解析:本文开头写老妈退休后想买笛子,买笛子是“寻找青春的影子”,笛子承载着老
妈对青春的怀恋;第六至八段开始,写妈妈在笛子的陪伴下渐渐长大,笛子陪伴着老妈慢慢
长大,笛子承载着老妈童年的快乐。第九段之后下乡插队时,老妈一次次吹响笛子,笛子承
载着老妈的乡思。
9.答案:①写了下乡生活的艰难和老妈突出的才能,表现了老妈的坚强与乐观;②表
达了我对老妈的崇敬和赞美,深化主题;③使老妈形象更饱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回答作用题,要注意从内容、主题等角度综合考虑,内容上文章写了老妈下乡生
活的艰难和她突出的才能,表现了老妈坚强与乐观的性格,使老妈形象饱满,增强了文章的
感染力:主题上,文章通过描写下乡的母亲多才多艺,精心排练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备受
大家喜爱,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描写了大队一串钥匙都由老妈保管,大事小事,老妈
忙前忙后等事件,借此表达了我对老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0.答案:C
解析:依据语法结构,“箪食与肉”做“为”的宾语,与“之”一起构成双宾语,动宾
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项;“公徒”的意思是“诸侯的步兵”,名词,做“御”的
宾语,独立成句,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项。最终确定答案为C项。
11.答案:B
解析:“且”,第一个,一面……,一面……;第二个,暂且。句意:一面打,一面退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意义不同。选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灵辄为了报恩就倒过武器来帮助赵盾并带着赵盾逃亡了”分析错误,依据原文
“不告而退。遂自亡也”可知,灵辄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逃亡了。
13.答案:(1)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
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2)“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
的是我吧!
解析:(1)“贼”,名词作动词,杀害;“贼民之主,不忠”,判断句;“信”,信用。
(2)“怀”,怀念;“诒”,带给;“戚”,忧患;“其”,表揣测,大概;“其我之谓矣”,
宾语前置。
14.答案:①孔子认为太史官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②孔
子认为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很可惜。
解析:依据原文“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可知,孔子认为太史官董狐是古代的
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依据原文“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
越竟乃免”可知,孔子认为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
名很可惜,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参考译文】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大量征收赋税用来彩饰墙壁(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
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
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
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
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
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
“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
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诗经》上说:'没有人做事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可以
善终。’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
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短鹿去刺
杀赵盾。组鹿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
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髭L鹿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
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
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金且鹿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
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
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
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一面搏斗,一面
退出宫门。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
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
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筐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
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
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晋灵公被
杀便回来了。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
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
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
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
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
武公庙。
15.答案:C
解析:“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双眼”错,原句的意思是遥远看不见故林,更何况是在
落花时节。
16.答案:轻云、满月。以景写情:轻云归海,犹如游子归家,归心似箭。月满,象征
着团聚,不肯下山,也似游子对家乡的依依不舍,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家的依恋,不忍远离
的心情。
17.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股权转让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干旱地区打井应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联网技术工程师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合同模板(含智能家居售后服务)3篇
- 2025年度影视行业演员合同及健康保障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排水沟工程材料质量检验合同3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许可合同3篇
- 2024沈阳房屋租赁变更合同
- 2024模板离婚协议及财产分割执行监督及子女抚养合同3篇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 2025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做账实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账务处理示例
- 2025年人教版历史八上期末复习-全册重难点知识
-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政治 含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DB34-T 4859-2024 农村河道清淤规范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 2023北京东城区初二上期末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完整版)
- 不良事件分析鱼骨图
- 2020年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