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_第1页
2024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_第2页
2024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_第3页
2024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_第4页
2024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forglacierthicknessmeasurement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forglacierthicknessmeasurement目次前言 III112范引文件 13语定义 14目次前言 III112范引文件 13语定义 14本求 1数基础 1精度 25期备 2资收集 2仪准备 2人培训 2制作方案 26量业 2测方法 2测布设 3测密度 3测步骤 37据编 4测位图 4冰厚测记表 4剖图 48量查 49果交 4文成果 4数成果 4图成果 410据用 5冰储估算 5冰地构建 5附录A(料)冰厚度量录表 6参考献 7I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冰川厚度测量的基本要求、前期准备、测量作业、数据整编、质量检查、成果提交、数据应用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探地雷达设备进行冰川厚度测量。2 (GB/T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B65/T4783冰川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范DB65/T4784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冰川 glacier冰川厚度测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冰川厚度测量的基本要求、前期准备、测量作业、数据整编、质量检查、成果提交、数据应用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探地雷达设备进行冰川厚度测量。2 (GB/T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B65/T4783冰川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范DB65/T4784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冰川 glacier地球上由降雪和其他固态降水积累、演化形成的处于流动状态的冰体。大陆冰川 continentalglacier数字程型 digitalelevationmodel;DEMGB/T14911—2008,5.24]探地达 groundpenetratingradar;GPR4 数学基础4.1.1 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4.1.2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独立高程基准时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4.1.3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宜采用任意带投影。精度4.2.1 探地雷达最大探测深度应达200m以上。4.2.2 10m。5 资料收集包括地形图、DEM、遥感影像等资料。仪器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4~5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4.1.2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独立高程基准时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4.1.3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宜采用任意带投影。精度4.2.1 探地雷达最大探测深度应达200m以上。4.2.2 10m。5 资料收集包括地形图、DEM、遥感影像等资料。仪器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4~5人员培训论及仪器操作后方能参与测量。制定作业方案6 测量方法(2测线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a)b)c)测线宜均匀分布于冰川表面;有明显地形变化的位置应增加测线;对于由支流汇成的冰川,应在交汇处增加测线;13横剖面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海拔50m为间隔设置;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宜尽量靠近冰川边缘。d)e)测点密度200/~300测线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a)b)c)测线宜均匀分布于冰川表面;有明显地形变化的位置应增加测线;对于由支流汇成的冰川,应在交汇处增加测线;13横剖面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海拔50m为间隔设置;剖面的起点和终点宜尽量靠近冰川边缘。d)e)测点密度200/~3004m以内,纵剖面上测点密度略高于横剖面。测量步骤6.4.1 测厚作业中应考虑天线的便携性,宜采用天线长度为1m,中心频率为100MHz的天线。6.4.2 在雷达数字视频记录装置(DigitalVideoLogger)中通过调节时间窗口参数(TimeWindow)进行设置。宜统一使用4µs、2µs两档,分别对应150m~300m和小于150m的冰川厚度。6.4.3 设置。6.4.4 采用山地冰川中平均传播速度0.169m/ns,或采用公共终点法确定雷达电磁波实际传播速度。6.4.5 注:如中心频率为100MHz的天线,天线板长度为1m,天线的最小间距就为1m。6.4.6 中心频率为100MHz的天线,测量点间距设置为4m。6.4.7 应符合6.2的规定。6.4.8 应按照GB/T18341的规定进行,对每一测点做定位记录。36.4.9 止方位。6.4.10 果发现问题,应检查采集参数和采集方式是否合适。7数据整编测点位置图数据经内业整理后,以可视化形式标出测点平面位置,作为冰川测厚原始资料。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由内业整理后生成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填写内容见附录A。剖面图对每一测线进行系统整理和校对,以剖面图方式提供直观的冰川厚度。8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a)b)c)d)测点定位平面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测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测线是否符合要求;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是否完整、正确。9成果提交文档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6.4.9 止方位。6.4.10 果发现问题,应检查采集参数和采集方式是否合适。7数据整编测点位置图数据经内业整理后,以可视化形式标出测点平面位置,作为冰川测厚原始资料。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由内业整理后生成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填写内容见附录A。剖面图对每一测线进行系统整理和校对,以剖面图方式提供直观的冰川厚度。8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a)b)c)d)测点定位平面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测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测线是否符合要求;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是否完整、正确。9成果提交文档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数据成果应提交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图件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410 冰川储量估算根据冰川测点观测资料,结合冰川范围利用厚度积分法估算冰储量。其中冰川范围应符合DB65/T4784的规定,冰储量估算应符合DB65/T4783的规定。冰下地形构建10 冰川储量估算根据冰川测点观测资料,结合冰川范围利用厚度积分法估算冰储量。其中冰川范围应符合DB65/T4784的规定,冰储量估算应符合DB65/T4783的规定。冰下地形构建5附录A(资料性)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见表A.1。表A.1冰川厚度测量记录表6时间:地点:测线:测线方位:观测者:测点经度d.m.s纬度d.m.s距离m回波延时ns冰厚m冰面海拔m冰底海拔m精度m12附录A(资料性)冰川厚度测量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