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基础_第1页
中医理论基础_第2页
中医理论基础_第3页
中医理论基础_第4页
中医理论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与营养1中医理论基础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文化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

形成基础医学基础——长期医疗实践中医学知识的积累;哲学基础——古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中医学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医学巨著,奠理论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难经》——对经络、命门、三焦等的论述,在《内经》基础时上有所发展;形成标志《伤寒杂病论》——创造了较为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系统;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药学理论奠定基础2二、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结构上—不可分割

功能上—相互协调

人体是一个病理上—相互影响

有机整体诊断上—察外知内

整体治疗上—着眼全局

观念季节气候变化

人与自然环境昼夜晨昏变化

人与外环境地理区域不同

的统一性社会地位

经济条件

人与社会环境文化信仰

婚姻家庭

人际关系影3三、昼夜晨昏之中邪正消长变化与病情关系表早晨(朝)中午(日中)黄昏(夕)夜半人气(正气)始生长始衰入藏病气(邪气)衰败(正胜邪)始生独居于身病情旦慧昼安夕加夜甚4四、地域不同对机体、疾病及治疗影响地域环境及生活习惯体质疾病治疗东方鱼盐之地,海滨傍水,食鱼而嗜盐黑色疏理痈疡宜砭石西方金玉之地,沙石之处,华食而脂肥较壮(邪不能伤其体)病生于内宜毒药北方天地所闭藏之域,野处而乳食较壮脏寒生满病宜灸焫南方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嗜酸而食腑致理而赤色挛痹宜微针5五、辨证论治

辨病因

辨病位

辨证辨病性辨别证候

前目辨病势

辨证辨邪正关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

论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提的确定治疗原则

论治方法、手段治疗疾病

及选用方药6六、人体组织结构分阴阳归纳

上下阳——上部

阴——下部

背腹阳——背部

阴——腹部

阳—体表

四肢阳——外侧

人体表里阴——内侧

分阴阳阳—六腑

阴—体内—内脏阴—五脏阳——心、肺

阴—肝、脾、肾

经脉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

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面7

七、指导养生防病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阳虚阴盛体质者(能夏不冬),夏用湿热之药预培其阳,则冬不易发病。

阴虚阳亢体质者(能冬不夏),冬用凉润之品预养其阴,则夏不易发病。

3.补其不足,泻其有余。8八、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归类表药物性能属

阴属

阳药性(四气)寒、凉温、热五味酸、苦、咸辛、甘(淡)升降浮沉沉、降升、浮辛味能发散,甘味能补益,酸味能收敛,苦味能清火,咸味能软坚。9九、五行1、五行相乘(克):

土水

火金金旺克木木旺土衰

土衰水盛水盛火衰

火衰金旺

102、五脏之间的关系:水生木

木生火金生水

火生土

土生金

金克木

木克土火克金

土克水

水克火

脾气散精约心火过亢肾精涵养肝血济养肝升发太过防脾土壅滞心肾肾水滋润制肺气肃降制约疏泄条达以肝肝肺降水液心阳温煦心阳温煦制运化水湿防约肺气肃降止肾水泛滥肺脾

肾心脾11

心病木乘土脾病肾病肝病土侮木子病及母母病及子木

木子病及子肺病侮乘母金母病及12

3、推断病情;

4、诊断病情;

5、确定治则治法,如:“虚者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抑强扶弱”,“平衡”。13十、脏腑的概念及内容分类

概念——内脏的总称

脏腑是包括形态、生理、病理学在内的一个综合的功能单位。

脏腑五脏名称——心、肝、脾、肺、肾

理特点——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分类六腑名称——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生理特点——传化物(“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名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生理特点——似脏非脏,似腑非腑14十一、病例:糖尿病——消渴症

1、上焦化热——燥热伤肺——肺燥津枯——多喝上消

胃燥津伤——脾阴虚耗——多吃中消

肾阴耗损——肾不固摄——多尿下消

2、维生素B6充足烟酸

色氨酸

维生素B6缺乏黄尿酸

15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体筋血脉肌肉皮毛骨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变握忧哕咳栗五脉弦洪缓浮沉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音角徵宫商羽人体

自然界

16五脏17

一、心

心位于胸中,两肺叶之间,横膈膜之上,其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一)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又称心主神明、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和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二)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形体官窍,主要是指五体与五官九窍。五体,指脉、筋、肉、皮、骨五种组织。五官,指目、舌、口、鼻、耳五种器官。头面部五官有七窍,再加前后二阴,共为九窍。

心在腑合小肠,在体主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1、心主脉

脉,指血脉、血管,为血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并约束血液在其中运行。

2、心其华在面

3、心开窍于舌

18

(三)心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1、心在志为喜

喜,即喜乐、喜悦。是心情愉快的一种情志活动,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良性反应。

2、心在液为汗

汗,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汗孔排出的液体,亦称汗液。

(四)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2、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气通于夏气,是说心之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生机最强。夏季是暑热之气当令,因此,夏季又要预防暑热之邪伤心。

附:心包络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为君主之官,不得受邪。19

二、肺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官,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由于肺在五脏六俯中位置最高,覆盖于诸脏之上,帮称肺为“华盖”。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亦称肺气的运动特点),主要表现为宣发与肃降两个方面。肺的宣发肃降,贯穿在肺的生理功能的各个方面,即肺的任何生理功能,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来完成的。

肺在腑合大肠,在体主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一)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运行起着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3、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的作用。

4、肺主治节

肺主治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治理调节呼吸之气,二是治理调节全身脏腑气机,三是治理调节血液进行,四是治理调节津液代谢。20(一)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运行起着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3、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的作用。

4、肺主治节

肺主治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治理调节呼吸之气,二是治理调节全身脏腑气机,三是治理调节血液进行,四是治理调节津液代谢。21

肺司呼吸与肺主气的关系示意图自然之气清气浊气鼻肺司呼吸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一宣一降,调畅气机主一身之气肺主气22(二)肺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肺主皮毛,其华在毛

2、肺开窍于鼻

(三)肺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1、肺在志在忧

2、肺在液为涕

肺与鼻涕的关系示意图

涕为肺之液

开窍于

分泌

(四)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主宣发肃降

2、肺为娇脏

3、肺与秋气相通应23

三、脾

脾位于腹中,与胃腑以膜互连。脾胃同主消化,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精微物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的消化功能,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

脾在腑合胃,在体主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24

(2)运化水液:脾运化水液,是说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基础上,又吸收其中的水液,生成津液,输布至全身的作用。脾主运化作用示意图主运化心肺运化水液吸收(精微和水液)转输消化水谷口胃脾运化水谷输布全身25

2、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于脉外的功能。

(2)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脾主肌肉,主四肢

2、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脾主运化功能与食欲、口味有着密切关系。

(三)脾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1、脾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集中思想考虑问题的一种情志活动。

2、脾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唾液中较为清稀的部分称作涎。涎有润泽口腔和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增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26

四、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

肝在腑合胆,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一)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疏泄,疏通畅达。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27

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简图1.调节情志活动——气机调畅,脏腑气血平和——心情开朗,不易郁怒维持血液运行——气机调畅,血液运行正常(气行则血行)

调节月经——血液充盈胞宫——月经正常,妊育胎儿

促进消化吸收——调畅脾胃气机,分泌排泄胆汁——消化吸收正常

调节水液代谢——肺脾肾三焦气机调畅,水液运行正常(气行则水行)

调节精液排泄——疏泄与封藏(肾)结合——精液排泄通畅、适度肝主疏泄调畅气机282、肝主藏血

肝藏血的作用简图

调节血量

动静

静止——外周血量减少肝藏血

供养相关组织器官

肝藏血量增多肝藏血量减少

防止出血

濡养肝脏,制约肝阳,涵养肝气贮藏血液

活动——外周血量增多

调节血流量29

(二)肝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肝主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健和韧带,是连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组织。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爪是筋的延续,故有“爪为筋之余”之说。

肝与筋、爪的关系简表联系的基础病理意义病理意义肝藏血肝血充足,滋养筋爪,则关节运动灵活而有力,爪甲坚韧,红润光泽肝血不足,筋爪失养——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或抽筋;爪甲软薄、枯槁,或变形、脆裂302、肝开窍于目

肝与目的关系简表联系的基础生理意义病理意义肝藏阴血肝之阴血充足,则视物清楚,辨色正常肝血不足——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不足——两眼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风内动——两目斜视、目睛上吊(三)肝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1、肝在志为怒

怒,即恼怒、愤怒,是情绪激动的一种情志活动。

2、肝在液为泪

泪,即眼泪,是眼睛内分泌出的液体,有濡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肝与泪的关系示意图泪为肝之液肝目泪开窍于分泌31

(四)肝的生理特性

1、肝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

肝在五行属木,木性主升发。肝主疏泄,其气宜调和畅达。

2、肝为刚脏,体阴用阳

肝为刚脏,是指肝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体阴,是指肝脏本体藏阴血,阴血皆属于阴,故称体阴。

3、肝与春气相通应

肝气在春季最旺盛。肝与春季、风木及青色、酸味等有一定的联系,这对肝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2

五、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在腑合膀胱,在体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33(一)肾的生理功能

肾的生理功能简表功能

含义

生理作用

肾主藏精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或称精气)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气的作用

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肾中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

主生殖:肾中精气产生天癸而主生殖。肾中精气充足,生殖功能正常

主生髓、充脑、化血:肾精充足,脑髓充满,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耳目聪明;精生髓而化血,精足血亦足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肾对水液的气化作用,包括分清泌浊和司开合两个方面肾主水是在肾阳肾气的作用下完成的。肾的阳气充足,气化正常,则水液之清者上升固摄体内,水液之浊者下降排出体外,保持水液代谢平衡

肾主

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气而协助呼吸的作用

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肾中精气充足,摄纳正常,能助肺纳气,则呼吸均匀和调

341、肾藏精

肾中精气与生长发育及生殖关系简表1.肾中精气

年龄生长发育表现

天癸

生殖功能

逐渐充盛

幼年期发长齿更,骨骼生长,身体增高

未至

比较充盛

青年期发育近成熟,生出智齿,骨骼长成

开始具有

充盛至极

壮年期发育近成熟,生出智齿,骨骼长成筋骨坚强,身体壮实,精力充沛有

正常

逐渐衰少

老年期

发脱齿落,形体衰老

逐渐丧失

35肾藏精气与生长发育及生殖关系简表

肾藏精概念—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功能肾精来源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先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等精微物质——后天之精资助充养肾精作用主生长发育——精气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主生殖——肾精产生天癸而主生殖生髓——肾藏精,精生髓充脑——精生髓,髓上充于脑(脑为髓之海)化血——精髓化血化生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36肾与脑、髓、骨、齿、血、发的关系示意图

肾———精——→髓藏生脑髓脊髓骨髓精成而脑髓生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滋养血化发(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养372、肾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故又称肾为“水脏”。

肾主水的作用示意图

水饮胃脾肺分清泌浊肾膀胱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司开合(气化)383、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气而协助呼吸的作用。

人体的呼吸功能,由肺所主。经肺气的宣发,呼出浊气,经肺气的肃降,吸入清气。但还须得到肾的摄纳,才能保持吸入之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二)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肾主骨肾与骨、齿、发的关系简表联系的基础生理意义病理意义肾藏精生髓养骨精髓充足,则骨骼坚固,不易折断(肾主骨)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小儿骨骼生长发育不良,老人骨质脆弱,易于折断肾精充养牙齿肾精充足,则牙齿生长发育正常、坚固(齿为肾之际)肾精不足——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脱落肾精化血精血养发精血充足,则头发乌黑而润泽(发为血之余精血不足——头发枯萎、稀疏、早脱、早白(发为肾之外候)392、肾其华在发

头发的生长,赖血以养,故称“发为血之余”。但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与耳及二阴的关系简表关系联系的基础生理意义病理意义肾与耳肾藏精肾精充足,髓海充满,则听觉灵敏肾精亏少,髓海空虚——听力减退或耳聋、耳鸣肾与前阴肾主生殖肾精充足,产生天癸,则生殖功能正常肾精亏损——生殖功能减退,如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肾与后阴肾主水肾气化水液正常,则尿液生成、排泄正常肾气化失常——排尿失常,如尿频、尿失禁、遗尿、尿闭肾中精气阴阳肾阴肾阳充足,滋润、温煦肠腑,则大便排泄正常肾阴不足,肠液干枯——大便秘结肾的阳气虚衰——排便艰难或大便失禁、久泄滑脱40(三)肾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1、肾在志为恐

恐,即恐惧,是害怕心理的一种情志活动。肾之精气化生为恐志,故称恐为肾之志。若恐惧太过,则伤肾,导致肾气不固,气泄于下的病变

2、肾在液为唾

唾,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亦称唾沫。唾具有润泽口腔,溶和食物和滋养肾精的作用。唾为肾精所化,若久唾或多唾,则易耗肾精。

肾与唾的关系示意图

唾为肾之液肾——————精—————————→夹舌本通舌下————→唾化为唾藏沿足少阴之脉上行(廉泉)出生41

(四)肾的生理特性

1、肾主封藏

封藏,密封储藏。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为水火脏,藏真阴而寓真阳。肾主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

2、肾与冬气相通应

肾为水脏,藏精而为封藏之本,故以肾应冬。42六腑43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腑在受纳和传化水谷的过程中,食物及其残渣必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犹如关隘,《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六腑传化物,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说法。

一、胆

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又称胆囊。胆内贮藏胆汁,胆汁又叫精汁、清汁,故又称胆为“中精之府”、“中清之府”、“清净之府”。

胆的形态中空与其他腑相类同,贮藏胆汁,胆汁有助消化的作用,属于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故胆为六腑之一。但是,胆贮藏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胆中没有食物或残渣从中直接通过,与其他腑有区别,故胆又属于奇恒之腑之一。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44胆的生理功能简表胆功能生理作用主要病变压器贮藏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胆气疏泄,注入肠中,以促进消化贮藏排泄胆汁失常——厌食、腹胀、腹泻等症主决断判断事物,做出决定与人的胆量、勇怯有关胆气虚怯——胆怯易惊、善恐等神志异常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是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生成之后,汇集于胆,由胆腑贮藏。随着消化食物的需要,在肝胆的疏泄作用下,又将胆汁排泄到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

若胆贮藏、排泄胆汁功能失常,就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胆失于疏泄,胆汗外溢,浸渍肌肤,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尿黄等症状。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恶心、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45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

胆主决断的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进行,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胆敢勇壮之人,遇到惊恐等精神刺激,造成的影响较小,也易恢复。胆气虚怯之人,受到惊恐等精神刺激,则出现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异常的病变。所以,胆主决断与人的胆量、勇怯有关。

46

二、胃

胃位于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分为上、中、下三脘: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的部分为中脘,相当于胃体部分。贲门上接食道,幽门下连小肠,是饮食食物出入胃腑的通道。胃与脾,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喜润恶燥。

胃的生理功能及特性简表

胃功能生理作用主要病变受纳水谷接爱容纳饮食物,以利于消化胃不受纳——纳呆、厌食、脘胀腐熟水谷初步消化饮食物腐熟障碍——胃脘胀痛、嗳腐食臭特性:胃主通降胃保持通畅下降运动,则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胃失通降——食滞胃脘,则胃脘胀痛;胃气上逆,则呕吐、呃逆、暧气;影响肠腑传导失常,可出现便秘47(一)胃的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

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道,进入胃中,由胃接受和容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人体气血的化生,脏腑的功能活动,都依赖于水谷中的营养物质,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之本”。

若胃有病,就会影响受纳功能,出现纳呆、厌食、脘胀等症状。

2、主腐熟水谷

腐熟,腐化成熟之意。胃主腐熟水谷,是指胃具有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信糜的作用。容纳于胃中的饮食物,经胃的腐化成熟,初步消化成食糜状态,再下传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若胃的腐熟功能障碍,就会出现脘部胀痛、嗳腐食臭等食滞胃脘的症状。

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化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故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48(二)胃的生理特性

1、胃主通降

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具有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特性。饮食入胃,在胃气的推动作用下,经初步消化的食糜才能下行小肠,饮食物才能被进一步消化。只有在胃的气机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状态下,消化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因此,有胃主通降,胃以通为和,以降为顺,胃主和降之说。胃的受纳腐熟功能,是胃气的作用。故胃主通降,也称胃气主通降。

胃的通降作用,体现在胃的生理功能之中。通降正常,则胃能受纳水谷,腐熟后的食糜能下行小肠,并能影响肠腑的传导和粪便的排泄。若胃失通降,食滞胃脘,则出现纳呆、脘胀、脘痛等症;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若胃气不降,影响肠腑传导,则会出现大便秘结之证。

2、胃喜润恶燥

胃喜润恶燥,是指胃中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的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和蒸化,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胃为阳土,其性通降下行,喜润恶燥。胃气上逆呕吐,损伤胃中津液;燥热犯胃,耗伤胃阴,导致胃阴受损。所以,在治疗胃病时,要注意保护胃阴。49三、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口接幽门与胃相通,下口接阑门与大肠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进一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小肠与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爱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小肠生理功能简表小肠

功能生理作用主要病变受盛化物泌别清浊接受贮盛由胃下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吸收精微和津液;将食物残渣下传大肠,多余水液经肾膀胱形成水液。消化吸收不良——腹胀、肠鸣、腹泻、便溏等症。50

受盛化物:受盛,接受、贮盛。化物,消化饮食物、化为精微。小肠主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肠具有接受、贮盛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的作用。二是指小肠对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和化为精微的作用。

泌别清浊:泌,即分泌,使包含的液体流出。别,即分别,使不同的物质分出。清,指水谷精微(含津液)。浊,指食物残渣(含水液)。小肠主泌别清浊(亦称“分别清浊”),是指经过化物之后的饮食物中,包含着精微、水液和残渣,由小肠使其分别出来。分清,即是将精微(含津液)部分进行吸收。别浊,一是将残渣部分下传大肠;二是将经过脏腑组织利用后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肾和膀胱,形成尿液。由于小肠吸收水液,参与了人体水液的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小肠的受盛化物的泌别清浊功能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受盛化物是为泌别清浊做准备,泌别清浊是在受盛化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化物的目的所在。化物主要是消化饮食物,泌别清浊主要是吸收精微。因此,小肠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与吸收。小肠的病变,主要就是消化吸收不良,可见腹胀、肠鸣、腹泻、便溏等症。

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液归入糟粕,导致水谷混杂,则出现大便稀薄,小便短少。所以,小肠功能与尿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腹泻初期,常采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51四、大肠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下口紧接肛门。大肠的上段称“回肠”,下段称“广场”。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结肠和直肠。大肠与肺,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主津。

传化,包括传导和变化。传导,即传送、引导。是指大肠接受小肠传来的食物残渣,逐步向下传送、引导,以致排出体外的作用。变化,是指大肠将食物残渣中多余的水液吸收,变化为形粪便的作用。

主津,是说大肠在传化糟粕过程中,吸收水液,参与了水液的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大肠传化糟粕功能,是指大肠具有吸收部分水液,形成粪便并暂时贮留,而后排出体外的作用。因此,大肠传导变化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便的异常。若水液不得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出现泄泻;若大肠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可出现便秘。52

大肠传化糟粕功能,是指大肠具有吸收部分水液,形成粪便并暂时贮留,而后排出体外的作用。因此,大肠传导变化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便的异常。若水液不得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出现泄泻;若大肠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可出现便秘。

大肠的生理功能简表大肠功能生理作用主要病变传化糟粕、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水液,将食物残渣变化为粪便,并排出体外传导变化失常——泄泻或便秘53

五、膀胱

膀胱又称“尿脬”,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与肾,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要贮存和排泄尿液。

人体的水液,在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的作用下,布散全身,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下归于肾,在肾的气化作用下,使水液之浊者,形成尿液,下输膀胱贮存。膀胱贮尿到一定量时,通过气化作用,将尿液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还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因此,肾的气化失常,则可导致膀胱贮尿排尿失常的病变。若膀胱气化不利,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等症;若膀胱气虚失于约束,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等症;若膀胱气虚失于约束,可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尿失禁等症。

膀胱的生理功能简表

膀胱

功能生理作用主要病变贮尿排尿肾与膀胱气化正常,则贮尿排尿功能正常膀胱气化不利——不便不利或癃闭膀胱气虚失于约束——尿频、尿急、遗尿、尿失禁54

六、三焦

(一)三焦的基本概念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三焦部位的划分,一般认为:上焦,是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也有将上肢及头面部归属于上焦的。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脏腑。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等脏腑。也有将下肢归属于下焦的。

(二)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

2、运行水谷和水液55六腑传化物的作用及关系简图1.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小肠: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影响)泌别清浊——吸收精微下传食物残渣

大肠:传导变化——吸收水分(影响)形成、排泄大便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排泄吸收消化56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就其主要关系而言,是五脏配五腑的关系。脏属阴,腑属阳;阴主里,阳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组成了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脾合胃,肝合胆,肾合膀胱的脏腑表里关系,亦称“脏腑相合”关系。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结构上,有经脉相互络属。即属脏的经脉络于相合的腑,属腑的经脉络于相合的脏。其二,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相合的脏腑之间,相互为用,相互协同,共同完成某一功能活动。其三,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合脏腑的病变相互影响,脏病可及腑,腑病可及脏,脏腑可同病。因此,在治疗上,相应地就有脏病可治腑,腑病可治脏,脏腑同治等方法。可见脏腑相合理论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57(一)心与小肠

在结构上,心的经脉属心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在生理功能上,心属火、主血,心火温煦、心血濡养,则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以化生心血。

在病理方面,有“心移热于小肠”之说。一方面,是心火亢盛,通过经脉下移于小肠,使小肠有热;另一方面,小肠热盛,亦可循经脉上炎于心,使心火亢盛,可见心烦、舌赤、口壬生疮,以及尿赤热痛等症。58(二)肺与大肠

在结构上,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在生理功能上,主要表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为用关系。由于肃降与传导能影响脏腑气机,故肺气肃降下行,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