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发展及未来课件_第1页
ERP的发展及未来课件_第2页
ERP的发展及未来课件_第3页
ERP的发展及未来课件_第4页
ERP的发展及未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RP的发展及未来

8.1ERP的需求与市场

1.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为了达到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和高效率的生产作业三个目标所表现出来的矛盾。①生产上所需要的原材料不能准时供应或供应不足。②零部件生产不配套、积压严重。③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劳动生产率下降。④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期长。8.1.1ERP的需求2.外部市场环境的挑战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世界市场统一化。市场从短缺经济演变为过剩经济。①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②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③市场价格的透明化。④顾客的质量和服务意识的觉醒。⑤世界各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做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服务越来越好、对环保充分重视。

ERP的未来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希望和生机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和环境E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一套崭新的生产管理技术,需要建立一种与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为羸家。ERP的未来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3.ERP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企业在ERP应用上失败的阴影,很多时候只是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挫败感。部分原因来自于ERP软件的高价格,销售商过分夸大ERP的作用,把它拔高成改造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

随着市场环境不断改善,ERP需求的增长是必然的。能否成功实施ERP,完全掌握在企业用户自己的手中。据统计,2006年中国制造业ERP软件市场为34.08亿人民币,较2005年增长22.37%,约占全球ERP市场份额的1.47%。4.后ERP时期的技术需求变化涉及范围:从企业内部到了企业之间。实施方法:从简单的业务建模到模型驱动,从传统的架构到现在的基于WAPSERVICE,基于SOA架构。现在系统开发都是软件生成,做软构件和软件服务。集成方式:从简单的数据互通到企业业务的互操作,基于企业服务器和企业总线的互操作。应用范围:从内网走向了外网和移动网。角色支持:从单一方面的支持到现在的商务智能。理论基础:过去是管理学和软件工程,现在逐渐走向服务科学工程。

从企业和应用角度ERP技术的变化(1)越来越的企业要求行业性和企业化的解决方案;(2)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应用ERP,需要ERP有对症下药的可裁剪性和适应性;(3)要求ERP能跟上企业的组织和业务的变化,有不断演化和扩展的能力;(4)全球化引发企业管理的新模式,跨企业协作要求ERP在企业跟协作伙伴之间产生一种技术协调和生产协调;(5)

很多企业引入管理咨询服务,优化其业务过程及组织机构;(6)随着移动计算的发展,企业要求ERP系统能够支持移动商务应用模式及移动管理方式;(7)许多企业用户希望与ERP软件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8)ERP软件商、咨询商需要有先进灵活的软件架构和工具,快速支持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9)新概念、新方法与新架构的出现引起软件平台升级。1.ERP的泛化与定位回归国际ERP厂商在中国市场推进受阻,国内的ERP龙头厂商因利润增长趋缓开始战略转型。ERP被普遍泛化,一些ERP厂商往往在自己的产品上、理念上均包装上了ERP的外衣,尽管这样的产品和ERP并不完全吻合,也被插上ERP的标签;ERP厂商追求规模化,抛弃细分市场需求,转而进行“大而全”的产品研发。8.1.2ERP应用与开发现状分析

泛化ERP,一是为了使ERP的概念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二是厂商想把整个的产业做大。泛化ERP,无法表现出差异化;导致无形竞争,削弱了ERP开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泛化现象说明现在国内外的供应商们都没有很好的、非常准确的来满足中国市场对ERP的需求。也是对ERP发展思路不清晰的一种表现。泛化也导致了企业用户在面临ERP选型时无从下手。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细分需求的ERP,也就不能对企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ERP泛化带来的影响ERP泛化的误导作用第一,很多企业的能力和经验是不是可以扮演成功的、有竞争力的ERP供应商需要打一个问号。第二,ERP被泛化,造成客户期望越高、失望越高的状况。ERP本身的承载和赋予的信息终归是有限的。第三,那些不是ERP的厂商却打着ERP旗号的厂商,不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与专长,这对企业自身和ERP行业的发展都可能带来不利。

ERP业务定位的回归不能把从工业制造业管理业务中所产生的经验简单的应用到金融业、流通业和其他企业,就认为可以达到上ERP的目的了。ERP来源于制造业,目前的重点仍然是服务于制造业。据统计,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从业人员占82%。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但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率仅为24.2%。ERP软件开发必须专注化

产品市场细分的需求,要求ERP开发商必须专注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定位。只有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做精、做专、做强的ERP厂商才有可能成为领袖型企业。市场调研工作是业务销售前必须做的功课,扎扎实实的研究用户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2.ERP企业用户的成熟成熟的用户要有自己清晰的需求和判断。企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ERP呢?就是要做到:知理:ERP是怎么实施的,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提升;知己:必须知道自己的需求,企业的问题在哪里;知彼:知道什么样的供应商才是能解决自己问题;知用:选型之后,要明白如何利用ERP来为自己创造价值。用户正在变得成熟起来企业领导不敢轻易尝试,或对ERP投资举棋不定的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许多客户,对ERP的认识和行业本身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他们跟踪ERP行业很长时间,了解这个行业的厂商甚至比厂商的销售员还要全面。这些企业领导对ERP开始有了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手下有了专业人才。一些企业领导在慨叹ERP专业人才的缺乏,这本身说明了企业用户正在变得成熟起来。供需之间的互相促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走向深入,企业要买ERP的自发愿望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非制造行业都产生了大量的ERP软件系统的需求,有的已经在实施这样的“ERP系统”。一批专业化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如外贸行业的南北公司、物流领域的五奥环公司、擅长分销管理的合易公司、石油行业的侏罗纪公司等。ERP理念的普及,有力推动着我国企业在管理水平上的大幅提升。供需之间的互相促进一定会使软件发展和企业管理应用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3.软件厂商的市场竞争态势ERP软件领域的企业兼并变得越来越普遍。合并造就企业的总体排名会大大超过竞争对手。与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相反,目标客户正在往“小”发展。大量“零碎”的中小型企业市场总量诱人。2003年6月,SAP公司进行了进军中小型市场的网络发布会。如果不是市场变化,像SAP这样的高端ERP厂商不会轻易向下延伸,去“侵占”原属中小型市场的厂商们的领地。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他们必须开拓新的市场,那就是中小型企业市场。

4.中国ERP发展现状经历了概念普及、应用尝试、成功后再深入应用一系列初期阶段后,中国ERP市场已逐步走向成熟。大型企业的ERP产品和服务需求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而中小企业对ERP软件需求也逐步扩展。ERP商取得了辉煌战绩,形成“南金蝶,北用友”的格局。企业用户对ERP开发商的服务能力、专业性与成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一批新概念在国内厂商中推行开来。2006年,金蝶推出基于BOS(商业操作系统)的EAS(企业应用套件);2007年,用友发布主题为RTE(实时企业)套件的新产品,这是基于UAP(统一应用平台)之上开发出来的新的管理套件。神州数码ERP,从开始以针对中型企业的易飞ERP

切入国内的中端市场为开始,到目前一体化的产品线提供,每一步走得都非常稳健。在高端市场,神州数码ERP已经完成了由制造业、到集团财务、再到集团分销和卖场连锁零售领域的成功延伸和覆盖。

8.2ERP的发展趋势

及ERPⅡ的提出全球经济的剧烈变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ERP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这一切都为ERP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ERP软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⑴加强系统的集成性。如与EDI、CAD等集成于一体。⑵采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在线分析处理等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宏观决策的分析工具。⑶软件结构更灵活、价格更低廉、实施方法更快捷。⑷新一代的ERP必将是电子商务时代的ERP。国际上,企业与ERP厂商之间都是一种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而非简单的买卖关系。

8.2.1ERP软件的发展趋势1.从ERP系统向APS转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企业必须知道是不是需要委外加工部分产品,或者找哪些供应商买原材料才能又快又好又便宜等等问题,才可能抓住市场机会。APS(预计划系统)由此应运而生。APS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延伸至企业以外的供应商等关键团体。当今企业要学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和供货商以降低成本,加速交付周期。APS将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上ERP时需要明确,除了管理企业内部的事情以外,系统能否把供货商和合作伙伴也链接进来?产品从技术上是否提供支持手段?2.从庞大的系统转变为模块化的系统有的ERP开发商希望从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中提炼出精华,体现到软件中。这种软件往往大而全,企业在实施时一般要先做BPR,然后再进行ERP系统的安装调试。另有一些ERP开发商,他们的产品按照不同的功能分成很细的一些模块,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并随时追加。系统提供灵活的应用程序接口,实施商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进行二次开发,为每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而且,当用户的经营环境和业务模式改变时,系统可以轻松地被加以改装,适应新的要求。模块化的系统正逐渐取代大而全的系统。ORACLE是模块化的倡导者,并率先实现所有模块可独立安装,并带有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SAP则是最佳业务实践的鼻祖,SAP庞大的系统功能细致而强劲,但也容易让人望而生畏,所以SAP现在也将R/3部分功能模块化,以适应这种趋势。两种类型的系统各有所长,选择的关键看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企业本身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不太可能再发生什么大的转型或调整,集成在ERP系统中的最佳业务实践也很切合实际需求,不妨考虑前者。否则,还是应该考虑模块化且灵活性好的产品。3.从水平市场转向纵向行业解决方案很多用户发现靠一些基本的模块,比如说财务、生产制造、人事管理和库存分销等等,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些ERP厂商也提出要开发纵深的专门的“行业解决方案”,把ERP真正推到制造业以外的各行各业。行业解决方案通常都是以通用的财务等模块为基础,在此之上叠加针对每个行业特殊要求的小模块。只有对客户所处行业有深刻了解的ERP厂商,才有可能为企业提供真正的价值,成为企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典型的离散式制造,流水作业。这个行业的厂商考虑的是如何使流水线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如何削减生产成本。汽车工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与全球化生产趋势,质量保证体系须遵循QS9000体系,对售后服务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地,ERP系统提供产品数据管理,基于规则的产品配置管理,工程更改管理以保证多品种的产品要求;在生产上提供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KANBAN技术以及质量管理,以实现满足QS9000要求的小批量全球化生产。同时客户服务管理功能提供产品售后跟踪记录,代理维修商管理。大众消费品行业大众消费品行业,一盒冰红茶的成本总共也不过一块多钱,甚至更低,花力气在制造过程中寻求成本的降低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行业关心的是如何在与分销商和零售商打交道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并笼络住他们。消费品工业的竞争体现在品牌、价格、成本、质量和速度上面。ERP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CRM、高级定价策略,将为企业提高产品牌知名度、制定最具竞争力的价格以扩大市场,提供有效的手段。同时,ERP系统的质量管理、快速补充供货管理、高级运输管理、仓库管理及电子贸易等功能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后勤管理体系,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4.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智能的信息分析以ORACLE的商业智能系统为例,系统可以预先设置好KPI(关键业务指标,如销售额、存货周转率等),并可实时考察企业的现状与理想的KPI的差距有多大。当例外发生时,还可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相关人员。企业领导者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一批订单的交货期被耽搁了,是生产能力太小了还是供货商的原材料有问题?这时候就应该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真正原因。还要解决问题。要想在客户没有撤消订单之前交货,把部分部件委外生产可行吗?由一家供货改为三家原材料供应商可行吗?对成本和利润的影响如何?这时还需要商业智能系统的建模分析功能,给出直观的回答。

ERP智能的信息分析功能在企业分散的数据经过整理和汇总就形成信息,对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形成知识,知识经过升华成为智慧。传统的MIS及早期的ERP只是充当一种汇总和整理数据的电算化工具而已。耗资巨大的ERP的受惠者只是具体办事人员,管理人员根本享受不到ERP的好处。所以,ERP产品需要增加为管理者提供智能的信息分析的功能。实施智能化需要有正确的数据,并将这些面向作业的数据转化为面向分析的数据,然后从这些面向分析的数据中提取、分析和发掘其蕴涵的规律。相应地,ERP系统提供了数据仓库、在线分析(OLAP)及数据挖掘(DM)三项技术来完成提取、分析和发掘这三项工作。商业智能的ERP,必须具备这样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能够把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分公司、各个工厂的数据都汇集到一起,利用OLAP和数据仓库的技术加以处理。早期ERP软件构建在相对分散的体系结构上,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很难共享,没有整合的信息,也就谈不上智能。没有整合的信息,也就谈不上智能5.从企业后台转向企业前台传统ERP着眼于企业后台,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前台)。CRM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销售模块功能,包括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市场模块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选购CRM软件时,除了要看自己需要的功能是否能得到满足外,还必须要看它能不能与ERP软件集成。

6.从事务处理到自我服务ERP系统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事务处理的效率。但是,ERP系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最原始的数据,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呢?很多企业的做法是:用人工做重复的二次输入工作。业界提出了“自我服务”的概念。其根本理念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数据,而不需要二次录入。引申来讲,在授权情况下,供应商还可以直接查看企业的库存情况,在低于警戒值时,他可以自动给企业补货,并发出电子账单。客户也可以直接输入订单,不须销售人员在中间协调,就能查看生产状况及预期交货时间,从而从容地安排运输、存储等环节。自我服务,就是由事件的发起人直接输入数据,并将ERP的受惠人扩大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甚至企业外的供应商和用户。实现了自我服务后,信息就可以在整个虚拟企业的范围内自动地流动,从而,将ERP系统的最终功能——提供决策支持和商业智能发挥出来。实现自我服务的技术支撑。在ORACLE公司的产品中,自我服务是通过工作流模块来实现的。工作流模块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设置,然后信息就会按照该工作流程到达适当的处理人手中。

7.技术先进性:网络、面向对象及事件驱动IT在管理软件应用上是与时俱进的。ERP软件也是如此,基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开发使ERP软件如虎添翼,管理的广度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原来只关心部门应用的,现在可以扩展到整个企业;原来只是面向企业内部应用的,可以扩展到整个供应链。ERP的技术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1)底层技术支撑体系由C/S模式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技术体系发展。基于Internet的B/S结构的软件产品成为一个基本条件。作为ERP系统底层的技术支撑体系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预示着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技术体系取代传统的C/S体系的时代已经到来,而ERP领域的著名提供商J.D.Edwards公司提出的可配置网络计算技术体系CNC(ConfigurableNetworkComputing)则是这一概念在ERP领域的典型代表。可配置网络计算技术体系CNC特点①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传统的C/S体系中的设备资源担负的角色固定,由于这种限制,其中的某一关键环节如数据库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整个体系的瘫痪。采用CNC技术,整个网络上的资源在ERP系统安装后仍可灵活配置,各种设备的角色可以互换,大大提高了整个体系的可靠性,同时任务可按负荷大小进行重新分配,动态分布,增加了各设备的利用率,也使系统面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大大增强。②业务应用同技术体系分离:CNC采用了中间件技术(Middleware)并提供集成的开发工具,用户或系统分析员不需要了解底层的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协议等烦琐的细节。利用开发工具的可视化设计功能,不需编写源代码就可生成新的应用功能,并且这一新的功能可在多种平台上运行。业务人员面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能迅速地将新的业务模式注入到ERP系统中,真正做到业务环境与信息系统同步运作。③伴随企业共同成长:CNC具备动态的数据与逻辑的分布配置功能,企业可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应用从主机为中心到瘦客户机配置的不同运作模式,或多种运作模式的并存。

(2)Internet技术日益成熟Internet技术便捷、易用、普及方便,将在ERP系统中的以下领域扮演重要角色:①电子店面:企业可将Internet作为产品的陈列柜来展示其产品,并利用信用卡进行交易。②一对一的交易:基于Internet的面向服务的应用功能在跟踪用户的个人倾向、交易历史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③销售自动化:为销售人员提供有力的销售工具,提高效率并缩短销售周期。④自助服务: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查询功能,如账户余额查询、产品发货情况查询号等,使沟通渠道更为畅通。

(3)事件驱动的对象技术为了适应业务环境不断变化而对应用系统提出的高效、可靠的要求,J.D.Edwards公司率先采用了事件驱动的对象技术。这一技术包括二部分内容:事件驱动的编程与基于对象的业务规则。①事件驱动的编程:该方法将应用系统的控制权掌握于用户手中,它将给用户带来如下优势:用户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决定处理过程而不是被限制于系统预先设置的过程;系统更加易学易用,并且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业务情况如有变动,系统有足够的柔性以适应新的变化。②基于对象的业务规则(Object-basedBusinessRules):J.D.Edwards公司的ERP系统OneWorld应用系统是由众多可重复使用的、封装的业务规则对象组合而成的。这些业务规则对象根据一定的业务要求组合起来,并由特定的业务事件驱动,便可灵活地完成众多的业务活动,而同时又具备再用性和可开发性等优点。以OneWorldTM产品为例,采用了这一技术后,程序编码由原来的12.6百万行减少到2百万行,可再用性达到100%。

8.灵活性:支持可持续的BPRERP系统应用的理论根据就是BPR。BPR强调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等“3C”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目前一个新的概念“业务流程迭代BPI”正在全球兴起。BPI强调企业面对“3C”,应保持持续不断的改进,因此可称为“可持续的BPR”。ERP系统的实施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进程,即使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亦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企业在面对新的机遇时,ERP系统可以迅速地支持企业将新的设想付诸于行动。9.互补性:“开源”的CRM企业已意识到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需要。如果说ERP软件能够帮助企业“节流”,CRM软件更是在“开源”方面效果明显,大大弥补了原先ERP系统没有把售前销售机会分析和售后服务包括进去的不完整性。金蝶公司几乎在推出K3/ERP的同时,就发布了自己的CRM产品,二者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运行。似乎他们在这种“开源”与“节流”之间的互补上先人一步。尽管K3/ERP目前仍然主要只能运行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要达到即时响应市场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8.2.2ERPⅡ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和网络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在许多功能上发生了质的改变,虚拟企业伙伴之间的沟通今非昔比。市场和管理呼唤新的ERP,信息交换的无边界、实时效应、内外部系统的互动等成为新一代ERP最主要的需求。管理灵活性与固化系统之间的矛盾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但是,在实际实施ERP系统的时候,管理灵活性与固化系统之间的矛盾,导致ERP系统适应性差、实施成功率低。ERP希望通过IT手段,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都规范化、定量化和精确化,实现企业在信息系统支撑上的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但是,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企业组织、业务和管理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动状态,这对传统ERP所倡导的定型的、规范的、严格的结构性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通用化与行业化之间的矛盾ERP系统最初起源于制造业,后来才逐渐进入了金融、商业流通、电子、轻工等行业。各个行业的特点千差万别,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完全不同,ERP系统的通用化的、固定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满足行业的需求,通用化与行业化之间的矛盾导致管理不能纵向深入。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对ERP系统的需求已超出了传统制造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外向信息共享与处理能力落后于商务模式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商务模式正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而大中型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同许多供应商、专业协作商进行合作,与不同国家、地区的客户有越来越多的商务往来。但ERP所支持的外向信息共享与处理的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商务模式,致使先进的商业模式与信息化能力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管理和业务的失控。虽然ERP实现了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还需要了解对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企业产品用户群的动态和相关对手的信息的监视管理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电子商务时代给传统ERP系统带来新的课题

在电子商务时代,一对一的市场方法、个性化订单和需求及在线客户服务等新的企业运作和服务模式是传统ERP系统所不曾料到的。而基于新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管理系统还不多见。用户盼望出现新一代的企业管理系统,能够彻底改变ERP系统的局限性,并解决ERP系统效益不大的老大难问题。

经济和组织结构优化方式的变革现代企业经济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方式首推协作商务(C-Commerce)过程:即建立内部员工之间、业务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电子化方式协同工作的商业社区。在协作社区内,企业不仅仅依靠各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成本和交付速度来竞争,而且还需要依赖为其他协作伙伴提供的信息质量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客户或解决方案供应商需要重新考虑和设计企业管理系统,以便涵盖更多的外向型系统元素。传统ERP从系统结构和业务功能等诸多方面将彻底改变。于是,全新概念的ERPⅡ系统应运而生。

ERPⅡ,一种新的商业战略ERPⅡ定义的是一组行业专业化的应用组成,通过它们建立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流程、协作运营和财务运作流程,从而优化客户和股东价值。传统ERP注重制造业企业的资源计划和库存准确率。扩展的ERP需求使一些非制造业企业也采用ERP系统作为后台处理系统。由于企业客户对SCM、CRM和EC等新功能的要求不断出现,一些厂商推崇所谓的企业应用套件EAS。但是EAS并不适用未来企业的需求。ERPⅡ的定义强调未来的企业注重深度行业专业分工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企业业务过程管理。8.3ERPⅡ系统的特征与TEI8.3.1ERPⅡ系统的基本特征

1.GartnerGroup的定义

ERPⅡ系统包含六个基本特征。(1)应用角色。ERPⅡ不仅服务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业务处理,而且还利用利益社区内企业间协作运营的资源信息,参与整条价值链或电子商务的资源规划,使整条链最优化。(2)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非制造业,如金融、政府部门、服务性行业、高科技企业等。(3)系统功能。不仅包括传统的制造、分销和财务部分,还包括那些针对特定行业或行业段业务所要求的功能,如设备维护、工程项目管理、工厂设计等。(4)系统流程。从注重内部流程管理发展到外部联结。(5)系统结构。基于Web、面向对象、扩展的、完全组件式的开放式系统。(6)系统数据处理。面向分布在整个商业社区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在企业内部的数据通过因特网进行发布,以便整个协作社区内能使用同样的信息。

2.ERPⅡ与ERP的比较

ERP

ERPⅡ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作用参与价值链/协作商务制造业/分销领域所有行业制造、销售、财务等功能跨行业、行业段和特定行业内部业务处理外部联结封闭、单一整体结构开放的、组件化的内部产生和使用数据内外部发布和采用ERPⅡ“协同商务,应用集成”协同商务: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进行电子商务运作,EIS从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的管理扩展到CRM、SCM,并扩展到整个商务社区;应用集成:实现企业各个应用系统间的紧密集成,包括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业务流程的集成,ERPⅡ与第三方企业应用软件的集成。ERPⅡ涵盖了顾客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计划和执行、电子采购和合作型产品商务等方面功能。ERPⅡ在行业的应用深度更加专业化,是根据具体领域和具体行业而专门设计和开发的。ERPⅡ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全部商务流程,既能帮助企业与某一具体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又能帮助企业与由多个合作伙伴组成的共同体建立联系。ERPⅡ支持企业按需构建个性化的应用系统。ERPⅡ采用开放的、组件化的体系架构,支持企业动态建模。企业可以根据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变化实现信息系统的自适应调整。可以将电子商务时代的“ERP”理解成“eERP”。企业实施“ERP”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通过实现“eERP”,企业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处于主导地位。

3.ERPⅡ实施过程的特点实现ERPⅡ,必须做好以下基础工作:(1)人力资源管理ERPⅡ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也是动态的。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营造人与企业一起成长、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ERPⅡ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强调:①把人力资源导向作为企业成功的基本导向。②把满足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作为ERP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③重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设计,实现组织结构方面的扁平化和网络化。

(2)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要实施ERPⅡ,必须进行BPR。MIT把企业对IT的应用分为本地化应用、集成化应用、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业务网络重新设计和业务范围重新定义5级。当企业对IT的应用达到3级以后,企业就不是用现有的工作方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而是注重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然后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新的工作方式的能力。由于ERPⅡ系统的核心内容是“协作商务”,强调整个供应链和利益社区的最优化,因此,企业在实施BPR时,更要注重组织间的BPR,即发生在两个以上的组织间的业务重组。

(3)互动资源整合(CollaborativeResourceIntegration,CRI)传统的ERP/CRM强调企业内外信息的整合以及同客户端的连接。但随着企业生存环境和经营模式的改变,企业还需要同其业务伙伴进行信息交流。ERPⅡ系统,运用EC技术,建立起融洽的业务协同体系,提高整体竞争优势。CRI成为ERPⅡ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动资源是指企业相互协作过程所交换的各种产品、原材料、计划、合同、订单、生产能力、运输以及客户信息等。互动资源在产业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供应商卖给客户的货物,站在供应商的角度被称为产品,而站在采购者的角度则可能被称为原材料;在企业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同一货物在不同的企业又有不同的编码。这样的现象也发生在计划、合同、订单的互动资源。

企业协作的复杂性已经开始影响企业间互相协作的能力和效率。而如果把企业的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提供整体的竞争优势。CRI从企业实际业务特征出发,将应用的重点置于关键业务的集成与协同工作,使企业信息化降低了门槛。CRI根据产业环境的差异和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构成不同的应用解决方案达到企业互动资源整合的目的。CRI还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如ERP、SRM、SCM等)建立业务和技术接口,实现与企业内部资源系统的集成。

1.从ERP到TEIGartner在定义ERP的功能上提出两个集成,即: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但在当时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个宏伟的设想一时还不可能全部实现。到了1990年代,一些MRPⅡ软件供应商采纳了Gartner最初对ERP提出的技术要求(如4GL、RDBM、GUI、C/S、CASE等技术),或增加了外扩功能(如EDI接口、DRP、运输、仓库、设备、质量、实验室及项目管理、现场服务及维修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了商业目的,纷纷把已有的MRPⅡ产品易名为ERP,尽管它们在实质上并没有完全实现Gartner的基本定义和设想——“管理整个供应链”。8.3.2企业全面集成系统TEI

协同产品商务是一种跨两类集成系统早期ERP产品只实现了Gartner对广义ERP定义的两类补充。①实现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集成,如产品数据管理(PDM)和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②实现企业内外业务集成,如供应链管理、电子采购、仓库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而协同产品商务(CPC)是一种跨上述两类的集成系统,可以看成是互联网时代更大范围的“并行工程”。早期的并行工程往往限于CAD和CAM,但是现在要扩大到与选择供应商和与客户沟通的同步,体现精益生产的精神。最早的ERP软件侧重于事务处理。而最早的SCM系统软件侧重于整体计划(需求、分销、生产、运输)、预测方法、同步分析、决策和优化;在具体的事务处理方面还要依靠其他应用系统。从趋势上看,ERP软件正在强化整体计划、分析和优化的功能,向“整体套件”的方向发展,把SCM和CRM等系统的功能都囊括进来以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SCM软件开始做与ERP接口的工作,然后逐渐强化自己的配套体系。这种“相向趋同”说明各种系统单独运行都不能覆盖企业的全部业务,最终必将日益趋同与整合,成为一个覆盖企业所有管理流程和供需链的大系统。APICS称这样的系统为企业全面集成系统(TotalEnterpriseIntegration,TEI)。企业全面集成系统(TEI)2.TEI的引入TEI正是一个整合所有信息和完全支持一个企业与其供应链过程的全面集成系统。TEI可以被看成ERP的第四代系统,它是一个覆盖企业所有管理流程和供应链的大系统,其优势并不在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而在于集成的优势:它创造了战略优势,而非仅仅提高运营绩效。它是一种工作流程的智能优化,它在保持适当的运营控制的前提下将工作流程职责降低,使得组织成员能够沟通协调,更好地做出决策。

TEI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集成(1)执行指导与支持TEI提供集成的信息流使得决策者的决策更加准确。执行指导与支持部分属于系统的战略层级。企业的远景处于最高层,它直接指导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和融资计划,战略又决定着销售和运营计划。这一部分为TEI的其他子系统提供指导。(2)客户管理集成围绕着客户进行展开,包括销售、客户服务、客户需求管理、仓库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等的集成。体现在两个方面:全面的营销支持,快速的订单生成。TEI系统可以为销售人员提供的支持包括:①更多更好的销售数据,特别是精确的有关与客户购买机会、竞争威胁和客户服务问题等的数据。②提供更好的案例讨论和销售分析学习工具。③可以直接与订单管理、合同管理相连接。④有更加畅通的渠道和客户、市场、服务、物流运输部门相联系。(3)设计工艺集成集中体现在并行工艺设计和产品数据管理两方面。并行工艺设计,能够大大缩短设计时间,使得产品能够更快投入市场,并可以减少制造成本,以增强企业产品的营利性。并行设计分为概念设计、方案优化、营销努力、试生产、生产、工程变更、跟进等六个阶段(一个循环过程)。核心团队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团队成员可以是营销部门(代表客户的意见)、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供应商,也可能包含重要的客户。PDM是为企业设计和生产构筑一个并行产品艺术环境的关键实用技术。PDM能够使所有参与创建、交流、维护设计意图的人在整个信息生命周期中自由共享和传递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异构数据。PDM就像一个电子资料管理室,它能集成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全部信息(图、文、数据等多媒体),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并能对产品配置和工作流程进行管理;PDM是介于数据库和应用软件间的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集成或封装CAD、CAM、CAE、CAPP和Word等多种软件和工具。产品数据管理PDMPDM的结构可分以下四层第1层:支持层。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是PDM系统的支持平台。第2层:面向对象层。PDM采用若干个二维关系表格来描述产品数据的动态变化。并将其管理的动态变化数据的功能转换成几个,甚至几百个二维关系型表格,实现面向产品对象管理的要求。第3层:功能层。在产品数据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根据PDM的管理目标,在PDM系统中建立相应的功能模块。第4层:用户层,包括开发工具层和界面层。

(4)服务支持集成支持服务是指那些不直接和自制件或客户接触的,但对企业运营必不可少的功能,如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人力资源和环境管理等。其中环境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为企业提高工作和周边安全保证环境,控制工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跟踪所有有害物质并对其负责。主要任务是辅助公司追踪、管理有害物质,遵守国家对有害物质的特殊管理规则。环境管理系统将会计盘点、人力资源(跟踪员工培训来处理有害材料的防范问题,预计暴露在有害物质中的潜在危险)、工程设计(检测物料清单BOM并在使用有害物质时汇总发生的差异)、制造系统和库存管理(需要各种文档、警告标签)、绿色采购(经过环境控制部门的批准而采购新型化学材料)、维护(企业内部各类传感器、空调设备、饮水质量测试仪器,有害物质评测与报警仪器)、实验室信息管理、供应商和政府机构需要的报告(包括质量平衡、库存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与有害物质有关的事件、工业有害材料数据库等)等方面实行全面集成。

1.ERP技术发展新趋势(1)协同资源计划(CORP:CollaborativeResourcePlanning)随着全球动态价值链的发展,ERP不断的加强了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多层的协同方式来协调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跨企业的协同资源计划与管理。例如,一艘船的组装包括总体的装备、托盘等多个层次。其中包含了项目计划的协调、执行的协调和定单的协调,以及各级供应商之间复杂的关系协调。这样几个厂围绕着总装厂来形成一个以产品生产项目为核心的协同。CORP包括了ERP,SCM和项目管理,这样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8.3.3关于ERP技术发展新趋势及对策思考

(2)需求驱动的适应性解决方案所谓适应性,就是按需应用、按需重构。企业在上ERP项目时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不能直接把需求映射到软件上,需要由模型的演化带来软件和模型的变化,从而支持ERP的变化。可以通过模型驱动的架构和软件开发方法把行业的参考模型固定下来,每个行业需要形成本行业的软构件库。模型驱动体系结构的开发过程需要经过几个层次的转换,从面向业务需求的业务模型到面向过程的IT需求模型,然后再转向面向对象的系统模型,再到面向实现模式的实施模型,直到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面向对象模型的实现。协同管理模式的实现ERP就是一个定单被处理的过程,软件是完成定单处理关联业务的载体,系统以被处理的表单为核心,就形成了一个面向对象的模型。从协同管理需求出发,通过把企业需求转换成模型,再通过模型进一步由宏观到微观,切分出各个业务构件,或者说是面向业务的服务,这些构件再进入构件库,然后在企业应用的时候进行遴选,进行装配,这样构成了模型驱动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部署实现企业的协同管理模式。

(3)支持企业间业务协同的企业互操作技术欧洲企业40%的钱花在做企业间的互操作上。人们强调ERP与企业应用的集成,更强调互操作,不仅仅是企业间的数据互通,而且是模型之间,业务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例如,不同企业从业务上怎么对话,怎样进行互通。企业间协同的互操作技术关键:提供互操作体系架构和平台,定义企业的建模方法,以及表述的企业知识。比如要实现两个系统集成,可以直接通过软件工程集成,也可以向上一层面IT模型的集成。再向上一层,可以实现管理者之间的集成。不仅仅是数据协同,流程的协同,最后要达到企业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