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入:看到雪峰,你有什么感受?1月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素养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象征的手法3.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走近作者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园人。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并关入荣湟源看守所。后来被当做“有文化的犯人”选拔出来,在一家监狱工厂学炼钢。颠沛于青海垦区二十余年。在这个沉闷且冷寂的 1962 年里,昌耀因言获罪,当时在青海省西部,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自弃,反倒因远离城市喧嚣而从这荒漠野地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冷静与清醒,对于生命的受难也产生了新的理解与阐释。“文革”后平反

2、,仍坚持留在青海,在青海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出版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创作背景2.他后天流离颠沛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生命的认知带有一种强烈的悲苦意识,但是流浪并不代表卑弱,悲苦也并不意味着懊丧,被戴上“荆冠”而放逐的西部生活虽然使他与当时的主流话语有所隔膜,但是他从西部风俗文化中也获取了新的更为宏大的艺术视野,他诗歌中的生命意识也在悲苦的基础之上成长为一种悲壮而辽阔的主体感召。1.“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陈思和3.昌耀的诗作风格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

3、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解题: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实际上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于“峨堡”一词的发音。那么,“峨日朵雪峰”便是指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据此推测,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命名,只是诗人采用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一读:诗人的生命意识我读到了一个( )的诗人,因为他( )。焦灼:因为他处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界之点,“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个“仅”字道

4、尽了他外在高度的艰难跋涉。艰难:因为太阳跃入山海,石砾不时滑坡,都牵引、拽拉着诗人的“滑坡”和流血。渺小:因为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生命的攀援者、进击者、抗争者乃至创造者:1.但他仍对生命保持着一种原始的激情和热望,他“小心地探出前额”,试图于这“雪峰”“山海”之处寻得自我内在高度的新的征服。2.仍然以“指关节”为“铆”深嵌苦难的“巨石”, 以渗血的“千层掌鞋”“撕裂”物质的桎梏。3.即使渺小如蜘蛛,依旧拥抱着大自然的所有赐予。悲苦?悲壮!思考:试着给本诗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把握整体内容。二读:诗歌的生命意象峨日朵雪峰之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

5、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嚣:xio,喧哗揳:xi,捶打罅隙:xi x,裂缝,缝隙读准字音知识储备:关于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 康德“昔人论诗词

6、,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深入探究:关于诗歌意象尝试找出这首诗歌的意象,并分析这首意象的含义与作用。太阳、山海、石砾、深渊、血滴、雄鹰、雪豹、蜘蛛峨日朵雪峰之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深入探究:关于诗歌意象雪峰、太阳、山海、石砾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

7、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从这类自然意象中,我读出了( )。 1.自然的广阔幽深2.诗人笔下的高原险峻、肃杀且强力的生命特征;深入探究:关于诗歌意象 岩壁“锈蚀”且险要,因而“我的指关节”不得不像“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我的“千层掌鞋”不得不被刃石“撕裂”而流血。从这类行动意象中,我读出了( )。 “巨石”已经不单是自然意义上的物质苦难了,它更暗示着一种灵魂上的束缚和桎梏,而我的“流血”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理 伤害,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挣扎与自渡。通过“我”与自然相抗姿态的刻画,实现了诗歌中英雄主义悲壮风格的创

8、造。最后一节的意象有何用意?蜘蛛:诗人自喻可怜生命渺小,依然强劲默享生命平等,共享快慰 雄鹰:蓝天领主; 雪豹:雪山之王。代表着真正强大的事物。标榜英雄,给人以奋进的力量。意象之间的反差对比:建构诗人充斥着生命力感的世界。按理,同英雄主义式的攀援者共同“默享自然的快慰”的当是强大凶猛的野兽,但诗人却用“小而可怜”的蜘蛛来替代为伙伴,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知的“缩小”。但自我的缩小并非是对自然乃至宇宙的卑从和屈服。最后一节的意象有何用意? 雪峰、落日、山海、石砾、巨石的罅隙、雄鹰、雪豹,锈蚀的岩壁一系列形象,构成雄浑、壮美、崇高、紧张的审美特征(意境), 与蜘蛛弱小、可怜、默享的形象特征形成鲜明对比,

9、突出了生命的谦卑与坚毅,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陈思和曾探讨过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他将之总结为两种状态,“一是把自然看作人世社会的对立物,在流连于原始的非文化性的大自然中,寄寓了诗人逃避现实的苦恼。另一层是把生命投诸宇宙,通过对宇宙奥秘的无穷性来获得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常有的境界”,诗人在攀援的过程中悟到了自然宇宙的无穷尽,又在这苍茫与渺小的对立矛盾中,体认到生命意义的无穷尽,于是诗歌充斥着一种苍雄与浑厚的原始力度。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洪荒的敬意,也凭 “蜘蛛”意象的安排而彰显了作者与命运相周旋与苦斗的人生快慰。三读:诗歌的内在技巧1.诗歌的硬语(古语)应用。“嚣鸣

10、”“罅 隙”“锈蚀”“默享”“快慰”等语汇的使用给人奇崛古奥的印象,这些充满语言张力的“硬语”以“醒觉、紧张与撞击的效能”,体现了“精神的力道”,构建了一个冲撞且紧张的峨日朵雪峰的诗歌背景,强化了诗人的“独语者”与“攀登者”的行者形象。2.诗歌长句和标点的使用。长句是昌耀所偏好的写诗习惯,其目的在于构建出能与自身精神强度所对应的诗歌形式,进而表达出自我思想的形 态,而对标点的斟酌则体现了诗人节奏感的判断与把握。3.诗歌分行的掌控和诗序的调整。最后一处,以书面的形式打破了语言结构的圭臬,紧凑了诗歌的节奏,实现了对诗歌语言与情绪关系的把控,进而使得诗歌本身具有了一种生命性。拓展阅读活动:1.试比较

1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峨日朵雪峰之侧,并概括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人物形象情感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形象。一个高度理智与清醒、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攀岩者形象。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健之力;表达奋发昂扬、热烈向往的进取精神。对理性的探索,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活动:2.峨日朵雪峰之侧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相比,都描写了阔大的景象,找出这两处描写,比较这两种意境有什么区别,结合作者背景,说说这区别的原因在哪里?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

12、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意象 意境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意境峨日朵雪峰之侧意境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富有力量感。阔大、雄壮。薄壁、雪、太阳、山海、石砾。令人恐惧。阔大、凝重。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于1962年。这个时间的昌耀,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虽然诗人一直处于满怀冤屈、艰难存世的状态中,然而诗人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依然呈现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展现着生命的坚毅与坚韧。拿个体生命对抗个体生命的意义 1919年,巴黎

13、和会,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 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7月14日,毛泽东主编 的湘江评论创刊。 7月21日 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拿个体生命对抗外部力量 请展开想象,将下面诗中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