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与金融_第1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与金融_第2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与金融_第3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与金融_第4页
中国经济史教学课件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与金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史第四章

古代社会的财政与金融第一节

财政制度安排及其变迁一、财政收入制度财物和劳务是财政分配的基本内容。在传统农业社会,财物主要产自土地,劳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农民。因此,为了获得财物收入(赋税)和劳务收入(力役),国家必须加强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却有所区别。大致可以唐代中期为界,分为人丁为本、地产为本两个阶段。

一、财政收入制度

(一)人丁为本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逐渐推广,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成为主要生产形式,财政收入制度形成税、赋、役的“三征”结构。税即土地税,履亩而征;赋即人头税,计丁口而收;役即兵役、徭役,按人而课。这种财政收入制度的结构体系延及汉唐,影响深远,其征敛的对象都表现为人丁重于地产。这种制度本质上是劳动者对于专制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而且以此为前提。

财政收入制度(续1)(二)地产为本的阶段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主持下实施的两税法,标志着这个阶段的发端。两税法的制税特点是“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征税对象没有主客和年龄之别,定税的依据主要是资产(包括土地、桑麻、居宅、牲畜、钱财等)。凡有产者,就必须缴纳赋税。两税法的征收分夏秋两季进行。

财政收入制度(续2)

明代前期的财政收入制度十分严密。黄册以户为单位编制,据以征收赋税徭役,并进而形成一套严密控制基层社会的里甲制度。鱼鳞图册乃土地登记册,以里为单位绘制,乡、县逐级汇总,上报户部。

南京明代黄册库明代鱼鳞图册财政收入制度(续3)明中期,地主为逃避赋役,勾结官吏,通同作弊,黄册和鱼鳞图册伪滥不实,以之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也严重隳坏,亟需改弦更张。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谓之一条鞭,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将各种名目的赋役和徭役合并征收,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第二,徭役中的力役改为以银代役,由官府雇工应差,每年编派一次;第三,田赋中除政府需要征收的米麦以外,其余所有实物改为用银折纳;第四,赋役的征收由地方官府直接办理,赋役外的土贡杂税也逐渐合并征收。

财政收入制度(续4)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丁役银数额固定下来,为地丁合一创造了条件。雍正元年(1723年),直隶地区正式推行“摊丁入亩”,各省纷纷仿效,逐步形成全国性的财政收入制度。其基本内容就是取消了按人丁和土地分别征收赋役的双重标准,将丁役完全归并为一,按土地的单一标准征收。在中国古代,丁役一直是专制国家束缚人民、强化其人身依附关系以榨取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从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开始,这种落后的财政收入制度逐步动摇,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终于到“摊丁入亩”归于消亡。这项重大变革意义深远,它不仅简化了税收程序,有利于公平税负,而且使劳动人民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有助于解放生产力。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口激增。

二、财政支出制度

中国古代的国家财政支出主要有军事支出、皇室支出、官俸支出、公共工程建设支出、社会救济支出、文化教育支出等。这些项目历朝历代没有多大变化,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开支的具体内容和数量结构却有不少差异。在整个财政支出结构中,军事开支、皇室消费、俸禄支出等为统治集团服务的消费性支出始终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公共工程、社会救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生产性公益性支出则相形见绌。

财政支出制度(续)

都江堰灵渠三、财政制度的绩效

不同的财政收支形式,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颇不一样。力役和实物收支较多的财政分配形式,既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也会强化自然经济的存在。一旦货币性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支各个环节与市场交换的联系就会加深。这种财政收支形式既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会刺激和拉动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财政制度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又经常受到政治状况的左右。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形态的变迁(一)战国秦汉的金钱并行阶段春秋以前,支付手段仍多是用贝。贝币,甲骨文“贝”一、货币形态的变迁战国时代青铜铸币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三大系统。一、货币形态的变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以方孔圆形的铜钱(即半两钱)为下币。从此铜钱的形制固定下来,沿用两千余年。货币形态的变迁(续1)汉武帝发行五铢钱,因轻重适宜,一直通行到唐代初年,是中国历史上用得最久最成功的币种。货币形态的变迁(续2)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的钱帛兼用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除南方地区还在使用外,在北方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隋唐帝国建立后,铜钱的流通日趋活跃。但各种实物充当交换媒介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其中,绢帛的地位最为突出。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花树对鹿文锦”货币形态的变迁(续3)(三)宋至明初的钱钞共存阶段北宋继承唐中期以后的制度,

以铜钱为主。纸币的产生和推

行,是此时最大的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是在信用汇兑和“交引”等有

价证券广泛使用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货币形态的变迁(续4)元朝把纸币确定为流通全国的主要货币。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

“中统元宝宝钞”,简称中统宝钞或中统钞。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最稳定、最完善的纸币。它以银为本位,有充足的准备金,发行量也得到严格控制,因而信誉昭彰,不但终元之世通行全国,而且在今朝鲜半岛、越南、泰国等地也将中统钞当硬通货使用。明代前期,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

现存最早的纸币(元代)货币形态的变迁(续5)(四)明中期至清的银钱咸通阶段白银的货币化,发端于南宋。经过几百年的酝酿,特别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南美等地的白银大量输入,到明代中期以后,白银终于排挤了纸币、并取代了铜钱而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从而确立了中国古代后期以白银为主、以铜钱为辅的货币制度。然而明清时期的白银货币制度却非常粗陋。皆以重量为单位,辨别成色更是复杂,这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

二、货币制度的变迁与特征

人类历史上,曾经主要有两种货币文化,一是希腊体系,二是中国体系。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较早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而且其货币制度和文化独立发展、自成系统,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特点:(一)货币形态多样,货币的职能不集中于一体;(二)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具有显著地域性;(三)货币制度与政治、财政状况密切关联。

货币制度的变迁与特征(续)

古希腊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头像金币清朝元宝第三节

借贷与金融

一、古代社会的借贷活动借贷是应人们生产生活之需而出现的,历史悠久,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金融活动,其行为主体为私人和国家。

二、商业活动中的信用关系商业活动中的信用关系有民间商业信用和国家信用两种情况,广义上也属于资金融通的范畴,它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商品经济的进步和市场交易手段的高级化。无论官民,商业信用的方式主要有赊买、赊卖和预付货款等。

三、金融机构形成与变迁中国古代的金融机构,以当铺、

钱铺、票号等较有代表性。票号最值得称道的制度创新,一是股份合伙制,二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彻底分离,三是员工激励机制。

金融机构形成与变迁(续)位于山西平遥的日升昌汇票思考题

1.中国古代的财政收入制度,为什么会经历从控制人丁为主到控制地产为主的演变过程?

2.中国古代的国家消费,为什么会出现从实物征调向市场购买的演变?

3.试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变迁。

4.中国古代的信用经济发展较早、水平也不低,但为什么没有发展出欧洲那样的金融业?

阅读文献

1.郑学檬主编:《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晓:《宋朝政府购买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